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六宫和西六宫分别是什么(皇帝的三宫六院分别是什么?)
东六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明代,皇后居中宫,即坤宁宫,皇贵妃、贵妃、妃、嫔...
东六宫和西六宫分别是什么
东六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明代,皇后居中宫,即坤宁宫,皇贵妃、贵妃、妃、嫔等分住东西六宫。清代,皇帝和皇后仅新婚之夜在坤宁宫住一宿,平时皇后择东西六宫某一宫居住。晚清时期,慈安太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都先后在东六宫的钟粹宫居住过。慈禧入宫之初,则住在西六宫的储秀宫,咸丰六年,她在此生下咸丰帝惟一的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后,母以子贵,地位日隆,以嫔进至妃。咸丰死后,她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后,大权在握。储秀宫因是她旧日居所,较其他各宫自是不同,别有一番景象。光绪九年,光绪帝敕谕工部,重修储秀宫,为第二年慈禧的50岁大寿做准备。具体工程为:重新描金彩绘,置换储秀宫旧有联匾,重新装修宫内紫檀木落地雕花罩及楠木门窗等。经过重修的储秀宫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储秀宫内的摆设物品也多有添换。正间设宝座,两旁有珊瑚唾盒、玉如意,以及万年青筒式盆景、景泰蓝香筒、铜鎏金桃形香炉;东边两间陈设有象牙塔、玉石盆景、玉石香熏、英国制小钟、窑变花瓶、铜鎏金炭盆、牙雕龙船、凤船、画珐琅大花瓶;西间设有文竹多宝格小柜、画珐琅食盒、粉彩瓷鱼缸;西寝宫设锦绣铺床、玉翠茶具,南窗坐榻上西侧有英国制造的带自鸣钟的梳妆盒;东侧几上陈有牙雕妆奁,几下放有玉制按摩器。总之,储秀宫内珍玩美器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目前储秀宫内的摆设,基本上保持了慈禧50大寿时的原状。
东六宫和西六宫分别是什么拓展阅读
皇帝的三宫六院分别是什么?
&34;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34;都在故宫的内廷。&34;又称&34;,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经》,含&34;之意。&34;的铁牌就立于此殿。) &34;其实是十二院。&34;东、西两路各有六宫,&34;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34;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34;和&34;。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宫。从建筑布局来看,是按照古代所谓&34;的规制,外朝为&34;,内迁即所谓的&34;。皇后居中(坤宁宫)。东、西各有六宫(皇宫内建筑多以九为建制,这里用六不用九,显然是符合&34;之说)
民间说法: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皇帝、太后、皇后三宫,或者是指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34;《周礼?天宫内宰》言:&34;郑玄注六宫曰:&34;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
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34;,李贺《贝宫夫人》中的&34;,所言&34;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三宫六院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即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34;。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34;。这就是人们常说的&34;.
三宫六院体系
古代皇帝妃子众多,于是便有了对古代皇帝后妃的俗称,三宫六院之体系。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三宫即指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34;六院即指东六宫分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分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人们常说,做皇帝好,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坐拥全天下的美女,真是羡煞了全天下的男人。看来,皇宫中的美女真是多得数不完,难道真有阅不尽的人间美色?皇上真的有那么多的妃子吗?
内宫里的人,无论高低贵贱,都隶属于皇帝,对皇帝负责。后妃有森严的等级,后宫的秩序才得以维护。
自唐开始,宫廷就设立了六局二十四司,每四局为一司。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后宫女官人数太多,遂改为六局一司。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宫,尚宫总管六局事务;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品级皆为正六品。至此,宫中共有女官75人、女史18人。
皇后位居正宫,实为国母,低于此等级的设有贵妃,再往下诸妃位号,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有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等级在妃之下。明宪宗时期,还首次出现了皇贵妃的称号,宪宗追封宠妃万贵妃为皇贵妃。此后,到了明神宗时期,神宗封宠妃郑贵妃为皇贵妃,以后逐渐形成定制。
到了清代,清世祖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采纳礼官的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6名,柔婉、芳婉各30名;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2名,勤侍人数不定;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但此建议虽通过而未能执行。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册立皇后,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只要是皇帝看中或宠幸的宫女均可纳入其中。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分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分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
可见,如果单算有称号的后宫,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但是,如果将后宫的女性都算上,那就不止&34;了。明代,宫女一旦被选进宫,便永远不能离宫,因此,有进无出,数量也就变得庞大。以嘉靖为例,据《明实录》记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月,嘉靖帝谕内阁,嫌中宫妃御所用不足,又嫌多老疾,于是礼部尚书费寀随即选女子年11岁以上、14岁以下者300人入宫。嘉靖三十一年12月选民间女子300人,嘉靖三十四年9月选民间女子10岁以下者160人,同年11月选湖广、承天府民间女子20余人。嘉靖四十三年正月选进宫女300人。共1080余人,连同原有即达2000人左右,数量可观。清代与明代不同,入宫的宫女到25岁时,便可离宫,这样,有进有出,宫女的数量保证均衡,但数量也能达到3000人左右。
作用:
天子何以要有三宫六院
中国古代的嫡长继承制,确实减少了国家的动乱与百姓的苦难。而这个制度的安全,就在於皇帝宗室要有足够的「皇帝候选人」,因此,为确保皇帝有足够的儿子,天子在礼制上必须有足够的妻妾。
天子的妻妾是为了满足欲望吗?其实未必如此,因为皇帝过去临幸后妃,是受管理的。当然古史我们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明清的皇帝,在这方面是有限制的。相传清康熙更为此置「敬事亭」,让太监记载皇帝临幸后妃的纪录,一方面确保后妃怀的是皇帝的孩子,一方面也约束皇帝。
并且,整个后宫更有著明确严格的赏罚制度,比如隋唐,即为女官设6局24司,(共有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工局等),授享俸禄,秩比外朝官员。当然,中国某些混乱的朝代,皇帝可能淫乱,但大部分的时间,后宫的制度还是很严谨的。因此,要拿过去皇帝作为借口,说明男人是三妻四妾的人,或许应该好好深思了!
好了,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各位看官点赞评论加关注,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东六宫和西六宫分别是什么(皇帝的三宫六院分别是什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