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若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刘备能统一天下吗?诸葛亮早已知道答案)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是哪一国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三国最后谁统一了三国最后...
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是哪一国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三国最后谁统一了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 ;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被封为晋王太子 。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司马炎在治国措施上的,进行了系列改革。司马炎改革的政治制度上承曹魏,别有创新,有些为东晋南北朝所奉行,深刻地影响了西晋一代及其以后的政治。
参考资料来源:关注常识网-司马炎
三国时代最后谁统一了中国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
220年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特别是《三国演义》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司马懿。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史称西晋,他也是西晋第一个皇帝。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扩展资料:
三分归晋:
中国古代三国末期,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西晋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汉末长达84年的分裂时期,战争不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无穷无尽的苦难,比之西汉,人口大为减少,生产出现了大倒退。西晋统一之后,社会比前安定,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吴、蜀稠密的人口于地广人稀的北方,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总之,西晋的统一,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参考资料:关注常识网--三分归晋
三国时期最后谁一统天下?
三国时期最后由司马炎一统天下。
三分归晋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
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参考资料:关注常识网-三国
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拓展阅读
若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刘备能统一天下吗?诸葛亮早已知道答案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登坛做法,借来东风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乘小船回到夏口刘备大营,分兵派将,先后派出大将赵云、张飞,就连糜竺、糜芳、刘封三人也被派出去,抢夺曹操败军的军资器械。然而,旁边站立的大将关羽却没有任何差事,关羽困惑不解,不知道为啥军师诸葛亮不派他出战。
诸葛亮在关羽的再三请战之下,才派其去曹操的必经之路华容道拦截曹操。然而,关羽到了华容道之后,不出诸葛亮所料,拦住了曹操及其残兵败将。然而,在曹操提起昔日恩情之后,关羽心软了,于是“因私废公”,放走了曹操及其残兵败将,回去见诸葛亮的时候,连一个魏军士兵也没捉住。有人说,正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致使曹操及后来的魏国实力很强大,导致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姜维九伐中原损兵折将,诸葛亮和姜维两代人鞠躬尽瘁,也没有克复中原,恢复汉室江山。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疑问,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没有“徇私”,将曹操等人杀了,刘备能统一天下吗?其实诸葛亮早已给出了答案。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神的化身,将曹操、周瑜等人玩得团团转,就连不可一世的关羽、张飞都服服贴贴,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诸葛亮将华容道如此重要的军事要塞交给关羽把守,表面上是给关羽做一个顺水人情,实际上另有深意,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诸葛亮的表面用意:留给关羽做一个顺水人情
在关羽立下军令状,带着关平、周仓及五百校刀手前去华容道埋伏后,刘备不放心,说道:“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诸葛亮笑呵呵回答道:“亮夜观干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原来诸葛亮早已算到关羽会私放曹操,是故意派关羽去华容道的。
诸葛亮深知关羽重情重义,当年在曹营之中,心却在刘备这边,时刻没忘记自己的使命,辅佐刘备,复兴汉室江山。他因此答应了曹操,暂时在曹营落脚,只要知道大哥刘备去处,随时都能离开,曹操不得阻拦。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后,带着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大哥刘备、三弟张飞汇合,不忘当年桃园结义之初心。
然而,如果不是曹操故意放水,关羽即使再厉害十倍,也不可能顺利通过五关,在黄河渡口,如果不是曹操派出张辽前去放行,关羽也不可能冲破夏侯惇的包围圈。因此,关羽需要还曹操恩情,以后再见了面,就是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厮杀就不会心慈面软了。诸葛亮给了关羽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华容道放曹操一马。
诸葛亮的深层用意:杀了曹操,对刘备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家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曹操死在华容道,会引起什么后果呢?曹操如果死去,北方群龙无首,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各州郡互相攻伐,汉献帝刘协也不一定有一个安身之地。没了曹操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孙权和周瑜也就不需要刘备这个弱小的盟友了,很可能甩掉刘备,甚至吞并刘备军队,逐一攻破北方各郡,一统天下。
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一病不起,没几年就死去,他的基业很快土崩瓦解,四州之地被曹操占领。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不久死去,曹操偌大的基业也可能因此而消亡。
诸葛亮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按照正常推演,如果曹操死在赤壁之战,就是这种结局,孙权一统天下,刘备只能对孙权俯首称臣,或者战死沙场。因此诸葛亮为了主公刘备的千秋霸业,也不会让曹操死在华容道。
结语
若曹操被关羽杀死在华容道,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这个问题,诸葛亮早已知道答案,但他为了让刘备相信,于是假托夜观星象,得出曹操命不该绝这个结论。同时诸葛亮为了彻底收服关羽,也是为了让关羽彻底还了曹操的恩情,以后在战场上相见就能全力以赴了,于是将“私放”曹操这个重任交给了关羽,一举两得。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若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刘备能统一天下吗?诸葛亮早已知道答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