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老人与海》写的是老人桑提亚哥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与一条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搏斗的故事。桑提亚哥是一个孤独的捕鱼的老人,出海84天却一无所获。周围的人不理解他,嘲...

《老人与海》写的是老人桑提亚哥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与一条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搏斗的故事。桑提亚哥是一个孤独的捕鱼的老人,出...更多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分享关注常识网。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梁文道为您解答!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写的是老人桑提亚哥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与一条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搏斗的故事。桑提亚哥是一个孤独的捕鱼的老人,出海84天却一无所获。周围的人不理解他,嘲笑他,但他并未放弃希望。他独自一人驾船“走出去很远”,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不料,在回来的途中遭到成群的鲨鱼争夺,搏斗两天两夜之后,他筋疲力尽,满身血污地拖着马林鱼的骨架回家了。桑提亚哥不仅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还是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而不是要别人保护的可怜虫。“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的主旨。 分析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形象1、桑地亚哥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2、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过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称羡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3、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4、桑地亚哥,这个孤独的、失败的,但又有着胜利者冲动和坚强意志的老人进入了大海。毫无疑问,这将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与搏斗。一个孤独、破败,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在与地球上最为狂暴的自然展开着惊心动魄的较量。日月星辰和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这场较量壮阔辉煌的空间背景。桑地亚哥热爱着大海。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残暴”。所以我以为,他将大海视为女人,还有着另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欲望。他与大海、与大马林鱼以及鲨鱼的殊死搏斗,正是这种征服的具体体现。5、海上的桑地亚哥又一次突显出他的孤独、失败但又决不服输的性格与命运。仿佛他的一生,都在这次捕猎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他在大海中自言自语,体验着深切的无助与孤独。他在与大鱼的搏斗中鲜血崩流、伤痕累累,还要与自己的饥饿、困乏,以及受伤与抽筋的肢体进行着自我搏斗。但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做一个渔夫,正是他“生来该干的行当”。他将一切都理解为自己必然承担的宿命。因此他靠自己的意志,最终杀死了大鱼,取得了胜利。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拓展阅读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老人与海》像海明威的其他作品一样,他以最擅长的叙事艺术技巧和极尽简练的语言,在书中成功塑造了圣地亚哥,这样一位人老心不老精神不朽的“硬汉”形象。学界认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硬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压力表现出来的,并非风平浪静中的刚烈,简言之为“压力下的优雅”。《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也不例外。

84天未捕获鱼的压力,捕获大鱼后与大鱼搏斗的压力,以及遇到鲨鱼的压力,最后再次面对空手而归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圣地亚哥没有暴脾气,也没有怨天尤人般的嘶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对压力镇静如铁、尽可能寻找解决办法,不惜战斗到最后一刻,性格内敛的倔强老头。为何他面对这么多的压力还能表现得如此优雅?答案便是,他的优雅之态是通过不断的消解焦虑实现的,焦虑情节也是构成小说的一条隐性情节,它与捕鱼主线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线索。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佛洛依德在其著名的精神分析中,将焦虑分为客观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前者是对环境中真实危险的反应,后者是潜意识中矛盾的结果。焦虑作为一种情感状态,它既是对旧的危险威胁事件的回忆,又是对新的危险降临信号而发出的自我保护。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焦虑正是这样一种苦乐情感的混合,分别在捕鱼前后此消彼长。

捕鱼前

小说的开头就将老人圣地亚哥置于三种融合的焦虑之中。首当其冲的是运气不好,我们更习惯说点背,持续84天捕不到鱼,差几天就要破上次持续87天捕不到鱼的记录;其次是被嘲笑,“他们坐在露台酒吧,许多渔夫拿老人开玩笑,他倒不生气。”其三是被孤立,四十天没有捕到鱼,男孩马诺林便被父母勒令去了别的船。

点背、被嘲笑、被孤立,三种焦虑孰轻孰重并不明显,但焦虑之下致使老人更加孤独。面对焦虑与重压之下的孤独,他自有消解的办法,这办法便是“硬汉”的表现形式之一,“八十五是个幸运的数字”,他相信好运会在第85天来临,这颇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影子,但又不纯粹是。因为老人圣地亚哥有着丰富的捕鱼经验,九月是大鱼出现的月份,不比五月,谁都可以当渔夫,他的信心来自于他的经验对现实的理性判断。此外,他相信自己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这种“不同寻常”在过去被证明过,在将来也依旧会被继续证明,并且预示着他即将获得“不同寻常”的成就或遇到“不同寻常”的挑战。男孩马诺林之所以对老人圣地亚哥无比信任,也正是基于圣地亚哥“不同寻常”的历史。

无形的焦虑与有形的“不同寻常”相互交织,为之后在捕鱼中圣地亚哥所展现的”硬汉“内核做了伏笔,预示着这些焦虑即将被他新的记录所破解。昔日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捕捉过大鱼,现在他将又一次走进竞技场接受考验,再次去挑战极限。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捕鱼中

工夫不负有心人,当老人圣地亚哥终于捕到一条大鱼之后,捕鱼前的焦虑几乎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制服大鱼的焦虑。杀死大马林鱼是整个情节的高潮部分,他的焦虑也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达到了高峰。

捕到鱼之后,他最大的焦虑是没有帮手,老人圣地亚哥口中不止一次说出“但愿那孩子在我身边”这样的愿望。这样的焦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老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焦虑,又是源于现实中理性的考量。年轻时做水手与别人比掰手腕可以熬上一天一夜,而如今他已经老了,不再年轻,他是否还有足够的体力应付一条大鱼,男孩马诺林曾发出这样的质疑。尽管他自认为自己诡计多端,然而当他真实的置身于实地,面对一条庞大的马林鱼时,他也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焦虑的情绪。他的左手时好时坏,不听使唤,无法完全与他的捕鱼动作保持步调一致,这多少对他的心理蒙上一层灰暗的阴影。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他从感觉到是条大鱼,到实实在在的看到那条庞大的马林鱼时,更大的焦虑在笼罩着他,他能制服它吗?这好比是一次生死考验,“它比小船还长出两尺”。他见过许多一千磅以上的大鱼,平生也捉到过两条那么大的鱼,但都不是独立完成的。而如今,在孤寂的大海上,他竟独自一人困守着一生见过的最大的鱼,而他的左手又在抽筋。以致于这种面临生死的焦虑要通过宗教信仰来抵消一部分,只要能捕到这条大鱼,他愿意念十遍主祷文和十遍万福马利亚,并且愿意去圣母那儿朝拜,他也真的为此进行了祷告。

这是一场真实的生死较量,老人没有想到,这是一次持续三天的较量,超过了老人以往任何一次捕鱼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难度。他已经设想了大鱼会要他的命,“大鱼,你总归是要死的,你一定要我也同归于尽?“。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死亡是人特有的最大的焦虑。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他已是在与死亡抗衡,由此可推,老人圣地亚哥所受到的焦虑程度,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从遇到大马林鱼,他的焦虑逐渐叠加,到杀死大鱼后达到高峰。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剧的焦虑,如果不能快速的被消解,那么老人圣地亚哥早已被压垮,他不会成为“硬汉”的代表人物,更不会成就“胜者无所获”却依旧伟大的传奇。在空无一人的大海上,他消解的方式首先是通过不断的和自己交谈来实现的,在自我的交谈之中,不断的给自己心理上强烈的暗示,比如,他会告诉自己,他的左手始终是会复原的,而当它真的复原之后,这就更加增强了自我暗示的成功率。其次是他的行动力和意志力,他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指挥着这场人鱼大战,他的头脑也足够清醒,这样落到实处的行动力自然对大鱼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他的意志力则是通过他所崇尚的精神领袖实现的,比如梦境中极富战斗力的狮子,伟大的棒球运动员第马吉奥,还有对对手大鱼的尊敬。第三,一些看似无意识的东西也在消解着他的焦虑,比如他看到天上的飞机,会联想到坐在飞机里一定很奇怪。还有对过去辉煌壮举的回忆,比如卡萨布兰卡酒店里获得的冠军称号。还有飞到船头的小鸟,还有他之前并不放在眼里的宗教信仰。

在捕鱼过程中,焦虑的不断消解,丰富了主人公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硬汉”的精神内核,使人物刻画更加立体饱满,有血有肉,并赋有英雄魅力。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捕鱼后

杀死大马林鱼后,圣地亚哥在捕鱼前和捕鱼中面临的焦虑获得短暂缓和。然而,新的焦虑早已悄悄产生,当他和大鱼在搏斗时,就已经预料到鲨鱼的到来,”除非有鲨鱼来“,”如果鲨鱼来了,天保佑我们吧“。这种对未来的焦虑又是出于他的经验之谈,浓云一般的鱼血在深及一英里的海中下沉,散开,鲨鱼便从海底冲着腥味直窜上来,沿着大鱼和小船经过的路线追寻过来。

鲨鱼的出现对于圣地亚哥而言,意味着他成为一名现世英雄的概率在逐渐的降低,如果他把大鱼顺利运回,赢得众人的一致称赞。那样的结局很完美,但是对于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的塑造将大打折扣。人们不会明白”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勇者无畏精神,更不会感受到胜者无所获所带来的心灵上巨大震撼。

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

与鲨鱼的搏斗只有比大鱼的搏斗更加残酷,圣地亚哥刚刚释放的焦虑,又重新回到他的身体里。这次的焦虑不再是如何制服大鱼,而是面对极有可能吞噬他劳动成果的惋惜和将要面对同行们冷眼的焦虑。他的再次战斗已是为荣誉而战,这又是一次与死亡的抗衡,又是一次极限焦虑。但与之前的焦虑有所不同,当遇到大马林鱼时,其焦虑由缓和到加剧,到杀死大鱼时达到巅峰。与鲨鱼的搏斗却刚好走了一个相反的过程,其焦虑由激烈逐渐走向缓和,直至战斗到手无寸铁时趋于消失,焦虑的消失意味着理想的破灭。

这种由缓和到加剧再到缓和的焦虑形态,贯穿于圣地亚哥出海与回归的始终。他出海时两手空空,捕鱼归来时依旧两手空空,小说中这样的首尾呼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归来后,老人身心疲惫,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全面崩溃。他的身心变化是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林鱼和鲨鱼严重消耗了他的体力;另一方面,在搏斗过程中不断激化的焦虑也严重消耗了他的精力,以致于他陷入极度疲惫之中。可见,圣地亚哥前后的鲜明变化是身体和精神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促使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则少不了过度焦虑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在圣地亚哥杀死马林鱼和鲨鱼搏斗时达到双重高潮,老人的焦虑也在这两个高潮中达到顶峰。主人公圣地亚哥内心的焦虑也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先有后,此消彼长,强弱交错,从有起伏,到高潮,再回落到平静,这对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硬汉“内核性格的刻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也让读者深刻的感觉到那埋藏在”冰山“下八分之七的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关于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分析(《老人与海》:对于老人“硬汉”形象塑造,“焦虑”情节功不可没)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