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的由来(立冬民间习俗)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吃饺子的由来
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于是立冬之日,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古代的中医学上的解释:立冬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既然要养精蓄锐,必须要进行食补来增加冬季各类的免疫力,所以选择简单易得的饺子作为食补材料。
立冬民间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吃饺子的由来拓展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代表了什么?为什么除了冬至,立冬也要吃饺子?
今天立冬,朋友圈被饺子刷屏了。但是有一个疑问,立冬是怎么来的,立冬跟冬至到底有什么区别,明明是冬至吃饺子,为什么立冬也跟风吃饺子了?关于这一点郑恺都表示很疑惑,发微博向大家求解。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立冬那些事~
立冬代表什么意思?
立冬在每年的11月7号或8号,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有典籍记载,“立,建始也”,意思是从立冬这一天开始就进入冬天了。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有常年冬季的青藏高原,还有终年无冬华南沿海,所以各地进入冬天的时间不全是从立冬日开始的。
很多文人在立冬日都会写诗词纪念,李白就曾写过一首《立冬》来纪念自己在立冬日的所知所感,“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有什么习俗?
迎冬
在古代,皇帝要在立冬之日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迎接冬季的到来,并对烈士及其家属表示感谢与抚恤。而民众也会在这一天休息饮酒,祭祖卜岁来祈求来年是个丰收年。
贺冬
从汉代到民国之前,人们立冬都会像过年一样穿新衣服,互相道贺往来。但从民国开始贺冬便越来越简化,但是会在立冬日办冬学、拜师活动来庆贺,但是到现在基本没有此风俗。
在一些地方,比如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有游泳爱好者以冬泳的方式来迎接立冬的到来。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吃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这天一定要吃一顿饺子。
而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来的。张仲景辞官回乡看到白河两岸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人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来为大家治冻疮。人们吃了这个后耳朵果然都好了,后来人们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做成了饺子,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立冬与冬至有什么区别?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告诉人们天气将由凉转冷。而冬至表示冬天到了,从此天气开始变得寒冷。
立冬这些事大家都记住了吗?以后再遇到立冬吃饺子的,可千万不要觉得奇怪哦~不过还是网友的话对,在中国,过什么节都可以吃饺子。
“小雪”节气当天,农家为什么很忌讳不下雪?感兴趣的宝贝记得关注我们的账号,明天准时为你揭秘~
以上就是关于吃饺子的由来(立冬民间习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