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霜降三侯(霜降民间习俗活动)

2022年霜降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八,星期人,具体时间是18点35分31秒交节。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

2022年霜降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八,星期人,具体时间是18点35分31秒交节。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更多霜降三侯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霜降民间习俗活动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霜降三侯(霜降民间习俗活动)

2022年霜降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八,星期人,具体时间是18点35分31秒交节。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三侯

豺乃祭兽: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蛰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民间习俗活动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霜降三侯拓展阅读

霜降三侯(霜降民间习俗活动)

“霜降”的“霜”从何而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雨雪冰霜,都因水而来,但又各不相同。霜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白色松脆冰晶。

霜的形成与气温密切相关。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入秋后的初霜总体上是由北向南推进的。入秋后,北方降温早、降温快,东北北部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上旬,东北南部、华北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出现初霜。南方降温晚,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11月中下旬出现初霜,华南北部和中部地区12月才会出现初霜。

人们常用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代表昼夜温差。根据近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霜降节气全国各地的昼夜温差为11.6摄氏度,与秋分、寒露节气的昼夜温差相近。由此可见,霜降节气的昼夜温差并不是所有节气中最大的。人们之所以感觉霜降节气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在霜降来临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暑热,而随着霜降节气的来临,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白天光照较强烈,夜间降温明显,加大了昼夜温差。

(作者为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5日 06 版)


以上就是关于霜降三侯(霜降民间习俗活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