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半年亏2.6亿元(卫龙招股书“失效”!这次“暴利”辣条被辣到了)

正在冲刺资本市场的“辣条一哥”生意却有点难做。11月23日深夜,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更新...

正在冲刺资本市场的“辣条一哥”生意却有点难做。11月23日深夜,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更新...更多半年亏2.6亿元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卫龙招股书“失效”!这次“暴利”辣条被辣到了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分享关注常识网。

半年亏2.6亿元(卫龙招股书“失效”!这次“暴利”辣条被辣到了)

半年亏2.6亿元

正在冲刺资本市场的辣条一哥生意却有点难做。11月23日深夜,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更新港交所聆讯资料,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卫龙更新后的业绩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卫龙总收入为22.61亿元,净利润亏损2.61亿元。净利亏损背后是卫龙主营业务辣条销量减少、毛利率下滑。从业务发展来看,辣条依然是卫龙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健康等标签影响,辣条大单品盈利空间受到一些限制,这直接影响到卫龙整体业绩表现。这样的业绩表现也给卫龙敲响警钟,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卫龙需要新产品了。大单品销量下滑最新的财报数据成为此次卫龙更新资料中较为关注的信息。根据卫龙更新的聆讯资料,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卫龙的总收入分别约为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22.61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以及亏损2.61亿元。对于2022年上半年亏损的原因,卫龙方面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与投资有关的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部分被公司的毛利于同期由8.497亿元增至8.615亿元所抵销。具体来看,卫龙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调味面制品(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蔬菜制品(魔芋爽、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产品(软豆皮、78°卤蛋及肉制品)。其中,调味面制品业务占据卫龙收入六成,贡献了主要营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调味面制品上半年销量出现下滑。根据业绩数据,2022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为81589吨,较2021年同期的94670吨有所下降,业务收入减少了4.3%,毛利率也由2019年的37.2%连续下滑至目前的34.8%。与此同时,卫龙的盈利能力也在遭受考验。根据招股书,卫龙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9.4%、19.9%、17.2%。对于毛利润下滑,卫龙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辣条产品的毛利润下降是疫情之下原材料上涨导致。为了应对原材料的上涨,卫龙自2022年5月起对主要产品进行提价。但从上半年业绩来看,提价似乎并未对拉动业绩产生足够有效的结果。聆讯资料显示,上半年调味面制品收入减少,主要归因于疫情复发对生产及交付产生影响;以及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价格调整,致使客户需要一定时间应对该价格调整,所以受到暂时性的影响。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由于产品线单一,卫龙正在面临增长乏力、缺乏新品接力的问题。卫龙目前的核心产品还是辣条,产品的结构还不够丰富完善。从辣条产品的市占率来说,卫龙的行业地位没有问题。但辣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过高,就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影响公司利润空间。卫龙需要增添新品类来完善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产品布局,摆脱不健康、低端零食的印象。卫龙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聆讯资料显示,公司致力于通过推出新产品、升级现有产品及引入新的产品种类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提升消费者体验,近年来已拓展到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品类。据一位接近卫龙的人士透露,卫龙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蔬菜制品所得收入分别占卫龙总收入的19.6%、28.3%、34.7%、34.4%及36.2%。补课全渠道除了利润下降问题,一头重一头轻的销售模式也被认为是卫龙业绩承压的另一原因。在渠道方面,卫龙线下经销渠道占据89.4%,线上经销占比、直销渠道仅占5.2%、5.4%。截至2022年6月30日,卫龙与超过1830家线下经销商合作,销售网络覆盖了中国约73.5万个零售终端。整体呈现明显的重线下轻线上格局,并重度依赖经销渠道。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对此表示,卫龙这种销售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借助经销商的渠道、能力与资金进行经营;缺点在于,如果生意大比例来自于经销商,那么企业决策或者政策制度很容易受到经销商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销量占比大的经销商。当然,如果企业品牌力足够强的话,也可以对经销商进行优化淘汰,这取决于企业的制衡机制。在零食行业加速全渠道融合的时代,卫龙也意识到该销售模式的风险。在招股书中卫龙表示,依赖第三方经销商将产品投入市场,可能存在未能及时控制经销商的风险。或许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卫龙在资金用途中提到,拟将此次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投资及收购对公司业务有协同作用的企业、拓展销售和营销网络、品牌建设、产品研发、业务数智化建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据了解,2021年,卫龙增加了针对线上自营店的广告及促销力度,并与抖音及快手等新电商平台合作,使得通过线上自营店直接向消费者售出的产品增加。朱丹蓬表示,卫龙曾经的消费群体集中在对辣条忠诚度高的年轻人,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更加习惯于线上、电商、新兴平台等多元渠道消费,卫龙必须加强全渠道布局,补足线上短板。让整体发展更加均衡,降低风险。北京商报记者郭秀娟张函

半年亏2.6亿元拓展阅读

半年亏2.6亿元(卫龙招股书“失效”!这次“暴利”辣条被辣到了)

卫龙招股书“失效”!这次“暴利”辣条被辣到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见习记者 姜艳鑫 北京报道

休闲食品企业卫龙在5月12日发布的上市申请,曾经赚足了市场关注,就在市场等待这位“辣条第一股”何时坐实名头之时,六个月过去后的11月12日,卫龙上市申请在港交所披露易上被列为“失效”。

在此前一日,有市场消息称卫龙会在11月11日寻求通过港交所聆讯。但截至记者发稿,卫龙并未在港交所披露最新消息。不过,行业人士认为,上市申请文件失效在港股较为常见,并不代表上市失败,企业此后仍可通过更新招股资料重新申请。对于卫龙来说,在等待上市的日子里,休闲零食赛道的同行们在资本市场正经历“疲软时光”,在5月初刚拿到巨额融资的它是否还要继续冲刺资本市场?都在等待答案。

零食赛道进入低迷期?

在今年5月12日,卫龙就已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但直到申请失效,卫龙上市之路都没有最新进展。关于卫龙上市是否有最新的进展,《华夏时报》记者以邮件的形式联系了卫龙,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在卫龙提交招股书后的半年中,休闲食品行业发展并非十分顺利。

一方面,在辣条这个领域,除卫龙外,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企业也有所涉猎。而在卫龙提交IOP申请的期间,休闲食品赛道的大部分企业在经营业绩方面均是表现平平,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这半年内,休闲食品企业在经营方面不及同期,比如,业绩体量最大的三只松鼠在二、三季度营收大幅缩水,两个季度营收增长幅度不及同期百分之一;盐津铺子在二、三季度连续只增收不增利。

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休闲食品企业的股价也疲软依旧,今年二、三季度,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从5月初至今,三只松鼠下滑约28%、良品铺子下滑约18.07%。

值得关注的是,在零食赛道上,除了二级市场股价跌跌不休外,资本减持动作也频频发生。今年2月,良品铺子宣布高瓴的减持计划,截止到8月26日,高瓴累计减持1078万股,随后在9月30日,良品铺子再次发布公告称,在今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7日期间,高瓴方面将计划减持合计不超2406万股。

除此之外,三只松鼠也持续遭遇IDG资本减持。媒体统计显示,经过去年7月8日至2021年1月28日一次1249.79万股减持,及今年2月2日9月2日约1341.54万股减持,IDG资本套现约达12亿。

休闲食品市场整体环境一般的情况下,卫龙上市计划是否会受到行业影响?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认为:“卫龙IPO没有完成,一方面可能是自身判断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不符合其预期,另一方面可能是其财务状况存在较大问题,无法通过聆讯。至于和板块的关系,消费大周期,投资者并不是只看短期表现,而是根据整体与长期的发展进行价值估算。”

易观新消费行业中心高级分析师王方对本报记者表示:“港股上市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申请IPO企业数量增多、监管趋严等多方面原因。”

“暴利”辣条的火热

在业内人士看来,卫龙上市之路不顺利,或与自身有关。

在经营产品方面,卫龙与其他休闲食品企业还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卫龙的经营产品范围更加单一,这也代表营收来源单一,当消费者喜好发生变化时,相比多产品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根据招股书披露,卫龙主要以经营调味面制品、豆制品、及蔬菜制品为主。其中以卫龙系列辣条,亲嘴烧、魔芋爽较受欢迎。不过,虽然卫龙产品属性较为单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20年的发展,卫龙在行业内已有一定地位。

同时,现在辣条市场的发挥空间也是十分具有想象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0年以辣条为主的中国调味面制品市场零售额为412亿元,2020年卫龙的零售额价值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的5.7%。

辣条不止有庞大的市场,本身也是门“暴利”生意。

根据招股披露,2018年—2020年,卫龙实现营收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和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这一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而卫龙2020年41.2亿元的营收已经超过盐津铺子与来伊份。

辣条的“暴利”远不止于此,2018年-2020年,卫龙毛利率分别为34.7%、37.1%和38.0%;卫龙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7.3%、19.4%和19.9%。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卫龙净利润率远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对于消费品赛道来说,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也是至关重要。在销售渠道方面卫龙出现过度依赖线下、依赖经销商的情况。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卫龙来自线下经销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1.6%,92.6%,90.7%。线上经销商的销售占比分别为4.5%、4.2%及5.6%。

而过度依赖线下的渠道,线上的经营也未得到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卫龙线上渠道(包括在线直销及在线经销模式)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32亿元、2.51亿元及3.8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4%、7.4%及9.3%。

不止产品与渠道不够完善,辣条生意也受制于“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卫龙95%的消费者是在35岁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多项数据显示,年轻人购物习惯更偏重线上。目前对于卫龙来说加快走向线上已经是当务之急。

“虽然卫龙营收情况向好,但产品结构单一、‘垃圾食品’标签紧贴、新国标对辣条‘少油少盐少糖’要求等都是卫龙内部急需突破的问题;而在外部,还有诸多品牌抢食辣条份额,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都推出自己的辣条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内外夹击下,卫龙IPO可以帮助加速转型或变革速度,所以此次IPO对其也很重要。”王方认为。

会不会成为奈雪的茶

今年赴港上市的消费股中,还有“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之时也是备受市场期待,目前奈雪的茶上市已5个月有余,股价却一直处于破发。

业内人士认为,港股相较于A股整体更为“冷静”,此次卫龙赴港上市路曲折,是否与此有关呢?

艾媒咨询分析师张毅认为:“总体来说港股比较务实,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安全比较看中,但总体来说港股对企业总体来说并没有偏向性。”

“企业的经营风险基本上分两个,一经营风险或者是财务风险,这方面卫龙是可以的,二就是社会风险,卫龙的社会风险因为产品属性,应该说是非常之大的。”张毅指出。

那么若卫龙成功在港股上市,对于后续是否会出现破发的情况,沈萌分析认为:“奈雪的茶破发原因在于其估值严重超出市场认为合理的区间,而且也没有表现出超过市场预期的效果。卫龙如果估值也严重偏离合理区间,那么同样会重蹈覆辙。”

此前有媒体报道,经过融资后,卫龙此次赴港上市估值已达700亿元。这一估值甚至超过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当前市值总和。

招股书披露,卫龙在今年5月的一次融资中,引进了中信产业基金,高领,腾讯云峰基金,红杉资本等八位外部股东,合计持有卫龙5.85%股份,融资金额合计5.49亿美元。超过多家休闲食品公司上市之前的融资金额。

公开信息显示,IPO前的这轮融资也是卫龙成立以来的第一轮公开融资,从卫龙营收、净利润等各方方面来看,卫龙或许并不缺钱。

对于此次融资是否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卫龙持看好态度,沈萌认为:“私募融资和资本市场是两个概念,私募阶段估值再高、到公开资本市场也一样可能自由落体下跌,因为私募阶段只是少数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一致,而公开市场是许多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待企业的态度会有一定的不同,一级市场评估更看重ROE,在这方面卫龙非常的优秀,所以卫龙此前融资金额高,估值也高。但一级市场的看好不能完全代表二级资本市场的态度,卫龙上市后股价走势还待观察。”王方也对记者分析认为。


以上就是关于半年亏2.6亿元(卫龙招股书“失效”!这次“暴利”辣条被辣到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