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于谦的石灰吟是什么时候写的(石灰吟作者是哪个朝代)

石灰吟于明代诗人于谦12岁创作的。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

石灰吟于明代诗人于谦12岁创作的。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更多于谦的石灰吟是什么时候写的话题,以及更多石灰吟是哪位朝代的作者写的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于谦的石灰吟是什么时候写的(石灰吟作者是哪个朝代)

于谦的石灰吟是什么时候写的

石灰吟于明代诗人于谦12岁创作的。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这首诗是作者几岁写的

《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

据《明史·于谦传》、清雍正版《浙江通志·人物·于谦》及有关史料记载:于谦永乐十年(1412),十五岁时被录取为钱塘县儒学生员(秀才);次年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十七岁时应乡试不第,仍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就在这年,他写出了《石灰吟》。

另据《明史·于谦传》记载:“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文不胜诬,辨之疾,谦笑曰:“亨等意耳,辨何益?”……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

由上面两段史料可见,《石灰吟》应该是于谦17岁时所写的明志诗,于谦晚年避难常山吟石灰一般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抓于谦非常迅速、杀于谦非常匆忙,于谦根本没有逃避的时间,而且依照他的个性,也不会去苟全逃避。

望采纳,谢谢您!~

石灰吟是哪位朝代的作者写的?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石灰吟是于谦几岁写的

古代人的写诗的年龄很难考证..史料由于年代久了丢失很多,而且也没有必要把写诗的具体时间记那么清楚,所以一般只有个大概时段.

这首写于青年时代的《石灰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于谦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却被降格至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屡次受到排挤打压,甚至险些丢了身家性命。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威风;而于谦为官廉正,尽显“两袖清风”,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却不以其为廉,反说是坏了官场规矩,是“居心叵测”!

石灰吟作者是哪个朝代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于谦的石灰吟是什么时候写的(石灰吟作者是哪个朝代)

石灰吟作者是哪个朝代

答: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详细

于谦是在几岁时写了石灰吟这首诗

答:《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详细

以上介绍的就是《于谦的石灰吟是什么时候写的(石灰吟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