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门听政是在露天吗(故宫里的每一道门有多少门道?这篇文章里找答案)
御门听政往往在清晨举行,所以又称早朝、常朝,是封建王朝的帝王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形式之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三大殿启用不到百日就被大火焚毁,朱棣唯恐&ldqu...
御门听政是在露天吗
御门听政往往在清晨举行,所以又称早朝、常朝,是封建王朝的帝王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形式之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三大殿启用不到百日就被大火焚毁,朱棣唯恐“违背天意”而不敢重修,只得将奉天门(今太和门)作为皇帝常朝和听政的重地。后来三大殿虽然重建,但御门听政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到了清初,御门听政的场所则移到了乾清门。隋唐时,皇帝一般每五天举行一次早朝明代前期的几位皇帝还比较勤政,几乎每天都会举行早朝。早朝一般在每天凌晨举行,届时在午门击鼓,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的掖门进入,按品级分列于太和门两侧。另外,还有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当皇帝御门升坐宝座之时,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后,九卿六部的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做出有关决策。奏事毕,御史纠举礼仪,鸣鞭,皇帝起驾回宫,百官退出。上朝纪律相当严格,不准迟到,不准大声咳嗽,更不准在朝班内横穿。否则,要给予降职或罚俸的处分。事实上,文武大臣是在露天上早朝。而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在大殿里上早朝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那样不仅人多嘴杂,不利于议事,还容易泄密。如果碰上大风、大雨天气,早朝可以延期举行;但若风雨不大,皇帝会赐给文武大臣一些挡风遮雨的用具,从而上完早朝。每日上朝是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当年他精力旺盛,废除了宰相,凡事亲力亲为,此时的早朝内容具体、事务繁杂。但他的后辈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连朱棣也不得不依靠内阁帮忙批阅奏章,内阁渐渐就成了皇帝的秘书班子,形同宰相。大臣上奏的奏章先交到内阁,由内阁先拟出处理意见,到早朝时只需按照事先准备的意见传旨就行了,早朝越来越流于形式。到了明朝后期,皇帝贪图享乐依赖宦官,干脆就不上朝了,像嘉靖皇帝、万历皇帝都曾数十年不上朝。
御门听政是在露天吗拓展阅读
故宫里的每一道门有多少门道?这篇文章里找答案
故宫有四个大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故宫的正门名为午门,午门就有五个门,其两侧为左掖门、右掖门。午门其平面为 凹形,宏伟壮丽。午门俗称五凤楼,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故宫的最后一道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
四道大门还有东华门、西华门。暂不赘述。
资料图 京报集团记者 饶强 摄
进了午门,走过玉带桥,就是太和门。阳光悠闲的洒落在石柱上。这里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
从午门上俯瞰,玉带桥形似玉带。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过去午门的中间这道门只有皇上可以走,如今你可以雄赳赳地从此走进太和门。
这门里,到底有多少门道?森严的太和门,门如同生活,看似外表严肃,内心也许火热,而外表张扬的,内心会是坚硬吗?
太和门前的太和殿里演绎着古今多少事?那时,皇帝的心思只有皇帝知道。
从太和殿后门望去,中和殿里皇帝正在为早朝前运筹。运筹是需要智囊与智慧,也许就是现在说到顶层设计,设计也需要艺术。
从中右门一路向北,可直达中和殿和保和殿。午门与太和殿之间。这里设有三门:中为太和门;右为贞度门,左为昭德门。这三门,是一组相连的雄伟建筑群,是太和殿的屏障。贞度门和昭德门是王公大臣们上朝必经之地。太和门则专供皇帝、皇后进出。贞度门在明朝时称宣治门,洪熙皇帝曾听政于此,因此,颇为有名。
穿过左翼门就可见三大殿的雄姿。如今的游客大都直穿三大殿,也就是喜欢走中轴线。其实只有从两侧去慢慢欣赏,才能感知她的婉约和美丽。
过天街东侧就是景运门。故又被称为“禁门”。清朝自亲王以下,文职三品、武职二品以上大员可以行走,仅准到门外台阶20步以外停立,严禁擅入门内。
月华门,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从这里,你会走进西宫的诚萧殿、景仁宫和承乾宫,去哪里探秘一下宫女们未知的许多隐秘的世事。
从承乾宫门望去,穿越三道门就是钟粹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悄悄地瞅一眼,景阳宫的门缝中,你可透视未开放的草木世界的另一面目。
坤宁门里是否藏着谁的心事,这座小院子你知道当年谁居住在这里?是李莲英的院子里,繁华早已不再,如今是哪位老炮儿在这里悠闲人生之乐趣?如今的这位传奇老炮儿让我惺惺相惜,先是买卖书画,之后做过糕点,卖过咖啡,几日不见,还真有点想念。
如果能把紫禁城折叠,正中的地方就是乾清门。这,是紫禁城的一条分界线,之前为国,之后为家,家国之间共有7道门连接,其中,最重要的门就是乾清门,它是天子居所的门户。乾清门,不仅仅是一道门,还是一个舞台,国家最高级别的会议“御门听政”就在这里举行。
明清两代的御门听政不尽相同。明代,皇帝在皇极门举行听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门。而清代,皇帝选择在乾清门听政。一个选择在国门口听政,更重仪式。一个选择在家门口听政,就近从简,更加务实。不管是太和门,还是乾清门,明清两朝的听政,都选择了露天的方式。而且,每天一早,天没亮,大臣们就得从家出发,不管酷暑严寒,风雨无阻。乾清门前,遇见一位白发老者,在凝思昨日的历史,每一个门里都有历史故事.....这故事,咱慢慢趣说。
(原标题:夜读 | 紫禁城:宫里的每一道门,门门都有门道儿)
来源:首都之窗
流程编辑:u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以上就是关于御门听政是在露天吗(故宫里的每一道门有多少门道?这篇文章里找答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