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战斗事迹吗(杨子荣:智取威虎山16天后牺牲,27年后一张照片揭开其身世之谜)
你知道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战斗事迹吗?杨子荣又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
你知道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战斗事迹吗
你知道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战斗事迹吗?
杨子荣又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二团某部炊事班当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当班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荣立特等功,并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后提升为侦察排排长。
1947年1月下旬,所在部队得到号称“座山雕”的匪首张乐山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遂派他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杨子荣等人到达夹皮沟的山林中,几番巧妙地与“座山雕”
的坐探接触,经过用黑话联络,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其隐居地。2月7日,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为此,团里给杨子荣记了三大功。同年2月23日,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东北军区司令部追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你知道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战斗事迹吗拓展阅读
杨子荣:智取威虎山16天后牺牲,27年后一张照片揭开其身世之谜
在五、六十年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杨子荣是个十分熟悉的名字。
他是电影《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主人公,一个家喻户晓、被几代人崇拜的剿匪英雄。
这两部文艺作品,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匪患严重。解放军东北某部奉命进入深山,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杨子荣化妆成土匪,打进威虎山,活捉座山雕。他机智、英武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事实上,在消灭座山雕仅仅16天后,杨子荣就在另一场战斗中牺牲了,年仅三十岁,军龄一年半。
鲜为人知的是,杨子荣并非他的真名,由于剿匪工作的特殊性,他从未与家人联系过。
在亲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下落不明、传言中当了土匪的人。他的母亲到死也不知道,电影中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正是自己失踪20多年的儿子!
英雄杨子荣的真实姓名、家住哪里,还有什么亲人?随着杨子荣牺牲,这一切都将被时间淹没。
在他牺牲的27年后,因为一张照片,杨子荣的身世之谜才最终被解开。
1、美国艺术团要见杨子荣后人,总理指示:找不到如何向人民交代?
1969年夏,一个美国艺术团访华,受到了周总理的接待,邀请他们一起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
看完后,美国客人大卫激动地说:杨子荣和我们的英雄佐罗一样,值得人们崇敬。他是真实的人物,还是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呢?
周总理说:这当然是真人真事。像他这样的人物,在我们国家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多得数不清。于是大卫提出想到杨子荣家里去看一看。
周总理答应了,当晚就要求解放军总参谋部,提供杨子荣的家庭地址。第2天中午,他收到了一份,由解放军总参、总政两部门联合做出的调查报告。
这份只有近千字的调查报告,让周总理的心情沉重而复杂。
报告的大意是: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回复说,他已经在一次战斗中牺牲。由于部队的人事档案不健全,加上他的名字用的不是原名,目前掌握的信息只知道,他的家乡在山东胶东一带。
凭这些模糊的信息,一时无法找到他的家人。
杨子荣,这样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竟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家住哪里?不仅无法向美国客人对待。更无法向全国人民、烈士家属交代!
想到这,周总理严肃的要求:总参、总政和民政部三部门,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找到杨子荣的家乡地址和亲人。
就这样,寻找英雄故里和亲人的工作,在国家领导人的关照下,展开了。
2、杨子荣加入八路军屡立奇功,却和家人失去联络
杨子荣,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在老家上过几年私塾。他12岁时,全家为了吃饱饭去闯关东。
他在东北闯荡了14年,辗转多地当过船工,矿工,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三教九流等很是熟悉。后来东北被洋人占领,他不堪忍受欺凌跑回了老家。
回到家乡后,杨子荣参加了民兵,配合八路军打日本军队。
1945年,八路军在他的家乡征兵,29岁的杨子荣刚刚结婚,他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因怕母亲和妻子阻拦自己参加,他报了一个新名字“杨子荣”。不久后,他就随部队赴牡丹江剿匪去了。
当时的牡丹江地区的匪患十分猖獗,他们对百姓烧杀劫掠、杀害革命干部、破坏革命根据地。匪患不除,将严重阻碍我军解放东北的战略。
部队驻扎在梅林镇,杨子荣开始时,被分配当了一名炊事员。他一有机会就主动上战场杀敌。
刚参军半年,杨子荣就立了大功。
1946年3月,他所在部队奉命到杏树村,捣毁驻扎在那里的一个400多人的土匪武装。
正当敌我准备开战时,杨子荣孤身一人跳出战壕,挥舞一条白色毛巾,向土匪把守的城墙大门走去。
村子里有许多老百姓,如果硬打肯定会伤及无辜,杨子荣主动由他去劝降土匪。
土匪用枪指着他,你就不怕死吗?
杨子荣说:怕死我就不来了!
经过一番谈判,杨子荣不费一枪一弹,让400多名胡子乖乖地交了枪,避免了一场血战,还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杨子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故事,传遍了部队,战友们交口称赞。
他被任命为侦察排长,还被评为了战斗模范。在表彰大会上他胸戴大红花,留下了人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
智威虎山这个故事,只不过是杨子荣战斗任务中不起眼的一个。
1947年1月,座山雕自己送上了门儿。海林镇农会主席收到座山雕写的一封信。信中索要20件棉衣,10袋白面,三天后送到指定地点。
剿匪部队经过分析判断出:座山雕的藏身地点就在梅林镇夹皮沟一带,他身边的剩余土匪人数已经不多了。座山雕一家三代都是土匪,在当地大山里活动了几十年,非常狡猾,日本人和张作霖都没有消灭他。
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杨子荣带领一支侦查小分队,化妆成土匪模样,向茫茫林海走去。
在林海深处,他们遇见了一伙土匪,正是座山雕的部下。几轮黑话问答下来,杨子荣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他用黑话说,自己的队伍被共军打散了,想要去投奔座山雕。这伙土匪也拿不定主意,就给了几斤包谷面儿,让他们留在窝棚里等消息。
这伙土匪一去连着几天不露面,战士们饿的把木头里的虫子都抠出来烤熟了吃。
几天后,一个土匪刚一露面,就说:没粮食了,为什么不去抢?
杨子荣这才明白,座山雕怀疑他们是八路军在试探他们。他们下山到老百姓家,假装抢了一些粮食和两只鸡,狼吞虎咽的大吃了一顿。
这名土匪见状说了真话,自己是座山雕的属下,可以带他们入伙。期间,狡猾的座山雕还在不停派人试探他们,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杨子荣假装生气,绑了两个土匪,让他们带路去见座山雕。
一路上遇见座山雕的哨卡,他把这些土匪都绑起来带走。他边走边骂:座山雕,也太不仗义了,我要跟他当面评理!
在膝盖深的雪地里,走了30多里地,他们到了座山雕的藏身之处,一个用原木搭的马架子房。
杨子荣踢开木门,昏暗的油灯下、一张土炕上面躺着几个胡子。其中一个目光犀利的瘦老头,长着一撮白山羊胡子,他就是座山雕。
他被八路军打得无路可走,只能窝在这里逃避打击。他见情况不妙,用手去摸枕头下的枪,被杨子荣一脚踢开。
杨子荣想:我们人手少,还不能暴露身份。他故意匪气十足的骂道:三爷不仗义,我要绑着你一起去见我的老大评评理,要不然我没法在这地面上混了。
他把座山雕等人绑起来,把他们押回海林镇。
这就是真实的《智取威虎山》战斗过程,抓获了25个土匪,将这伙盘踞在夹皮沟几十年的土匪彻底歼灭。故事虽然没有戏剧中那么精彩,却是真实发生的。
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刊登了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
新闻刊登四天后,杨子荣就在歼灭另一伙土匪时牺牲了。离他剿灭坐山雕只有16天。
据说,是因为杨子荣用猪油保养枪支,因为温度太低,猪油被冻住,导致枪栓拉不开。他向敌人抠动扳机时,枪没响,他被土匪射来的子弹击中胸部。
杨子荣当场倒地,永远长眠在了,他洒下热血的林海雪原,牺牲时年仅30岁!
3、团副政委写了一部小说,让杨子荣名扬天下
杨子荣的团副政委名叫曲波,他是林海雪原剿匪战争的直接领导者。他亲眼目睹了杨子荣牺牲的情景。
还有许多战友也牺牲了,他们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不时浮现在他脑海,他的感到非常难过。
他忍不住在纸上写下一串战友的名字:杨子荣、高波、陈振仪、栾超家、孙大德……
曲波因负伤在医院治疗时,无数次讲过自己和战友们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听者无不动容、无不惊叹!
他从旁观者的反映中受到鼓舞,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我要把战友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给牺牲的他们一个交代。
可是从没有写作经历,只读过5年私塾的他,想写出一本小说谈何容易?
当小说初稿写了15万字时,他对这些文字不满意,一气之下一把火烧了。
1955年春节前的一天深夜,曲波冒着大雪回到家。看到的是温馨的一幕,睡睡的香甜的妻子和孩子,温暖的房间。
一种沉重的感触涌上心头,他想起了8年前,那个智取威虎山的前夜,同样是刮着这样的狂风暴雪。
战友杨子荣,高波,陈志怡等同志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如今新中国成立了,自己过着温暖舒适的日子。这一切,他们看不到、也享受不到了!
曲波的心头再次涌上了强烈的责任感——
一定要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出来!
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他用了一年半的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林海雪原荡匪记》基本成型。
妻子把衣服扯成布条,用布条把手稿一摞摞仔细订起来。用一块布把这些手稿包裹好。夫妻俩提着装着手稿的包袱,坐公交车去了作家出版社。
年轻编辑龙世辉,漫不经心地看着这些装订的歪七扭八的手稿。
当一页页的看下去,他惊喜的发现,自己被惊险传奇的战斗故事,深深的吸引了。
《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连夜赶读,看到困的一个字也看不了,才舍得睡。
1957年9月,作家出版社以《林海雪原》为名,出版了这本小说,立刻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短短几年,发行超过100万册,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
1958年,上海京剧院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气宇轩昂的唱道: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他不仅唱腔极具穿透力,扮相更是英武潇洒,让无数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
《智取威虎山》成为革命样板戏之首,很快火遍全国。剿匪英雄杨子荣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1960年电影《林海雪原》在山东一个山村上映时,为杨子荣至今杳无音讯深感痛苦的家人不敢想——
戏里天天唱的那个英雄杨子荣,是自己的儿子!
杨宗贵参军后,因为部队纪律,从未写信和家人联系过。
亲人们只知道他参加了八路军,不知道他改了名,更不知道他早已牺牲,多年后还成了享誉全国的战斗英雄。
几乎在他牺牲后被授予“侦察英雄”称号的同时,因为有人从东北看到杨宗贵,从解放军的队伍开小差当了土匪。他的母亲和妻子被叫到村里盘问。
杨宗贵身着一身土匪装扮,因此被人误会,取消了杨宗贵家的军属待遇。
杨母宋学芝不相信儿子会当土匪,多次要求上级部门帮助寻找其下落。后来,因为没有杨宗贵当土匪的真凭实据,他被认定为失踪军人,其家人继续享受军属待遇。
1966年,没有等到儿子消息的宋学芝,带着遗憾离世了。她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十分喜爱的《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就是儿子杨宗贵。杨子荣的妻子徐万亮早在母亲去世14年前就病逝了。
其实杨子荣所在部队同样在寻找他的故里。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杨子荣所在部队多次寻找他的家乡,因为掌握的信息太少,一次次的寻找如大海捞针般,无功而返。
4、一张照片一锤定音: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1969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寻找英雄杨子荣家乡的工作再次启动,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到山东胶东地区寻访。
调查组将荣成、牟平等四个县列为重点,要求武装部、公安、民政等部门大力配合。
寻访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却一无所获。
调查组广泛发动群众,在4个县广播寻人、张贴寻人启事,一个星期就收到了100多条线索。调查组对这些线索一一进行核查,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查阅了3000多份失踪人员档案,却依然毫无进展。
正当调查组束手无策时,牟平县一个民政干部发现,嵎峡河村一个名叫“杨宗贵”的人和杨子荣的情况十分吻合。
调查组到嵎峡河村经过初步调查,查明: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原来,部队不知道他在家叫杨宗贵,家乡人也不知道,他在部队的名字叫杨子荣。
杨子荣后来名满天下,家乡人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是一个人。
尽管有了这个说法,还缺乏一个直接的证据。
四年后,杨子荣的团副政委、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偶然看到了一张合影。
这是1946年,杨子荣单枪匹马说服杏花村土匪后,参加表彰大会上的一张集体合影。
他站在后排左起第四个,胸前还带着一朵大红花。照片上的杨子荣瘦长的脸颊,略高的颧骨,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尽管照片已经十分模糊。曲波还是认出,他正是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杨子荣!
战友们看着这张杨子荣唯一的照片,惊呼道:这就是杨排长啊!
1974年初,调查小组拿着这张照片,再次来到嵎峡河村。
乡亲们看到这张照片时认出:这就是我们村的杨宗贵。
杨宗富从几张照片中,一眼就认出失踪30年的弟弟,眼泪止不住哗哗地淌下来。
至此,在杨子荣牺牲整整27年后,他的身份之谜终于揭开!
当杨宗贵得知《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杨子荣就是自己的弟弟杨宗贵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嚎啕大哭起来。
是啊这一切来的太晚,他的母亲、妻子已经带着遗憾离世多年。他的母亲临终前还不甘心的问:收音机里的英雄杨子荣,是不是我的儿子?
后记: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他的遗体被停放于海林镇朝鲜族小学,上千名当地百姓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1955年,当曲波在小说中,写到杨子荣牺牲这一章节时,他几乎无法下笔:一拿起笔手就颤抖不停,控制不住悲恸大哭,泪水浸湿了稿纸。。。。。
他实在不忍心杨子荣在小说中,再牺牲一次。最终,他改写了英雄的结局——
胜利完成东北剿匪任务后,杨子荣和战友们一起,走在即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决战的队伍中。
因为一部小说《林海雪原》,我们记住了英雄杨子荣。正如如周总理所说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像他这样的英雄有成千上万,他们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19万人!
这些英雄们倒在了黎明之前,用鲜血和生命,将我们推向了万丈光明!还有千千万万活下来的英雄,他们默默无闻用尽自己的一生,为了国,为了家。
谨以此文缅怀历史,以敬世人!
以上就是关于你知道电影《林海雪原》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战斗事迹吗(杨子荣:智取威虎山16天后牺牲,27年后一张照片揭开其身世之谜)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