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高温大曲中微生物有哪三个特点)

高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嗜热芽孢杆菌。酱香酒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主要以耐高温的嗜热芽孢杆菌为主,它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将曲坯中小麦的蛋白质分解生成大量氨基酸。6...

非常感谢大家对高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不包括哪种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高温大曲中微生物有哪三个特点)

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

高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嗜热芽孢杆菌。

酱香酒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主要以耐高温的嗜热芽孢杆菌为主,它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将曲坯中小麦的蛋白质分解生成大量氨基酸。

60~70℃的高温大曲中主要包含芽孢杆菌属枯草菌群,如巨大芽孢杆菌迟缓芽孢杆菌等等、木糖葡萄球菌、根霉属和酵母菌等。50~60℃的浓香中温大曲,主要包含芽孢杆菌、毛霉属、犁头霉属以及酵母菌等等。

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

制取方法:

曲料(以小麦为主)被制成一块块的曲块,入仓发酵,其温度逐渐上升到60℃以上,先经过40天~50天的发酵,再经过6个月以上贮存才能使用。其曲子发酵时间之长,温度之高,在白酒生产中首屈一指。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端午踩曲。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

曲块发酵,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

成品高温曲中的主要微生物

成品高温曲中的主要微生物为芽孢杆菌类。相关研究表明,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霉菌,以芽孢杆菌类为主,随着制曲发酵过程的进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则大有不同,前期集中的是细菌,霉菌在中后期较多,偶能检出酵母菌。高温大曲作为酿酒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其微生物菌系十分复杂,主要来自原料和生产环境。由于较高的制曲温度,微生物生长代谢受到一定影响,形成了特定的微生物区系。

成品高温曲

在不同发酵阶段的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分析中发现,细菌群落结构以芽孢杆菌属为主,还有乳酸菌属、醋酸菌和梭菌属等,霉菌菌群结构和酵母菌菌群结构分别以曲霉属和酿酒酵母属为主,不同菌群结构的分布随大曲位置的不同也会呈现较大差异。

存曲库

高温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

高温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细菌、霉菌、酵母菌。

高温大曲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和大曲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主要作用生香作用,糖化作用不强,而发酵作用几乎忽略不计。生香作用,即将在制曲的过程由各种反应产生的香味物质带入白酒中,使生产的白酒酱香更加浓郁。如果没有优质的高温大曲,就不能制造出合格的酱香型白酒。

大曲主要分为高温大曲、中高温大曲、低温大曲。高温大曲主要使用小麦,最高温度控制在63°C左右;中高温大曲主要使用大麦和豌豆,最高温度调节在58-60°C; 低温大曲主要由大麦和豌豆组成,最高温度调节在40°C左右。 大曲的生产过程复杂而复杂,导致曲中微生物的菌落结构不同,这是中国酒口味不同的主要原因。

高温大曲的作用:

高温大曲的糖化作用、发酵作用都比较弱,主要是生香作用。可以提供酱香物质或酱香前体物质。高温大曲中含有较多数量和种类的游离氨基酸,而氨基酸又是组成酱香型白酒香味主要成分的前体物质,这些前体物质再经过各种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最终生成香味成分。

氨基酸经发酵作用可通过多种方式脱氨而供给微生物以氮源, 脱氨后的酮酸则进一 步生成羟基化合物、高级醇等香味成分。在高温条件下,氨基酸还可以和糖反应生成吡嗪类和羟基化合物,这也是构成酱香型白酒香味的组成成分。

高温大曲中微生物有哪三个特点

1、多样性:高温大曲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酵母、细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

2、耐温性强: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可以在高温环境下存活和繁殖。

3、协同作用: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相互影响和协同发挥作用,能够促进酒的发酵和品质的提高。

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空气和水源。

制取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1、空气:制曲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因此在制曲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发酵物中。

2、水源:如果使用水源作为原料或添加剂,水源中的微生物也可能成为制曲过程中的污染源。因此,在使用水源时需要注意其卫生状况。

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包括了其他方面:

1、原料:用于制曲的原料(如谷物、豆类等)本身可能携带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在制曲过程中繁殖并参与发酵。

2、发酵剂:发酵剂通常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帮助转化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特定的风味。

3、发酵容器和设备:如果发酵容器和设备未经适当清洁和消毒,其中的微生物可能成为制曲过程中的污染源。因此,在制曲前需要确保发酵容器和设备的卫生状况。

制曲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从大曲的制作到成曲的贮存管理,都是一个敞口开放作业的过程,所以微生物不难进入到大曲生产的全过程。归纳起来,大曲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有空气、水、原料、器具和房屋环境等方面,而且一般规律为空气细菌多,原料霉菌多,场地酵母菌多。高温制曲工艺是大曲酱香白酒酿制所独有的制曲方式。

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

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这里所说的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

酱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重要的耐高温微生物有酿酒酵母吗

酱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重要的耐高温微生物有酿酒酵母。通过对酱香型白酒大曲的微生物研究得出,高温大曲中耐高温的芽孢杆菌种类和含量明显多,细菌甚至可达到分离出的微生物的99.6%总数为1.4×105cfu/g干曲。剩下的即微生物总数的0.4%基本上是霉菌。只有很少的概率能检出酵母和放线菌,其中霉菌主要是红曲霉、土曲霉和米曲霉,酵母主要是假丝酵母和白地霉这些具备耐高温性质的酵母菌属。

求酿酒技术

烟台酿酒操作法

其核心理念为4句话:“麸皮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池、定温蒸烧”。

麸曲酒母

原意是,“为了多产酒、产好酒,保证麸曲、酒母的质量,是首要的前提条件”。该理念是对麸曲、酒母的论述,可以延伸到大曲和小曲。

大曲

大曲质量的优劣,可使不同香型的大曲白酒产生较大的质量差异,或可直接影响大曲白酒的质量风格。生产浓香型白酒,除应培养高质量的老窖泥外,更应注意大曲质量的优劣,如在中温大曲的基础上添加高温大曲,可使浓香型白酒窖香更复合,酒体丰柔。安徽口子窖酒归属“兼香”,首先应得益于“菊花心”大曲,优质的“菊花心”断面有2~3圈金**的“火圈”,而区别于酸臭、发粘、窝水的“黑圈”,说明该曲的制曲工艺有热有凉,热凉结合,温度的升降起落恰到好处,同时包含了翻曲工序的高度工作责任心。准确地说,“菊花心”大曲属于高温曲,口子窖酒的香型是无可厚非的浓、酱工艺相结合的“兼香”型。反观清香型白酒的大曲,包括纯小麦曲,“干皮”、“裂缝”、“窝水”、“空心鼓肚”等劣质曲块很难杜绝,不能说与工作责任心没有关系,用劣质大曲生产清香型白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香型白酒的质量。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不要片面提倡“低温大曲”,过多强调“低温大曲”,容易诱导曲师“懒人制懒曲”,或者在热曲时不敢用火;或者误认为提前起大火,可在成曲出房前将曲心水分挤干,致使起大火需要热曲时,曲心温度上不去,残留曲心的水分也就出不去,从而产生“窝水曲”。

优质的清香型白酒,除讲究清香纯正,口感纯净外,也讲究清香持久,香气复合,陈年的清香型老酒,也有空杯留香;质量上乘的青花瓷汾酒,也讲究酒体丰满,柔和细腻,回味悠长,其酿酒工艺也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高温曲。汾酒酿造将“清茬、红心、高温(后火)”3种大曲按比例混合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茅台酒试点指出:“酱香、窖底香、醇甜”是茅台酒的3种典型体,其中“酱香”主要来自高温大曲。优质的高温大曲,其断面为金**,又称“切金”。有的劣质高温大曲,其表面和断面都是黑色,用劣质大曲生产的酒不是酱香,主要是焦香,或为焦苦味,上述劣质酒虽经多年陈酿,其焦苦味仍不能除去。

各种名优白酒都有各自的优质大曲,茅台酒大曲称为“切金”,汾酒大曲称为“断玉”,口子窖酒大曲称为“菊花心”,西凤酒大曲称为“槐夹曲”,五粮液大曲又称“包包曲”。不同种类的优质大曲,酿造不同质量和风格特点的名优白酒。

小曲

小曲中的主要糖化发酵菌分别是米根霉和酿酒酵母。小曲的制造更趋向优种、纯种化,如四川高产曲,采用糖化能力极高的米根霉和发酵产酒精能力极强的酿酒酵母,分别培养、混合而成麸皮散曲,或可添加产酯酵母以增加小曲酒的酯含量,在此基础上可以任意添加各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以获得高质量的小曲酒。这种多微麸皮散曲,糖化发酵一步到位,比麸曲白酒的麸曲酒母分开制作更为先进。用麸皮散曲酿制的小曲白酒,用曲量少(约投粮的0.3 %),出酒率高,酒质纯净,有小曲根霉酿酒的独特清香风格。山西现有许多民营酿酒企业,用四川高产曲按照麸曲白酒的生产工艺酿酒,由于优种根霉的孢子萌发快,菌丝繁殖快,所需的堆积时间很短,在加曲拌醅后,只需延长2~3 h,即可入窖发酵,其出酒率不低于现有的麸曲白酒。

不论是用大曲、小曲或麸曲酒母,为使所产清香型白酒质量更上一个档次,还必须在制曲,或酿酒生产中强化或添加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在实际生产中,所添加的微生物种群越多,白酒的微量成分越复杂,成品酒的质量档次越高。当前,有许多耐高温的微生物种类被应用到制曲和酿酒生产中,如37 ℃生长的米根霉群;耐40 ℃以上高温的产酯酵母,如郎必克假丝酵母,酯化能力强的烟色红曲霉;耐50 ℃以上高温的芽孢杆菌群,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热芽孢杆菌等。上述部分微生物种群,在北京牛栏山酒厂试验,已初见成效。关于上述微生物种群的纯种菌株,有的可以从大曲和酒醅中分离得到;有的可以向相关科研单位、菌种保藏机构索购。

合理配料

麸曲白酒的合理配料理念,同样可延伸到小曲白酒和大曲白酒生产工艺中去。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入池酒醅的淀粉浓度,包括入池水分和酸度,称为合理配料。常用的配料比例以投粮为基准,如粮醅比、粮曲比、粮水比、粮糠(辅料)比。入池条件主要控制指标是入池淀粉、入池水分、入池酸度、入池糖分等。合理配料的主要方法是稳定控制几个可控指标,如入池水分、粮糠比等,然后通过底醅用量的增减来调整入池淀粉的浓度。一般是夏季控制入池淀粉浓度最低,多用底醅;冬季控制入池淀粉浓度最高,少用底醅;气候由冷转暖,逐步增加底醅用量;气候由暖转冷逐步减少底醅用量,以控制发酵酒醅的升温和生酸。固态发酵的小曲酒,投粮以培菌糟计,底醅就是蒸酒后的发酵糟,配料原则与麸曲白酒相同。

低温入池

该理念适用于所有清香型白酒,目的有三:其一为了控制低温发酵,使酒醅缓慢升温,以达到控酸养醅的目的;其二低温发酵所产的清香型白酒,包括大曲白酒,其酒质绵甜、柔和、爽净,相比之下,高温发酵所产的酒,酒质苦涩,邪杂味大;其三“低温入池”能与合理配料相结合,将酒醅发酵至预定的顶火温度,例如在炎夏季节,将酒醅的入池淀粉降至13 %~14 %,即使入池温度高达23~24 ℃,发酵酒醅的升温顶点也不会超过33 ℃(高粱的标粮淀粉以65 %计),出酒率(产酒以65 %vol计)仍可达到50 %以上,是过热季关的有效措施之一。

定温蒸烧

麸曲白酒的发酵周期只有4~5 d,“定温蒸烧”的原意是指在一定的发酵期内,控制酒醅在达到预定的升温顶点后,立即出池蒸酒,例如,华北地区可以定温至32 ℃;华中、华东一带可定温至32~34 ℃;西北、东北一带可定温至28~32 ℃。该理念对固态发酵小曲酒一样适用,但小曲的主要糖化菌为米根霉,适于37 ℃生长,比曲霉的最适生长温度30 ℃高7 ℃,所以,糖化酶的耐高温性优于曲霉,据《永川试点》认定以39~40 ℃时出发酵桶蒸酒最好。麸曲白酒的主要糖化菌是曲霉菌,定温蒸烧的顶火温度以32 ℃为宜,冬季可低至27~28 ℃,其行之有效的措施,仍是调整入池淀粉的浓度。

定时定温发酵

“低温入池、定温蒸烧”的理念,只适合于发酵期短的麸曲白酒和小曲白酒,不适合于发酵期长的大曲白酒。但是该理念也渗透了“定时、定温发酵”的理念,《永川试点》使该理念更为深化。根据固态发酵小曲酒“先糖化、后发酵”的工艺特点,明确提出“低温、定时、定温培菌法”和“定时、定温发酵法”,进一步阐明了“变”和“定”的关系。根据“定时、定温”发酵的工艺原则,针对长期发酵的大曲酒,在《汾酒试点》中延伸出“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工艺原则。

“前缓、中挺、后缓落”

该原则概括了“定时、定温起火”、“定时、定温落火”的工艺理念,是对《烟台试点》和《永川试点》的完善和发展,“前缓、中挺、后缓落”的理念主要适用于入池淀粉浓度较高的发酵酒醅,如汾酒的清蒸二次清的“大米查”,续米查发酵的“粮米查”。

以汾酒大米查纯粮发酵为例,主要控制手段只有一个入缸温度,设每年9月开产、6月停产为热季,12月至1月为冬季,其余月份为平季,以入缸后发酵对时(24 h)来表达,热季利用半夜或凌晨,控制入缸温度在14 ℃以下,能低则低,控制在5~6对时,顶火温度达到32~33 ℃最好,挺火1~2对时,入缸后7~8对时开始缓慢落火,入缸后12~14对时落火至24 ℃以下;平季在酒醅入缸后7对时,使顶火温度达到30~32 ℃最好,9对时开始缓慢落火,至入缸后15~16对时使落火温度达到24 ℃以下,冬季控制在入缸后9对时使顶火温度达到26~28 ℃,中挺时间挺足2对时,入缸后15~16对时使落火温度达到24 ℃以下,至出缸时酒醅温度应不低于21 ℃。“粮米查”发酵,可利用底醅来调整入池淀粉浓度,再控制入池温度的高低,就更容易做到“前缓、中挺、后缓落”,可与合理配料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季节所应掌握的入池温度,其升温原则为:正确的入池温度应为入池后1对时酒醅不升温,也不降温,最高升1 ℃,入池后7对时达到顶火温度32 ℃;8~9对时开始缓慢落火,入池后15~16对时将落火温度降至24 ℃以下。

“养大米查、挤二米查”和“养米查挤回”

“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工艺原则,包含了“定时、定温顶火”和“定时、定温落火”的经典理念,有效地控制了酒醅的升温和生酸,也就达到了“养大米查”或“养米查”的目的,“养米查”的关键是控制酒醅酸度,为“挤二米查”或“挤回”打好基础。根据《永川试点》要求,准确掌握“变”和“定”的关系,不同大曲种类,要求的中挺温度和时间也必须区别对待。茅台酒大曲,主要是适合于相对高温糖化发酵的细菌曲,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是各种耐高温的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烟色红曲霉等,在大曲中很难分离得到产酒精的酿酒酵母,加之芽孢杆菌的淀粉酶系、蛋白酶系等都适合于相对较高的温度。但不论是低温发酵、高温发酵,都必须执行“定时、定温发酵”和“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工艺理念,养好米查,为“挤回”打好基础。

前紧、中挺、后缓落工艺

清米查发酵的“大米查和缓米查发酵的“粮米查”,入池淀粉浓度分别达到≥32 %和14 %~18 %,由于贯彻了定时、定温顶火和定时、定温落火的工艺理念,在“前紧”期,生酸很少,“中挺”1~2个对时后,酒醅已发透、发彻底,酒精分逐渐升高,有效地控制了生酸细菌的繁殖,生酸量也不大,“后缓落”期,酒醅降温至24 ℃以下,主要是养醅,即使养醅期长达数月,只要密闭好,酒醅空隙被二氧化碳所充填,在低温下酒醅有较高的酒精浓度,总的生酸幅度也不大,这是“养大米查”或“养米查”的全过程。但是清米查发酵的“二米查”和续米查发酵的“回活”都是纯糟发酵,入池残余淀粉只有8 %~11 %,且酸度大,发酵阻碍物多,酒醅的升温极其困难,所谓“挤二米查”或“挤回”,要求糟米查尽快发起来,如果长期维持在25 ℃以上,30 ℃以下,不升不落,不死不活,糟米查中仅有一点残淀粉,也会继续生酸,流酒更少。因此,纯糟发酵的酒醅升温原则为“前紧、中挺、后缓落”。

“前紧”,因酒醅酸度大,入池(缸)温度要求较高,才能使酒醅很快发起来,入缸后3~4对时,必须使顶火温度达到32 ℃以上,二米查入缸温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入缸温度。以汾酒二米查发酵为例,平季正常的入缸酸度以1.5计,正常的入缸温度可确定为16 ℃,在此基础上入缸酸度每增加0.1,入缸温度相应提高1 ℃,热季入缸酸度可达3.1,入缸温度可以确定为31 ℃,至入缸后温度不回落为止。窖池发酵,回糟的淀粉浓度更低,酸度更大,入池温度一般都高达25 ℃以上,要求前火更紧。既要很快挺起来,又要定时、定温落下去。仍以汾酒二米查发酵为例,适宜的入缸温度,应是4对时必须顶火至32 ℃,中挺至5对时,从6对时开始缓慢落火,落火至23 ℃以下,冬季出缸酒醅不低于21 ℃。

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高温大曲中微生物有哪三个特点)

好了,今天关于“高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不包括哪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高温大曲中主要微生物不包括哪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