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代表作(契诃夫是如何超越托尔斯泰的)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契诃夫代表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契诃夫代表作社会底层百姓生活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哪些?契诃夫代...
契诃夫代表作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契诃夫代表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契诃夫代表作社会底层百姓生活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契诃夫代表作包括《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变色龙》等等。
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小人物,他们是不幸的也是软弱的,通过这些作品表现出了劳动者在社会底层的悲惨,还反映了一些典型小市民的庸俗性格。
契诃夫趣事
契诃夫出生的年代社会还是非常黑暗的,而在那个社会中他的家庭也是普通平凡的万千家庭中的一个,那个时候人们总是生活的十分惶恐和痛苦。契诃夫自从父亲的杂货铺子关闭之后,所有的学习的费用都要依靠自己。
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原本梦想是当一名出色的医生的契诃夫才拿起笔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但是自从那一天起契诃夫的思想开始有所转变。
当时人们还常常把戏剧看成十分不入流的一种行为,一般的学生如果没有校长证明是无法进入剧院的,可是契诃夫实在是太想看戏剧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化妆之后再进入剧院。
契诃夫每次都会乔装一番,这样一来就可以非常顺利的进入剧院了。契诃夫化妆的能力无疑是成功的,他坐在台下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和实践,契诃夫化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他的灵感和表演的天赋也逐渐多了起来。
契诃夫的三部代表作是什么?
《带小狗的女人》、《海鸥》、《带阁楼的房子》。
1、《带小狗的女人》(Дама с собачкой)是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99年12月。小说以十分朴素感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一对恋人从邂逅到相爱的情感历程。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普通人—古罗夫和安娜。在疗养地度假时因为寂寞无聊而发生婚外情。这种关系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有条不紊的生活。
他们双方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因为不愿破坏固有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段恋情并没有在两人分别离开疗养地后结束,而是逐渐地转化成一种真正的情感。
2、《海鸥》(Чайка)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的四幕话剧,故事的背景是沙俄统治时期的俄国,讲述在一座庄园里,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和想要成为演员的女青年妮娜的故事。
3、短篇小说 《带阁楼的房子》Дом с мезонином(1896),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画家“我”,偶然散步到沃尔恰尼诺夫庄园,走过一所带阁楼的白房子,雕狮子的门口站着两个姑娘,通过画家与姐姐莉达的思想交锋以及和妹妹任妮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
创作特点
小说创作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
《契诃夫》的三大代表作是什么?
契诃夫的三大代表作是《带小狗的女人》、《海鸥》、《带阁楼的房子》。
一、《带小狗的女人》是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99年12月。小说以十分朴素感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一对恋人——古罗夫和安娜,邂逅和相爱的情感历程。
二、《海鸥》是俄罗斯作家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的同名四幕话剧,故事的背景是沙俄统治时期的俄国,讲述在一座庄园里,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和想要成为演员的女青年妮娜的故事。
三、《带阁楼的房子》描写了一位年轻画家“我”,偶然散步到沃尔恰尼诺夫庄园,走过一所带阁楼的白房子,雕狮子的门口站着两个姑娘,通过画家与姐姐莉达的思想交锋以及和妹妹任妮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
小说创作风格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
契诃夫的介绍、代表作、成名作。简洁明了。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聆听 帮助·信息,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樱桃园》
1880年3月,他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发表在《蜻蜓》杂志(«Стрекоза»)上,这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扩展资料:
1886年,他发表了《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艺术品》、《白嘴鸦》等短篇小说,以及《苦闷》(«Тоска»)、《万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长》等系列短篇小说。
这里面的《苦闷》和《万卡》是其早期创作的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飞跃,他在里面不再写幽默故事了。接着,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闷》、《万卡》,尤其是前者,
讲述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马车夫无处倾诉自己的苦闷,只好向自己的马倾诉的故事。这部作品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后来被众多名家一致赞赏。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甚至曾说“哪怕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只要《苦闷》留存下来了,我就不会感到可惜。”
参考资料来源:关注常识网-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
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契诃夫的作品有:《醉汉同清醒的魔鬼的谈话》、《艺术家的妻子》、《我的纪念日》、《审判前夜》、《伊凡·玛特威伊奇》、《不必要的胜利》、《复活节之夜》、《不顺当的拜访》、《不抱偏见的女人》、《磨坊外》等等。
契科夫的贡献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时期非常著名而伟大的一位作家,契科夫一生的作品繁多,那么契诃夫代表作品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契诃夫代表作品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契诃夫的代表作
契诃夫一生的作品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其中不乏经典巨作流传都是十分广泛的。在七八百篇小说之中,契诃夫代表作包括《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等等,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小人物,他们是不幸的也是软弱的,通过这些作品表现出了劳动者在社会底层的悲惨,还反映了一些典型小市民的庸俗性格。类似于这种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在契诃夫代表作品中最为出色的还要说是《变色龙》。
《变色龙》作为契诃夫代表作品中十分经典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在沙皇统治时期,一位警官接受了一位被狗咬伤的人的报警,开始的时候这位警官并不知道狗是谁家的,于是想要把狗弄死,可是后来因为听说是将军家里的狗,警官的态度开始不断的发生变化,契诃夫通过警官这个角色的塑造,将他的态度描述成变色龙一样的善变,同时也是想要通过这个小说,打击和讽刺忠实维护暴政的人们,也揭露了那个黑暗社会的丑恶现象。正是这种精神和意义才让这篇小说成为契诃夫的代表作品。
契诃夫代表作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如何超越托尔斯泰的
契诃夫的剧作不是只言片语的好,也不是创作形式上的好,他是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诗意的潜流。今年是俄罗斯作家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诞辰160周年,作为一个一生从未涉足长篇小说写作的作家,他留给普罗大众的最深印象,可能就是那篇收进了语文课本的讽刺小品《变色龙》。契诃夫除了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其后期创作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草原》及非虚构作品《萨哈林旅行记》举世公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对契诃夫戏剧创作成就认识的不断加深,有评论甚至认为他足以与莎士比亚比肩。
当今戏剧界公认的一件事是:有没有能力演契诃夫的戏,已成为检验一个剧团、导演和演员的标准。如今,他的几部代表作《伊万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和《樱桃园》绝对是世界舞台上被不断解读、搬演次数最高的剧目。虽然晚于西方,契诃夫戏剧热在中国,也在本世纪前20年间“烧”到了一个新高度。
“人并不是每分钟都在那儿决斗,上吊,求爱的。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吃吃、喝喝、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蠢话。所以舞台上表现的应该是这样一种剧本,让剧中的人物来来、去去、吃饭、聊天、打牌……要使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样复杂,而又一样简单……”排演过《海鸥》的赖声川曾提及契诃夫对戏剧冲突的看法。《海鸥》就是这样一个剧本,契诃夫叫它四幕喜剧,一出既没滑稽人物,也没完整情节的喜剧。故事发生在一个乡下的庄园,庄园的主人索林一生只有两个愿望:结婚和成为作家,可惜一个也没有实现……
尤里·巴图索夫导演,2017年在俄罗斯首映的舞台剧版《海鸥》,当时被媒体评论为:“激烈、澎湃、熊熊燃烧”、“充满难以置信的自由表达”
契诃夫的剧本风格是散文断片式的,甚至是反戏剧的。即使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戏在观演上都是有难度的。1896年10月,《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次公演。观众显得十分迷茫,他们对这部剧爱不起来……剧中复杂的爱情关系和曲折的情节,被契诃夫用庸常的生活——聚餐、打牌、聊天——“织”成了一部散文,情节统一和人物统一荡然无存。看惯了佳构剧的观众没法接受;评论家即刻给剧作最尖刻的讥讽和嘲笑,坐在剧院里的契诃夫,无奈走出剧院跑到街上……
失望之余,他赌咒发誓:“除非活到700岁,否则我再也不写戏了。”好在契诃夫很快忘了誓言,接二连三地写出《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值得庆幸的是,《海鸥》演出失败的两年后,契诃夫遇到了伟大的剧场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该剧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重见天日,后来更是成为斯坦尼体系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走上中国话剧舞台,契诃夫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剧场里有人看着看着睡着了,有人中途退场,闭幕时有过只剩两三个观众……这种情况在近20年里逐渐得到改观。上海戏剧学院的契诃夫戏剧研究专家吴小钧教授告诉笔者一段往事:1997年林兆华的 《三姊妹·等待戈多》在京首演,算得上是当年的一起文化事件,但当时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演出过程中观众纷纷退场。时隔十年之后的2007年10月,被称为“欧洲戏剧界宠儿”的圣彼得堡青年人剧院携《三姊妹》参加中国的一个国际艺术节,执导该剧的是被誉为“涅瓦河上最有才华、最具魔力的导演”谢苗·斯彼瓦克。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该剧演出过程中的每一次幕间休息,都有人退场,剧终只剩下一半不到的观众。但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均得以扭转。仅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万尼亚舅舅》为例,该剧于2013年首演,共16场,平均上座率93.4%,之后两年的演出上座率均在98%以上。目前,该剧已成了上话的保留剧目。
“现在的观众明显坐得住,该有的剧场效果都出来了,契诃夫的戏还常常一票难求”,吴小钧告诉笔者。这股通过不断上演而升温的契诃夫热,“不仅说明了观众是可以培养的,更显现出真正的经典是永远不过时的”。
已故学者王元化生前曾说,自己真正开始涉猎契诃夫戏剧是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易卜生的剧本已不能满足我的爱好,我喜欢的是契诃夫。是什么吸引了我呢?他的五个多幕剧几乎大同小异,在情节上都平淡无奇,开头一些人回到乡间的庄园来了,在和亲友邻居等等的交往和接触中发生了一些纠葛和冲突,引起感情上的波澜。这些事件并不惊心动魄,正如平凡的日常生活时时所发生的一样。就这么简单。但是,契诃夫把这些平凡的生活写得像抒情诗一样美丽,”王元化还援引别林斯基的一段话,大意是一篇引起读者注意的小说,内容越是平淡无奇,就越显出了作者过人的才华。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3年首演的《万尼亚舅舅》,如今已成了上话的保留剧目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王元化嘴里的平淡无奇,是契诃夫戏剧研究界经常提及的一个高频词。随着契诃夫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对他的重新认识正在形成。比如,他被认为是现代派戏剧的奠基者。在契诃夫逝世半个世纪后,荒诞派戏剧的权威著作《荒诞派戏剧》的作者、英国人马丁·艾斯林,将契诃夫称为贝克特、品特等现代派剧作家的老师。在电影圈,金棕榈奖得主、土耳其人努里·比格·锡兰被认为是契诃夫剧作精神的继承者和对话者;在契诃夫的故乡,更是在上世纪60年代便提出要“重读契诃夫”,因为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永恒的东西”;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所编写并出版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一书甚至提出,契诃夫“日益增长的声誉已经超越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诸如这样的论断,大多来自于对契诃夫戏剧的重新认识。
他的写作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写作”,这是契诃夫永具生命力的原因
著名话剧导演王晓鹰说过,“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可以跟莎士比亚对话,你可能不敢碰《哈姆雷特》,但可以碰《第十二夜》。但当你成熟到一定的时候,你必须跟契诃夫对话。”
契诃夫作品中的象征意味与哲学问题,是摆在所有诠释者面前高下立现的试金石,也是契诃夫之所以成为契诃夫的本质特性。在《万尼亚舅舅》第一幕开始不久,医生阿斯特罗夫与奶妈说起一个病人死在自己怀里的情景与感触。“活在我们以后几百年的人们,他们的道路是由我们给开辟的,可是他们会对我们说一句感谢的话吗?”这段对话,是全剧所要探讨的哲理问题的起点——也是契诃夫所有戏剧对当代性做出思考的一个体现,所谓的温情之雾,遍被华林,总令人挥之不去。
包括《樱桃园》的最后,他说“人一生都快过完了,可我好像没有生活过”,这样的哀叹,是现代戏剧的重要特征,它在契诃夫的戏剧里最早出现——如戏剧冲突不是人和人,而是人与时代、环境的冲突。这些特征在50年后,被贝克特和品特继承下来。在一些现代戏剧家眼里,契诃夫之所以可以和莎士比亚比肩而立,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樱桃园》也许是第一部反映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精神困苦的剧本。
在新世纪初的时候,日本作家井上厦和大江健三郎曾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井上厦:契诃夫的《樱桃园》初次上演是在1904年,但契诃夫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大江健三郎:《等待戈多》的首场演出是在1952年。在这50年里,从契诃夫到贝克特,戏剧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契诃夫并未过时。
井上厦:就是现在,有时也觉得我们是在他们手心上工作似的。
“契诃夫在戏剧上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他的戏剧美学,极大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现代戏剧。时光的流逝一方面把契诃夫推向越来越远的过去,一方面又使他越来越成为可以与今天进行对话与对接的过去”,翻译家童道明这样评价契诃夫。生前,童道明曾写过一部名为《契诃夫和米奇洛娃》的话剧。作品中,他给主人公契诃夫写的最后一句台词,正是套用《没有意思的故事》里老教授的那句话:“我希望我死去的110年之后,从棺材中醒来,看看未来的世界,看看现在还有没有人知道110年前曾经生活过一个叫契诃夫的人。”
“他希望他的戏剧成为一面镜子,让观众,从舞台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的精神和生活状态”,据吴小钧透露,201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契诃夫戏剧全集》全四册,这是国内首次以“全集”的方式出版契诃夫戏剧作品。令人意外的是,剧本这么一个小众读物,竟然在出版一个月内首印即告售罄,后又经过多次重印。在他看来,契诃夫剧本里所体现出的一种在当时看来是超前的、面向未来的写作,是他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认可也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原因,“一些观众从契诃夫的戏剧描述中,看到了一些与当下现实有所呼应的东西”。
“重读契诃夫”是必要的,但不能进入“观众笑了,契诃夫哭了”的误区
与此同时,当下对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其实还存在相当多的误读。在欣喜“曲高”的契诃夫正在成为“团宠”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表达了担忧。有业内人士透露,前些年常常在契诃夫戏剧演出打出的海报上看到这样耸动的广告语:某导演全新阐释俄国大文豪契诃夫巅峰之作,探索“喜剧谜团”,“让戏剧从不可预知的方向出现”,或是请来有票房号召力的影视明星为契诃夫“加持”。这些做法有助于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比如,明明适合小剧场的演出变成了大剧场;有的导演为了与众不同,把契诃夫笔下最为传神的人物形象变成一个个“符号”,声称“思想和性格相比,主要表现思想”;还有导演为将契诃夫本土化,把剧中故事发生地俄罗斯乡村搬到了上海周边一个水乡古镇,让俄罗斯贵族说上了本帮色彩浓郁的方言,观演过程笑声不断,但也有人痛心疾首地表示:观众笑了,契诃夫哭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时常看到的,在作剧中人物内心外化时,一些导演常借助于过于外在化的手段。比如,为表现人物之间观念的巨大分歧,让演员爬上钢琴猛踩琴键,发出巨大的噪声轰鸣;又或是离开剧本人物设定,让女演员躺倒在地。这些年里,让契诃夫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躺地打滚似成时尚。早前在林兆华版《樱桃园》中,蒋雯丽扮演的朗涅夫斯卡娅,在证实樱桃园已被拍卖后,就有一段在地上哭喊翻滚的戏码。看着演员在台上声嘶力竭,不禁让人心中生出疑问:这哪是一个曾在巴黎生活过的贵族?分明是电影《立春》中一心想要去京城做歌唱家,失败后寻死觅活的县城教师王彩玲。
林兆华版《樱桃园》剧照
对此种现象,一些评论者认为,“重读契诃夫”当然允许艺术上的探索,但我们同样应该且必须对契诃夫怀有敬畏之心和真诚的态度,换言之就是不能背离他的戏剧精神。不要因为剧场效果,而使契诃夫戏剧的品位掉了下来。好在,最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接触到契诃夫的戏剧演出,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扭转。
以上就是关于契诃夫代表作(契诃夫是如何超越托尔斯泰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