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节...更多霜降节气的特点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霜降节气的风俗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节气的特点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天气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霜降节气的风俗

饮酒赏菊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登高远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霜降节气的特点拓展阅读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什么是霜降?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里的“二十四节气”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看到今天是“霜降”,和儿子嘟囔说:“从今天开始,就更要注意保暖了,不能再露着脚踝和膝盖啦。“

他问我:“什么是霜降?”

想起书架上有一套《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于是取下来,找出《秋》的一册,边找霜降的内容边告诉他:“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然后,把霜降这部分的节气知识,读给他听。

先是和霜降有关的古诗词,比如《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还有“气肃霜降渐冷凉”,“霜降春林花委地”,还有“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降是一个固定的节气,一般来说,霜降是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今年是23日。

霜,就是小冰晶,就是我们经常在植物叶子上看到的白白的小霜片,霜降节气象征着寒冷的晚秋,过了霜降,冬天就离我们更近了。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还有,霜降有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意思是豺狼会加紧捕猎,动物抓紧准备过冬的食物,冬天真的要来了。

二候,草木黄落。树叶掉落,草木枯黄。

三候,蛰虫咸俯。小虫子们也做好了冬眠的准备。

儿子似懂非懂地说:“我明白了,意思是冬天来了,要变得更冷了,动物都开始冬眠了,我们也要穿羽绒服了。”

的确,霜降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就更冷了。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些霜降的习俗讲究。

在古代,有“打霜降”的讲究,意在祈愿国泰民安。

在明代和清代,官府会在这天表演“祭旗”仪式和阅兵大典。

在南方,这天还有精彩的 斗牛活动,村民们会盛装参加。

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果实在“饱经风霜”后,也会发出甘甜。

有句俗语是“霜降拔萝卜,立冬起白菜”,这个时节的萝卜清脆甜润,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还有经过霜打的 柿子,挂在枝头,不仅把蓝天点缀得更亮眼,而且也更好吃了,绵软甜蜜。

讲完后,又想起之前的一档慢综艺——《24节气生活》,也是和节气相关,便搜出来给他看了一集。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和自然气候有关,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课外补充知识,让孩子了解自然、气候特点、植物、节气习俗、传说、相关作品等,很有必要。

通过让孩子学习节气,有这几方面的收获:

▲ 自然教育

二十四节气和一年四节相关,而我国的四季又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春暖花开,万物开始生长;

夏天阳光炙烈,充满活力,而且暑夏还会经历“三伏天”;

秋收冬藏,秋天作物收获,冬天蛰伏。

这其实也是 人类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根据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特点和经验,去适时做事还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文学修养

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有很多,就像前面刚说到的;还有不少关于节气的习俗讲究、传说、时令美食、时令植物的各种说法等。

通过了解节气,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对孩子的文学修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像《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这套科普书,通过引导孩子学习气象观察、自然物候、传统习俗、花开时节、食物小史,可以帮孩子更系统了解二十四节气。

书中不仅有全面的节气知识,还配有大量的相关插画,带领孩子体验四季更迭、寒来暑往、生命轮回,感悟美妙又井然有序地大自然。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 ¥99 购买

当孩子学习二十四节气时,会经历很多思考过程:

会回想自己经历的四节温度变化,“三伏天”和“数九天”形成对比;

会和自己学过的古诗词建立联系;

会想象古人怎么过节;

还会想那些节气美食是什么味道……

而且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去查找资料,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

总之,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掌握自然规律,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除了通过书本学习外,还可以带孩子走进自然,进行一些 实践活动,观察动植物,了解节气文化,捕捉大自然散发出来的节气信息。

关注「京妈说」,学习更多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京妈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以上就是关于霜降节气的特点(霜降节气的风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