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尼拉贡戈火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尼拉贡戈火山坑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喷发,喷发规模怎样?尼...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尼拉贡戈火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尼拉贡戈火山坑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刚果...更多尼拉贡戈火山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提供的精彩分享。

尼拉贡戈火山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尼拉贡戈火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尼拉贡戈火山坑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喷发,喷发规模怎样?

尼拉贡戈火山喷发规模很大,火山口侧围岩石大规模裂开,岩浆从火山口奔腾而出直往山下倾泻,岩浆流动速度很快,山下堆积的岩浆厚度高达10米,不久后就迅速侵入10几公里外的戈马市,将数个村庄焚毁,岩浆差一点就流入戈马市区。喷发事件目前造成32人死亡、170多个儿童失踪、烧毁房屋500多座、迫使2.5万人逃离家园。

火山喷发后果严重

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于5月22号晚上7点喷发,持续到5月23号凌晨出现暂停现象,期间炙热的岩浆曾一度逼近150万人口的戈马市,最后在23号凌晨4:00左右岩浆停止流动,最终未流入戈马市区。但这短短一天多时间,火山喷发就已经给当地人带来深重灾难,当地政府24号宣布,间接和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32人,其中5人死于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9人被岩浆直接烧死,随着此后数据的统计更新,死亡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此外在逃难的混乱中,还有170多个儿童失踪,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在积极运作,帮助寻找这些儿童。

尼拉贡戈山

尼拉贡戈山是非洲著名的活火山,位置在刚果(金)边境地带的维龙加山脉,离戈马市大约有30多里,在过去150年里,它曾经被喷发过50多次,给附近民众造成了不少灾难。尼拉贡戈山海拔大约3470米,山顶上有一个直径2公里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口里的熔岩湖深达250米,近日无人机在对其航拍的时候,还看到熔岩湖的岩浆一直在冒泡,说明它是世界上少见的熔岩湖“起泡”活火山。

火山喷发后又遇地震

俗话说祸不单行,火山爆发后很可能引起附近地震,23号尼拉贡戈火山表现刚刚温柔一点,25号其周围地区就发生了地震,造成多人受伤。而且此次引发的地震达到100多次,主要是在卢旺达和刚果(金)交界一带,其中最强的一次发生在25号上午达到5.3级,使戈马市至少三人受伤,多座房屋受损,马路上还被震开一条几百米长的裂缝。连续的火山和地震让许多人与家人失散,目前失踪儿童仍然多达170多名,找不到亲人的儿童则有150多名,地震也造成附近水库被破坏,戈马市大部分的供水被迫停止,50万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喷发致15死,居民该如何应对这种自然灾害?

火山喷发时,一定要保护好头部,同时快速逃离。

尼拉贡戈火山是非洲中部和东部最著名和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在过去的150年里,它已经爆发了50多次。然而,自然总是公平的。在极其危险的生存条件基础上,也给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和湖泊。因此,尽管它被认为是一座具有威胁性的活火山,但它周围的许多人仍然选择在这里定居。

尼拉贡戈火山已经活跃了将近100年

据统计,尼拉贡戈火山一直是非洲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在过去的150年里,它多次爆发,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每一次火山爆发也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

每次火山爆发都会影响数万人

不仅是火山爆发时因为岩浆溶解而无法逃生的人,就连在这样的灾难中能够逃生的人,岩浆也会对当地的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等造成破坏。更大的影响是,许多居住在当地的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流离失所。

火山爆发如何自救?

火山爆发时,我们必须学会逃生。在火山爆发时,会喷出大量的熔岩,沿着道路流向谷底或最低处,直到岩浆自然冷却。这时,人们必须看到火山岩浆向下流动并逃逸。

火山灰是细小的火山碎屑,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它的重量会导致屋顶坍塌,并伴有有毒气体,会对肺部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只有在接近火山爆发,气体足够集中的情况下,才会对健康人造成伤害。在逃跑时,就得用湿布保护你的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的话,使用工业防毒面具。

如果是开车走,一定要注意火山灰会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接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

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喷发致15死,火山喷发的威力有多大?

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在2002年后又发了一次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和火山灰已经导致22人死亡,大部分的房屋被毁坏,有几万人被迫撤离发生地点,导致他们无家可归。

金尼拉贡戈火山位于刚果维龙加国家公园内,海拔约为3500米,火山的深度大约是250米。金尼拉贡戈火山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不少于50次。金尼拉贡戈火山内部存在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熔岩湖,这个熔岩湖时时刻刻都处于翻腾的状态下,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火山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目前地球上的火山主要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的意思是这些火山的活动非常的频繁,而且具有周期性,而这个周期性人类是可以确定的。而休眠火山的意思是火山的活动基本已经处于休眠状态,而且休眠火山的运动没有任何周期性,它们可能会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下,突然爆发,也可能处于长期的休眠状态下。而死火山就比较好理解了,火山在第一次喷发接触后,就永远不会再喷发,这就是死火山。

火山的形成主要和地球的内部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当地球内部的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地表的时候,因为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压强存在差异,地球内部的熔岩就会被挤压到一个裂缝中,随后冲出裂缝而爆发。

火山喷发的威力是巨大的,地球内部的熔岩温度高达一千摄氏度,这些熔岩会吞噬地表所有的一切,火山喷发过程中会将地球内部的有毒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从而引发有毒性的酸雨,酸雨对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具有灾难性的后果,火山喷发过程中产生的火山灰如果遇到大风,火山灰就会伴随着大风四处飘散,这些物质会严重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存。

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口是哪里(2)

火山的主要构造

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在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陆地上有455座,海底火山有68座。火山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都出现在地壳中的断裂带。就世界范围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西亚到地中海一带,现今地球上的

活火山百分之九十九分布都在这两个带上。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而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雄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软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火山的主要分布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板块学说在火山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它能把很多看来是彼此孤立的现象,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以这个学说建立的火山活动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环大西洋为什么就没有火山带;板内火山不在板块边界上,用地幔柱解释它的成因似乎依据也不够充分。新近又有学者(李鸿业,1993)提出两极挤压说,揭开了地球发展的奥秘,他认为在两极挤压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轴扩张形成经向张裂和纬向挤压,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经向和纬向构造带内。下图为全球火山和强震分布图,图中红色为全新世火山,数据取自 Smithsonian 研究所,白色为7级以上强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目录绘制。

一、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南起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经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转向西北的

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向西南延续的是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全长4万余公里,呈一向南开口的环形构造系。环太平洋火山带也称环太平洋火环,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余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为加勒比海地区,沿太平洋沿岸分布着著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苏火山、圣阿纳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余座,著名的有圣海伦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尔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岛上最著名的是卡特迈火山和伊利亚姆纳火山。在堪察加半岛上有经常活动的克留契夫火山,向击千岛群岛和日本列岛山岛弧,著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岛,如浅间山、岩手山、十胜岳、阿苏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喷发的活火山。琉球群岛至台湾岛有众多的火山岛屿,如赤尾屿、钓鱼岛、彭佳屿、澎湖岛、七星岩、兰屿和火烧岛等,都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火山岛。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可算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纳图博火山、塔匀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发生过多次喷发。

环太平洋带,火山活动频繁,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球现代喷发的火山这里占80%,主要发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岛、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南部包括苏门答腊、爪哇诸岛构成的弧-海沟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这里仅1966-1970年5年间,就有22座火山喷发,此外海底火山喷发也经常发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岛屿出露海面。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岩浆喷发的产物,形成了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最常见的火山岩类型是安山岩,距海沟轴150-300公里的陆地内,安山岩平行于海沟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谓的“安山岩线”。另一特点是,自海沟向陆地方向岩石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一般随与海沟距离的增大,依次分布为拉斑系列岩石、钙碱性系列岩石和碱性系列的岩石。这里的火山多为中心式喷发,火山爆发强度较大,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则往往造成严重的火山灾害。

二、洋脊火山带

大洋中脊也称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从北极盆穿过冰岛,到南大西洋,这一段是等分了大西洋壳,并和两岸海岸线平行。向南绕非洲的南端转向NE与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陆北端与东非裂谷相接。向南绕澳大利亚东去,与太平洋中脊南端相边,太平洋中脊偏向太平洋东部,向北延促又进入北极区海域,整个大洋中脊构成了“W”形图案,成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总长8万余公里。大洋裂谷中部多为隆起的海岭,比两侧海原高出2-3公里,故称其为大洋中脊,在海岭中央又多有宽20-30公里,深1-2公里的地堑,所以又称其为大洋裂谷。大洋内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带上,人们称其为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洋底岩石年龄测定,说明大洋裂谷形成较早,但张裂扩大和激烈活动是在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第四纪以来更为活跃,突出表现在火山活动上。

大洋中脊火山带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多集中于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佛得角群岛,该段长达万余公里,海岭由玄武岩组成,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喷发的产物。由于火山多为海底喷发,不易被人们发现,据有关资料记载,大西洋中脊仅有60余座活火山。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冰岛上的火山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岛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余座,人们称其为火山岛。据地质学家S、Thorarinsson(1960)统计,在近1000a内,大约发生了200多次火山喷发,平均5a喷发一次。著名的活火山有海克拉火山,从1104年以来有过20多次大的喷发。拉基火山于1783年的一次喷发为人们所目睹,从25公里长的裂缝里溢出的熔岩达12公里以上,熔岩流覆盖面积约565平方公里,熔岩流长达70多公里,造成了重大灾害。1963年在冰岛南部海域火山喷发,这次喷发一直延续到1967年,产生了一个新的岛屿-苏特塞火山岛,高出海面约150m,面积2.8平方公里。6a之后,在该岛东北32公里处的维斯特曼群岛的海迈岛火山又有一次较大的喷发。这些火山的喷发,反映了在大西洋裂谷火山喷发的特点。

在太平洋中脊,于南纬6°-14°的太平洋东隆的轴部,新生代以来的裂隙喷发,形成了宽40-60公里,长800公里的玄武岩台地,发现的活火山仅有14座,其活动强度与频度都不如大西洋裂谷火山带。

印度洋,据查有三列走向近SN的海底山脉,即海岭,仅有部分火山出露海面而成火山岛屿,如塞舌尔群岛和马尔克林群岛,它们都是现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

在大洋中脊以外,仅有一些零散火山分布,它们是以火山岛屿的形式出现,如太平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有夏威夷群岛,即通常所说的夏威夷一中途岛的火山链,有关岛、塞班岛、提尼安岛、帕劳群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及萨摩亚群岛等。在大西洋,如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也都是一些火山岛,南极洲的罗斯海中的埃里伯斯火山也属该种类型。这些火山岛屿都由玄武岩构成,与大洋裂谷带内的火山岩基本相同。

三、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东非裂谷是大陆最大裂谷带,分为两支: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中部,至红海北端,长约5800公里,再往北与西亚的约旦河谷相接;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喀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阿尔伯特湖,至阿伯特尼罗河谷,长约1700公里。裂谷带一般深达1000-2000m,宽30-300公里,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大裂谷带中的阿萨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是非洲陆地上的最低点。

自中生代裂谷形成以来,火山活动频繁,尤其晚新生代以来更为盛行,据统计,非洲有活火山30余座,多分布在裂谷的断裂附近,有的也分布在裂谷边缘百公里以外,如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和埃尔贡山,它们的喷发同裂谷活动也密切相关。东非裂谷火山带火山喷发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主要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裂谷系两侧,形成了玄武岩熔岩高原(台地),占埃塞俄比亚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熔岩厚达4000m,它是30-50万a以来上百次玄武岩浆沿裂隙溢流形成的。在肯尼亚西北部,也形成了厚达1000m 的熔岩台地,其形成时间晚于埃塞俄比亚的熔岩台地,大约形成于14-23万a间,在更晚些时候形成的是响岩,在11-13万a间形成了长达300公里的响岩熔岩台地。第二种是中心式喷发,多分布在裂谷带的边缘,主要的活火山有扎伊尔的尼拉贡戈山、尼亚马拉基拉山、肯尼亚的特列基火山、莫桑比克的兰埃山和埃塞俄比亚的埃特尔火山等。有的火山喷发只生成了爆裂火口,或成火口洼地,或是火口湖,如恩戈罗恩戈罗(坦桑)火口洼地直径达19公里,面积304平方公里。

现代火山活动中心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乌干达-卢旺达-扎伊尔边界的西裂谷系,自1912-1977年就有过13次火山喷发,尼拉贡戈火山至今仍在活动;二是埃塞俄比亚阿费尔(阿曼)坳陷的埃尔塔火山和阿夫代拉火山,自1960-1977年曾发生过多次喷发;三是坦桑尼亚纳特龙(坦桑)湖南部的格高雷(Grgory)裂谷上的伦盖(坦桑)火山,自1954到1966年曾有过多次喷发,喷出岩为碳酸盐岩类,有较高含量的碳酸钠,为世界所罕见。位于肯尼图尔卡纳湖南端的特雷基火山在80-90年代间也曾多次喷发。现代火山活动区,温泉广泛发育,火山喷气活动明显,多为水蒸气和含硫气体,这是火山现今的活动迹象。

四、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这一带共有共有活火山70余座,其中地中海沿岸有13座,印度尼西亚有60余座。这一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都有,不同的火山表现不同,同一火山不同喷发阶段也有变化。

分布

全世界有516座活火山,其中69座是海底火山,以太平洋地区最多。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 印度尼西亚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中国境内的新生代火山锥约有900座,以东北和内蒙古的数量最多,约有600~700座。最近一次喷发的火山是位于新疆于田县的卡尔达的火山。火山的分布受控于全球板块构造。

如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希韦卢奇火山。2012年4月17日早晨,希韦卢奇火山强烈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高度高于海平面9500米。报道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火山与地震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在距火山40公里的研究站观测到了喷出的火山灰。火山灰气流在东侧方向绵延100公里。此次喷发是今年年初以来该火山最强烈的一次喷发。尽管火山灰不会给附近居民点带来严重影响,但对当地航空安全造成了威胁。

火山活动是一种宇宙自然现象。宇航探测发现月球、火星、金星、木卫一上均有火山活动。

火山的主要类型

按活动情况分

1、活火山(active volcano)

指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大陆上,仅6年前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平顶火山锥。

2、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米。

3、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 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

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的城镇,在火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但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的火山喷发物袭占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居民全部毁灭和丧生。

按喷发类型分

火山喷发类型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三大类。

裂隙式喷发 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或裂隙溢出地表,这样形成的火山通道在地表呈窄而长的线状,向下呈墙壁状。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发温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少。基性熔岩溢出后,可以形成广而薄的熔岩流、熔岩坡或熔岩台地,甚至形成熔岩高原。

熔透式喷发 熔透式喷发的岩浆上升时,由于温度很高,再加上岩浆和岩石之间的一些化学作用,致使上面的岩石被熔透而顶开,形成直径很大、形状不规则的火山通道;岩浆失去压力后大面积溢出地表。炽热的岩浆从火山通道缓慢溢出形成熔岩流,最后逐渐冷凝形成熔岩。熔透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广,火山口一般不明显。这类喷发有时岩浆上升停留在中途,没能融化顶部岩层便冷凝下来,只在地面隆起成丘,这种火山称为“潜火山”或“地下火山”。一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发,现代已不存在。

中心式喷发 岩浆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根据喷出物和活动强弱又可分为下列几种,其名称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按火山锥分类

火山锥的基本类型有3种。全部或基本上是多层碱性熔岩构成的是熔岩锥,它形状扁平、坡度缓(2°~10°),顶部有碗状火山口。其中规模巨大的叫盾形火山。全部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是碎屑锥。其平面近似圆形,坡度约30°,顶部有一个漏斗状火山口。由熔岩和碎屑互层构成的叫复合锥,也叫层状火山锥。其坡度大多超过30°,形状比较对称,上部多熔岩,下部和边缘主要是火山碎屑。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有些火山锥坡上还有小型火山锥,其通道与主火山锥的通道相连,无独立的岩浆源。这种小型火山锥称寄生锥。

猜你喜欢:

1.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是哪种

2. 世界上目前年龄最大的人是谁

3. 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生物是什么

4. 世界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是哪座

5. 世界上最大的铁矿是哪个

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喷发,造成了多大的人员伤亡?

至少15人死亡,170多儿童失踪,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尼拉贡戈火山是非洲中东部最著名也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在过去的150年间,其喷发的次数超过50次之多,而距今最近的2002年的一次喷发,更是已然造成了将近150人死亡。然而大自然总是公平的,它在带给了当地极度危险的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也同样赋予了其肥沃的土壤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因此即使知道它是具有威胁性的活火山,但周围仍旧有不少人选择在此定居。

一、 尼拉贡戈火山近百年间始终活跃。

据统计资料显示,尼拉贡戈火山一直是非洲最为危险的火山之一,在近150年间,其更是多次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不计其数,而每一次的火山喷发,同样的还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

二、每次火山爆发都将有数以万计的人受到影响。

不仅仅是火山喷发之时,由于岩浆溶出而无法逃离的人们,即使是在这样的灾难中得以逃生,但岩浆也会损害当地的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等等,进而造成人员失踪,而更大的影响则是使得很多居住在当地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三、此地危险与生存几率并存,未来仍将是重灾区。

然而大自然总是公平的,火山喷发带出的火山灰,能够让当地的土壤更加肥沃,再加上周边自然孕育出的湖泊,整体的生存环境在非洲地区来说,已然算是非常好的了,这也是为什么频繁喷发的火山周围,总是存在着居民的原因,而未来,这一状况仍然很难改变。

更多关于刚果尼拉贡戈火山喷发的话题,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评论。


尼拉贡戈火山拓展阅读

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尽管汤加火山爆发的“气候冲击波”可能不及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在人类历史上,的确曾有大型火山爆发给地球带来了“无夏之年”,甚至引发了小冰期。比如,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达到创纪录的VEI7级,导致1816年真的“无夏”。公元535或536年,一座万里之外、目前也不知道何处的超级火山突然爆发,导致此后几年全球几乎同时开启了灾难模式。而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则使第二年全球地表温度降低了约0.5度。

7.5万年前多巴火山带来灾变

将地球带入冰期,引发食物链巨变

距今约7.5万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多巴超级火山爆发,人类生存遇到严重挑战。这次火山爆发达到了超大规模的VEI8级。

经过了7.5万年,当年形成的火山口现在看来依然规模巨大——如今的多巴湖即是当年形成的火山口,南北长达100千米,东西长达35千米。据估计,此次火山爆发共喷发出了2800立方千米的物质。

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多巴火山湖

这次超级火山喷发是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VEI6级)爆发强度的100倍。地质资料分析,火山灰的沉积范围向西一直到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海,向东北方向直到1500至1800公里外的中国南海。

火山影响气候主要是通过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硫气体直达平流层,较短时间(一两个月)内即会形成硫酸气溶胶,随着平流层环流输送到全球各处。由于平流层环流稳定层结,所以硫酸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一年以上),通过阻挡太阳辐射,引起近地面温度降低。

当多巴火山的火山硫酸盐气溶胶进入平流层后,会阻挡和削弱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全球温度骤降(中高纬度降温可能达到10℃-15℃以上)。这种强度的降温很可能促发“冰雪-太阳辐射”的正反馈机制,即“温度降低-冰雪发展-反照率增加-入射辐射减少-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长期影响。

对于人类生存而言,最致命的可能不是低温,而是原来食物链的彻底崩溃。

这次火山活动很有可能引起了一次新的冰期。在格陵兰岛的冰芯资料里发现了此次火山的沉降物,随之有长达千年的低温期。有研究认为,此次超强火山爆发甚至改变了地球上各种生命的进程,使得北半球四分之三的植物死亡。当时,全球人口数可能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值(1万-3万),人类演化差点被推到了灭绝的边缘。这次多巴火山爆发也引发了全球生物灾难,在热带雨林和季风区形成严重干旱,引起植被衰退。

然而,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研究却认为,这次火山活动并没有对人类生存形成真正的挑战。同时,印度等地的考古资料揭示,在此地层附近,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保持了继承性和稳定性,并没有明显的断代历史。这表明,此事件前后,在此生活的人类活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另外,尽管中高纬度可能出现了温度巨降,以及生物种群、食物链的巨变,但生活在中东和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一直生活到了3万年前,生活在阿尔泰山脉和西伯利亚附近的丹尼索瓦人也生活到了5万年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里斯人也熬到了1.2万年前。

所以,多巴火山的这次超级喷发最大的可能性是形成了冰期,并改变了一些地区的食物链结构,给当时人类其他的兄弟姐妹带来了极大挑战:有些种群甚至发生了崩溃和灭绝,有的被迫迁徙或者改变生活方式,后日益衰落。等到我们的先祖从非洲走出的时候,其他的族群根本无法竞争。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

带来“无夏之年”和“饥荒之年”

1815年4月5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这次火山达到创纪录的VEI7级,几乎是过去2000年里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活动。据记载,这次火山爆发前,坦博拉火山高度为4100米,火山爆发后只剩下2850米,形成了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

在这次喷发中,火山灰柱高达45公里(达到平流层高层)。火山灰完全遮蔽了天空,大气中火山灰随风漂浮,150公里之外火山灰有1米厚,300公里之外有25厘米,到了1000公里之外还有5厘米的火山灰。据记载,一周之后,距离火山几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岛上空,依然漆黑一片,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虽然这次火山爆发能量仅为多巴火山超级喷发的1/10左右,但仍造成了次年(1816年)欧美的异常寒冷,被称作“无夏之年”或“饥荒之年”,因寒冷和饥馑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

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估算的1816年欧洲温度异常,比气候平均态低3度以上。

从历史记录来看,这一年整个夏天都很冷。根据纽约郊区当地人的记录,1816年5月,山上还和冬天一样光秃秃的,每天温度还会降到冰点以下;6月9日,地面还是冰冻状态;7月7日依然很冷,所有作物都停止生长;8月23日,重新出现霜冻……

寒冷使得当年作物收成基本无望,德国的食品价格飙涨:1815年,一蒲式耳(在美国相当于35.23升)燕麦价格折合现在约为1.55美元,1816年飙升到了12.85美元。那一年,从英国到爱尔兰和威尔士,四处都是受灾的难民和乞丐,死亡人数估计超过20万人。

坦博拉火山喷发的影响,还可以从当年的艺术作品中窥见。当火山喷发出的硫酸盐气溶胶笼罩整个平流层的时候,天空的朝霞和晚霞异常漂亮,红色和橙色的天空随时都在,不论是刮风下雨,早晚一定都看得到,甚至在大雨之后更加清晰。这被称作dry fog,无法被雨水所清洗,因为下雨是在对流层,而那层火山硫酸盐气溶胶则是在更高的平流层。

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画作The Chichester Canal(1928),反映了火山气溶胶影响下的天空。

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

画作The Harbor of Dieppe(1826),正常的晚霞

英国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用画笔真实记录下了当时他眼中的天空——在火山气溶胶的影响下,天空是橙色和红色的,喜欢看晚霞的人在1816年看了整整一年的红色天空。而没有火山影响的正常晚霞,是可以看到蓝色天空的。

有人受此启发,分析了过去400年里西方主要的画作,定量化分析每幅画的红蓝色对比,这一指数与过去400年的尘封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83。这说明,艺术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实际的天空颜色——大气光学厚度在正常时候为背景值0.05,但在坦博拉火山爆发的1815年和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则能达到0.6。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的“十年火山”计划选出了16座火山。这些火山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爆发,引起破坏性影响,近期处于地质活跃状态,接近人口稠密地区。

根据当时预测,这些火山都可能在10年内大规模爆发。然而,大约30年过去了,这些火山中还没有任何一座爆发。由于火山爆发和地震目前还无法预报,也许它们会在未来百年里随时爆发,成为超级火山,从而对全球气候造成重要影响。

阿瓦恰斯基—科里亚克斯基火山(俄罗斯)

科利马火山(墨西哥)

埃特纳火山(意大利)

加拉莱斯火山(哥伦比亚)

冒那罗亚火山(美国夏威夷)

尼雷尔火山(美国)

默拉皮火山(印度尼西亚)

尼拉贡戈火山(刚果共和国)

樱岛火山(日本)

云仙岳火山(日本)

圣地亚古多火山(危地马拉)

圣多里尼火山(希腊)

塔阿尔火山(菲律宾)

泰德峰火山(西班牙属加纳利群岛)

乌拉旺火山(巴布亚新几内亚)

维苏威火山(意大利)

作者:魏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许琦敏


以上就是关于尼拉贡戈火山(“无夏之年”真的有!400多年画作记录超级火山爆发:除了致命低温,还会带来更灿烂的晚霞)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