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狂草的创始人就是张旭,字伯高,他是唐代很有知名度的书法家,很擅长草书,也很喜欢喝酒,世人喜欢把他称为是张颠,跟怀素一起称为是颠张醉素。怀素狂草主要的特点之处就是...

狂草的创始人就是张旭,字伯高,他是唐代很有知名度的书法家,很擅长草书,也很喜欢喝酒,世人喜欢把他称为是张颠,跟怀素一起称...更多《狂草的创始人是谁》这个百科知识,我们小编以拓展阅读方式解读并与大家分享,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

“狂僧”“狂草鼻祖”“笔走龙蛇”最初就是形容他的字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

狂草的创始人就是张旭,字伯高,他是唐代很有知名度的书法家,很擅长草书,也很喜欢喝酒,世人喜欢把他称为是张颠,跟怀素一起称为是颠张醉素。怀素狂草主要的特点之处就是狂逸,呈现在书写状态,还有书法作品的表现力上面。

张旭写出来的狂草,有巧妙运用一些技巧,从而把草主形、韵、气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完好,打造出全新的艺术境界。狂草看上去很恢弘大气,不过看上去并不是没有任何的章法,这样也是张旭被后人认可的一种原因。

知识扩展:

张旭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书法家,张旭在继承传统草书的过程中,又敢于创新,从而使狂草艺术在盛唐达到了高峰,对后世书法也有引领的作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有哪些狂草名家   

除了张旭之外,还有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以及现代的林散之等草书大家,这些书法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在狂草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风格迥异,让人眼前一亮。


拓展阅读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记者 杨艺)中国草书是汉字五体书法中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成熟于晋唐,发展于当代。

草书始于汉代。最早的草书谓章草。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创始人是西汉史游。到了东汉末期,汉桓帝、灵帝时期著名书法家刘德升创立行书后,汉献帝时期的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创立了中国草书第二体—今草(亦称小草)。东晋王羲之是今草的完善者、集大成者。唐代张旭、怀素在今草基础上创立了史无前例的草书第三体--狂草(亦称大草)书体。时隔1200年,当代黄其锦,字一冰在今草、狂草基础上融入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和佛教心经的空无理念、兵圣孙武十三篇的形势理念创立了中国草书第四体--大狂草。

中国草书分为四体:章草、今草、狂草、大狂草

(一)章草

章草,是中国草书中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隶书演变而成。创始人是西汉史游。

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和刘德升行书中变化而来的。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唐张怀瓘《书断》说:“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边茹,上下牵连”,“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张怀瓘的这些话,基本勾勒出了章草书体的来龙去脉。

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使之省易简便,故其用笔仍然多沿袭隶书,其特点多体现在横画之末,依然上挑,纯留隶法,它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圆转

如圜,索连的笔法,形成了章草独特的“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的笔法和“字字有区别、字字不相连,字体有则、省便有源,草体而楷写”的总体特征。

章草的创始人是西汉史游,成熟于东汉杜度、崔瑗和三国皇象。

章草代表人物

1、 章草创始人史游

史游,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时官黄门令。生卒年和生平事迹不详,精字学,善书法。曾解散隶体粗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作《急就章》,后人称其书体为章草。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史游《急就章》局部

2、 杜度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杜度,生卒年不详,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度,东汉大臣。一说原名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名讳,改称杜度。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汉章帝时为齐相。虽史游始草书,传不纪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者,其唯杜公也。

杜度是汉章帝时的人,做过齐相。号称“草圣”的张芝,曾经说自己的书法“上比崔、杜不足”。这里说的杜就是杜度。崔,是东汉另一位章草书法名家崔瑗,而崔瑗是杜度的学生。

杜度的书迹今天是看不到了,但据看过他书迹的三国时魏人韦诞说,是“杰有骨力而字画稍瘦,若霜林无叶,瀑水飞迸”(张怀瓘《书断》引)。晋卫恒《四体书势》说:“齐相杜度号善草书,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梁时庾肩吾《书品》列其书品为上之中,唐张怀瓘《书断》列其章草为神品,草书大家怀素称他的章草“天然第一”。

3、 崔瑗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崔瑗,字子玉,公元77年-公元142年。 东汉著名书法

家、文学家、学者。书法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 中国草书第一种书体章草的创始人是西汉史游(公元前48~前33),可惜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书法经典。真正留下经典,教导我们应该如何书写草书的第一位祖师爷,是东汉大书法家崔瑗。

崔瑗是中国书史上第一位撰写草书经典《草书势》的祖师。没有他,就不可能产生之后的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这四位书法圣人。他的《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他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

汉末张芝取法崔、杜,其书方得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成为中国草书第二种书体---今草的创始人,被誉为史上第一位“草圣”。

“座右铭”这种国人常用来自我激励的文体,始自崔瑗。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是崔瑗所作。全文如下:

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淳化阁帖编入崔瑗《贤女帖》

4、皇象

皇象,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皇象《急就章》局部

(二)今草

今草亦称“小草”,是中国草书的第二种书体。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据史书记载,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34;。至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以《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

今草创始人是东汉张芝,在书法史上称为第一个草圣。集大成者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中国书圣。

1、张芝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张芝,(?~约192)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知汝帖》《终年贴》《冠军帖》《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张芝《知汝贴》《终年贴》

2、王羲之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因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草书《十七帖》和淳化阁帖法帖第六第七第八即王羲之草书一、二、三,是中国草书今草之集大成者。因此,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王羲之今草法帖、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王羲之今草法帖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王羲之今草法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楷、行、草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而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三)狂草

狂草,是中国草书的第三种书体。系最放纵的一种书体,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而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34;,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当代草圣于右任先生在他编著的《标准草书》自序中说:“唐太宗尤爱兰亭序,乐毅论,故右军行楷之妙,范围有唐一代;十七帖之宏逸卓绝,反不能与狂草争一席之地,虽有孙过庭之大声疾呼,而激流所至,莫之能止!”又说“狂草,草书之美术品也。其为法:重词联,师自然,以诡异鸣高,以博变为能。张颠素狂,振奇千载....其贡献之大,唐以后作家,远不逮也!”因此,狂草是书法中的最高境界。一千多年来,令无数书法家梦寐以求。

狂草创始人是唐代张旭、怀素。被称为狂草双圣。

1、张旭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唐代&34;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34;。书法与怀素齐名。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34;。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34;。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34;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34;。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珍藏。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34;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34;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说:&34;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入蜀后,见张旭的遗墨,万分伤感,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李颀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大家对张旭的敬爱之深。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34;。旧时,城内还曾建有&34;,祠内的一副楹联:&34;,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34;。苏州将兴建唐代张旭草圣祠。位于唐寅墓西侧,全部采用古建筑材料兴建,将草圣祠建成类似浙江绍兴兰亭的建筑,陈列展示张旭书法艺术成就,并成为国内外文人雅士笔会场所。苏州百姓以书法家张旭引为自豪。草圣张旭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光荣。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张旭狂草书《心经》局部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张旭狂草书《肚疼帖》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张旭狂草书《李青莲序》局部

2、怀素 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怀素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无法阻止。进入

佛门后,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为了练字,还制作了一块漆盘。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

乾元二年(759),怀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其才,还为他写下《草书歌行》。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他由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求师访友,经衡阳、客潭州。

唐宝应元年(763年),怀素又开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阳)。

唐大历元年(766年),怀素写《秋兴八首》。怀素此帖的书风,到这时还未发育成熟,而他的内心也处于彷徨阶段。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远还没有迈进晋人的门槛。

唐大历二年(767年),怀素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时徐浩去广州任刺史,此行目的并没有达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张谓奉诏回京任太子左庶子,于是怀素随同张谓一同进京。有幸见到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也鉴赏到《曹娥碑》。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

唐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游山水。当时,恰逢贬来潭州(长沙)任刺史的张谓回朝复职,怀素便与之同伴入秦。入京后拜会张旭的弟子邬彤,并引以为师。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离别之时,邬彤又将作字之法,一个“悟”字教给怀素。

唐大历六年,怀素母病甚重,遂于腊月初回乡探视,以待汤药。怀素觐亲以后,即重返京师。

唐大历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怀素返回故乡,绕道东都洛阳南下,拜会颜真卿。颜真卿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并告诉怀素,他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颜真卿并为怀素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唐大历十一年(777年)八月六日,创作《自叙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在《自叙帖》中,怀素对给予自己艺术有所教益的几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唐贞元三年(787年),怀素与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写下了《僧怀素传》,是研究怀素的第一手资料。

唐贞元十五(779年),怀素又回到了零陵,写《小草千字文》。

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园寺度过,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患风痹病,圆寂。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怀素《自叙帖》局部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怀素《圣母帖》局部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怀素《醉僧贴》

(四)大狂草

大狂草是在唐楷、王羲之行草、张旭、怀素狂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第四种草书体。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创始人黄其锦,1957年生,福建省上杭县人。厦门大学政管专业毕业。1976年至2000年期间先后担任福建省上杭县城关人民公社共青团委负责人、上杭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龙岩地区汉剧团团长、文化局、审计局人秘教育科科长、福建省闽西书画院副院长。

创始人书法历时50个春秋,经历了先楷后行再草(今草)到狂,最后大狂的过程。前35年,即1964年-2000年,初临唐楷颜柳之体,渐习晋代羲之行草,广涉古人碑帖,书法从唐入晋,经常披星戴月习贴不辍、通宵达旦广涉各家,废寝忘食苦思真谛,苦练楷、行书体之功性;后15年,即2000年-2015年。书法由晋返唐,矢志草书。于南京、北京书斋专心研习唐代草圣张旭、怀素之狂草墨迹;研习秦汉晋唐李斯、萧何、崔瑗、蔡邕、钟繇、索靖、卫铄、王羲之、梁武帝、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怀素等人之笔法经典;同时游览名山大川,感悟自然。在吸取晋代书圣王羲之、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笔法之精髓的同时,潜心学习《易经》、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道教《道德经》《清净经》和《武经七书》,于2015年10月创立了继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体之后的第四种草书体—大狂草。

大狂草书法特点有三:

一大:一线贯穿阴阳,体现五行,书法自然,气势宏大。如《晋·陆机·文赋》所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二狂:势若奔蛇走虺惊天地,声如骤雨旋风泣鬼神。横如大梁竖如立柱坚固挺拔、撇如长枪捺如利剑气势如虹,点如高山坠石转如铁划银钩,大开大合、疾速骇人、诡奇怪状翻合宜;

三无:如天之三宝日月星无常体,地之三宝水火风无常形,人之三宝精气神无常态。总体是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正斜有态、曲直有形、诡奇怪状、纵横有象、气势雄健。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大狂草部分作品:

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大狂草书体将唐代草圣张旭、怀素的狂草书体升华为理性的、非酒能发的可以揣摩的大狂草;使狂草从偶然到必然,从此不再神秘。大狂草的主要奉献,是将狂草从必然王国引入自由王国的领域。

大狂草于中国草书有四项创新:

一是大狂草书体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天八卦、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的理念,将兵圣孙武十三篇关于形势理念以及佛教《心经》的空无理念融进作书意境、融进笔法、身法、步法。使书体的形、态、气、势、布局成了合符自然具有阴阳双面五行俱全的书法;

二是克服了自宋以来草书阴柔斜曲而缺阳刚正直的单面书写弊端,变单面只阴不阳的书写方式为双面有阴有阳的书写方式。以阳刚正直之气势为主,以阴柔斜曲之形态为辅,字里行间的气势和形态均显中华民族的阳光、正大。

三是变草圣张旭、怀素原本非理性、偶然、因酒而发、神秘而不可揣摩的狂草为理性、必然、非酒能发、能够揣摩的不神秘的大狂草。展示了中国字的神奇、灵动、雄伟、壮观,展示大自然景象多姿多彩,展示书体与人世间各类诗文的精气神意如出一辙;

四是运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原理首创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弓步、虚步、配合莲花步、歇步(歇步只在壁书时配合弓步采用)进行运笔的《书道天人合一运笔法》。

五十年的运笔生涯,形成了大狂草在不同空间、不同情态、不同环境下的运笔方式。纸置头顶悬空大草时,采用手握笔杆两指(母食指)夹笔的肩腕悬空齐运法;纸置墙壁、地面或纸在立面悬空挥毫时,运用三指(母食中指)夹笔的肩肘腕指悬空共运法;纸置桌面或纸在平面悬空狂草时,采取传统悬肘五指执笔的指腕肘同运法;书写单字二米以上时,双手持杆肩腕肘运笔。长期大笔小笔、长杆短杆、大字小字执运笔在笔杆顶部最端处,锻造了雄健的笔法功底,结合其独创的《书道天人合一运笔法》,使心智与灵魂融合的大狂草在书写时既能疾速如电又能迟重兼施。势若奔蛇走虺惊天地,声如骤雨旋风泣鬼神。

大狂草书体的理论基础,一是黄其锦对秦汉晋唐十位书法祖师的笔法经典进行古文翻译撰写的感悟;二是黄其锦撰写的《论中国草书溯源与发展》《论大狂草》《论中国书法的知行合一》三篇开山书论。其书法三论及其对古之书法圣贤笔法经典的译文、感悟,得到中国文化、教育、书法艺术、佛道界的高度赞扬。被誉为颠张醉素痴一冰,与唐代草圣张旭、怀素齐名。全球各大搜索引擎可见,众多网站纷纷收藏、转载、发布。


以上就是关于狂草的创始人是谁(中国草书的起源与发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