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动态

佛舍利到底是什么(舍利到底是什么东东?)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佛舍利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成分是什么 为什么高僧圆寂后会变成舍利? 解析: “舍利”漫谈 “舍...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佛舍利到底是什么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佛舍利到底是什么(舍利到底是什么东东?)

佛舍利到底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佛舍利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成分是什么

为什么高僧圆寂后会变成舍利?

解析:

“舍利”漫谈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

舍利究竟是什么?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又有些外道,认为舍利就是他们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精、气、神所炼成的“丹”。这些说法是很可笑的。他们不知道,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

“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子”。但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因为舍利大多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僧在洗澡时,徒弟为其揩背,出现舍利的。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这岂是现代科学或外道所能臆测的?

这种非身骨的舍利,现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灯供佛,心诚至极,会感应道交,在灯花中得到舍利,这就是佛教中称为“灯花报喜”的现象。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杨佩之(慧潜)居士就曾在灯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苏州灵岩山寺印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印公亲书?静公讲义》,恰逢大势至菩萨圣诞日,灯降舍利,在灯盘中发现一颗较大的舍利,精莹洁白,若水晶珠一般。这种灯降舍利的现象,平时也有发生,从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灯盘中得到四大五小九颗舍利(见该书了然法师“刊书因缘感应记”)。印光大师说,这是因为“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杨佩文居士书》)可见,这不是凡情所能妄测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荼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

闪闪发光,形态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最近圆寂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法师,荼毗后发现有各色舍利5000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据美国宣化上人开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发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经卷。”(宣化上人讲《妙法莲花经浅释》三卷第三三四页)。我们一般所说的舍利,单指生身舍利而言。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世尊亲口说: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供敬难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

供养、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印光大师举了一个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给他几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后,发现舍利变成几百颗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里观,各人见到的景象不一样,舍利的大小高下会转变的。舍利的种种灵异,可谓“神变无方”。这种种灵异神变,具有不可思议的弘法价值。瞻礼舍利,人各蒙益。印光大师说舍利的灵异现象,乃是“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印光法师文钞》)。所以,佛教的舍利,是不可以凡情世智妄测的。

但舍利的产生,是由于修行人的道力,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之故,舍利可以“证信”,证明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印光大师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之表相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郦隐臾书》)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圆寂荼毗后,往往能在骨灰中筛出许多舍利。至于道力精深的高僧,他们的舍利,还会表现出种种神异现象。如印光大师生西百日后荼毗之时,烟白如雪,并现五色光。火后“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质,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华。三十二齿全存。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块式。其色,有红、有白、有碧、有五彩”。

尤为奇异的是,无锡袁德常居士,因来迟,只剩骨灰,便至诚恳求,于灰中得三颗舍利。他将这三颗舍利,与一些骨灰,一起包好,回到无锡,打开让大家同观时,竟发现有五色舍利无数(《印光大师言行录?大师史传》)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后所遗下的舍利,也有种种神异的现象。老和尚火化后,共捡得较大的舍利子100余颗,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捡拾一空。一位迟来的信徒,在火化炉前跪求一夜,天明时竟然在膝头上找到一颗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广钦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结果一次又一次发现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无法在骨灰中寻觅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师父慈悲,结果磕了三次头,就连得三颗。还有一个姓张的老翁,是广钦老和尚的在家弟子,当他从台北赶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场后,火化炉中舍利子早被先来的信徒捡完。他悲从中来,哭到火化炉前,抓起两把炉灰,用手帕包起,乘车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弥陀佛”不止。抵家后,他将炉灰置于漆盘中,出现三十余颗晶莹透彻舍利子,真是不可思议。

关于舍利,唐朝释道世〈法苑珠林〉中有一首“舍利颂”,兹录于下,作为本文的结束: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

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

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

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征。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

仙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

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

钻椎击不碎,方知圣叵穷。

佛门中的舍利(子)是什么?

瞻礼佛舍利

舍利是佛教的圣物,译作身骨、遗骨等,即死尸或遗骨的意思。通常指释尊的遗骨(即佛骨、佛舍利)。舍利分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两种。《法华经》第四《提婆达多品》:“时天王佛涅盘后,正法住世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此即指全身舍利。《长阿含经》:“众积名香,厚衣其上,渚维之,收拣舍利。”此即指碎身舍利。

佛教经典中把舍利分为两类:一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为生身舍利,即释迦火葬后遗留下来的固体物。这一类舍利又可分为三种,按照《法苑珠林》的说法: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发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红色。但皆因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间珠宝可比。佛家认为,只有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用香燃火焚化释迦牟尼遗体,在灰烬中发现了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这就是舍利。弟子们将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细心收殓保存,安葬于圣地王舍城,并起塔供养。当佛教徒再也无法向佛祖本人顶礼膜拜的时候,便把其虔诚之心转向了佛祖遗存的舍利。这样,舍利便被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涵义

释迦牟尼舍利有多种形式:①舍利子(粒状),传世较多;②牙齿(今存斯里兰卡);③指骨(今存法门寺);④头盖骨;⑤锁骨等。中国所传舍利多为球状,其质坚硬,锤打不破。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入灭”后,有两颗灵牙留在人间。一颗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 一颗辗转传到中国。传来我国这一颗是先到新疆,五世纪中又传到了南齐的首都,即现在的南京。隋朝时送到了长安,五代时传到了燕京,即今北京。辽代咸雍七年(1071年)八月将这一佛牙舍利供奉在专为它修建的“招仙塔”内。1900年招仙塔被八国联军用炮轰毁。事后,僧人收拾残迹,在塔基中发现了一个保藏佛牙舍利的石函。这就是释迦牟尼灵牙舍利。

佛教徒对于佛之舍利,存有难逢难遇之想,故愿意恭敬供养。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即如同礼拜佛成道的菩提树、金刚宝座、佛经行之足迹等,欲结下值佛闻法之因缘而速成菩提。《大智度论》卷五十九:“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

舍利是什么

舍利即舍利子(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

舍利是梵语?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目前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大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另有民间流传认为,人久离*欲,精髓充满,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子。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缘起性空的义理,佛教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概念义释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后遗体—舍利

舍利是印度语,梵文?arī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2]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舍利与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3]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坚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2形成原因

佛教论释

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赴香港供奉[4]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5-6]近代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说的精气神没有关系。[7]

佛教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同时依据佛教义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无常”物质性。印顺法师认为,舍利子只不过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结的,是物质元素而并无灵异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8-9]

原理推测

在实验研究上,对结晶体舍利子的形成目前没有定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

1.饮食习惯

有认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于僧人长期素食,摄入了大量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反对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素食者,但是并无舍利子出现。

2.人体骨骼残余

人体骨骼在烧灼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形状的重结晶现象。人体有很多细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内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经燃烧后因重结晶而产生结晶外观的“舍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据台湾某佛教网站信息:1998年他们与台湾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发现主要为人骨的成分。而别的科学研究也侧面证明了骨骼说。)此外,牙齿也是死者携带的随葬品。牙齿的成分也包括很多无机盐,其中牙骨质部分与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测牙齿是舍利子的来源。

3.人体结石

有人将舍利子解释为结石。人体的结石中,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机物(胆固醇、胆红素)和少量碳酸钙;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盐(草酸钙、磷酸钙)和别的矿物盐、尿酸等。其中,后者与骨骼的无机成分(含钙和磷酸根的无机盐)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结石主要成分的钙质和少量金属盐沉淀,在高温下会变成粉末状氧化物;其次,反对的观点认为人体内结石数量极少,并且会导致难以忍受的剧烈绞痛,患者不可能长期忍受痛苦而不延医求治;再者,不少结石症患者死后火化无一例有结晶体存在,况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几乎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

4.随身物

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钻石一样光彩照人,这样的形态并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时候,有的会佩戴有生前的随身物品,此外还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这些伴随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宝石,宝石主要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 这些东西都会随着高僧的遗体一起进入火化炉。 在火化炉的高温条件下,这些二氧化硅会被溶解,并与人体骨骼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之类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

5.温度控制

有说法认为,相对低温的火化才会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东南亚国家使用的传统火化炉则可以产生大量舍利花。专业人士分析过坑面式火化机与炉条式火化机焚化效果的区别,也指出还有存在矿炉渣。而近年来,许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实是用现代化的殡仪馆用程控火化炉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认为和火化的温度控制存在关系。

3舍利的分类

全身和碎身之分

南华寺六祖惠能真身舍利

古印度的吠陀时代,有埋葬和火葬两种葬法,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菩萨处胎经等也有所提及。《法华经》中提到有以佛的全身舍利造塔供养;[10]广东韶关的南华禅寺,即供奉有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

于火葬所得的碎身舍利,《法苑珠林》认为: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11]《释氏要览》则提到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12]

色身和法身之分

《浴佛功德经》提到,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13]佛涅槃后,不仅色身遗骨留下舍利,还留下了佛法,并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佛的遗教即为法身舍利(法颂舍利)。

法颂舍利即法身理体的表现,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可摧毁,法身是金刚不坏且不生不灭的。将佛法的金刚不坏引申到色身舍利,于是便认为佛的身骨舍利,也是椎打不碎的。《法苑珠林》说:“若佛舍利,椎打不碎;若弟子舍利,椎击便破 ”。这里的椎打不碎,便是由法身金刚不坏的思想而来,实则佛的色身照例也要示现无常败坏。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的看待,佛的遗骨被视为佛身或者佛法的代表。如《大般涅槃经》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又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14]

4流传历史

佛陀入灭

佛入灭时的情景描绘

佛陀时代的古印度有四种葬法:火葬(荼毗)、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佛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15]佛门一直延续至今。佛入灭前,嘱咐弟子收集舍利并且造立塔庙,使得后人在见到佛塔时能思慕如来的造化。[16]佛入灭后,弟子们依照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遗体。荼毗后,佛弟子从灰烬中得佛舍利“八斛四斗”。[17]

根据现存佛舍利和佛典记载,可以得知佛舍利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现仅存两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

八国争分舍利

《长阿含经》载,佛入灭后,当时的八国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尸那城争夺佛舍利。起初,当地的末罗人不肯分给,八国派兵并且企图以武力抢夺。[18]后来徒卢那从中调解,[19]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所接受。各国分到舍利之后,都带回国修建宝塔安奉。徒卢那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也带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迟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将佛毗荼之后所遗留的灰炭带回建塔供养。

因此佛舍利被分葬在十处:摩揭陀国(阿阖世王),毗舍离国(戾车毗族),迦毗罗国(释迦族),阿勒伽波(跋离族),罗摩邑(拘利耶族),毗塔底波邑(婆罗门),波婆邑(末罗族),拘尸那罗市(末罗族),荜芭莉邑(孔雀族),香姓婆罗门(徒卢那)。《佛所行赞》对此说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20]

阿育王造塔

现存的位于毗舍离的阿育王石柱[21]

弘佛:佛灭后约二百年,孔雀王朝统治印度,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用极度血腥的战争统一了除印度半岛南部的所有国土。[22]后来阿育王在沙门感召下忏悔罪行并皈依佛教。为弘扬佛法,阿育王作了四件大事:一是立法敕宣示皈依(一些法敕仍保留于世);二是结集经典;[23]三是广建佛塔供养舍利;四是派僧人到国外传教。阿育王还亲自到佛陀故乡朝拜,并立石柱记载。

掘塔:阿育王下令发掘八王所建的舍利塔,并在各地重建新塔安奉。《佛国记》等载,有二座塔结构牢固,阿育王未能开掘,传说因地下有龙王保护。现考古证实,阿育王未发掘的是蓝莫塔(位于今印度中部巴斯提县),法显、玄奘都曾在印度礼拜过此塔。当时蓝莫国使者未能得到舍利,只得带着灰炭回国。

传教造塔:阿育王派遣僧团到各地传教,涉足之处竟拓展到中亚和西亚,最远到达埃及和希腊。僧团为取得当地人的崇信,便展示佛舍利并建塔供养。对此,《佛祖统纪》神奇的说,阿育王遣使鬼神,一夜之间在各国造了八万四千塔。[24]

制多崇拜

阿育王派遣到印度南部案达罗国传教的僧人大天,成立了制多部,专门以佛舍利为崇拜对象。制多也称支提,样式类似塔。有舍利的叫塔,无舍利的叫制多。制多部活动中心在印度东南部的驮那磔迦。这里的佛塔通常被称“阿摩罗缚提塔”,塔身刻“大制多”铭文,一直保存到公元1895年。

制多有积聚义,意思是佛陀的福德积聚于此,故崇拜制多就是崇拜佛陀。制多一般刻有佛经“法舍利”。从这个角度说,制多崇拜也可看作佛舍利崇拜。大概传教需要大量舍利,而大天所带不多,所以想出这个办法,这也契合佛遗言“以法为师”。

制多崇拜影响较为久长。玄奘记述了一位名叫胜军的僧人用香泥造塔供养。[25]后来,中国古代寺院建塔,若无佛舍利,则通常将经卷装入塔中,或在塔身刻写佛经。这一做法可算作印度制多崇拜的遗绪。

桑奇大塔

迦腻色迦王造塔

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与成熟,佛舍利崇拜也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处于小乘向大乘过渡时期的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又一次大规模建塔供养佛舍利。他在乾罗城所建的雀离塔,非常高大奢华,壮丽无比。[26-27]贵霜王朝修建的佛塔壮丽宏伟,最引人注目。留存至今的桑奇大塔始建于阿育王时期。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以原塔基为核心将其扩大两倍,又于塔身周围增设栏杆、石门并饰以雕刻精美的菩提树、佛足等图案。此塔为覆钵式,内藏佛骨,顶立伞盖,塔身周围浮雕华丽优美。由此可见,贵霜王朝建塔供养佛舍利之规模远远超过了阿育王时代。

印度半岛的佛舍利崇拜

舍利崇拜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塔供养;二是围绕塔举行盛大法事活动。法显、玄奘、义净等都留下了大量有关印度佛舍利信仰方面的资料。他们逗留印度的时间分别是五世纪和七世纪中叶、末叶。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了那竭国顶骨舍利的朝拜盛况。[28]关于此佛顶骨,法显、道荣、惠生、玄奘等先后都曾瞻礼过。晚于法显二百年的玄奘、义净也瞻礼了大量佛舍利。[29]这说明,至七世纪,佛舍利供养仍然属印度佛教经常性的法事活动。

巡礼印度半岛的佛教遗存,参照现存史籍,可以看出,佛舍利崇拜在印度佛教之中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其影响至今仍然不绝如缕。流行于印度佛教的这一崇拜形式,随着佛教东传中国的步伐,也被中国僧俗很快接受和发扬。

佛舍利的流布

古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的斗争异常尖锐。公元前18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释迦牟尼佛头骨舍利

5年,古印度中部与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施行全面的残酷打击和摧毁佛教的政策,史称“中印度法难”。此法难迫使一些僧尼从佛塔中抢出佛舍利逃往各地。为了在逃亡中保护佛舍利不被抢去,有的僧人甚至割开皮肉,将舍利藏入,再缝合起来逃出国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佛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向东传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一部分向西传入了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佛教国家。

公元三七一年,古印度迦迦国遭到邻国攻打,国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敌人抢去,便命女儿赫曼丽将佛牙送往狮子国,交与狮子国的国王吉特刹利弥文供养。这便是现今供奉在斯里兰卡康堤佛寺的那颗佛牙舍利。另一颗佛牙舍利流散到乌苌国一带,这就是后来被法献从于阗请回,现供奉在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内的那颗佛牙舍利。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柏佩在印度境内发掘出一个安奉佛骨舍利的石函,里面正是佛葬在迦毗罗卫国的舍利。这些舍利送给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国家泰国,后又分出一部分给了日本。

佛舍利东渐

两汉之际,天竺僧人频繁来华传教,佛舍利大量流入中国。习惯直观感性思维的中国人,难以理解极具理性思辨的佛教义理,而重视祖先崇拜与鬼神祭祀。佛教急速妥协中国固有的信仰传统,传教者大肆渲染佛祖神迹,佛舍利无形中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灵物。如三国时,康僧会至建业,孙权初不信佛,康僧会为其打制舍利,具观神奇,孙权大为磋服,于是建寺号建初寺。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传教者利用佛舍利的神奇来取信魏明帝,作为传法开道具。[30]舍利作为传法信物与崇拜主体,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兴教之后,有不可胜计的佛舍利流入中国。

少量舍利亦从中国流传至新罗和日本等国。僧法献在于阗国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粒,佛牙今供奉于北京广济寺。梁大同五年(539)扶南国遣使献生犀,梁武帝听说扶南国有佛发舍利,便派宝云前往迎取,[31]于是佛发成为两国通好的信礼。《海东高僧传》载新罗僧觉德于公元549年入梁迎舍利而还,舍利经中国流入朝鲜而具有了世界影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佛舍利崇拜是佛教中的普遍现象。隋文帝曾广建寺塔,供奉佛舍利,共修塔113座。即使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之前不久的会昌元年二月,京都长安还大肆崇奉佛舍利。[32]又唐代佛教四大灵境,均以佛骨著名。[33]由此可见,唐代时期,安置供奉佛牙、佛骨的佛寺就有数处。其他类型的佛舍利则数不胜数。

舍利到底是什么东东?

舍利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即《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毁坏。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颜色因受液体千年浸泡变得微黄了。 在上述几种舍利中,珠状舍利子的生成至今是个谜。这种舍利子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之物,因为在现代修行的佛教人士当中,圆寂火化后,也曾有此现象产生,尽管个例罕见。笔者手头有《今晚报》1994年7月20日摘自《江南晚报》的一则报道: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获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且牙齿不坏。尤为奇特的是,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无损,色呈铜金色,坚硬如铁,敲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稀世罕见。 遗体火化,不仅是个燃烧的过程,其实也是个熔炼的过程。上述珠状舍利子是身体中的哪些成分熔铸而成的?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寂火化后便“炼制”出了舍利子。此说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舍利子是什么东西?

问题一: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东西? 舍利子是一个人经过火葬后(据说高僧或活佛死后火化,骨灰里会凝结出一些小珠子,这些小珠子就叫舍利子)所留下的结晶体。但是还有研究表明只要你吃素的话,你死了也可以结出舍利子的.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互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的种类,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体变成的,如从天上、地下跑出来,或由油灯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还有一种是诚心供奉礼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而在《浴佛功德经》将舍利分为:一、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是佛的遗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是指佛所遗的教法、戒律。

问题二:舍利子是什么东西了?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舍利子=结石 因为僧人常年吃素食,尤其是常年食用豆制品所以就容易长结石,人在火化后通常会成为灰, 但因有结石所以在高温下就会炼成一个小晶状物,也有的僧人会有几粒哦, 后人都把这些神化了,就称其为舍利子了。 嘿嘿 谢谢采纳

问题三:舍利子是什么东西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舍利有三种:  1、全身舍利:广东韶关慧能六祖大师、安徽九华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经寺之石经祖师等。就是我们说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萨“。  2、碎身舍利: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之舍利、罗桑殿达活佛、竹斋法师……均为碎身舍利。 其中又分为多种。  3、法身舍利:一切上座部、大众部、藏传、汉传佛教的一切经典,皆属法身舍利。就是大德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激。  但也有说法是4种,而第4种叫无中生有的舍利(如天降舍利,拜出来的舍利 )  :

问题四:舍利子是什么意思? 舍利子:《心经》中,是指佛祖的弟子舍利弗尊者。他是智慧第一的阿罗汉。

问题五:什么是舍利子?有什么用? 佛门高僧圆寂后,经过1000多℃火化后留下了象玛瑙一样的东西。问题是生前这些高僧大德在例行的X光检查时,竟然没有发现任功异常。这不能不让人惊叹。

问题六:舍利子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普通人会有吗?求大神帮助 在佛教的本家印度,自古起便通行火葬,佛教以后也承受了这个习惯。所以一当释迦死后,他的遗体也自然地被送进火葬场而烧成了灰。以后他的弟子们再仔细的检出其中若干骨灰,留作纪念。这也是一般印度民众所行的习惯,日本人到现在还用这种方法来处置死尸。但是在中国的不少佛教徒由于智识低落,并受了「遗物崇拜」的影响,居然开始对和尚的遗骨灰(舍利子)发生了一种信仰,把这些东西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其中有一种神力存在着,能够有求必应。在宗教学上称此为「马拿」(Mana)崇拜,这个盛行于未开化的土民之中。在中国,自从南宋起才由 *** 下令禁止民间火葬,而只让佛教继续举行这种印度的火葬习惯。慢慢地,在佛教中形成了一种风气,据说凡是所谓有名的高僧必能烧出粒粒的舍利子来,不然,这位已死去的名僧将会「身败名裂」的。 舍利两字的印度梵文是 Sarira中文音译成舍利,设利罗,室利罗,实利,但以后大家习用舍利两字,有时,另叫「子」而成舍利子。梵文的原意是「体」,「身」,「遗身」,即是指人死后的死尸或遗骨而言。印度的巴利文称「死尸」亦用 Sarira。据「法苑珠林」第四十说:「舍利乃西域之梵语,称为骨身,但惟恐被滥用于凡夫死人之骨,故存梵本之名」。换言之,在印度的梵文称死人骨灰为 Sarira(相当于英文的 ashes),但为了尊敬释迦佛的骨灰,使它与一般人的骨灰有所区别起见,以后便将舍利子两字专用作指释迦的骨灰。但日子一久,「舍利」的用法更扩展应用到一切由火葬或土葬后的佛教徒遗骨上去了。在今日,舍利两字已成了佛教的专有术语。但如按梵文原意来说,死人的遗骨都叫做舍利,这与死者生前的信仰佛教与否并无关系。但 Sarira 一字既由佛教传入中国,加上自南宋后一般人民被禁火葬,只有佛教徒才被允许火葬以来,舍利这个术语便自然地成为佛教徒的专有品了。 舍利子的种类 舍利可分「法颂舍利」和「身骨舍利」两种。法颂舍利是专指释迦佛的遗法(教训),因为据说一切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之故。但这种抽象的舍利不受一般人注意。今日许多人认为神秘不可测的舍利是指身骨舍利。这种舍利又可分成两类:一、全身舍利(土葬而成),二、碎身舍利 子(火葬而成),兹略述如下。 全身舍利:这不是指肉体经土葬数年后,成为零碎散乱的那些大小骨头而言,而是特指所谓「不坏身」,一个死人经过特别的土葬方法后能保持全身完整的尸体而说。这个听来似觉十分神秘希奇,但只要知道其特殊的土葬法后,便会化神秘为平凡了。兹特引用佛教徒自己的话来说明如何获得这个全身舍利。胡国伟居士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舍利出自死尸上,所以舍利又总名死尸,我们明白这一点,对舍利就容易了解。全身舍利,即所谓不坏身。此身由土葬而成,要配合地心的暖气和棺或缸的密度。佛门的土葬法是坐缸,以另一缸倒盖而密封之。坐的缸置土中,盖的缸露土上,另建圆形塔覆之(此塔非同一般的大塔,请注意,龚注)。这样、阳光的热力透过塔身,与塔内的地气和合,又因缸封得密,外则虫蚁不能入,内则细菌难滋长,由是体内易腐的脏腑就化水而为炭舍吸收,皮肤与筋络则因暖气而屑缩,把骨架连紧,三年开缸,便成全身」。但胡氏又特别说明「倘封缸后露置过久,葬不得法,暖气与密度又不适宜,则身骨便散。普通人棺葬,也有尸骨不散衣服本栏的,堪舆先生谓为好风水,俗人名曰养尸地……」(「谈舍利」,觉世旬刊,民国四十六年五月廿一日)。 胡氏在同文中指出,和尚因为吃素戒荤,所以霉烂的脂肪较少,再者,和尚由于离欲,减少精血的消耗,保持节络的营养,所以死后较易得全身舍利。听了胡居士的意见后,大家便能知道所谓「不坏身」,只是将尸体经过一种特别的土葬......>>

问题七:心经中的舍利子是什么意思? 心经整段话的概略意思是“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普巴先生揭开千年心的秘密,用科学方法来剖析宗教,舍利子 在全文中的意思是舍利佛是智慧第一,这是观音菩萨对舍利子说法,整个《心经》都是观音菩萨给舍利佛说法。

问题八:舍利子到底是什么东西?普通人火化后会有吗? 舍利子是佛教特有的高僧火化后的固体结晶物。依佛教的理论,是佛教修行者戒、定、慧的结果,是见性的和成就者的标志之一。

?  普通人火化后是不会有舍利子的。有人收集了佛教往生成就者火化后的骨灰和常人火化后的骨灰做比较,结果发现,往生者的骨灰呈彩色,而常人灰白色,往生者的遗骨中带有小结晶,即舍利子,呈多种颜色和不同的形状,而常人火化后的遗骨一动即碎,在硬度上与舍利子是完全不能比的。

舍利到底是什么东西?

舍利

(梵文: sarira,汉语拼音:Shèlì),又作舍利子、设利罗,意为尸体或身骨,通常指遗体火化后得到的残余骨烬,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莲花形,颜色也不同,有白、黑、绿、红等。最早舍利指佛陀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遗留的固体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通常埋葬于塔中。

历史渊源

佛教敬仰和崇拜舍利是从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开始。佛祖火葬后,遗下有舍利一石六斗,其中有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佛牙,还有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古印度的八位国王派使者到火葬地,要求分给佛舍利,经再三协商平分给八位国王。各国把分到的舍利带回国建塔安葬,并定期举行纪念会。有两国国王没有拿到舍利,就各取了装舍利的瓶子和骨灰回去安葬,因此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分葬在十处:

摩揭陀国,阿阖世王

毗舍离国,戾车毗族

迦毗罗国,释迦族

阿勒伽波,跋离族

罗摩邑,拘利耶族

毗塔底波邑,婆罗门

波婆邑,末罗族

拘尸那罗市,末罗族

荜芭莉邑,孔雀族

香姓婆罗门,徒卢那

正是所谓的“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

阿育王时期,为弘扬佛法,发掘了“八王”舍利塔,只有一、二塔因坚固难破而未能开启。取出后的舍利重新分配装入八万四千个宝函,并造八万四千塔来安奉。随着各地建塔,舍利也流传到许多信仰佛教的地区。

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柏佩在印度境内发掘出一个安奉佛骨舍利的石函,里面正是佛祖葬在迦毗罗国的舍利。这些舍利送给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国家泰国,后又分出一部分给日本。

佛经中的舍利

佛教经典《浴佛功德经》中称为舍利的有两类:

法身舍利: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

生身舍利: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固体物。有分为三种,即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红色的肉舍利。

成分与形成

由于舍利被视为神圣之物,所以很少有关其成分的鉴定。对于其成分组成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存世的佛祖真身舍利

中国陕西扶风县法门寺 — 佛指舍利

中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 — 佛牙舍利

中国北京房山云居寺 — 肉舍利

中国杭州雷峰塔 — 发舍利

中国西安临潼庆山寺 — 碎身舍利

泰国 — 佛骨舍利

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 — 佛牙舍利

日本名古屋觉皇山 — 佛骨舍利

逸事

1994年7月20日《江南晚报》报导苏州灵岩山寺法因法师圆寂火化,获五色舍利无数.

2002年安奉於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曾赴台湾台大体育馆巡礼,沿途10万信徒恭迎.

佛设利罗是什么意思

佛设利罗就是佛舍利,舍利子为梵文Sarira(又译作“设利罗”)的音译,意思是灵骨、身骨。最初,舍利子单纯地指佛祖释迦牟尼身上的遗物,是世尊在荼毗(火化)之后,遗留下来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

《金光明经》卷四是这样解释舍利子的: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这便是说,舍利子是佛教修行之人清净持戒、修习禅定而在身体内形成的一种沉淀物。从另一方面讲,舍利子,便是佛法常住世间的一种象征。

佛舍利到底是什么(舍利到底是什么东东?)

好了,今天关于“佛舍利到底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佛舍利到底是什么”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