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说孙策如果不死,就没有三国?)

说“没有孙策,便没有三国”可能更贴切一些。 没有孙策创造性的神来之笔,恐怕不会有后来的三足鼎立。 但是,“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就过于夸张了。孙策还没有强到...

说“没有孙策,便没有三国”可能更贴切一些。 没有孙策创造性的神来之笔,恐怕不会有后来的三足鼎立。 但是,“孙策不死,...更多内容由小编为你整理了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详细内容,欢迎浏览了解。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说孙策如果不死,就没有三国?)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

说“没有孙策,便没有三国”可能更贴切一些。

没有孙策创造性的神来之笔,恐怕不会有后来的三足鼎立。

但是,“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就过于夸张了。孙策还没有强到可以结束乱世。

史无前例的鼎足

在此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从来没有出现任何一个以长江立国,与中原鼎足而立的政权。

战国时,江东在楚国之手。

但是,秦灭楚时,胜负在淮河流域就已经决出。长江流域楚人、越人,只进行了零星的抵抗。

楚汉相争时,江东在项羽之手。

同样,垓下之战,楚汉在淮河流域决出胜负后,项羽“无颜过江东”,楚汉战争就结束了。

刘秀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在关东、川蜀、陇西大战,唯江东,没有出现过激烈的抵抗。

长江虽险,但当时长江流域开发程度实在太低,难以支撑一个与中原抗衡的政权。

因此,汉末乱世,打了好几年,似乎没有哪个英雄雄心勃勃地觊觎江东。(吕布被灭后,陈登曾提出要攻略江东,但曹操未投入,且当时孙策已经抢先动手)

当时,袁术自称扬州牧,控制了长江以西,但江东地区,仍然由朝廷(曹操)任命的官吏在统辖。

袁术又是攻略豫州,又是觊觎徐州,唯对近在咫尺的江东,没有进行过强有力的征伐。

如果历史继续这么演化下去,江东大概率会在曹操平定袁术后,被曹操纳入囊中。

果真如此,后来就真的不会有什么三国了!

降维打击

眼光独到(走投无路)的孙策,看中了江东。

尽管老孙家几代人都是吴地官吏,但孙坚时期,他仍然活跃于豫州等地,没有认真考虑过江东这块土地。

孙策年纪小,等到他想要参与英雄游戏时,已经没什么选择了。

就他那点实力,在长江以北,他谁也干不过。

于是,孙策把眼光投向了江东。

在重新投奔袁术前,孙策就对张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投奔袁术,要回父亲的兵马;2、到丹阳去找舅舅吴景,招募丹阳兵;3、“东据吴会”,割据江东。4、攻刘表,报仇雪耻。

后来,孙策沿着这个思路平定了江东。

整个作战,风驰电掣,但也不必过于详说。

因为:这是一次降唯打击。

孙坚的兵马,是汉末最精锐的兵马之一。讨伐董卓时,他们是唯一能与强悍的凉州军扳手腕,并攻入洛阳的强兵。

至于丹阳,则是“天下精兵所出”。曹操、刘备,都曾远道而来招募丹阳兵。

这些兵将,本是完全可以驰骋中原,与曹操、吕布扳手腕的精兵强将。

而当时的江东地区,刘繇有州兵数万,许贡、王朗等人所拥的是郡兵,严白虎、祖朗等人所率的是宗族武装,力量分散,且战斗力与孙坚旧部、丹阳兵不在一个档次上。

而且,无论是刘繇、王朗这样的名士,还是严白虎这样的强宗,军事素质都明显不足。

所以,孙策兵马虽不多,但攻略江东,是典型的降维打击,自然一路平趟,所向无敌。

鼎足而立

孙策的降维打击的效果是极为明显的。

自195年12月渡江到199年12月占领豫章,4年时间,即占据江东六郡。开国速度,远超曹操、刘备。

同时,孙策利用曹操与袁术的矛盾,与曹操联络,通朝廷贡献,获得了朝廷任命,成为会稽太守、讨逆将军,拥有了合法身份。

随后,孙策拉拢张昭、张纮等淮泗名士,又一次进行降维打击。

当时,江东的大豪强,虽然有权有势,但是名望与张昭等淮泗名士相去甚远。

在引入张昭、张纮等淮泗名士后,孙策借此搞定了顾、陆等江东大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统治。

这是自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践以来,第一次出现统一江东的割据势力。

不同的是,此时,江东的开发程度、造船技术与春秋时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东吴有了鼎足而立的基本力量。

可以说,如果不是孙策出色的征战、整合,汉末的江东未必会整合在一次,历史将截然不同。

无力北进

孙策原本的规划,是“荆扬可一”、“为朝廷外藩”,做一个鼎足而立的政权。

不过,孙策从来没有放弃过北进的企图。

然而···陈登成了他难以逾越的障碍。

199年11月,孙策刚攻破皖城,即分兵趁势攻打陈登的匡琦城。

结果,尽管孙策军“十倍于郡兵”,仍被陈登大败。大将被斩、将士被淹死者不计其数。

不久,孙策又再攻匡琦。

结果,中了陈登疑兵之计,再次败退。

两次广陵之战,规模不大,算是孙策北进的试探性进攻。

不过,从试探的结果看,在江东所向无敌的孙策军,在陈登面前显然是“卡壳”了。

难图中原

官渡之战开始后,孙策决心趁机袭击许昌,劫持汉帝。

可惜,出兵前,孙策遇刺,事罢。

但是,孙策原本的谋划,袭取许昌,应当只是一次“快闪”。

从江东六郡到许昌,沿途州郡很多,是曹操、刘表的地盘。

从孙策军在广陵的表现看,如果孙策逐城攻击,他是达不到袭击效果的,更不可能劫持汉帝。

所以,孙策袭击许昌,目的并非图取中原,而是千里奔袭,劫持汉帝。

即使成功,孙策也是以江东为基地,与中原(曹操或袁绍)对峙,只是手中多了汉帝这张牌而已。

无论是否能劫持汉帝,孙策军步骑战能力不如北方军阀的问题都很难解决。

要图中原,难!

总的来说,孙策创造性的降维打击,攻略江东,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长江立国的鼎足政权。

所以,“无孙策,无三国”的说法是成立的。

但是,孙策在江东所向无敌是降维打击的结果,他实际的步骑兵战力与北方群雄仍有差距。

所以,孙策并不具备结束乱世的条件。后人也就不必存有“孙策不死,便无三国”的感慨了。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相关拓展阅读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说孙策如果不死,就没有三国?)


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

文鸯的勇武,间接导致了司马师死亡。司马昭尤能以大局为重,接收他的归顺。可是,进入西晋后,文鸯虽立大功,展现其杰出才能,却因西晋“优容士族”,使其始终不能得到长期任用,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为什么说孙策如果不死,就没有三国?

答:大家都知道孙策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英勇之人,不仅仅武艺高超,驭人之术也是深不可测!袁术曾经就说过: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了都不会遗憾!而曹操对其也是忌惮三分甚至说过难与争锋四字,...详细

孙策的死对局势有无影响?若不死能改变三国吗?

答:孙策虽然打仗有些厉害,横行江东六郡无敌手,但是,也需要看到孙策的不足,一个统帅能被敌人轻易刺杀,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孙策的死其实并不影响三国,也就是说孙策死不死,三国都会存在,三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特殊的...,详细 以上就是关注常识网整理的关于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为什么说孙策如果不死,就没有三国?)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让我们一起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