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利改税是什么意思,利改税是将国营企业原来向国家上交利润的大部分改为征收所得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随着...

利改税是什么意思,利改税是将国营企业原来向国家上交利润的大部分改为征收所得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更多利改税是什么意思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利改税是什么意思,利改税是将国营企业原来向国家上交利润的大部分改为征收所得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必要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的形式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税目、*缴纳税金,从而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法固定下来。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

利改税是中国改革国家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一项重大措施。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了建立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以法律为依据的、稳定的利润分配关系,使国营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从1980年起,国家先后在18个省市的几百户国营企业中进行了征收所得税即利改税的试点工作,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

这项改革分两步进行实施:

*步

1983年1月起实施,主要内容是

1、凡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其利润按55%的比例*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

2、上交国家的部分,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递增包干上交、固定比例上交、用调节税形式上交和定额包干上交等四种形式;

3、有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其利润则按八级超额累进*缴纳所得税,*一档的*为7%,*一档的*为55%,所得税后利润一般留给企业运用,国家只对少数所得税后利润较多的企业收取一定的承包费;

4、国营企业归还固定资产*借款时,经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可用缴纳所得税之前该借款项目新增的利润归还;

5、对微利和亏损企业实行盈亏包干。

第二步

1984年10月起实施,包括两部分内容:

1、改革工商税制。主要是取消工商税税种,将原工商税分解为产品税、*、营业税、盐税,对工业产品除列出12个税目的产品实行*外,其他工业产品和规定的农产品实行产品税,商业经营和服务业实行营业税,并设立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新税种。

利改税的利弊

1、可以通过税收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这次改革之后,企业只须依法向国家纳税,税后的利润留给企业安排使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利于国家进行重点建设和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自主权。

2、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这次改革中,设置了几个新的税种,调整了若干产品的*,征税办法也有所改进。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目前价格不合理所造成的矛盾,有利于企业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开展竞争。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对某些产品的生产进行鼓励与限制。

3、可以给企业增加活力和压力。这次改革,在国家财政还有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若干扩大企业财权的措施。例如,放宽了对大中型企业减征调节税的政策,给企业增加了后劲;放宽了小型国营企业的划分标准,使享受优惠待遇的小型企业数目增加;实行新的八级超额累进所得税,降低了税负等等。我们预计,由于采取以上扩大企业财权的措施,1984年之后7年内,企业得到的好处,平均每年约可增加30多亿元。这对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搞活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了企业的盈亏责任,也给企业增加了压力。改革以后,企业经营得好的,就能发展;经营得不好的,就会在竞争中失败。这就能通过经济的方法奖勤罚懒,对企业进行鼓励和鞭策。

4、可以为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在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完成以后,就可以完全按税收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范围,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使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得到比较合理的解决。这将有利于打破“条条”和“块块”的干预,实行政企分开和简政放权。


利改税是什么意思拓展阅读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财税制度变革简史

一、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简化税制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29年间,中国税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十分坎坷。新中国诞生以后,立即着手建立新税制,配合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先后经历了1950年、1958年、1973年三次税制改革,走的都是简化税制的路子。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逐步实行计划经济。国营工商企业只需要缴纳工商税,集体企业只需要缴纳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农业生产单位(主要是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一般只需要缴纳农业税,个人缴纳的税收微乎其微。由于国营企业统收统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半来源主要便是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二、1978年—1993年:放权让利中的分级包干

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为激发各方面的改革积极性,改革是从分配领域的“放权让利”入手的。在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减税让利”。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上,实行“分灶吃饭”(财政大包干)。在税收制度建设上,实行“复税制”。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将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制度。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征收的税制体系。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伴随着各种“放权”、“让利”举措的实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下滑,财政支出并未随之下降,反而急剧增加,导致财政赤字逐年加大,债务规模日益膨胀。

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

从1979年起,政府恢复了中断长达20年之久的外债举借。1981年,又开始以发行国库券的形式举借内债。1993年,国家财政的债务发行收入规模已经达到739.22亿元,债务依存度(债务收入/财政支出)达到59.63%的国际罕见水平。这意味着,当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中的一半以上,要依赖于举债或借款收入来解决。

三、1993年—至今:市场经济下的税制创新

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于是,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为着眼点,从1994年起,财税体制改革踏上了制度创新之路。

1993 年,朱镕基正式接手分税制的改革。在全国财政会议上,朱镕基指出:“包税制下,中央收入不过40%,支出要占50%,年年借债,中央财政过不下去了,不到2000 年中央财政就要垮台。”

分税制改革按照税种统一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国税局和地税局);实行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框架。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将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大部分划到中央,消费税、关税划为中央固定收入,企业所得税按纳税人隶属关系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75:25的比例分成。从1994年到2002年底朱镕基辞任总理的时候,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5%,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的GDP增长在9%左右;2003~2007年中央财政形成了一个递增模式,增速基本是25~33%之间,这意味着后面一段时间里中央财政收入比GDP高两倍,中央变得非常有钱。

当然,地方政府财政就变得很拮据,直到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是朱镕基在推行分税制的时候,向地方政府作出的一个让步:土地出让收入部分归于地方政府。这也成为日后房价不断上涨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6年取消农业税。

2012年开始试行“营改增”。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新预算管理制度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6年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的划分比例由75:25变成50:50。

2018年国税地税合并。


以上就是关于利改税的背景和意义(利改税是什么意思)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