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简介陈锡联将军(《亮剑》里的旅长是谁?)

1949年8月,武汉正当盛夏,到处烈日炎炎,为解放大西南,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率部驻扎在武汉,准备由鄂西地区出兵贵州、挺进四川。战情如火、军机紧急的当...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简介陈锡联将军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陈锡联将军(《亮剑》里的旅长是谁?)

简介陈锡联将军

1949年8月,武汉正当盛夏,到处烈日炎炎,为解放大西南,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率部驻扎在武汉,准备由鄂西地区出兵贵州、挺进四川。战情如火、军机紧急的当头,二野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突然从赣州赶来,闯进陈锡联的指挥部,大声嚷嚷道:“胖子,看看漂亮不?”

陈锡联吓了一跳,往陈赓身后看去,只见紧跟着一位长着圆脸的漂亮姑娘,气质娴雅端庄,他还没回过神来,陈赓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这是我妹妹,看中了就做老婆!”

此时的陈锡联妻子去世已一年,还留下一个幼小的孩子没人照顾,34岁的陈锡联为人憨厚,与陈赓有多年的交情,知道大哥喜欢捉弄自己,以为陈赓又在跟自己开玩笑,于是哈哈笑道:“你妹妹?你有这么漂亮的妹妹?这六七年前的老伎俩,俺早就识破了。”

原来,六年前在延安读党校时,陈锡联是陈赓的小跟班,常被他带着一起恶作剧,受尽捉弄。每每捉弄过了小弟,陈赓良心不安,总是拍胸脯打包票地说要给他介绍个漂亮姑娘当媳妇,只是从来都没有兑现。

可这一次,陈赓的表情很认真,他一本正经地说道:“这真的是我妹妹!她是王根英的小妹,叫王璇梅!”

听他说起前妻王根英,陈锡联不敢造次,他望着面前的姑娘,眉清目秀,一看就是江南女子,已经被他们俩的话说得有些脸红了。

王璇梅本是上海女工,王根英牺牲后,她照料陈赓与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多年,后来投奔了解放区,在陈赓家生活过一段时间,陈知非长大后,她就去了北方大学医学院读书,今年刚刚毕业。

陈赓对王根英情深义重,一直把王璇梅当成自己的亲妹妹,听说陈锡联单身无人照料后,连招呼也没打,就带着王璇梅赶到武汉,生怕错过这段好姻缘。

陈锡联对她印象不错,加上陈赓的力促,二人很快就结婚了,生下四个孩子,相伴了半个世纪,而陈赓大将与陈锡联上将也就成了我军有名的“连襟将军”。

1939年,王根英牺牲于日军扫荡;1957年,陈赓将军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2010年,苦苦思念他53年的第二任妻子傅涯病故,陈赓的5个子女将三人骨灰合葬于陈赓的故乡——湖南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故居后的山上,三块丘陵造型的花岗岩石碑联立,留下了陈赓一生荡气回肠的爱情往事。

陈赓从小就很有主见,他6岁读私塾、12岁入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3岁就从家里逃了出来,投奔湘军鲁涤平部,被编入第6团2营当了个大头兵。

而他之所以要逃离家庭,就是因为陈赓奶奶想让这个长房长孙早点结婚、好抱重孙子。

1916年夏天,陈赓刚从高等小学放假回来,家里立刻为他张罗起婚事,要让13岁的陈赓与15岁的陈碧君洞房花烛。陈碧君住在离龙洞镇十几里路的城前乡,家里条件不错,有好几十亩地,父亲是个地主,与祖父是湘军将领的陈赓家算是“门当户对”。

在外面已经读了一年新学校的陈赓受到新思潮影响,对于包办婚姻十分反感,加上他年纪小,根本还没有为人夫、为人父的想法,因此一直不肯承认这门亲事,闹着要求退婚,但父母听不进去他的意见,这十里八乡,也找不出比陈碧君条件更好的姑娘了,加上奶奶急着抱孙子,于是就趁放假的时候把媳妇接进门,想要生米煮成熟饭。

陈赓闹腾了一阵,也没人理会他,他只得穿上新郎衣服、拜了天地,闹洞房的人散去之后,新房里处处散发着喜庆气息,性格倔强的陈赓望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打定主意离家出走,不让别人摆布他的命运。

等到父母入睡后,屋里屋外已是一片寂静,陈赓看了一眼脸朝墙角倚在床上的新娘,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大姐!对不起你了!我不是嫌你怨你,你也不要怨我。我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我走了,保重!”

他拿上准备好的小包袱,星夜前往长沙,报名参加了湖南护国军。

陈赓祖父陈翼琼是湘军将领,诰授显武将军,家里客厅一直悬挂着曾国藩亲笔手书的“大树长荣”匾额,其叔祖父陈湜是湘军宿将、官至二品,参加过甲午战争,陈家宅院里一直放着一把80斤重的大刀,这让陈赓自幼尚武,离家出走后,他便直接选择了投笔从戎。

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军阀混战,个头矮小、“枪高几与头齐”的陈赓跟着湖南护国军到处征伐,参加了讨伐吴佩孚、驱逐湖南省长赵恒惕、护法战争,居然毫发无损,还因战功受到提拔,从二等兵当到上士。但他厌倦了这种整天混战的生活,1921年,18岁的陈赓从岳阳军营出走,前往长沙的粤汉铁路湘局当了办事员,并在夜校积极学习,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北伐战争时,他常与汪精卫、陈璧君夫妇见面,一见面就开玩笑说,我老家有个妻子也叫陈碧君,我还不愿意娶她呢,让陈璧君脸上很下不来。

多年后,陈赓跟子女们回忆往事时说,其实陈碧君文化水平很高,“和她对对子,我还对不过她”,可毕竟当年他只有13岁,不愿早早被小家庭束缚住,为逃避家人寻找,参军时,他还把原名陈庶康改为陈赓。

他离家多年,未与家里通音讯,新娘后来不知下落,让陈赓心里头有些惭愧。

1921年,陈赓进入长沙的自修大学,从此开始了革命活动,1922年入党,1923年,他到上海大学当了一段旁听生,认识了上海工人运动中的女工代表王根英。

王根英是浦东人,比陈赓小三岁,自幼当童工,18岁时已经是罢工运动***,参加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既美丽又勇敢坚韧,陈赓对她很有好感。

1924年,陈赓考入黄埔军校,因身姿矫健、聪明过人,在一期生显得非常出类拔萃,与贺衷寒、蒋先云并称为“黄埔三杰”,而且后来成了三杰中最成功也最出名的人。

1927年5月,正在参加北伐战争的陈赓前往武汉参加中共五大会议,与会的共有82名代表,其中就有来自上海的王根英。

本来就对她印象很好的陈赓,四年后重逢,见王根英已在运动中成长为杰出的女性代表,看起来英姿飒爽、与众不同,越发对她生出倾慕之心,于是决心利用开会的两星期宝贵时间进行强攻,“拿下”王根英。

已是北伐军特务营长的陈赓虽然战争经验丰富,但还是生平第一次求爱,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以下军令的方式,写了张纸条,上书:“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

写完后,他把纸条仔细折好,让旁边的同志传递给王根英,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冒昧或者唐突之处。

王根英突然接到这样的纸条,既觉得突兀,又觉得好笑,她根本没觉察出这张纸条上传递出什么动人的爱情,而是有种被冒犯的感觉,于是,为了针锋相对,她用茶杯里的水沾湿了纸条,当场贴到了会场的墙上。

换成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而不服输的陈赓却被王根英的举动挑起了斗志,越发觉得这个姑娘十分独特,非攻克不可,于是,他又递上了第二张求婚的纸条。

第二张纸条同样被王根英贴到了墙上,与会代表都已经注意到了他俩的举动,而斗志顽强的陈赓以一种打硬仗的态度又赶紧递上了第三张纸条,生性豁达的陈赓觉得,经过长期的了解和今天的举动,他看得出,王根英的坚决拒绝,正代表她对待感情的态度十分郑重,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既然遇见了真爱,他不怕把自己的情书公之于众,反而来开会的都是自己的同志,对陈赓的为人很了解,知道他不是个随便的人。

第三张纸条也被王根英贴在了墙上,她以为这样就能给陈赓一点颜色看看了,哪知道,会议休息时间,代表们纷纷围观墙上贴着的纸条,笑不可抑,并公开问王根英的态度,陈赓竟厚着脸皮凑上前来,站在人群外面大声说道:“我看她应该嫁给我,我们俩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周围人也起哄说:“陈赓会打仗,人长得帅,你就嫁给他吧!”

反倒让王根英红着脸跑了出去。

而通过此事与身边人的介绍,王根英也注意到了陈赓,他虽然恢谐幽默,看起来有点不拘小节,但为人真诚磊落、才华出众、意志坚定,并不是个随便的人,写的情书也是出于一片真心,因此不免有些心动。

会后,周恩来、邓颖超听说了此事,找来陈赓,要他放弃“强攻”,还出主意让他去找王根英“道歉”,好在道歉中加深了解、建立感情……

同时,周恩来夫妇也出面牵线,向王根英详细介绍了陈赓的经历与为人,在听说陈赓在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中的光荣事迹后,王根英心生钦佩,正式答应了陈赓的求婚,就在五大会议期间,二人举办了朴素的婚礼。

“黄埔三杰”各有其长,分别是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顾名思义,蒋先云以文章见长,贺衷寒擅长演说,而陈赓身手敏捷、行走神速。

而这个神行太保却在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会昌战斗中身负重伤,左腿中弹三颗,胫骨、腓骨、脚腕骨全被打断。

敌人搜索时,陈赓曾想往自己脑袋上开枪结束生命,但他想起新婚不久的妻子,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脱去外衣,滚到附近田沟里,弄得满身泥水和血污,敌兵走近他身边,陈赓闭气屏息,令敌兵误认为他是死人,往他身上踢了一脚后,便走开了。

这年年底,与队伍失散的陈赓经香港来到上海,找到新婚妻子王根英,王根英喜出望外,到处找医生为他接骨疗伤,将他送到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遗憾的是,由于伤势拖得太久,陈赓的腿虽然保住了,却从此只能跛行。

病愈后,陈赓化名王庸,在上海负责特科工作,清除奸细、掩护地下党,而他与身为上海人的王根英建立的小家庭正是最好的掩护,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时期,他们苦中作乐,过了几年难得的团圆生活,还在1929年生下了儿子陈知非。

1932年6月,陈赓前往鄂豫皖苏区任红四军参谋长,1933年,就在地下党转移苏区的前夕,陈赓、王根英夫妻先后被捕入狱。

陈赓由于有着黄埔校友们的帮助,当年5月从南京成功逃狱,此后跟着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而王根英则被关押到1937年国共合作时,才被释放出狱,来到延安,与陈赓团聚。

在此其间,王根英家人到处东躲西藏,靠她的小妹王璇梅到工厂当童工,才勉强维持了生计,而陈赓与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也就随着外婆和小姨一起生活了多年。

不久,陈赓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前往山西开展抗日斗争,王根英任129师供给 财经 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

1939年3月8日,日军对冀南军区根据地进行围剿,129师后勤人员本来已经全部撤离,陈赓听说妻子安全后,才放心地率部返回了太行山,而王根英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装有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拿,冒险拿回来后,被日军追上,倒在了机枪扫射中。

消息传来,陈赓心情深痛,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他怀念患难与共的妻子,陷入悲痛之中,发誓要为她守节三年,并把怒火都发泄在了敌人身上,打起仗来格外勇敢,1940年成立太岳军区后,他曾全歼日寇几个大队,拔了多个日据县城的点,破坏铁路几百公里,威名远扬。

1943年,已经40岁的陈赓在身边同志的热心介绍下与25岁的女神枪手傅涯相识了,傅涯是抗大总政文工团员,出身浙江绍兴的大户人家,家里十兄妹因为价值理念的不同走向了不同阵营,她在大哥傅森的带领下,与傅希、余立共四兄妹投奔了延安,而不久后,傅涯的未婚夫也是她的表哥也同样因为认识分歧没有如约来延安,与她分手了。

在周恩来的关心下,陈赓与傅涯在延安结婚了,婚后,也是聚少离多,像对王根英一样,陈赓对第二任妻子傅涯关心体贴、真诚相爱。

而他对前妻王根英至死不泯的真情,也让傅涯十分敬佩,因之对身有伤残、年长15岁的陈赓关怀备至。婚后不久,她就要求把陈知非从上海外婆身边接来共同生活。1946年,接到陈赓和傅涯的来信后,王璇梅才知道姐夫陈赓还活着、姐姐王根英却在几年前牺牲了,不久,在陈赓安排下,她带着17岁的陈知非来到解放区,与陈赓夫妻共同生活,善良和气的傅涯很快与王璇梅成为了姐妹,王璇梅此后一直以“姐”来称呼傅涯。

陈赓认为胜利在即,国家建设需要理工人才,因此建议儿子陈知非去读工科,陈知非与王璇梅双双来到北方大学,外甥读工科、小姨读医学院,陈赓感激王家对儿子多年的照顾,也怀念英勇牺牲的前妻,见王璇梅年龄不小了,索性一手为她操办了婚事,把她嫁给了自己的铁哥们陈锡联。

而对远在上海的王根英母亲,陈赓每个月都准备邮寄生活费,以尽半子之谊。

1961年,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负责筹办哈军工的陈赓长期操劳过度、导致心脏梗塞一再发作,英年早逝,年仅58岁。此后,尽管是生活困难年代、家中子女众多,傅涯仍坚持每月寄生活费给王根英母亲,为陈赓完成心愿。

陈赓去世后,傅涯伤心过度、瘦弱不堪,体重只剩下82斤,为了寄托哀思,她开始翻阅整理丈夫生前的笔记、信件、文章等资料,出版了《陈赓日记》和《陈赓大将图传》等书籍,而在此过程中,她了解到王根英在上海工会运动中的杰出表现并深为佩服,她到处奔走,寻找当年与王根英一起工作战斗过的同志,一一了解王根英的生前事迹,亲笔撰写出版了《报国何计女儿身——王根英烈士传》一书。

她独自抚养着幼小的三子一女,将他们教育成才,陈赓的五个孩子中,三位少将、两位教授,有子如此,他足可含笑九泉。

2010年,傅涯病重去世前,嘱咐子女们将陈赓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取出来,与王根英合葬。2011年,他们的五个孩子前往湖南湘乡,将陈赓、傅涯、王根英三个人合葬于陈赓故居后的山上。

陈赓的两次婚姻,都折射出他的人格光芒,他选择的妻子,都具有坦荡的心灵,一个敢于斗争、壮烈牺牲,一个贤良正直、勇于任事。这些高尚心灵之间萌发出来的感情,深挚、专注而纯真。陈赓一生为人真诚,满怀为国为民的抱负,如陈毅元帅所评价:“ 陈赓 像一块 玻璃 ,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也正因此,他才得到两个出色女子的真爱与生死追随。

第一将军县红安走出来的8位开国上将,您知道几个

自1955年到1964年,新中国一共授予或晋升了1614名开国将帅,他们都是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功勋的人物,其中 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被称为十大将军县。

在这十大将军县中,湖北红安更是被称为第一将军县,一共走出了61位开国将军。新中国的开国上将有6人出自红安县,1988年的17位开国上将中有2人出自红安县,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些开国将军们。

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红安 高桥陡山彭家村,1929年14岁时就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参军后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围攻作战,而随着立下的战功他的职位也在不断地上升,担任过红4军第10师的副师长、第11师政委等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夜袭阳明堡、 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后来相继担任385旅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仍然在刘邓麾下作战,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等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过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年40岁,是当时所授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将领之一。1999年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湖北红安一个贫穷的家庭,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25军的营长、红15军团第75师的团长、红78师师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先楚被任命为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团长陈锦绣),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之后的几年,韩先楚相继担任过 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韩先楚被派到东北工作,他相继担任过 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东野第三纵队司令员、第40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员等职。他在东北的部队也被敌人称为“旋风部队”,而他本人亦被称为“旋风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于1950年4月在没有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亲率第40军和第43军两个军三万关东子弟乘坐风帆船解放了海南岛。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高级将领之一,在朝鲜他担任过志愿军副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等职。

回国后,韩先楚相继担任过中南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军管会主任、福建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1908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桃花区朱家垅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围攻作战,先后担任过红88师政委、红4军政委等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王建安到山东参加抗日活动,先后担任过 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战胜利后王建安在华东地区作战,担任过华野8纵司令员兼政委、华野山东兵团副司令员、三野第七兵团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于1952年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回国后相继担任过沈阳、济南、福州三个军区的副司令员。1956年王建安被补授为上将军衔,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谢富治,1909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城关镇丰岗谢家垱村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次年加入中国***。红军时期曾担任过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9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抗战爆发后,谢富治被任命为386旅772团政训处主任,后来他又担任过772团政委、385旅政委、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谢富治与陈赓搭档,他们领导的陈谢兵团成为一支机动部队,虽然隶属于刘邓麾下但是受中央直接指挥。1949年谢富治担任二野第三兵团政委,与陈锡联成为搭档。

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先是在云南地区任职,担任过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接替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1972年谢富治因胃癌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郭天民,1905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十里乡郭受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黄埔六期毕业,是陈赓大将的小学弟。1927年12月,郭天民参加了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退到海陆丰地区。红军时期,郭天民先后担任过独立第6师、独立第4师师长、红9军团参谋长、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局局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郭天民担任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之后到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过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郭天民开始仍然在晋察冀军区任职,1947年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1949年2月,郭天民调任第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司令员陈赓指挥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赣南战役等解放战争后期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郭天民担任过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0年在广州病逝,终年65岁。

周纯全,1905年出生于湖北红安 八里湾附近的雷家田村一个贫苦 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曾担任过 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第10师政委、红4军政委等职。在担任保卫局局长期间,他奉 张国焘 之命逮捕了 徐向前 的妻子 程训宣致使程训宣去世,此事使得徐帅之后与他再无交集,两人再也没有说过话。

抗战时期,周纯全曾担任抗大 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等职,主要是做军队教育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周纯全到东北工作,担任过 东北民主联军 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 东北野战军 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周纯全入朝担任过志愿军后勤部政委,回国后担任后勤部 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5年周纯全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红安七里坪镇 秦罗庄, 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抗战时期,秦基伟担任过八路军129师游击支队 司令员 ,晋冀豫军区参谋处长,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 太行军区 第一 军分区 司令员兼中共 地委书记等职 。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担任太行军区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 司令员,1949年担任第15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率领15军入朝参战,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15军顶住美军强大的炮火攻击,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一战,15军一下子成为王牌部队,有了“千岁军”的称号。

之后秦基伟担任过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等职,1988年担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王诚汉,湖北红安人,1917年出生,1930年13岁时就参加了红军。红军时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川陕苏区的多次战斗。抗战爆发后,王诚汉担任过八路军第129师 留守兵团炮兵营副营长、 陕甘宁边区 警备3团营长、太行 军区 新编第1旅1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王诚汉先后担任过皮旅1团团长、晋冀鲁豫 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旅长, 华北野战军 第13纵队37旅 旅长 、61军181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诚汉历任志愿军 第61军181师师长、陆军60军军长、 西藏军区 副司令员、 成都军区 副 司令员、司令员, 军事科学院 政委 、党委书记等职。1955年王诚汉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2009年王诚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小结:

在十大将军县中,红安县是走出开国上将最多的一个县。上述所说的8位上将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除了上述所说的8位上将以外,还有刘华清上将(出生于红安,但是原籍是湖北大悟),还有两位正国级,即董必武和李先念。所以说红安县在近代中国 历史 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奇大将陈赓,妹夫是大将连襟是上将,家里长工出了两个将军

十大元帅湖南籍占了3位、十大大将湖南籍占了6位。

十大大将中,有两个是湖南湘乡人,他们就是陈赓和谭政。他们不仅是“老乡”,更为特殊的是,谭政是陈赓的妹夫。大舅哥和妹夫一起拜大将,成为传颂一时的佳话。

不仅如此,陈赓的首任妻子王根英烈士的妹妹王璇梅,嫁给了开国上将陈锡联。开国大将与开国上将是“连襟”,王家两位女婿都是将军,也可谓成就了一段传奇。

1903年出生的陈赓,比谭政大3岁。陈赓家是军旅世家,谭政家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二人的父亲都是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世代交好。谭政的父亲在当地办私塾,陈赓前来上学就住在他家里。

后来,读完私塾的谭政升入七星小学,与陈赓成了同学,又住到了陈赓家中。

陈赓的妹妹陈秋葵,生的美丽大方,楚楚动人。在日渐的相处中,由于情投意合,经双方父母的同意,两人于1923年成了亲。

1915年,在毛泽东入读东山学堂5年之后,陈赓也进入了东山学堂读书。

谭政对陈赓去东山学堂读书羡慕不已,但是谭政的父亲不准谭政读这种洋学堂,谭政只能在原学校苦读四书五经。

直到1923年谭政与陈赓的妹妹陈秋葵结婚后,谭政的父亲才同意陈赓的父亲的建议,送谭政进入东山学堂。谭政一直读到毕业,在家乡当了一名老师。

1927年农历三月间,陈赓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时任北伐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特务营营长,正驻扎在武汉,写信给谭政,邀请他一同参加革命。

就这样,谭政投笔从戎,在陈赓的特务营里当了一名上士文书,后来特务营增设“营指导员办公所”,再晋升该所准尉书记官。

陈赓后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谭政则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

毛泽东得知谭政来自湘乡,他曾在搞农民调查的时候住过陈绍纯家里,就问他认不认识湘乡的陈绍纯。

谭政回答陈绍纯是他岳父,陈赓是他大舅哥。

毛泽东惊叹道:“你原来是不是叫谭清河?”原来谭政以前叫谭世铭,学名叫谭清河,而岳父陈绍纯曾向毛泽东介绍他有个女婿叫谭清河。

毛泽东这才对上了号,赞道:“你老岳丈是个大好人啊!他乐善好施,同情贫苦人民,支持***人闹革命。陈绍纯先生是革命有功之臣哟,将来革命成功,谭政你领着我去看望他老人家!”

毛泽东见谭政文采好,后来就让谭政做了自己第一任的秘书。

陈赓善武,后来统领20万军队。谭政与他相反,他喜文,从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开始,他的文才得到发挥,并逐步成长为政工战线的代表人物,成为了一名几乎没开过枪、杀多敌的书生将军。

两人一文一武,是难以复制的传奇。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时,才只有40岁,只比最年轻的肖华大一点。

1927年,不到13岁的陈锡联想要参加革命队伍,因为年纪太小被拒绝,但他没有放弃,于1928年正式参加革命。

1937年抗日战争拉开序幕,年仅22岁的陈锡联担任129师769团团长,打了多场漂亮仗,其中“夜袭阳明堡”一举炸毁日军战机24架,让他一战成名。

陈赓和陈锡联脾气相投,都喜欢“捣乱”,他们在延安时曾以找朱总司令聊天为接口,“惦记”朱老总院子里的苹果。朱老总也喜不自胜地等着他们两个来。

1946年,陈赓的妻子王根英牺牲后,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带着陈赓与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从上海来到山西。当时陈锡联原配夫人1948年病逝后,解放后,在陈赓的热心撮合下,陈锡联与王璇梅结婚。王璇梅一直喊傅涯“姐”,喊陈赓“姐夫”。

因此,陈赓和陈锡联是“连襟”,他们都是王家的女婿。

王璇梅为陈锡联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获得了中将军衔,而身为飞行员的二儿子却在一场任务中逝世,年仅31岁。

陈赓和妹夫谭政一起授大将,而“连襟”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就是革命“大浪淘沙”的奇妙。

在我军的将领中,有兄弟将军,如:王宏坤、王宏信;张能彬、张平凯;贺晋年、贺吉祥;王树声、王宏坤。

有叔侄孙将军,他们是梁仁芥、梁兴初、梁必业。

而陈赓也创造了一个佳话,那就是连襟将军。和陈赓组成连襟将军的,就是上将陈锡联。

在这些佳话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毁家纾难、父子连心、兄弟上阵却英勇牺牲的烈士。

《亮剑》里的旅长是谁?

《亮剑》中李云龙口中的旅长是:陈庚大将军。

陈赓在八路军中有个好哥们,叫做陈锡联。陈赓在红军当师长时,陈锡联才只是连长,但陈赓与他兄弟相称,还一起去偷朱老总家的红枣。后来陈赓还介绍自己小姨子给陈锡联,两人做了连襟。

陈锡联在八路军成立之初,做的是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后来先后成为旅长、军分区司令,纵队司令员。千里挺进大别山时,陈锡联还是纵队司令,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陈锡联就成了兵团司令了。

旅长陈赓打仗很厉害

抗战时,陈赓指挥的神头岭战斗可写进教科书。先派772团(团长叶成焕、团副王近山)埋伏在邯(邯郸)长(长治)公路以北,神头岭以东高地及安南岭西北高地,派769团强袭黎城,诱使日军16林清师团一部驰援。

771团拦头,772团第三营断尾,772团和补充团从公路两侧突击。结果仅两个小时,就歼敌1500人,毁汽车百辆,毙伤俘骡马600余匹,缴枪500余支。

解放战争时,萧河会议上,陈赓改变主席的让他四纵回师延安的战略,率三个纵队八万之众挺进豫西,这可以和粟裕改变中央让他率华野一兵团挺进江南而转进豫皖苏媲美。

陈锡联是黄埔军校第几期学员?

没有进过黄埔军校。

1915年1月4日生于湖北红安高桥镇陡山彭家村。

1929年在家乡参加(黄)陂(黄)安南游击队,同年秋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

1931年在红四方面军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

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此次战斗是129师出兵第一仗,使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并且被迫回调大批部队守备后方,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

简介陈锡联将军(《亮剑》里的旅长是谁?)

好了,今天关于“简介陈锡联将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简介陈锡联将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