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863计划(【夜读】百年百事(66)“863”计划)
什么是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的建议。邓小平等领导人很快作出批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
什么是863计划
什么是863计划?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的建议。邓小平等领导人很快作出批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什么是863计划拓展阅读
【夜读】百年百事(66)“863”计划
文 |张大鹏 · 主播 |刘敬一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这一年,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也取得辉煌成就:国内卫星通信网正式建成,首艘自行设计导弹护卫舰服役,首座现代化海洋采油平台安装完成,第一个人工海洋主体工程调试成功,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女排姑娘们荣获五连冠……
这一年,“863计划”批准实施,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之于世。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前沿孕育着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为了争夺高技术这一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投入人力物力,把发展高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1983年,美国开始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西欧十七国启动“尤里卡”计划,日本也制定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苏联及东欧集团制定“科技进步综合纲领”,印度发表“新技术政策声明”,韩国提出“国家长远发展构想”等,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发展高技术的浪潮。
这种情形,让王大珩、陈芳允等老一辈科学家充满忧虑……1986年初的一个夜晚,陈芳允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宿舍楼,敲响了王大珩家的门。
“863”计划倡导者,左起为陈芳允、王大珩、陈嘉墀、王淦昌
两人经过长谈,达成共识:面对新一轮世界高技术挑战,中国不能再沉寂下去了!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关乎国家兴废的历史挑战,何去何从,将决定中国在新的世纪能否站稳脚跟,而不被淘汰出局。
如何促成高层决策,启动中国的高科技进程?王大珩激动地说:“干脆直接给邓小平同志写封信吧!”
1986年2月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王大珩拿起了笔。经过反复修改,这份由王大珩执笔,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联合签名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终于完成,历时一个月。
按常规,这个建议应该先上报科学院,再由科学院酌情逐级上报。但这样做显然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知道最后是否会送到邓小平同志那里。
为了让建议书尽快进入领导人视线,王大珩等人没有通过正式渠道,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往上呈报,而是走了生平难得的一个“后门”:请邓小平的女婿,当时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工作的张宏,将信直接呈交给了邓小平同志。信中说: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察阅裁夺。
3月5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他强调:“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邓小平同志的亲笔批示
人们敏锐地意识到,一个科学的春天马上就要在中国降临了。但持保守意见者也不少。一位在海外进修的学者还专门写信回来,深表忧虑与关切:“中国现在要搞高科技,我担心会遭到骑虎难下的结局……”
担忧不是没有来由的。毕竟高科技就是高投资,但高投资却不能保证高回报。经费问题,无疑是最棘手的问题。
几天后,国务委员张劲夫在约谈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后,终于问到了这个最关键又最敏感的问题。
4位科学家谁都没先作回答。
沉默了许久后,王淦昌才艰难地说了一句:“能省就省吧。我看,一年能给2个亿就行。”
王淦昌肖像
尽管他们都心知肚明,用2个亿去发展高科技,实在杯水车薪,但一想到当时国内的经济条件,再多也难以启齿了。
此时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来中央批的专款竟是100个亿!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
为了使这一计划切实可行,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党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11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科学家们的建议和邓小平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关于“863计划”的文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很不发达,经济、科技等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没有条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全面大规模地发展高技术。
因此,“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信息、航天、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作为中国高科技发展重点计划,并在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
“863计划”标识
“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63计划”为中国的科技发展留下了一长串让人欣喜的数字:共取得研究成果1200多项。其中,540多项达到国际水平;567项获国家或部委级奖励;获国内外专利244项;对36项关键技术的评估分析,60%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1%达到或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
“863计划”是第一个由科学家倡议、政治家决策、中央政治局讨论的科技计划,是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组织实施,是我党科教兴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