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指的是哪三乐(君子有三乐是哪三乐)
“人生三乐”的三乐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三乐是指什么 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三乐是指什么 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三乐指的是哪三乐
“人生三乐”的三乐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怨恨,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仰头对天不觉得内疚,低头对人不觉得惭愧,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作者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参见“人物争议-表字”目录),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孟子三乐
君子有三乐是哪三乐
君子有三乐,家庭平安和睦,父母健在,兄弟未遭变故,此为一乐,一个人始终保持善念,注意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此为二乐;得到天下的人进行教育,成为国家栋梁,此为三乐。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表明他高尚的品格。
君子有三乐中三乐指的是
君子有三乐中三乐第一乐指的是家庭平安和睦,父母健在,兄弟未遭变故,自古以来就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只要家庭和睦,什么事情都会好起来,这也是很多人的愿望。
二乐指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一个人始终保持善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这是对人们为人处世的要求,要不愧对与自己的本心。
三乐指的是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成为国家栋梁。君子三乐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首先是一个教育家,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校优秀,让自己掌握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升华。
君子有三乐的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体现了孟子高尚的品德和情怀,值得后世学习。
“人生三乐”
人生有“三乐”:第一乐是“知足常乐”,是指物质上,名利上的知足,而不是其他;第二乐是“助人为乐”,助人乃快乐之本;第三乐是“读圣贤书最乐”。
前两“乐”我们听得最多,可能也说得最多,当然是我们最熟悉的了。第三“乐”就不是大家都熟悉或听到、说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会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历代知识分子(读书人)的理想人格就是成圣成贤或做一个君子。想当年儿子刚出生时,我就有给他取名“心圣”的想法。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当然就要为成为圣贤而不懈努力,奋斗终生。要成为圣贤,当然就要读圣贤书,于是理所当然的,读圣贤书就最乐。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其中的“半个圣人”就指曾国藩,他有一句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的雷人名言。它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记得当年我看到这样一句励志座右铭,仅是看到曾国藩成圣成贤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对自己竟发如此毒誓),多年后我才看到(受稻盛和夫启发)它不是什么毒誓而是一个真理(大概这就是老子说的“善言不美,美言不善”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人成不了圣贤,就成为禽兽;正像一块田里不种上庄稼,杂草就会十分茂盛一样。
圣贤或君子简单点说就是品德高尚的人。什么是品德高尚的呢?说具体点就是懂得并践行“知足常乐”的人,以“助人为乐”的人,读圣贤书的人。再说具体点,就是践行“我错,你对”的人,就是“不要或少要他人帮助,而大力帮助他人”的人,就是“尊敬他人,而不是求人尊敬”的人。一句圣贤话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及今后许多问题的答案,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早已告诉我们了。
好了,关于“三乐是指什么 ”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三乐是指什么 ”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