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改掉孩子磨蹭的方法(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该怎么办?)

1、放慢节奏,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年龄小,在很多地方的能力有限,是无法达到和家长一样的速度的。他们可能需要5分钟才能系好鞋带、需要5分钟才能系好扣子。有些不那么着急的事情,家长可以尽量放慢节奏,等等孩...

1、放慢节奏,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年龄小,在很多地方的能力有限,是无法达到和家长一样的速度的。他们可能需要5分钟才能系好...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专题频道。

改掉孩子磨蹭的方法(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该怎么办?)

改掉孩子磨蹭的方法

1、放慢节奏,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年龄小,在很多地方的能力有限,是无法达到和家长一样的速度的。他们可能需要5分钟才能系好鞋带、需要5分钟才能系好扣子。有些不那么着急的事情,家长可以尽量放慢节奏,等等孩子,计划之内的事情,也要考虑孩子的速度,适当的放宽时间。 2、让孩子感受迟到的后果,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是没有意识到“迟到”所要面对的惩罚。家长总是急着催促孩子,尽可能激励孩子快一些,但是每次都是在父母帮助下逃避了“迟到”的惩罚。其实不妨让孩子尝试一次“迟到”的惩罚。在学校里,老师的话语权有时候要比父母更加有用,孩子因为一次迟到被老师惩罚,心里会埋怨父母为什么让自己迟到。这个时候,就可以顺势让孩子养成自己定闹钟起床的好习惯。 3、强化孩子时间观念,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差,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做事喜欢磨蹭。他们平时学习上做作业慢,生活中做其它事情也喜欢拖拉,慢慢悠悠的。因此,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孩子强化时间观念,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规定时间完成。而这些事情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体现,包括吃饭、学习,哪怕是洗澡,也都有提醒孩子,要在规定时间完成。 4、制定计划,规定时间,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要花多长时间,所以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表,把每日必做的事都列好,比如每天早上上学前要做的事,几点起床,几点出发,这期间刷牙洗脸多长时间,吃饭多长时间,换衣服多长时间,一件一件列出来。也可以控制孩子玩的时间,比如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到时间就不让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半个小时这么短。慢慢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知道时间珍贵。 5、用鼓励代替催促,急吼吼的对孩子说“快点,就你磨蹭!”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让孩子变得更慢。倒不如多说一句:“慢慢来,我知道你可以的!这样做,是不是更快了……”多鼓励孩子,教孩子提速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真的学会快起来。

改掉孩子磨蹭的方法拓展阅读

改掉孩子磨蹭的方法(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该怎么办?)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该怎么办?

“孩子读二年级,特别容易分神,导致作业拖拉,做事磨蹭,怎么催促都于事无补,我该怎么办?”家长李先生最近非常苦恼。不少家长感慨:家有同款!遇到做作业拖拉、磨蹭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的夏光清老师为您支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做作业磨蹭找准原因

夏光清老师表示,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是孩子日常的一种表象,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懂得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正如医生只有对症下药,病人才可以快速治愈一样。

夏老师分析,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拖拉、磨蹭一般有四种原因。一是不能写。主要是指学龄前儿童刚刚入学,建议多画画,训练手部力量,训练眼手协调力;二是不敢写。孩子担心出错,担心被批评。这需要训练孩子学会“抓大放小”,在有限的时间内先把会的写完,学会独立思考;三是不会写。一节课,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立马听懂的;四是不想写。有的孩子有逆反心理,故意用拖拉、磨蹭的行为对抗父母的教育。

小步慢走 多多鼓励

找到原因,家长就必须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打败问题。夏老师提供以下实操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首先,改变认知。家长要明晰,孩子拖拉、磨蹭,往往源于缺乏自信、自律。因此,改变孩子的认知是关键,尤其是父母要停止催促、唠叨,学会鼓励,事无巨细的催促,会让孩子的大脑应接不暇。

其次,制定目标。和孩子一起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和安排,特别是制定一个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让孩子感受到只要稍加能力,就能达成。这里,家长也有目标,那就是“不再唠叨,学会鼓励”!

再次,小步慢走。从孩子容易做到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第1个小目标:第1天起,能“自主起床晨读”,做到了予以鼓励。记住,跟孩子约定好后,父母不要催,“主动”二字最关键。第2个小目标:第8天开始,每天做完作业,将书桌收拾整齐,书包整理有序。“主动”加“坚持”!第3个小目标:第15天开始,填写作业规划,定时、量化,用番茄钟进行管理。把较难的作业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目标。接下来,最最重要的是给每项作业定一个完成时间。

第四,感受成功。要放大孩子的成功体验,可以让孩子写一写完成作业的成功经验,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家长不要焦急,而是学会鼓励,最终帮助孩子一起完成。

最后,激励孩子。孩子成功后,用“我能行”的价值感激励孩子,如颁发证书、给予拥抱等,不一定是好吃好喝的。21天只是养成好习惯的开始,要想习惯基本定型,需要继续坚持到“90天”!不少家庭往往就输在“坚持”二字上!

来源: 扬子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