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时间与举行地点(看看乡试、会试、殿试是怎么回事?)
明代,学校成为科举的必经之路。入学考试主要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ldqu...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时间与举行地点
明代,学校成为科举的必经之路。入学考试主要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院试之前必须先参加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合格的学子方能参加院试,院试合格者即取得入省学读书的资格,通称“生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秀才”。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开考,考期在秋天,称做“秋闱”。考取者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京城开考,由礼部主持,考期在春天,称做“春闱”,也称“礼闱”。考取者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由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合格的贡士进行的考试,也叫“廷试”。殿试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取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也叫“殿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三甲各取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秀才、举人、贡士都不是官,只有经过殿试考中者,朝廷才决定授予其官职。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时间与举行地点拓展阅读
看看乡试、会试、殿试是怎么回事?
古代科举是普通民众阶层实现阶级跨越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古人也非常的重视科举考试。主要分为三段,即乡试、会试和殿试。生员考试初由地方官吏主持,后特设提督学政官以领之。士子未入学者通称为童生,入学后称为诸生。三年大比,由诸生参加的考试称为乡试,中试的被称为举人。次年这些考中的举人再到京师参加考试,被称为会试。在会试中在中者,在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这就是所说的殿试了。
以上就是关于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时间与举行地点(看看乡试、会试、殿试是怎么回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