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简介(评述西方三次女权主义浪潮)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是20世纪...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女权主义代表人物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女权主义代表人物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波伏娃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是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并在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在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波伏娃担任了《现代》杂志的编辑。
在这个时期,她开始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发表了许多关于女性权利的文章。1949年,德波伏娃出版了她的代表作《第二性》,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她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并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概念。她认为,女性不应该被限制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而应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
波伏娃的思想和作品对20世纪的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波伏娃的思想和作品对20世纪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当代心理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影响,而她的政治学思想则对当代民主理论和政治哲学有所启示。在女权主义方面,波伏娃是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她的代表作《第二性》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概念。
这个观点对后来的女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此外,波伏娃还关注其他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阶级差异等。她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和贡献也被认为是当代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女性民族资产家有哪些
1、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英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妇女选举权之母”。每年的7月15日被英国定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日,以纪念这位为妇女选举权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倡导者。
2、康斯坦斯·马基维斯,爱尔兰的政治家、革命家、民族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第一位爱尔兰女性内阁部长,也是爱尔兰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内阁大臣,同时也是欧洲第二位女性政府部长。
3、玛琳·黛德丽,德裔美国演员兼歌手。在好莱坞时期,她曾与多位导演包括希区柯克、刘别谦、奥逊·威尔斯、比利·怀尔德等合作,演唱的歌曲《莉莉玛莲》成为二战中美德双方士兵最喜爱的歌曲。二战期间,她投身人道主义事业,为德国及法国避难和流亡者提供住所和经济支持,并为其争取美国公民权。1999年,美国**学会评选玛琳·黛德丽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9名。
4、阿梅莉亚·埃尔哈特,美国著名的女性飞行员和女权运动者。第一位获得十字飞行荣誉勋章的女飞行员,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1937年,她驾驶着“伊莱克特拉”号双引擎单翼飞机首次环球飞行时,在太平洋上空离奇失踪。
谁能知道辛亥革命烈士秋仅的生平吗?了解历史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小名玉姑,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随丈夫寄居北京,目睹国势危急,清廷腐败,立志献身救国事业。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与陈撷芬成立共爱会,与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鼓吹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1905年初回国省亲,结识蔡元培、徐锡麟,加入光复会。7月再赴日本。9月加入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安置留日回国学生。次年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继与徐锡麟分头准备于浙、皖两地同时举事,被推举为大通学堂督办,往来于沪、杭间,联络沪、浙军队与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7月13日因事泄被捕,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后经友人收殓,安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评述西方三次女权主义浪潮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分道扬镳成为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以 JULIET MITCHELL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以贝蒂·佛里丹等人为代表的"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的在物质上的地位。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却是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 1970年)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她们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受到以后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后话。不过,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尤其是激进和自由女权主义对"性解放"的诉求,对一批女权主义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弗吉利亚。伍尔芙和莱莘等人的作品虽然有后现代的痕迹,可是基本上是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我想,国内那批"女作家",模仿的也是这几位。再加上个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后现代女权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60-80年代,她的产生大概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爱滋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当了老板,男人们惊呼:母鸡打鸣了!女人也开始怀疑:还会不会生蛋?于是,后现代的女权应运而生。
如果说第二代的"现代女权主义"重实践,则第三代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范围的哲学思考,社会主义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浓厚。
先来说"性",这是时下国内那些"后现代"女人们模仿得最起劲的。后现代女权对现代女权的反动在于,她们否定了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将女人和男人对立起来的说法,再不提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而提倡男女的"阴阳合一",她们否定"妇女""身体""父权"这样一些概念。美国的JUDITH BUTLER 在"性别的烦恼"等书中说,性别是社会的而非天生的,身体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身体"而是由文化和权力决定的。这使我想起卫惠"上海宝贝"里那一中一洋的两个男人,以及卫本人和他们的关系。法国的MONIQUE WITTIG更奇特,她说,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人的身体也是社会造成的,她主张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这种彻底的从社会地位到生理地位都平等的论调,完全打破了"男性的语言"。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主张"以往的女权主义者是用男性的语言说话,现在我们要用女性的语言说话。"ANNIE LECLERC 在她的书中写到,这种女性的话语就是"我女性的肚子,*和乳房的快乐,它既不是灵魂和德行的快乐,也不是感觉的快乐,而是一种令人沉醉,男性难以想象的肉体快乐。"啊,我突然明白,以前在网上见过一些用中文写"诗"的"女诗人",她们那些"肚子,*,乳房"的"诗歌"原来是抄袭这位安妮**的!
后现代女权在"性"方面不再追求第二代女权主义要求的性夥伴数量,而更讲究质量,也就是说,与其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男人滥交,不如和同一个性夥伴快乐的从一而终。这不啻是对60-70年代性滥交,离婚单亲吸毒爱滋的反思,可惜,中土现在还在步那60-70年代的后尘,大概还要过10-20年才能"醒"过来。现在,西方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中土"房中术"的著作(注意,不是小说,是近似"学术"的作品),这种书在我们自己那里大概还在"**禁书"一栏里挣扎,在别人这里,可是当作好东西在学习呢。这就是"反思"的重要性么。
由于有更多的女人参加到政治商业媒体学术行业,并进入领导阶层,"母鸡打鸣"的结果,使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将女权主义这个东西引进哲学思考领域。比较积极的有"生态女权主义"和"过程女权主义"。前者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CHARLENE SPRETNAK,她的一系列"绿色"著作,在西方有着广泛影响。她认为,"现代化"并没有实现它所许诺的更好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世界和平与安定。现代化的主要表征是物质主义,工业主义,分离主义,父权制度等等,它们将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对人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她主张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是:生态智慧,基层民主,个人与社会的责任,非暴力,尊重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和女权主义,还真有些社会主义的理想呢! SPRETNAK 毫不掩饰地说,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是挑战西方文化中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的作法,挑战那些在灭绝生态的活动中压迫人(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挑战西方父权主义的分离分化对立人类和穷揭资源的豪强霸道行为。
有趣的是, SPRETNAK 将以阴阳整合与互动为特征的道教精神写在她的著作中,认为那是优秀的文化财富。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分支是"过程主义",她鼓励女性以其本能的"热情,温柔,回应,可变"作为想象和思考的动力,而拒绝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刻板的男性思维方式。她们认为"只有当妇女在一个对女性和男性同样尊重的社会中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时,人们才将实现所必须的各种变革,才有正义,享受,秩序和创造。"
这种社会我们以前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见到过又消失了?或者是从来就没有过
在女权主义三大主要派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长达百年的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Coole,184)我想,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男权主义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权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上述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
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大多活跃于学术圈内,但她们也参与女权主义的政治运动。如果要追寻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后现代主义大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 每一位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她们对他的思想是全盘接受,还是批判地接受。福柯是一位怀疑主义哲学大师,是怀疑主义哲学传统在20世纪的重要继承人。他主张检验知识变化的实践,而不是用标准的认识论方法去证明独一无二的理性或科学。他对现存一切秩序体制的确定性的稳固性提出了质疑。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为了否定关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适用的必然性的观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现存制度的人为性质,揭示出我们还拥有多少自由的空间,还能对现存的一切作哪些改变。”(转引自Martin,11)此外,受到后现代女权主义高度重视和大量引证的还有后现代主义大师和重要思想家拉康(Lacan )和德里达(Derrida)。
一
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主要观点做一概括,似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grand theories)。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倾向来自后现代主义,高度概括地说,这一理论思潮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致力于批判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试图建立社区理论,即,将道德和政治观念建立在小范围的特殊社区的经验之上,否定因果关系与宏观社会概念。有一种说法认为,“女人缺乏把握规模宏大的法则和原理的能力。”(Bacchi,14)对此,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则和原理做重新的审视。
从启蒙思想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那些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可是在后现代女权主义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其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上,认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后者是女人的天地,这就是典型的父权制政治思想。在政治领域完全没有女人的位置。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思想解放中没有得到过什么益处,自由主义和启蒙主义的话语,从洛克到康德,从来都没有把女性包括在内。
在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丹尼?贝尔用语)之后,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话语遭到怀疑,甚至连理论本身也遭到怀疑。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对性别、种族、阶级作宏观的分析,认为这些分类都过于概括了。由于每一个类别的内部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些分类都不再适用了。在她们看来,就连“女人”、“父权制”这类概念也都带有大成问题的本质主义色彩。
后现代女权主义从根本上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两分主义(dualism),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等。它提出另一种思维模式,即整合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为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种族、民族、阶级、性别和性倾向的差异),以及重视他人的模式等。
(二)关于话语即权力的理论。在当代的社会理论中,事物和话语谁更重要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后现代主义大师德里达曾断言:在文本之外一切均不存在(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the text)。他试图用话语理论去否定物质现实。后现代主义将理论概念的重心从“结构”改变为“话语”,这就使福柯、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思想家。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话语就是一切,文本就是一切,主体已经死去,所谓历史就是一套基要主义的话语(foundationalist discourse),其特点是不容人们质疑。
福柯的权力—知识形成学说旨在说明,权力的实施创造了知识,知识本身又产生了权力。权力是由话语组成的。福柯一开始曾关注过经济和物质的权力,但是随即转向否认权力是一种压制力量,是由一个统治阶级来掌握的。他认为,所有的权力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而不是压抑性的。因此知识和权力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他认为,那些被压制的知识总是被排除在正式的权力历史之外,因为它打断了绝对真理的形成史。福柯不是主张用一套新的真理来取代老的一套,而是指出真理的特殊历史背景。因此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绝对真理。福柯使人们看问题有了历史主义的角度,即思想不是从没有时空限制的自然和必然中形成的,而是从历史的人们的智慧中形成的。他的历史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所谓外部真理、永恒基础和普遍理性提出了挑战。他说:“由于它们是被造出来的,它们就能被毁掉,假定我们知道它们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转引自Ramazanoglu,180)
福柯对西方的话语所做的分析,其主要攻击目标是西方关于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宏观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大理论传统:自由人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弗洛伊德派变种),以及传统的革命理论。他认为这两大传统都是建立在本质主义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有关人性、人类历史、经济和力比多的总体理论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法律话语权力模式之上的。这个模式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权力是被占有的(被个人、被阶级或被人民);第二,权力从一个集中的源头自上而下流动(如法律、经济和国家);第三,权力是以*的(压抑的)方式加以实施的(如以制裁相威胁的禁制)。而福柯使我们注意到在国家、法律和阶级之外存在着的权力,他的权力模式与传统模式有三个基本区别:第一,权力是在运作的(exercised)而不是被占有的(possessed);第二,权力的运作方式主要是生产的( productive )而不是压抑的(repressive);第三,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是分散的(decentralized)而不是集中的(centralized)。(Bazilli,20 —21)
后现代女权主义从福柯那里获得的启示是:福柯的权力形成学说并不是权力理论或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而是反理论的(anti —theory)。它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也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蓝图,而是为我们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论的视角,以及从权力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方法。他提醒人们: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为统治他们自己服务的,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制造真理的过程来管制他们自己的。总之,它不是去解释现实,而是批评别人在解释现实时所犯的错误,其批判矛头主要指向那些本质主义者(essentialist)。
在有关权力的问题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权力就是权威,是统治和剥削所有个人的权力;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则认为,权力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权力;而后现代女权主义却把权力定义为分散的、弥漫的,而不是集中于某个机构或某个群体。过去,女性一般被认为是更看重事物,而不看重话语的,例如,她们更加关注的是低工资问题、强奸问题和溺杀女婴问题,而不太关注自己在历史文献中被置于边缘地位的问题。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在妇女运动内部实行一个“模式转换”,即从只关注事物到更关注话语。因为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话语就是权力。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判了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性问题上的观点,认为它们这两派的观点都没有能够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了。它认为,传统的压制模式是本质主义的;它的基本假设是:男性的性一般总是同暴力、*欲、将对象客体化以及以性高潮为主要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而女性的性则与抚育、相互的亲密关系以及对非生殖器快乐的强调联系在一起,女性的性受到强迫的、暴力的、男性的性的压抑。这是一种本能加控制的模式。
福克纳的女性主义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女性主义又称作女权主义,它的解释有很多,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在人类面前实现性别平等,辟除歧视。《简爱》里有一句名言:人人生而平等,而在女性主义里,也就是意味着男女平等。而福克纳的女性主义里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福克纳
男女还是女男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是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前期一般体现了作者福克纳讨厌女性的倾向。例如在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中,女性人物主要是冷酷无情的母亲和堕落颓废的女儿,并且表现了男性完全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但是在此书的最后部分,作者笔锋一转,总结了此书前章的女性问题,在这一方面则又体现出福克纳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并且希望女性的地位能够达到与男性一样的平等。
实际上,在男权统治的社会,即便女性拥有聪慧的头脑甚至比男性的能力更高,她们也是不被认可的,甚至是被唾弃的,在福克纳的作品《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洛莎便是如此,她的心理被扭曲,而她的出身也很不幸,她自小便失去了母爱,而与此同时,她也并没有得到多少父爱,并没有人来关心她的需求,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对未来的向往,然而她却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她拥有聪慧的头脑和不安现状的心灵,这是她不幸中最大的幸运,至少在福克纳笔下,她们这些被男权欺压的女性没有麻木,而最最重要的正是她们不安分的灵魂。福克纳的女性主义是不一般的,是聪慧的,是奋起抗争的,而生于男权社会,这些品质显得更为重要!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作为意识流代表人物的福克纳,作品可谓是值得一读再读,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也是“为当代的美国小说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后世文学家以及读者对他的作品特点也做过研究,那么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特点又有哪些呢?
《喧哗与骚动》封面
福克纳写作技巧方面不得不提到意识流,在这方面他可谓是先驱,他的作品略微一看显得绵延,打破了传统的有规律的短句,句式是福克纳一贯的长而复杂,并且值得推敲的;其次便是福克纳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多角度创作,他擅长在一篇小说中分多个角色,利用多个角度和多层眼光来讲述同一件事情,与意识流结合,显得更为深刻和耐人寻味。在写作手法里,福克纳还不屑于遵循钟表的时间,比如在《喧哗与骚动》里面的人物班吉,因为是一个白痴所以思绪永远不可能正常,而这也恰恰给了福克纳一个任性的机会来利用白痴思维多方面,并且混乱无章来描述一件事情。
在语言风格上面,福克纳并不像魔幻主义作家所写语言那样容易理解,福克纳的作品多是晦涩难读,甚至让作者迷失了语言阅读的方向,因为显得太过累赘,所以也有人也批评过福克纳的这种以抽象的词汇来堆砌的长句。但是退一步来说,这不就是属于福克纳的风格么!威廉福克纳还擅长运用隐晦的象征手法,他的作品多处都埋有伏笔,回头品读才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威廉福克纳可谓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这不仅仅在于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特点另人叹绝,更多的是他的作品里蕴含的丰富哲理所带给后人的启示。
福克纳作品有哪些
福克纳一生留下的作品有许多,其中有大约二十篇左右的长篇小说和百余篇短篇文章,福克纳作品大多都是围绕着作者的生活环境展开的,其中还穿插着许多名人事迹。
《喧哗与骚动》封面图
大约在28岁的时候,福克纳第一本小说出版了,而福克纳最出名最经典的作品恐怕就是《喧哗与骚动》了。这篇小说以多角度叙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老地主一家从最开始的兴盛到没落的过程,全篇从各个角度来描述老地主的女儿身上发生的故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展开,其妻子怨天尤人,其女儿反抗传统约束女子的教条,其大儿子的愚痴,二儿子的自私自利,三儿子的无主见,作品全程是没有体现任何家庭的关怀与温暖,甚至女儿出事后,其妻子不仅没有安慰,反而是恶语相向。这篇小说的总体基调是低沉的,不仅仅写出了当时南方家庭的价值取向,也从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福克纳44岁时,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熊》,这部福克纳作品在美国的文坛界产生了十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后来也被称为是一把解读福克纳的全部小说甚至是通往当时美国南方文学的钥匙。与《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有所相似的有《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从三个人的角度分别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而三个讲述者都只是提供了一些细小片段,拼凑起来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有一篇短篇小说《夕阳》是利用九岁和五岁孩子的视角向读者展露的,这一点与《喧哗与骚动》里利用痴傻儿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情节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今天关于“女权主义代表人物”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女权主义代表人物”,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