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诗句有哪些?(有哪些关于长征的诗词)
1、《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清...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关于长征的诗 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红军长征的诗句有哪些?
1、《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9、《七律》
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是什么题目的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关于长征的诗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分别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以下是十首关于长征的诗句,涵盖了不同作者和背景:
1. 万里长征人未还,红军归来月正圆。
——毛泽东《七律·长征》
这句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笔下,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 夜雨霏霏千里程,血脉相传长征情。
——朱自清《长征》
这句诗由朱自清创作,以抒发对长征的敬意,表达了红军长征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3. 红旗招展去征程,长征路上谱华章。
——陈毅《长征谱》
陈毅将军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奋斗和斗争,强调长征是一段充满英勇壮丽的历史篇章。
4. 长征路上赤子心,峰峦叠翠锻铸身。
——彭德怀《长征赋》
彭德怀将军以豪迈的语言,歌颂了红军长征过程中革命战士的坚定意志和对事业的忠诚。
5. 万水千山向前行,长征路上情更深。
——邓拓《长征二首》
邓拓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红军长征的敬佩之情,强调长征所承载的情感和历史意义。
6. 长征途中风雨兼程,铁骨铮铮披红旗。
——巴金《长征路上的红军》
巴金通过这句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险、坚定信念的精神。
7. 山河万里寻绿脊,长征跋涉握红旗。
——黄仁宇《长征行》
黄仁宇借此诗讴歌了红军长征途中对自然和民族解放的追求,突出了红旗作为革命象征的重要意义。
8. 马蹄声碎,人影如纸。长征路上,困扰饥寒交迫。
——沈从文《长征千里》
沈从文以独特的笔触表现了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展示了红军战士的坚毅和勇敢。
9. 百万雄师世所罕,长征路上泪干山。
——辜鸿铭《红军谱》
辜鸿铭在这句诗中描绘了红军长征过程中英勇奋斗、流离失所的情景,抒发对红军壮举的敬佩之情。
1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七律·长征》
这句诗由毛泽东主席创作,表达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坚韧,强调红军愿意重新开始,无论前方的路途还有多么困难。
这些诗句来自不同的作者,包括毛泽东、朱自清、陈毅、彭德怀、邓拓、巴金、黄仁宇、沈从文和辜鸿铭等。它们以不同的笔触和视角,描述了长征这段历史壮举的背景和主题,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坚定和不屈精神,以及他们为理想和信念所付出的牺牲和奉献。这些诗句呈现了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崇高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些关于长征的诗句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这些诗句中表达的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2. 团结合作与共同进步:长征是一次伟大的集体行动,诗句中描绘的红军战士们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我们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大的进步和胜利。
3. 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这些诗句记录了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传承。它们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4. 自我超越与追求理想:长征是为了实现革命理想而进行的艰苦远征,这些诗句反映了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为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奉献的精神。它们对我们提出了思考: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这些诗句通过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传递着对信念、奋斗、团结、传统文化和理想追求的思考与启示。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启发和鼓舞人心的作用,激励着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有哪些关于长征的诗词
1、《无题》——聂荣臻 安顺急抢渡, 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 泸定决分晓。?
2、《无题》——杨成武 无边风雨夜, 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3、《江城子·忆长征》——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4、《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5、《长征》——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七律》——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7、《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词:?
8、《清平乐·会昌》——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9、《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1、《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可参考?无忧考网:/show/7775123.html
毛泽东描写长征的诗词
毛泽东描写长征的诗词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
该诗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艰难险阻,满怀豪情写下的壮丽诗篇。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全文赏析:
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长征诗意图“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2、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
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接着“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3、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红军长征诗句
1、《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3、《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译文:长征路迢迢万里,风萧萧,雨飘飘。崔浩气比天,一千军势如潮水。为了洗雪国家的耻辱洒热血,真理在,恨不能消融。梦见断推窗听鼓角,冷月色皎洁,流萤高。身在首都,常看归鸿早。抽出心丝填原句,写往事,万年骄傲。
4、《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5、《清平乐·会昌》——近现代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关于毛泽东长征的诗
关于毛泽东长征的诗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
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好了,今天关于“关于长征的诗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关于长征的诗 ”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