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那何以报德呢?)
意思:”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1、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翻译德:恩惠。怨:仇恨...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意思:”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1、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
翻译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2、 何以报德:hé yǐ bào dé?
翻译德:恩惠。用什么来回报恩德。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样才是完整的一句话,大小多少是个前置条件,前置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周易》爻辞中就有很多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如果只看判词那就会越看越懵。大小多少在我看来简单来说就是公平取“中”,“报怨以德”也是取“中”,和化学一样只有取中,没有偏私才能安稳长久,天地大道就是如此。
“以德报怨”下句是什么?
“以德报怨”下一句是: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自:《论语· 宪问》
原文: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的意义: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
德: 恩惠 。怨: 仇恨 。不记 别人 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 以德报怨 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繁体写法: 以惪报怨
注音: ㄧˇ ㄉㄜˊ ㄅㄠˋ ㄧㄨㄢˋ
以德报怨的近义词: 以直报怨 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 以礼相待 用应有的礼节加以接待。《水浒传》第**回:“ 赵枢密 留住 褚坚 ,以礼相待。”《人民日报》..:“ 以德报德 用恩惠来报答恩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的反义词: 忘恩负义 忘却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做事有损于过去的恩义 如此忘恩负义,以致弄到牺牲盟国去订密约& 无情无义 没有情义。《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红楼梦》第六 翻脸无情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的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俄语翻译: платить добром за зло
日语翻译: 徳(とく)をもって恨(うら)みに报(むく)いる
其他翻译: <法>rendre le bien pour le mal
读音注意: 怨,不能读作“yuān”。
写法注意: 怨,不能写作“冤”。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那何以报德呢?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何以报德”也是孔子说的。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 宪问》。
整句意思是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样?”孔子回答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我以为应以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回答恩德。”
以德报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dé bào yuàn,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扩展资料:
相关辨析:
以德报怨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可是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直”字的意思是有不同意见的,相对来说,我更愿意取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的解释,把“直”解释成对等的东西。
此种解释也颇与辞典相合(存在争议,古代汉语词典中无上文所说意象,但无法肯定李零教授的说法是对是错,根据词典,可能的意象是“公正合理”,如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怎么理解?
以德报怨?一词最初出自于《老子》第79章,其意思就是说,要用宽待仁厚去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而?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于孔子之口。当时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乎??孔子回答:?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如果用仁厚之心回报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行不行呢??
孔子反问道:?你用宽厚仁爱之心回报那些伤害你的人,那如何面对曾经对你有过恩惠的人呢??可见孔子是不主张用德来报怨,所以才有此发问。
我个人也同意孔子的看法,社会是有法律和条约的,要靠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不能光凭着一腔热情和个人想法去对待那些恶毒之人。
如果对这样的人施以宽厚之心,这更助长了他们的猖狂气焰,反过来他们还会伤害对你好的人。这样做不但不能让这个世界正常运转,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到那时恶人更猖狂、好人越加卑微,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所以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呢?以直抱怨,就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对待恶人,以善良仁厚之心报答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这里的直是指公正无私,坦诚面对的意思。
我个人也很认可孔子的答案,孔子不愧是儒家先祖,国学圣人,一语道破天机。在孔子回答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人们几百年,春秋战国纷乱不断,有的推崇老子的无为之道,有的用暴力治国,有的连治国之策都拿不出。
谁都没有想到用法治和条约来治理国家,孔子提出的这个观点就是要告诉统治者立法,要让人知道善恶正邪之分,社会秩序是靠法律来维持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如何解释?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对自己恶劣的人,对那些待你好的人们又该用什么回报呢?矫正那些对你恶劣的人的态度,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错误,让事情回归常理的范围(即可),那对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报他们了;这段理解是参考孟子解读的,年轻时读《公羊传》言“九世之仇犹可报”,后读孟子、论语,反反复复,辗转几度,所揣摩出来的,不是仇杀报复,而是“矫枉以正”,错的就该纠正,君子做的事,是天地的尺度,而不是刑人的刀斧。论语告诉的,是君子的操守,这操守中的精髓,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正 义”,是对“义”与“中”的坚持;锤炼自己,成为衡量“义”的尺度,而自身保持“守中克己”不被情感左右判断,不被世俗影响决断;君子之道,真是难啊...
一家之言,仅供参阅;不悦之处,烦请哂笑而过,莫作纠结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译: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详解:
直,值,相当的对价,适量代价。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伦理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
"适当的"不是"等价的、等值的"。等值的理解在历史上也有过,比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杀人偿命"。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善与恶重复上演"零和"的过程,而是一个"善长恶消"的过程;所以,"抑恶扬善"才是伦理的当然态度。以直报怨,不是纯经济账,不是纯数字等式;比如在刑法中,"主动抢人100元"与"被迫退赔100元"不能互相抵消,而要在退赔100元之外,另加对"恶"的惩罚措施;再比如在民法中,"违约行为致使守约方经济损失100元",也应对违约方额外处罚以维护契约精神:100元+银行逾期贷款利息。
今天关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