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子不吵不闹的方法(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
1、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
教育小孩子不吵不闹的方法
1、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2、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3、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教育小孩子不吵不闹的方法拓展阅读
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
随看随想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大家都对他的“白板说”有所耳闻。本书是他对教育的见解,读来都是家常话,却引人深思。本文选择的是他对孩子管教方式的论述。洛克认为对孩子应该严加管教,但他并不认同严厉的惩罚,并提出了严厉惩罚会演变成奴隶式的管教,造成孩子精神的颓丧。作为几百年前的哲学家,洛克的表述中有一些今天看来不大合理的成分,但是他对惩罚式管教的警醒,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杨赢)
关于管教的一般原则我们已经说完了,现在应该更进一步考虑一下更为详细的管教方法了。我之前一再谈到应该对孩子严加管教,也许大家会认为我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幼小的年龄和娇弱的身体所应得到的对待。不过你们只要再听我说几句,这样的误解就会消除了。因为我也觉得,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没有什么好处,不,或者应该说这样做在教育方面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到目前为止我所主张的只是说,无论需要怎样严格的管教,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应该多用,一旦运用得当,取得了效果,就应该放松,改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在子女记事之前,父母如果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子女的意志变得顺从平和,那就可以让这些品质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天性,而不会引起子女的反抗和怨恨。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管教要尽早开始,中间不能有任何通融,要让他们对父母的敬畏之心形成习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没有一点勉强。这种心理习惯一旦形成之后(这种心理一定要及早培养,否则,就要付出辛苦,还得通过体罚才能恢复,而且耽误的时间越长就越费力),孩子就不会过分任性,等他们长大成人,比较明白事理之后,只要依靠这种心理,不需要鞭打、责骂以及其他种种使人受到屈辱的惩罚就能约束得住了。
我们只要想想,教育的真正目的以及其关键之处在哪里,这种道理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第一,凡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嗜好,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去抵制当下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就是缺乏德行和勤劳的真正原则,就有陷入一无所能的危险。这种自制的品质与人桀骜不驯的本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及早培养。同时,这种习惯也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尽早,在孩子刚能懂事的时候就灌输到孩子的心里。任何一个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人,都应想尽一切方法,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
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精神受到过分的压抑,如果由于管教太严而使其精神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就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糟糕。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通常都是生龙活虎,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轨,往往会成为能干的、杰出的人物。而心情沮丧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胆小羞怯、郁郁寡欢,很难振作起来,难以成就事业。要避免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可真需要高超的技巧。在我看来,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又能使他克制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那么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调和这些表面的矛盾,掌握教育的真正秘诀。
一般的老师所知道或想到的管教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惩罚和棍棒,这是人们在惩罚孩子时通常所采用的简单粗暴的方法,但其实是最不适合在教育中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存在着两种弊端,正如我们已经表明的那样,这两种弊端会让人们对其进退两难,最终使这种方法失去效用。
第一,我们人类的本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极力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给予其鼓励,使其增强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产生一切邪恶和罪过的根源。一个孩子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挨打而刻苦攻读;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挨打也不吃了,这种行为不就是因为贪恋肌体的快乐,害怕受鞭挞而避免遭受痛苦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肉体快乐,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孩子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要我说,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让他们根除并摧毁的本能之外,还有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对于孩子的任何惩罚,如果不能让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令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第二,这种鞭打的惩罚自然会使孩子对教师希望他们爱好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对于某些事物本来是可以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鞭打和责骂后,就对这些事物产生了痛恨。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情形,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让他们爱好任何事物。无论是哪种正当的娱乐活动,假如他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毒的言语去骂他,非要强迫他玩,或者是正在玩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经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不会让他对那种娱乐感到厌恶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令人不快的情境通常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无辜事物,例如有人常用某个杯子喝让人反胃的药水,那么只要一看见那个杯子就会感到恶心,哪怕杯子洗得很干净,样子很漂亮,材质也很名贵,里面的东西也不能让他提起胃口。
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只能是一种奴隶式的性情。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孩子是会屈服,会假装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惩罚时,他就会放任自己的天性。这种天性不会由于体罚而有所收敛,有所改变,相反会在他身上不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束之后,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更加凶猛。
第四,如果这种管教严厉到极点,虽然也能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于它会让人精神颓丧,随之而来的就将会是一种更糟糕更危险的毛病。那时,就等于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换成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他那违反天性的拘谨状态的确可以让那些傻瓜们高兴,因为他们就喜欢训练死板的孩子,因为这种孩子不吵不闹,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麻烦。然而最终,这种孩子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舒服,正如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用处。
(选自洛克《教育漫话》,郎悦洁译,武汉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教师报》2021年12月22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