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李渔文言文闲情偶寄(词釆二《闲情偶寄》李渔)
1. 李渔 闲情偶寄 翻译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篇,自己对到原文看 李渔的《闲情偶寄 芙蕖》翻译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李渔闲情偶寄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菜李渔文言文闲情偶寄
1. 李渔 闲情偶寄 翻译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篇,自己对到原文看 李渔的《闲情偶寄 芙蕖》翻译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闲情偶寄》《柳》的翻译 译文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就没有袅娜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
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蝉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
总之,种树不只是让眼睛娱乐,还能使耳朵愉悦。眼睛有时却不能娱乐,因为人躺在卧榻上;耳朵就没有什么时候不愉悦。
鸟鸣中最可爱的,不在于人坐着的时候,却偏在于人睡着的时候。鸟音适宜在早晨听赏,人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正是它单单适宜于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鸟儿防备射猎,没有哪个时候不是这样。过了卯时辰时之后,人们都起床了,人们起了床而鸟就不能自在安宁了。
忧虑担心的念头一萌生,虽然想要鸣叫都不能,鸣叫起来也一定没有动听的声音,这是它(听赏鸟鸣)不适宜在白天的原因。早上人们却都没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尽情表现它(善于鸣唱)的本领。
况且舌头憋了一夜,心里痒痒的只想一展唱技,到这时都想摆弄歌喉了,所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它(听赏鸟鸣)适宜在早晨的原因。庄子不是鱼,能知道鱼儿的快乐;笠翁不是鸟,能懂得鸟儿的心情。
凡是啼鸟鸣禽,都应当把我当作它们知己呀。 种树的乐趣有多种,但是它对于高雅的人不便的情况也有一个:枝叶繁茂,不透月光。
阻隔着月亮而不使人看到(月光),这是它无意而造成的过错,不值得责备它。然而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无心罢了。
假使在种植树木的当初,预防到这一点,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就都能得到它的好处了。《闲情偶寄》《木槿》译文 译文 木槿花朝开而暮落,作为它的一生也是很苦的。
与其易落,还不如不开?上帝这个造物主创造它,也可以说是不怕麻烦了。有人说:不能这样说。
木槿这种花,就是以花来现身说法,去儆戒愚蒙人的花。花的一天,好像人的百年。
人看人的百年,自己觉得很久,人看花的一天,就感到极为短暂了。不知道人之看人,就好像花之看花,人以百年为久,花岂不以一日为久呢?无一日不落之花,则无百年不死之人就可以知道了。
这就是人之似花的地方。可是花开花落之期虽少而短暂,还有个一定不变之数,朝开暮落的花,一定不会幻变而成为朝开午落,午开暮落;而人之生死,则没有一个一定不变之数,人有不及百年而死的,有不及百年之半或百年之二三成而死的;所以——花之落是有一定时间的,人之死却是没有一定时间的。
如果使人也知道木槿的一生,到晚上一定落,那么人的生前死后之事,就可以自己来把握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人之不能够像花的地方。
人能这样看,那木槿这种花,就应当与萱草一起种。看到萱草则能忘忧,看到木槿则能知戒。
所以说木槿这种花,就是现身说法去儆戒愚蒙人的花。 《葱蒜韭》译文葱蒜韭才这三样东西食蔬菜里面气味最终的。
能让人唇齿芳香的是香椿芽;能使人唇齿和肠胃都带有难闻气味的是葱蒜和韭菜。明知道香椿芽香,吃着菜的人却很少,明知道葱蒜和韭菜臭喜欢吃的人却很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香椿芽味道虽然香却比较淡,不像葱蒜和韭菜味道那么浓。味道浓就被人喜爱甘愿忍受难闻的气味,味道淡就被人们忽视就算想起能引起注意也不被接受。
我从饮食中悟。
2. 李渔《闲情偶寄》原文意思.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5313233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3. 李渔 闲情偶寄 柳 译文李渔《闲情偶寄 柳》
原文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参考译文
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久没有袅娜的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虫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总之种树不只是让眼睛娱乐,还能使耳朵愉悦。眼睛有时却不能娱乐,因为人躺在卧榻上;耳朵就没有什么时候不愉悦。
鸟鸣中最可爱的,不在于人坐着的时候,却偏在于人睡着的时候。鸟音适宜在早晨听赏,人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正是它单单适宜于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鸟儿防备射猎,没有那个时候不是这样。过了卯时到辰时之后,人们都起床了,人们起床了而鸟就不能自在安宁了。忧虑担心的念头一萌生,虽然想要鸣叫却不能,鸣叫起来也一定没有动听的声音,这是它(听赏鸟鸣)不适宜在白天的原因。早上人们却都没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尽情表现它(善于鸣唱)的本领。况且舌头憋了一夜,心里痒痒的只想一展唱技,到这时都想摆弄歌喉了,所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它(听赏鸟鸣)适宜在早晨的原因。庄子不是鱼,能知道鱼儿的快乐;笠翁不是鸟,能懂得鸟儿的心情。凡属是啼鸟鸣禽,都应当把我当作它们知己呀。
种树的乐趣有多种,但是它对于高雅的人不便的情况也有一个:枝叶繁茂,不透月光。阻隔着月亮而不使人看到的情况,这是它无意而造成的过错,不值得责备它。然而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无心罢了。假使在种植树木的当初,预防到这一点,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都得到它的好处了。
柳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枝条下垂,如果没有下垂枝条则不叫柳树了。柳条的可贵之处就在它长,不长就没有袅娜的样子,只是下垂也没有什么好处。这种树是蝉喜欢接受的,很多鸟也喜欢聚集在上面。漫长的夏天不感到寂寞,可以经常听到鼓吹的声音,柳树都是起作用的,特别是长得很高大的柳树。总之种树不仅仅是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悦耳。眼睛不一定能欣赏美好的东西,譬如在闭目休息的时候。而人的听觉则每时每刻都可以欣赏美妙的声音。鸟鸣的声音最可爱之处不在人坐着的时候,而偏偏在睡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鸟的叫声适合在早上的时候听,为什么早上的鸟声特别中听,人们通常没有很好地想过。鸟的警惕性随时都是很高的,卯辰以后的时间,人们都起床活动了,人的活动就会使鸟感到不安了。如果鸟一旦产生了虑患的念头,想畅快地鸣叫就不可能了,所以想叫也没有动听的声音,这就是白天听鸟叫的声音不太好的原因。早上人们尚未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不多,鸟还没有产生防备之心,所以还能叫得比较好听。况且鸟儿沉默了一个晚上,心里想叫的念头痒痒的,此刻就想好好表现一下,这就是所谓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为何鸟声只适合早上听的原因。庄子不是鱼,却能知道鱼的快乐;笠翁(作者自称)不是鸟,却能够理解鸟的心情。所有的鸣禽都应该把我当成知己。种树有许多乐趣,但也有不便于雅人的地方:树的枝叶很密,不能透过月光。枝叶使人看不到月光,这是树的无心之过,不能责怪树。这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没有考虑周到。假如在种植之初,事先就考虑到这一点,让枝叶给天空留一点余地,让月光可以从缝隙中透入,那么昼夜都可以得到种树的好处了。
4. 李渔 闲情偶寄 莲 译文最佳答案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5. 闲情偶寄的选文《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
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
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
《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道无穷。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本书唯一缺憾中在于没能涉及老年生活,否则必有奇文妙论。
总之,《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①,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②。
是犹作羲皇之民③,鼓唐虞之腹④,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
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注释①草衣木食:以草为衣,以木为食。
② 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羊,代表肉食。全句意为:不使腹中蔬菜受肉腥践踏。
③ 羲皇:即伏羲氏,古传说中“三皇”之一。④ 唐虞:即唐尧、虞舜,皆为古传说中的“五帝”。
笋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①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间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②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
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 ,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 *** 。
疱之人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檀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注释① 甘受和,白受采:出自《礼记》,意为甘美的的东西容易调味,洁白的东西容易着色。
②茹斋者:吃斋饭素食的人。茹:吃。
蕈①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蕈之为物也,无根无蒂,忽然而生,盖山川草木之气,结而成形者也。然有形而无体,凡物有体者必有渣滓,既无渣滓,是无体也。
无体之物,犹未离乎气也。食此物者,犹吸山川草木之气,未有无益于人者也。
其有毒而能杀人者,《本草》云以蛇虫行之故。予曰:不然。
蕈大几何,蛇虫能行其上?况又极弱极脆而不能载乎!盖地之下有蛇虫,蕈生其上,适为毒气所钟,故能害人。毒气所钟者能害人,则为清虚气所钟者,其能益人可知矣。
世人辨之原有法,苟非有毒,食之最宜。此物素食固佳,伴以少许荤食尤佳,盖蕈之香有限,而汁之鲜味无穷。
注释① 蕈:伞菌一类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茹、蘑菇。莼①陆之蕈,水之莼,皆清虚妙物也。
予尝以二物作羹,和以蟹之黄,鱼之助,名曰:“四美羹。”座客食而甘之曰:“今而后,无下箸处矣!”注释① 莼:又称:“莼菜”、“水葵”,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春夏采的嫩叶可做“莼羹”,味鲜美。
明代袁中郎有文记莼说:“其根如荷,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再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冷冷欲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
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菜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独于起根发轫①之事缺焉不讲,予甚惑之。
其事维何?有八字诀云:“摘之务鲜,洗之务净。”务鲜之论,已悉前篇。
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曰豆芽;其最秽者,则。
6. 李渔 《闲情偶寄 菊》的翻译菊
李渔
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从来种植之花,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何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为湿,如是焉止矣。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苏,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者也。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婆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二 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译文
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
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
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种菊花的人辛苦了一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赞美他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却不知花的创造者,饮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丢在一边,能心安理得吗?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
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闲情偶寄文言文
1. 文言文《闲情偶寄》的译文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2. 《闲情偶寄 山茶》文言翻译译文:
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株,可以抵得上其它花的几十株。可惜我的花园很小,各种花卉都种进来以后,就再也容纳不下了。只好拿一小株种在花盆里,放在假山怪石的一旁。唉,如果你喜欢的好东西却不能享用,讨厌的没好的东西去又不能去掉,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狐狸注:傀儡古代又名“郭郎”(或称郭秃、郭公、郭郎、鬼公、傀儡头、鬼头),是傀儡戏中形貌极丑、滑稽可笑的引场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卷6)有“俗名傀儡子为郭秃”的记载,云“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像,呼为‘郭秃’”,后世丑角戏均称“郭郎”。
《山茶》
李渔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惜乎予园仅同芥子,诸卉种就,不能再纳须弥,仅取盆中小树,植于怪石之旁。噫,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予其郭公也夫!
3. 《闲情偶寄》的译文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篇,自己对到原文看李渔的《闲情偶寄 芙蕖》翻译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4. 文言文比较爱莲说和闲情偶记山茶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3分)答: 1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7.(4分) ⑴蔓( 生枝蔓 ) 鲜( 少) ⑶已( 停止) ⑷目( 看、观赏 )8.(2分)( C )9.(4分)⑴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⑵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10.(3分)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11.(3分)答: 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爱莲说》《闲情偶寄》比较阅读答案望采纳谢谢。
5. 文义古文是什么意思急(1).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汉书·扬雄传下[1]》:“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南齐书·陆澄传》:“ 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2).亦作“ 文谊 ”.文字的意义.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 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者必求其文义,则窒阂难通,诚以韵语异於他文耳.”(3).文辞.《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宋书·颜延之传》:“时尚书令 傅亮 自以文义之类,一时莫及,延之 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睡去,梦见身为儒生,粗知文义.”《明史·刘显传》:“ 刘显 ,南昌 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谢道韫咏絮》。
6. 《闲情偶寄》原文选文 蔬食第一 ……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①,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②。
是犹作羲皇之民③,鼓唐虞之腹④,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
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注释 ① 草衣木食:以草为衣,以木为食。
② 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羊,代表肉食。全句意为:不使腹中蔬菜受肉腥践踏。
③ 羲皇:即伏羲氏,古传说中“三皇”之一。 ④ 唐虞:即唐尧、虞舜,皆为古传说中的“五帝”。
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①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间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②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
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 ,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 *** 。
疱之人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檀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注释 ① 甘受和,白受采:出自《礼记》,意为甘美的的东西容易调味,洁白的东西容易着色。
② 茹斋者:吃斋饭素食的人。茹:吃。
蕈① 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蕈之为物也,无根无蒂,忽然而生,盖山川草木之气,结而成形者也。然有形而无体,凡物有体者必有渣滓,既无渣滓,是无体也。
无体之物,犹未离乎气也。食此物者,犹吸山川草木之气,未有无益于人者也。
其有毒而能杀人者,《本草》云以蛇虫行之故。予曰:不然。
蕈大几何,蛇虫能行其上?况又极弱极脆而不能载乎!盖地之下有蛇虫,蕈生其上,适为毒气所钟,故能害人。毒气所钟者能害人,则为清虚气所钟者,其能益人可知矣。
世人辨之原有法,苟非有毒,食之最宜。此物素食固佳,伴以少许荤食尤佳,盖蕈之香有限,而汁之鲜味无穷。
注释 ① 蕈:伞菌一类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茹、蘑菇。 莼① 陆之蕈,水之莼,皆清虚妙物也。
予尝以二物作羹,和以蟹之黄,鱼之助,名曰:“四美羹”。座客食而甘之曰:“今而后,无下箸处矣!” 注释 ① 莼:又称:“莼菜”、“水葵”,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春夏采的嫩叶可做“莼羹”,味鲜美。
明代袁中郎有文记莼说:“其根如荷,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再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冷冷欲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
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 菜 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独于起根发轫①之事缺焉不讲,予甚惑之。
其事维何?有八字诀云:“摘之务鲜,洗之务净。”务鲜之论,已悉前篇。
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曰豆芽;其最秽者,则莫如家种之菜,灌肥之际,必连根带叶而浇之;随浇随摘,随摘随食,其间清浊,多有不可问者。洗菜之人,不过浸入水中,左历数漉,其事毕矣。
熟知污秽之湿者可去,干者难去,日积月累之粪,岂顷刻数漉之所能尽哉?故洗菜务得其法,并须务得其人。以懒人、性急之人洗菜,犹之乎弗洗也。
洗菜之法,入水宜久,久则干者浸透而易去;洗叶用刷,刷则高低曲折处皆可到,始能涤尽无遗。若是则菜之本质净矣。
本质净而后可加作料,可尽人工,不然是先以污秽作调和,虽有百和之香,能敌一星之臭乎?噫,富室大家食指繁盛者,欲保其不食污秽,难矣哉! 菜类甚多,杰出者则数黄芽。此菜萃于京师,而产于安肃②,谓之“安肃菜”,此第一品也。
每株大者可数斤,食之可忘肉味。不得已而思其次,其惟白下之水芹乎?。
7. 李渔《闲情偶寄》原文意思.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5313233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满庭芳李渔
满庭芳李渔的回答如下:
满庭芳,出自明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一文。这个成语的原文是“满庭芳兮飘兰桂,悠然动兮于中适。朝搔首兮夕梳发,羞颜笑兮未尝窜。低眉蔽兮无所谓,唯羞愧兮可与谁言?眇高头兮未有期,苍梧桐兮蔽日月。”这段文字的意境表达了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情趣。
出处:
这句诗出自李渔的《闲情偶寄》,《闲情偶寄》是一篇记叙散文,叙述了李渔对自然、人生、诗情画意的感悟和领悟。这段文字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语“满庭芳”。
意义:
满庭芳意指花香充满整个庭院,形容环境清新、花香四溢,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宁静和恬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环境宜人,心情愉悦,也可用来描绘人物的风采、仪态。
用法:
成语“满庭芳”常用来描绘环境清新、花香四溢的情景,也可以形容人物的风采、仪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环境宜人、优雅安逸的场所,或者一个人文风情、举止得体的个体。
描绘的意境: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庭院里花香弥漫的场景,通过对花香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宁静、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花香,是一种愉悦的感觉,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梳妆打扮的过程,表达了一种优雅自信的心态,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自信同时也可用来描绘人物的风采、仪态。。
整个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优雅、清新的意境,强调了生活中细微而美好的事物,传递了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描写方式富有诗意,通过自然的景物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了李渔独特的文学情感和修养。
词釆二《闲情偶寄》李渔
曲与诗余,同是一种文字。古今刻本中,诗余能佳而曲不能尽佳音,诗余可选而曲不可选也。诗余最短,每篇不过数十字,作者虽多,入选者不多,弃短取长,是以但见其美。曲文最长,每折必须数曲,每部必须数十折,非八斗长才,不能始终如一。微疵偶见者有之,瑕瑜并陈者有之,尚有踊跃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演者观者既存此曲,只得取其所长,恕其所短,首尾并录。无一部而删去数折,止存数折,一出而抹去数曲,止存数曲之理。此戏曲不能尽佳,有为数折可取而挈带全篇,一曲可取而挈带全折,使瓦缶与金石齐鸣者,职是故也。予谓既工此道,当如画士之传真,闺女之刺绣,一笔稍差,便虑神情不似,一针偶缺,即防花鸟变形。使全部传奇之曲,得似诗余选本如《花间》、《草堂》诸集,首首有可珍之句,句句有可宝之字,则不愧填词之名,无论必传,即传之千万年,亦非侥幸而得者矣。吾于古曲之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惟《西厢》能之。《琵琶》则如汉高用兵,胜败不一,其得一胜而王者,命也,非战之力也。《荆》、《刘》、《拜》、《杀》之传,则全赖音律。文章一道,置之不论可矣。
贵显浅
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何也?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不问而知为今曲,非元典也。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绝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后人之曲则满纸皆书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其不深也,后人之词则心口皆深矣。无论其他,即汤若士《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问其精华所在,则以《惊梦》、《寻梦》二折对。予谓二折虽佳,犹是今曲,非元曲也。《惊梦》首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楼,逗起情丝,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可谓惨淡经营矣。然听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若谓制曲初心并不在此,不过因所见以起兴,则瞥见游丝,不妨直说,何须曲而又曲,由晴丝而说及春,由春与晴丝而悟其如线也?若云作此原有深心,则恐索解人不易得矣。索解人既不易得,又何必奏之歌筵,俾雅人俗子同闻而共见乎?其余“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等语,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语,止可作文字观,不得作传奇观。至如末幅“似虫儿般蠢动,把风情扇”,与“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寻梦》曲云:“明放着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梦魂前”,“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此等曲,则去元人不远矣。而予最赏心者,不专在《惊梦》、《寻梦》二折,谓其心花笔蕊,散见于前后各折之中。《珍崇》曲云:“看你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气丝儿,怎度的长天日。”“梦去知他实实谁,病来只送得个虚虚的你。做行云,先渴倒在巫阳会。”“又不得困人天气,中酒心期,╁╁的常如醉。”“承尊觑,何时何日,来看这女颜回?”《忆女》曲云:“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你怎撇得下万里无儿白发亲。”“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玩真》曲云:“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动凌波,盈盈欲下,不见影儿那。”此等曲,则纯乎元人,置之《百种》前后,几不能辨,以其意深词浅,全无一毫书本气也。若论填词家宜用之书,则无论经传子史以及诗赋古文,无一不当熟读,即道家佛氏、九流百工之书,下至孩童所习《千字文》、《百家姓》,无一不在所用之中。至于形之笔端,落于纸上,则宜洗濯殆尽。亦偶有用着成语之处,点出旧事之时,妙在信手拈来,无心巧合,竟似古人寻我,并非我觅古人。此等造诣,非可言传,只宜多购元曲,寝食其中,自能为其所化。而元曲之最佳者,不单在《西厢》、《琵琶》二剧,而在《元人百种》之中。《百种》亦不能尽佳,十有一二可列高、王之上,其不致家弦户诵,出与二剧争雄者,以其是杂剧而非全本,多北曲而少南音,又止可被诸管弦,不便奏之场上。今时所重,皆在彼而不在此,即欲不为纨扇之捐,其可得乎?
重机趣
“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因作者逐句凑成,遂使观场者逐段记忆,稍不留心,则看到第二曲,不记头一曲是何等情形,看到第二折,不知第三折要作何勾当。是心口徒劳,耳目俱涩,何必以此自苦,而复苦百千万亿之人哉?故填词之中,勿使有断续痕,勿使有道学气。所谓无断续痕者,非止一出接一出,一人顶一人,务使承上接下,血脉相连,即于情事截然绝不相关之处,亦有连环细笋伏于其中,看到后来方知其妙,如藕于未切之时,先长暗丝以待,丝于络成之后,才知作茧之精,此言机之不可少也。所谓无道学气者,非但风流跌宕之曲、花前月下之情,当以板腐为戒,即谈忠孝节义与说悲苦哀怨之情,亦当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如王阳明之讲道学,则得词中三昧矣。阳明登坛讲学,反复辨说“良知”二字,一愚人讯之曰:“请问‘良知’这件东西,还是白的?还是黑的?”阳明曰:“也不白,也不黑,只是一点带赤的,便是良知了。”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予又谓填词种子,要在性中带来,性中无此,做杀不佳。人问:性之有无,何从辩识?予曰:不难,观其说话行文,即知之矣。说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不则另寻别计,不当以有用精神,费之无益之地。噫,“性中带来”一语,事事皆然,不独填词一节。凡作诗文书画、饮酒斗棋与百工技艺之事,无一不具夙根,无一不本天授。强而后能者,毕竟是半路出家,止可冒斋饭吃,不能成佛作祖也。
戒浮泛
词贵显浅之说,前已道之详矣。然一味显浅而不知分别,则将日流粗俗,求为文人之笔而不可得矣。元曲多犯此病,乃矫艰深隐晦之弊而过焉者也。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如在花面口中,则惟恐不粗不俗,一涉生旦之曲,便宜斟酌其词。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仆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以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故也。元人不察,多混用之。观《幽闺记》之陀满兴福,乃小生脚色,初屈后伸之人也。其《避兵》曲云:“遥观巡捕卒,都是棒和枪。”此花面口吻,非小生曲也。均是常谈俗语,有当用于此者,有当用于彼者。又有极粗极俗之语,止更一二字,或增减一二字,便成绝新绝雅之文者。神而明之,只在一熟。当存其说,以俟其人。
填词义理无穷,说何人,肖何人,议某事,切某事,文章头绪之最繁者,莫填词若矣。予谓总其大纲,则不出“情景”二字。景书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由外得,二者难易之分,判如霄壤。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象张三,难通融于李四。景乃众人之景,写春夏尽是春夏,止分别于秋冬。善填词者,当为所难,勿趋其易。批点传奇者,每遇游山玩水、赏月观花等曲,见其止书所见,不及中情者,有十分佳处,只好算得五分,以风云月露之词,工者尽多,不从此剧始也。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如前所云《琵琶。赏月》四曲,同一月也,牛氏有牛氏之月,伯喈有伯喈之月。所言者月,所寓者心。牛氏所说之月,可移一句于伯喈?伯喈所说之月,可挪一字于牛氏乎?夫妻二人之语,犹不可挪移混用,况他人乎?人谓此等妙曲,工者有几,强人以所不能,是塞填词之路也。予曰:不然。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于奏工,散者难于责效。百工居肆,欲其专也;众楚群啉,喻其散也。舍情言景,不过图其省力,殊不知眼前景物繁多,当从何处说起。咏花既愁遗鸟,赋月又想兼风。若使逐件铺张,则虑事多曲少;欲以数言包括,又防事短情长。展转推敲,已费心思几许,何如只就本人生发,自有欲为之事,自有待说之情,念不旁分,妙理自出。如发科发甲之人,窗下作文,每日止能一篇二篇,场中遂至七篇。窗下之一篇二篇未必尽好,而场中之七篇,反能尽发所长,而夺千人之帜者,以其念不旁分,舍本题之外,并无别题可做,只得走此一条路也。吾欲填词家舍景言情,非责人以难,正欲其舍难就易开。
忌填塞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而总此三病与致病之由之故,则在一语。一语维何?曰:从未经人道破。一经道破,则俗语云“说破不值半文钱”,再犯此病者鲜矣。古来填词之家,未尝不引古事,未尝不用人名,未尝不书现成之句,而所引所用与所书者,则有别焉;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总而言之,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使文章之设,亦为与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则古来圣贤所作之经传,亦只浅而不深,如今世之为小说矣。人曰:文人之传奇与著书无别,假此以见其才也,浅则才于何见?予曰: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施耐庵之《水浒》,王实甫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说看,金圣叹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盖愤天下之小视其道,不知为古今来绝大文章,故作此等惊人语以标其目。噫,知言哉!
李渔 闲情偶寄 水仙的译文
译文:
水仙这种花,是我的命。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去了我这一季的命。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我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劝不过我,给了我玉饰去换水仙花了。
出自清代李渔所著的《水仙》。
原文: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扩展资料
《水仙》一文中两次提到“家人”,就从侧面反映出“我”的爱花如命。同时文中的首段也提到“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更体现出作者对水仙的喜爱溢于言表。
水仙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每逢百花凋零的年尾岁首开花,它那亭亭玉立的秀姿,雪白晶莹的花朵,沁人心脾的芳香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被人们视为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的象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画家与水仙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
宋代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府时,看到当地盛产水仙花,花农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品种,诗兴大发,写了两首诗赞美水仙花有红梅一样的高洁品格和亭亭玉立的美丽形态。
鲁迅从小喜欢花草,尤爱水仙花的冰肌玉骨。少年时,他常读《花镜》、《广群花谱》等书,还亲栽水仙、月季、杜鹃等花木。迁居北京后,他在院内植下两株丁香,香溢满院,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写成《阿Q正传》。
1935年,作家郑振铎从福建带来水仙花,要送给鲁迅。鲁迅兴致勃勃观赏水仙,还向大家谈起水仙之美,不轻易接受他人之礼的鲁迅,欣喜地接受了郑振铎送给他的水仙花。
现代盆景花卉艺术家周瘦鹃也偏爱水仙,更是如痴如醉,他生前连其父的灵几上都供上了清姿幽香的水仙,以表“清芬送九泉”的一片孝心。平时,周瘦鹃有一个心爱的不规则四角形白石盆,正面刻有“凌波微步”四个字,十株水仙次第排列,伴以雨花石。
百度百科--水仙
成书于清代的《闲情偶寄》作者是谁?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
1、《闲情偶寄》作者是李渔,主要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
2、人物简介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3、个人成就
李渔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好了,关于“李渔闲情偶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李渔闲情偶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