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出自哪里?(坐而言不如起于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适合于当今的社会吗?)
据查,出自《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文中云:“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什么意思”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出自哪里?
据查,出自《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文中云:“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又查“坐而论道”的意思是:1.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
2.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3.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很显然,题目的意思是3 。
再查“大道而行,坐而论道”意思是:大道理是要用来身体力行的,不能够空谈大道理 。
《道德经》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荀子的《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汉书·礼乐志》所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就只有结好自己的网,才能打到想得到的鱼。生活中理应谨记“坐而思不如起而行”
总之:此为民族意志之一,用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一言蔽之。
什么叫坐而论道?
坐着谈论大道理,不如亲身实践。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后泛指空谈大道理,出自《抱朴子·用刑》。
原文: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译文:
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有的人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
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起来执行治国之道的,是士大夫;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器物的,是百工;使四方珍异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的,是商旅;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的,是农夫;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的,是妇功。
扩展资料
坐而论道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用自己观点撰写《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一时弟子达3000人。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以(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为题作文结尾怎样写才好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出自《荀子。性恶》,意思很明白,与其坐着说,不如站起来去做。其实,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的道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出水才看两腿泥”等日常谚语就是对“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生活注释。
所谓“坐而言”就是坐而论道,夸夸而谈,只说不做,只讲不练;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误人误事,误党误国。
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与人谈起打仗,侃侃而谈,让人折服。赵奢死后,赵王见赵括是名将之后又能说得头头是道,便重用他为主将。结果,长平一战,不但自己葬身战场也葬送了赵国。
和赵括一样,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王明,从苏联回国以后,满嘴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他按照苏联经验,集中力量攻打城市,结果贻害红军,祸害党的事业。
赵括也好,王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盲目地坐而言,而不愿意起而行去实践。其实,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即使再美丽的,也不过肥皂泡而已。
非赵括、王明如此,其实,自古以来,当评论家者众,而当实践家者寡。古人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易行难是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
某地一群老鼠,深为一只猫所苦。一天,老鼠们聚集一堂,就如何解决这个心头大患,展开了讨论。其中,一只老鼠的提议引起满场喝彩,它建议在猫身上挂个铃铛,如此一来,当猫接近时,老鼠们就可预作准备。然而,在一片喝彩声中,有只米老鼠低声问道:“那么,谁来挂铃铛呢?”当场众老鼠们哑口无声。老鼠之所以难逃猎杀之灾,原因在于他们只做到“坐而言”,却未能“起而行”。
坐而言不如起于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适合于当今的社会吗?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出自《荀子。性恶》,意思很明白,与其坐着说,不如站起来去做。其实,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的道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出水才看两腿泥”等日常谚语就是对“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生活注释。
所谓“坐而言”就是坐而论道,夸夸而谈,只说不做,只讲不练;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误人误事,误党误国。
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与人谈起打仗,侃侃而谈,让人折服。赵奢死后,赵王见赵括是名将之后又能说得头头是道,便重用他为主将。结果,长平一战,不但自己葬身战场也葬送了赵国。
和赵括一样,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王明,从苏联回国以后,满嘴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他按照苏联经验,集中力量攻打城市,结果贻害红军,祸害党的事业。
赵括也好,王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盲目地坐而言,而不愿意起而行去实践。其实,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即使再美丽的,也不过肥皂泡而已。
非赵括、王明如此,其实,自古以来,当评论家者众,而当实践家者寡。古人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易行难是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
某地一群老鼠,深为一只猫所苦。一天,老鼠们聚集一堂,就如何解决这个心头大患,展开了讨论。其中,一只老鼠的提议引起满场喝彩,它建议在猫身上挂个铃铛,如此一来,当猫接近时,老鼠们就可预作准备。然而,在一片喝彩声中,有只米老鼠低声问道:“那么,谁来挂铃铛呢?”当场众老鼠们哑口无声。老鼠之所以难逃猎杀之灾,原因在于他们只做到“坐而言”,却未能“起而行”。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对我们而言,“坐而言”对我们已无任何意义。关键是围绕十二五“起而行”。把十二五规划落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不然,即使说得再好,十二五也不过是摆在桌子上一个毫无意义的文本。自警、自律、自强,围绕目标,少说多干,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例文“干而论道”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实践。“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起而行之不妨“干而论道”,真正让“行之”者又去“论道”,让干事的人再去“说事”,把实践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上升、抽象概括,然后“现身说法”,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习时报《坚持“干而论道”的好方法》)
典故出自西周周公旦《周礼·冬官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释义意思是,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有的人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后引申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比喻坐着谈论大道理,不如亲身实践。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赏析注重实干,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富贵财富,也是激励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古代先贤始终以实践的观点来教育引导世人,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坐以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名言佳句都说明了古人对实干的推崇,“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等典故成为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时代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既需要一大批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又呼唤那些能够时不时仰望星空“踱方步”的人。基层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生动的教材,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只有实干,才能走在前列、不负时代。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党课报告,用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实践实干,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开班讲话、座谈讲话,用以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要脚踏实干,踏踏实实干事创业。
好了,今天关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什么意思”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什么意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