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历史回眸: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字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谁?...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字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更多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历史回眸: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提供的精彩分享。

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字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谁?

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金石学家王懿荣。

发现甲骨文的典故:

铁云藏龟

小屯位于安阳市西郊洹河岸边。这一带地势略高,因此战国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一度被当作埋葬亡灵的理想地点。直到明朝时,才成为由数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居民点。清末以来,小屯居民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

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龙骨,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

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所收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刘锷。1903年,刘锷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出版,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

发现商代甲骨文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许多学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来。各中药铺中的“龙骨”,一时间身价百倍。由于贩卖甲骨有暴利可图,古董商人便把甲骨的出土地点隐瞒起来。1908年(一说说1910年),罗振玉经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

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实小屯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扩展资料:

甲骨文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关注常识网-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关注常识网-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河南安阳殷墟)

我国是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

我国最早发现了甲骨文的是王懿荣。

清朝末年,确切地说是1899年,北京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患病,遂清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王懿荣马上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购药。药拿回家后,王懿荣逐一审视,当他无意间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的文字时,禁不住大吃一惊。

因为,王懿荣是一个造诣颇深的金石学家,他意识到这种文字肯定有价值。于是,寻根剖底,查明来历,又专门派人到那家药铺中将带有文字的“龙骨”以每字2两银子的高价全数买下来。至此,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在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中重见天日了。

扩展资料:

甲骨文的发现历程:

1、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何时,尚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当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的符号被确认为的商代文字是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既十分偶然又极富戏剧色彩。

3、在清朝光绪25年秋,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画着一些符号。于是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

4、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

5、2014年10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宋镇豪16日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机构的专家从旅顺博物馆馆藏1800多片从未公布过的罕见甲骨中,发现了34个新字和新字形。

参考资料来源:

关注常识网-甲骨文

甲骨文是谁发现的?

甲骨文是晚清王懿荣发现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国子祭酒监的王懿荣生病了。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买了一剂中药,里面有“龙骨”。王懿荣惊讶地看到刻在上面的字,于是他立即派人到药房去买所有的“古龙”字样。

王懿荣为了搞清楚,他买了大量的“龙骨”。王懿荣反复推敲、对比、拼接“龙骨”,很快得知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而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子雕刻的,裂纹是高温灼烧造成的。最后,王懿荣确定这些刻在甲骨文上的符号是一种文字,它们比金文和篆书更早。

相关内容

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文字,也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对于这种占卜记事文字的名称,开始有人叫它作“龟版文”、“龟甲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后来又有人叫它作“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虚卜辞”,还有人叫做“殷虚书契”、“殷虚文字”等,最后约定俗成地把它叫做“甲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我国最早是谁发现甲骨文的

目前公认的甲骨文发现者为王懿荣。王宇信等所撰《甲骨学发展120年》一书认为,王懿荣“1899年第一个鉴定、购藏甲骨文,奠定了国际性学问甲骨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被海内外学者尊崇为‘甲骨文之父’”。

我国是谁最早发现的甲骨文

我国最早发现了甲骨文的是王懿荣。

清朝末年,确切地说是1899年,北京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患病,遂清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王懿荣马上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购药。药拿回家后,王懿荣逐一审视,当他无意间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的文字时,禁不住大吃一惊。

因为,王懿荣是一个造诣颇深的金石学家,他意识到这种文字肯定有价值。于是,寻根剖底,查明来历,又专门派人到那家药铺中将带有文字的“龙骨”以每字2两银子的高价全数买下来。至此,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在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中重见天日了。


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拓展阅读

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历史回眸: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历史回眸: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世界学术史上也值得大书特书”(李学勤语)。作为甲骨学史肇端的必备要素,甲骨文发现者成为诸多相关学术领域的关注对象。目前公认的甲骨文发现者为王懿荣。王宇信等所撰《甲骨学发展120年》一书认为,王懿荣“1899年第一个鉴定、购藏甲骨文,奠定了国际性学问甲骨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被海内外学者尊崇为‘甲骨文之父’”。

  发现与购藏

  关于王懿荣与甲骨文的发现,有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懿荣因患疟疾,在北京菜市口的达仁堂药店抓了几副中药。在翻检药物时,他发现其中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有人工契刻的符号,颇类篆文。王是金石学家,素精于文字考订,故判断这是尚不为世人所知的上古文字材料。于是再派人到达仁堂去,将该店所存“龙骨”全部检选一通,又得有字者若干,“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王懿荣之子王汉章语)。

  追溯起来,上述传说始于署名汐翁的一篇名为《龟甲文》的短文,刊于1931年7月5日北京出版的《华北日报》的《华北画刊》第89期。李学勤2007年在《殷都学刊》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一文,指出该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李先生的文章从学术角度为误传画上了句号。如果说,甲骨文的发现并不始于王懿荣吃“龙骨”,那么,甲骨文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它的发现者到底是什么人?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以下简称《综述》)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大略如后。

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历史回眸: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甲骨文首先被发现的地点是河南安阳的小屯村,这里位于洹水之南,是现在驰名世界的殷墟,地下埋藏大量契刻着殷代文字的龟甲兽骨。这些龟甲上契刻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也称“契文”。因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一般被称为甲骨卜辞。若干年来,在甲骨文中发现了一些非卜辞的记事文献材料,但数量不是很大。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则是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历史文献。

  最早看到这种物件的是小屯村农民。他们掘得这些宝贝但不识为何物,于是随手扔掉,或填塞枯井,有些头脑灵活的人则把它们当作“龙骨”卖给中药铺。小屯村有个剃头匠叫李成,爱干此事。每逢庙会,李成还把“龙骨粉”当止血的“刀尖药”去卖。“龙骨”本当天成,因而带字的甲骨药铺是不收的,在出卖时,还需要将上面所刻文字刮去,相当麻烦,况且药铺收购“龙骨”的出价极低,每斤才制钱六文,所以一直没有人下大力气搜求此物。

  光绪二十四年,山东潍县(今属潍坊)的古董商范寿轩跑到小屯收购文物。当时金石之学大盛,凡古物以有铭文者为贵,所以范注意询问地里有没有出带字的东西,当问及李成时,李将带字的甲骨拿出来给他看。这是陈梦家1953年到小屯时,亲访李成的儿子李全福及村中老人何金生(即何三,72岁)所得口述史料(《综述》第2页)。

  范寿轩初不识甲骨为何物,故未收购。当年冬天,他到天津一名老主顾王襄家里,言及此事。在座的书法家孟广慧(字定生)听范所述,认为当是古代简策,促他速去访求。第二年(1899)秋天,范携所获“龙骨”到天津出售。这是甲骨的首次正式面世,也是学者与甲骨文的首次接触。据考证,交易地点在一家名为“马家店”的大车店,位于今天津红桥区春德街、韦驼庙大街附近的南小道子85号。

  因范寿轩索价较高,孟定生和王襄等人财力有限,所购不多,范寿轩遂携至北京,售予王懿荣。第二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王氏以国子监祭酒任团练大臣,城陷后投井殉国,所藏甲骨后多归《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字铁云)。1903年,刘鹗采纳罗振玉的建议,将购自王懿荣旧藏并他途所得甲骨共5000余片加以整理,精选1000余片,墨拓石印,名之《铁云藏龟》,是为甲骨文著录之滥觞。甲骨文由此才广为人知,甲骨学亦终在学术界蔚成大国。

  研究与递藏

  《综述》第一章《总论》中说,王懿荣“为收藏与鉴定甲骨的第一人”。但这句话与其记述似有矛盾。有关甲骨文的发现史,《综述》还另有记述,值得注意。该书第二十章《附录》第一节第二款《孟定生王襄与甲骨发现》中说:“除王懿荣外,最早鉴定与收藏甲骨的,应推孟定生与王襄。”书中引王襄《题易穞园殷契拓册》说:“范贾售古器物来余斋,座上讼言所见,乡人孟定生世叔闻之,意为古简,促其诣车访求,时则清光绪戊戌冬十月也。翌年秋,携来求售,名之曰龟板。”又王襄《题所录贞卜册》说:“惟孟定老世叔及予,知为古人之契刻也,可以墨迹视之。”王襄1953年给陈梦家的信中说:“其时计字论值,每字一金,吾侪所不能得者,全数携往北京售诸王懿荣,全都得价三千金。”(《综述》第648页)

  王襄是著名甲骨学专家,他去世后,郭沫若为其题墓碑“殷墟文字研究专家王襄同志之墓”。《甲骨学发展120年》第四章《120年来甲骨学发展史上有贡献的甲骨学专家》第一节《甲骨学发展史上的四个第一人》说:“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甲骨文著录第一人——刘鹗,甲骨文研究第一人——孙诒让,甲骨文字典编纂第一人——王襄。”作为甲骨文发现史的亲历者,王襄对甲骨文发现过程回忆的价值,是他人之言所无法比拟的。王懿荣之子王汉章1933年对王懿荣收藏甲骨的追记,常为人所引用,但王汉章在王懿荣死难之时才十岁,“故一切所述皆从其父执故旧处听来”(《综述》第648页),与王襄的回忆不可同日而语。

  与此相关,有两个问题需加以补充说明。第一,孟广慧收藏甲骨的数量。《甲骨学发展120年》的《序论》第二节说“基本与王懿荣同时,王襄、孟定生也在天津开始收藏少量甲骨”。“少量”是多少呢?未有说明。据王襄《孟定生殷契序》中回忆,当范寿轩1899年到天津出售甲骨时,他和孟定生两人“不约会”皆前去购买。王本人因财力所限,“取块小之龟甲一包,携之归”。“定老则流连不忍舍去”,终“购得巨大之边条与凹形之骨数十片,费去数十百金”。关于此次收购甲骨的经费来源,王襄亦有说明:“定老固非雄于资者,何得此项巨金。盖其叔志寿先生继埙,时官武昌盐法道,适寄旅费至,欲其游湖北,故挹彼注兹,以成其大愿,所谓千载一时也。”

  可资比较的,是王懿荣所购甲骨数量。陈梦家说:“1899年秋,范估以12版甲骨售于王氏,每版银二两。”也就是说,1899年秋天,孟定生所购甲骨数量是超过王懿荣的。但两人收藏总数,则王氏多于孟。据陈梦家统计,“王氏收购收藏甲骨约在1200片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500片”(《综述》第647页)。而孟定生所藏,总数为430片,其中360片后归文化部。这批甲骨,陈梦家曾亲为点视。

  第二个问题是,孟广慧是否对甲骨文进行过研究?如果有,是什么时间进行的?关于这个问题,陈梦家在《综述》中说,他曾亲自整理孟定生所藏甲骨,看到“孟氏在包皮上亲笔写了‘十六册,二百〇五至二百二十,字精者,庚子九月二十一夜抚过’”。

  据陈梦家所述:“甲骨出土后,最早在戊戌(1898年)冬为潍估范寿轩所注意而首先经孟定生认为有古简之可能。”“己亥(1899年)秋,范寿轩携甲骨至天津求售,首先为孟定生、王襄购取若干小块,其他较大之甲骨,(包括一个整甲的上半)大部分归于王懿荣。”“庚子冬,孟定生选其所藏之字精者抚摹之。”(《综述》第648页)这些话是严谨而符合史实的,除了孟广慧所购藏甲骨数量以外,而这一点是受当时的史料所限。作为甲骨学专家,陈梦家实际上肯定了孟广慧是最早有记录的甲骨文研究者,这一点与王襄的有关回忆可以相互参证。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孟广慧亲笔所书“十六册,二百〇五至二百二十,字精者,庚子九月二十一夜抚过”一句,字数不多,但它证明孟广慧在庚子年(1900)即甲骨文面世的第二年,已对所藏甲骨进行过整理和初步研究。这是关于甲骨文研究最早的文献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孟广慧是书法家,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与书法方面,但他与甲骨学界的交流及其影响并不限于王襄一人。比如,他曾通过王懿荣次子王崇烈的介绍,拜访王氏,并得以观摩王氏藏品。现在回头来看王懿荣与甲骨文的关系。由于收藏较早,藏品流传有序,以及与刘鹗等人的关联,王氏在甲骨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他购藏甲骨的时间确实稍晚于孟广慧和王襄,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王懿荣就甲骨文进行过研究的史料。所以,应当承认孟广慧及王襄是最早鉴定与收藏甲骨文者,尤其对孟氏在甲骨文发现史上的地位,应当实事求是地予以书写。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简帛文学文献集成及综合研究”(15ZDB06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聊城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原标题: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姚小鸥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谁最早发现甲骨文(历史回眸:谁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