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尊者讳”的“讳”是什么意思? “了然于心”的“了”是什么意思?(为尊者讳(原创))
“讳”是避讳的意思。因为古代人写文章什么的都要避免写到地位高的或者长辈的名姓。。。《琅琊榜》中靖王母亲发现梅长苏身份就是因为他习惯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了然于心的了...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为尊者讳什么意思 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为尊者讳”的“讳”是什么意思? “了然于心”的“了”是什么意思?
“讳”是避讳的意思。因为古代人写文章什么的都要避免写到地位高的或者长辈的名姓。。。《琅琊榜》中靖王母亲发现梅长苏身份就是因为他习惯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
了然于心的了不能单独理解,和然连用。意思是了解、明白(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为尊者讳的具体解释
孔子的原则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孔子编纂《春秋》的原则和态度。
所谓为尊者讳耻,当时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常侵凌周王,此周王之耻,无故受耻,人所不欲,故圣人讳之。比如《春秋·成公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公羊传》曰:孰败之?盖晋败之。然则何为不言晋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谷梁传》曰:不言战,莫之敢敌也。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尊尊亲亲之义也。然则孰败之?晋也。《盐铁论·世务篇》曰:春秋王者无敌,言其仁厚,其德美,天下宾服,莫敢受交也。意思很明确,为尊者讳以示尊尊之义,不尊尊则令不一出,令不一出,则天下大乱。然而《史记·太史公说》述董仲舒的话说: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说春秋“讥天王以致太平”。比如《春秋·僖公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公羊传》曰: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乎母也。鲁子曰:是王也,不能乎母者,其诸此之谓与!《礼记·曲礼下》曰:天子不言出。郑玄注曰:天子之言出,诸侯之生名,皆有大恶。君子所远,出名以绝之。<春秋传>曰,天王出居于郑,卫侯朔入于卫,是也。意思很明确本来天王不论到哪里都不能叫出,但是周襄王不能事母,故而圣人贬之用了一个出字。
所谓讳,并非避而不言,孔子曾赞美董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讳是孔子表明自己态度的一种方式,为尊者讳以示尊尊,为贤者讳以示贤贤,为亲者讳以示亲亲,人有耻而不忍明书,此孔子之忠厚。春秋不虚美,不隐恶,独于字词间斟酌以示褒贬,讳中见直,故春秋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经学著作、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并不是名字上避讳。比如孔子壮年以后大体生活在周敬王时期,周敬王名匄,《春秋·襄公八年》:晋侯使士匄来聘。孔子之父名纥,《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
举例说明“为尊者讳”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圣者讳,是中国古代需要避讳的对象。“为尊者讳”,就是“国讳”,也就是帝王或与之有关的字要避讳。
避讳的主要方法有:避讳改字,避讳空字,避讳缺笔。
举例:
1、避讳改字。一般是互训之词,即两字为近义词。刘邦,避讳“邦”字,用“国”替代。“邦”、“国”是近义词了。
2、避讳空字。一般对避讳之字,不书写(空字),或者用“口”(空框的符号)代替,或者用“某”代替。
3、避讳缺笔。有的是名字的两个字避讳,有的是避讳一个字,都是某字的最后一笔不写。“玄烨”两字避讳,玄“字”最后一点不写,“烨”字最后一竖不写。而且与之相近的字,如“眩、泫、泫、昡”等也要避讳。
朱元璋登基后,徐州一个教授上贺表写道,天生圣人,作则天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原因就是“生”与“圣”谐音“僧”;“则”南方方言谐音“贼”。这与朱元璋的早前经历有关。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大多都与避讳有关。“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看成是对清统治者的讽刺。
陈垣的《史讳举例》通俗易懂,可以阅读。
为尊者讳(原创)
“为尊者讳”是我们的传统,《春秋谷粱传》中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也就是说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最好少说,对那些有失三者体面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将之当作金科玉律,认为这是国学瑰宝,还在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变相教孩子们撒谎。
分析一下,先看尊者都包含哪些人或组织、机构。
其实最早的尊者与贤者、亲者是重合的,都是指因德高望重而自然形成的权威,人们将他们的行为奉为自己的行事标准,久而久之就将这样的人物神化了,称之为神、为圣,加以景仰。这样的人物如果有过失,普通人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无法接受,与其让普罗大众产生困惑,还不如将圣人的过失隐藏起来,这大约是为尊者讳的缘起。
后来人们将尊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要年纪比自己大的都是尊者,只要权力比自己大的都是尊者,长辈是尊者、老师是尊者、领导是尊者,甚至将尊者从人迁移到物,组织是尊者,机构是尊者,国家是尊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么多的尊者,让我们讳的东西太多了,讳到最后,闭嘴成了习惯,能聊的话题,大约也只有“今天天气哈哈哈”了。
有必要为尊者讳呢?
如果是因德高望重自然形成的权威,人们不会因为一些微小的过失而失去对他们的尊重,“圣人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人们不会因为日月之食而不再赞美它们,当然前提得是日月,而不是蜡像。
倒是为尊者讳,反倒让尊者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日积月累,“过而不改,是为过也”。小错积成大错,小病积成大病,讳到最后成了讳疾忌医,尊者最终跌落神坛,我想这也不是为尊者讳的大众所乐见的吧。
至于因为权力而形成的“尊者”,人们的尊更多的是源于怕,怕权力对自己的报复,为权者讳,不是不想表达,而是不让表达、不敢表达。寄希望于权者自省,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结果往往是权者越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永远正确。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是民众的奴仆,民众是权力的主人。主人尊重奴仆,体现了平等,倒也不错,只是没必要太过分。
为尊者讳,与诚信的理念背道而驰,让人们失去了追求真理的勇气甚至兴趣,尊者一套标准、凡人一套标准,说谎理直气壮,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为尊者讳,与平等的理念背道而驰。人为地将人们分成三六九等,尊者永远在凡人之上,尊者所言即为真理,凡人不光丧失了人格的独立,也丧失了思想的独立,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如此说来,为尊者讳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吗?倒也不是,我认为可以讳者有二:一是如果为尊者讳的是一些尊者隐私或者私德方面的不会影响到他人的小缺陷,讳上一讳倒也无妨。如果讳的结果结果影响到他人,那就是对他人的伤害,则不在讳的行列。特别是对于掌握很多人命运的决策者,更应该生活在阳光底下,人们才会放心将权力交于他们。二是在社交技巧层面,尽量不要当着众人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免得人家难堪,也体现了你对人家的尊重,这只是“讳”之策略,并非真正的讳。实施此策略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不光针对尊者,而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体现了平等;二是不当着大家的面指出别人的错误不代表就不指出他的错误,单独交流时再指出也是指出;三是要视错误大小、轻重而论,严重的错误,应当及时指出,而不必在意什么场合。现在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不也要“红红脸、出出汗”吗,不红脸不出汗,怎么能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做亏心事,就没必要让别人“讳”了。
孔子说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即避讳名字。
于是,为了讳尊者,田灯 “只徐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为了讳贤者,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区”;为了讳亲者,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虽然讳得可笑,但是基本方向还是正确的,因为讳毕竟“非不书也,书而迂曲其文耳”,仅仅是改个字罢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名字我们不再忌讳,然而对高大人物的避讳却在别的方面五花八门、天马行空起来了
好了,关于“为尊者讳什么意思 ”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为尊者讳什么意思 ”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