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频是什么东西(功放跟低音炮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谐波 和 泛音 是一个概念(称法不同,一如“洋芋”和“土豆”;“番茄”和“西红柿”)。一个振动体,当它振动时,是以它的“基音”(基频)+“泛音”(谐...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基频是什么东西”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基频是什么东西
没有区别。谐波 和 泛音 是一个概念(称法不同,一如“洋芋”和“土豆”;“番茄”和“西红柿”)。
一个振动体,当它振动时,是以它的“基音”(基频)+“泛音”(谐波)一起产生复合振动,其中“基音”的能量最大,最容易被我们的听觉捕捉和辨识,其他的 泛音列 能量依次较弱,不容易被辨识,需要我们的听觉器官进行仔细的“听觉选择”才能逐一辨识到它们。有些甚至需要借助声学仪器才能检测到。
内存频率到底是多少,能超多少啊
你DDR400的内存,工作频率就是200,因为DDR是2倍传输率。你超频到250就开不了机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超到250外频时候,内存频率也是250,实际上内存就变成了DDR500,这样一般的内存肯定受不了的。你这种超频是内存同步超频,你要想超较高的CPU外频,就得内存异步。也就是在bios中设置内存频率为166或者133,然后把cpu外频一点点往上调,注意系统安全。里面HT要调节成3倍。
4G速度为什么那么快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中TD-LTE是高带宽、高质量的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标准之一,具有高速度、低时延、国际化的特点。
和3G相比, LTE的特点可用“多”“快”“好”“省”来概括。
业务种类“多”:LTE不仅能够支持2G/3G网络下的话音、短信、彩信;同时还能够支持高清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视频调度等高带宽实时性业务。
上网速度“快”:LTE峰值速率能达到百兆以上,是目前3G速度的5倍多。
用户感知“好”:LTE 网络时延比3G网络一半还要低,对于在线游戏、视频实时传送等这些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感知特别好。
频谱资源“省”:和3G相比,在组网频宽上,LTE可以用1.4、3、5、10、15、20Mhz六种频宽进行组网,频谱利用率要高于3G,能更好的利用目前非常宝贵的频率资源。
功放跟低音炮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功放用来给音箱提供动力,不是说的户外的。
家庭影院哪个不带功放?只不过是集成了或单置的区分。音箱就是发生的,根据特点不同(喇叭大小,线路特点)等区分。
用于前置,左右主音箱,后置环绕等。低音炮专门处理低音部分,不同于低音喇叭。可以提供更加震撼或动感的东西。
对声音音质的感觉,也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特征品质。不同的乐器在发同一音调时,它们的音色可以截然不同。
这是由于它们的基频频率虽相同,但谐波成分相差甚大。故音色不但取决于基频,而且与基频成整倍数的谐波密切有关,这就使每种乐器和每个人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的音色指什么?
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一定频率的纯音不存在音色问题,音色是复音主观属性的反映。各种乐器,奏同样的曲子,即使响度和音调相同,听起来还是不一样,胡琴的声音柔韧,笛子的声音清脆,小提琴的声音优美,小号的声音激昂,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自然界的声音绝大多数是复合声,单一频率的声音比较少,如人类的言语声,钢琴的弹奏声,机器的噪声等等,都是复合声。有的复合声给人以乐感,令人陶醉,而有的复合声杂乱无章,令人烦躁。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每一种复合声的频率组成不同,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详细了解每一种声音的组成成分。
音色,也称音品,是人对复合声频谱特性的主观感觉的统称,是入耳对声音客观特性的主观感觉。人类可以辨别的声音种类几乎是无数的,各有其独特的音色,但较难具体地描述,更不好准确定量。
在声音中,音色主要和组成声音的谐波成分有关。我们知道,声音的本质是一种振动,在组成复合声各种频率成分中,最低的固有频率叫做基频,也叫基波,组成复合声的其余频率中,等于基波整倍数的频率叫做谐波。通常所说的“一次谐波”、“二次谐波”等,就是指某些频率等于基波频率的2位、3倍的频率成分。不难理解,复合声的谐波成分越多,则该复合声的音色就越优美,圆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反之,复合声中的谐波成分越少,则该复合声的音色就越差,听起来显得声音发“涩”,给人一种难听的感觉。
音色是用来评价声音的特点,例如生产音响设备的厂家,评价不同音响设备的优劣时,音色即是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同一个优美动听的乐曲,分别在两种不同的音响设备中播放,邀请一批听力正常人,在看不到音响设备的环境中聆听,分别评价播放同一乐曲时给他们的感觉,曲调听起来悠扬动听,说明音色丰富;难听,则表明音色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这种主观评价声音某一特点方法,实际上就是用主观感觉对某种声音的音色进行评价
关于CPU的参数
不得 插槽要一样 至于主频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品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而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完全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外频也叫CPU外部频率或基频,计量单位为“MHz“。CPU的主频与外频有一定的比例(倍频)关系,由于内存和设置在主板上的L2Cache的工作频率与CPU外频同步,所以使用外频高的CPU组装电脑,其整体性能比使用相同主频但外频低一级的CPU要高。这项参数关系试用于主板的选择。 倍频 系数是CPU主频和外频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为:主频=外频*倍频。Intel公司所有CPU(少数测试产品例外)的倍频 通常已被锁定(锁频),用户无法用调整倍频的方法来调整CPU的主频,但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外频为设置不同的主频。AMD和其它公司的CPU未锁频。 FSB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也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整机性能影响很大,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例如Intel公司的PⅡ 333使用6 6MHz的前端总线,所以它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带宽为528MB/s =(66×64)/8,而其PⅡ 350则使用100MHz的前端总线,所以其数据交换峰值带宽为800MB/s=(100×64)/8。再比如Intel 845芯片组只支持单通道DDR333内存,所以理论最高内存带宽为333MHz×8Bytes(数据宽度)=2.7GB/s,而Intel 875平台在双通道下的内存带宽最高可达400MHz×8Bytes(数据宽度)×2=6.4GB/s。目前PC机常用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几种。 外频、内存频率与CPU的前端总线的关系
在以前P3的时候,133的外频,内存的频率就是133,CPU的前端总线也是133,三者是一回事。现在P4的CPU,在133的外频下,前端总线达到了533MHZ,内存频率是266(DDR266)。问题出现了,前端总线是CPU与内存发生联系的桥梁,P4这时候的前端总线达到533之高,而内存只有266的速度,内存比CPU的前端总线慢了一半,理论上CPU有一半时间要等内存传数据过来才能处理数据,等于内存拖了CPU的后腿。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的,845和848的主板就是这样。于是提出一个双通道内存的概念,两条内存使用两条通道一起工作,一起提供数据,等于速度又增加一倍,两条DDR266就有266X2=533的速度,刚好是P4 CPU的前端总线速度,没有拖后腿的问题。外频提升到200的时候,CPU前端总线变为800,两条DDR400内存组成双通道,内存传输速度也是800了。所以要P4发挥好,一定要用双通道内存,865以上的主板都提供这个功能。但845和848主板就没有内存双通道功能了。[2]
[编辑本段]主频与多核谁更重要?
游戏应用篇
现在购买高配置电脑的用户90%以上都是游戏玩家。在有限的预算里,将更多的钱投资在显卡上,游戏性能提升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但为了发挥出GPU的全部性能,不造成系统瓶颈,一款高端的CPU又是不可或缺的。面对Crysis这类的热门的DX10游戏,如何平衡CPU与显卡的搭配,相信你问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说法,即使是一些资深的游戏玩家他们自身也存在疑问,很难给出你一个正确的答案。 对DX10游戏有一定了解的玩家都知道,大量真实的物理效果运用,是现在DX10游戏的一个趋势,以现有的生产工艺水平、CPU内部所能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和执行效率,光是巨大的纹理贴图渲染以及很多后期处理特效,就已经让CPU负担不过来了。因此在系统不具备物理卡的情况下,现在很多DX10游戏物理仿真特效其实都还是都交由CPU负责处理的,也就是说CPU在游戏中参与了很多需要大量运算、任务量繁重的工作。 作为一款权威性的3D图形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未来场景越来越复杂的DX10游戏,需要CPU拥有强大的物理处理能力和多线程执行能力才能保证游戏的流畅运行。 如果未来的游戏能将CPU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目前的可行的设想是SLI或Crossfire平台用一块显卡专门负责物理运算,但现在这个设想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论是Quad SLI还是Quad Crossfire,都还无法在游戏中真正实现这一点。 另外,在实际的使用中,很多玩家在玩游戏同时后台还会有其它的任务操作,诸如传输文件,迅雷、BT下载等,在这种应用前提下,只有高端的CPU才会有资源闲置的情况,低端的CPU往往在游戏中处于100%的负载状态下,很难胜任大型3D游戏+多任务同时运行的应用环境。 目前几款主流的DX10游戏引擎对多核CPU的支持情况一般,比较的例外是UT3和Crysis,这两款基于多线程开发的游戏能够真正发挥出4核处理器的强大性能,失落星球则基本是GPU一个人在唱独角戏,CPU的主频和核心数量对其影响不大。 回到现实的游戏配置搭配上,如果玩家不希望CPU成为游戏瓶颈的话,至少得需要一款酷睿2Duo E8000级别的处理器才行。其它几款游戏在1680x1050及以上分辨率,不管是顶级四核还是入门级CPU,性能差距都不大。
主频之路走到尽头,多核CPU登场
CPU从诞生之日起,主频就在不断的提高,如今主频之路已经走到了拐点。桌面处理器的主频在2000年达到了1GHz,2001年达到2GHz,2002年达到了3GHz。但在将近5年之后我们仍然没有看到4GHz处理器的出现。电压和发热量成为最主要的障碍,导致在桌面处理器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方面,Intel和AMD无法再通过简单提升时钟频率就可设计出下一代的新CPU。 面对主频之路走到尽头,Intel和AMD开始寻找其它方式用以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保持住或者提升处理器的能效,而最具实际意义的方式是增加CPU内处理核心的数量。 多内核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多核技术的开发源于工程师们认识到,仅仅提高单核芯片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且无法带来相应的性能改善,先前的处理器产品就是如此。他们认识到,在先前产品中以那种速率,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很快会超过太阳表面。即便是没有热量问题,其性价比也令人难以接受,速度稍快的处理器价格要高很多。 英特尔工程师们开发了多核芯片,使之满足"横向扩展"(而非"纵向扩充")方法,从而提高性能。该架构实现了"分治法"战略。通过划分任务,线程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多个执行内核,并可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多核处理器是单枚芯片(也称为"硅核"),能够直接插入单一的处理器插槽中,但操作系统会利用所有相关的资源,将它的每个执行内核作为分立的逻辑处理器。通过在两个执行内核之间划分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任务。多核架构能够使目前的软件更出色地运行,并创建一个促进未来的软件编写更趋完善的架构。尽管认真的软件厂商还在探索全新的软件并发处理模式,但是,随着向多核处理器的移植,现有软件无需被修改就可支持多核平台。操作系统专为充分利用多个处理器而设计,且无需修改就可运行。为了充分利用多核技术,应用开发人员需要在程序设计中融入更多思路,但设计流程与目前对称多处理 (SMP) 系统的设计流程相同,并且现有的单线程应用也将继续运行。现在,得益于线程技术的应用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时将显示出卓越的性能可扩充性。此类软件包括多媒体应用(内容创建、编辑,以及本地和数据流回放)、工程和其他技术计算应用以及诸如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中间层与后层服务器应用。多核技术能够使服务器并行处理任务,而在以前,这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处理器,多核系统更易于扩充,并且能够在更纤巧的外形中融入更强大的处理性能,这种外形所用的功耗更低、计算功耗产生的热量更少。多核技术是处理器发展的必然。近20年来,推动微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领域;体系结构的进展又在半导体工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 工艺和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20倍,体系结构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4倍,编译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1.4倍。但是今天,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却很难维持。多核的出现是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必然产物。 单芯片多处理器(CMP)与同时多线程处理器(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SMT),这两种体系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应用的指令级并行性和线程级并行性,从而显著提高了这些应用的性能。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SMT比CMP对处理器资源利用率要高,在克服线延迟影响方面更具优势。CMP相对SMT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其模块化设计的简洁性。复制简单设计非常容易,指令调度也更加简单。同时SMT中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争用也会影响其性能,而CMP对共享资源的争用要少得多,因此当应用的线程级并行性较高时,CMP性能一般要优于SMT。此外在设计上,更短的芯片连线使CMP比长导线集中式设计的SMT更容易提高芯片的运行频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性能优化的效果。总之,单芯片多处理器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个微处理器核心来提高程序的并行性。每个微处理器核心实质上都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单线程微处理器或者比较简单的多线程微处理器,这样多个微处理器核心就可以并行地执行程序代码,因而具有了较高的线程级并行性。由于CMP采用了相对简单的微处理器作为处理器核心,使得CMP具有高主频、设计和验证周期短、控制逻辑简单、扩展性好、易于实现、功耗低、通信延迟低等优点。此外,CMP还能充分利用不同应用的指令级并行和线程级并行,具有较高线程级并行性的应用如商业应用等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结构来提高性能。目前单芯片多处理器已经成为处理器体系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多核CPU在IX3000中的应用(WoodCrest的特点优势) Woodcrest处理器采用的是Intel新推出的Intel Core(酷睿)处理器架构,该架构目前包含三颗处理器芯片:Merom、Corone、Woodcrest,分别对应移动笔记本、台式机、Server三种不同的应用;IX3000使用的正是用于Sever应用的Woodcrest处理器; Woodcrest处理器是64位双核处理器,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而设计。该系列处理器基于intel65纳米工艺,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Woodcrest处理器兼容传统的IA-32软件体系架构。内建基于高级智能缓存架构的32KB的1级指令和数据缓存和4MB的2级缓存。1066/13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333MHz系统时钟的4倍频,可以在每秒钟传输高达8.5/10.66GBytes的数据。 Woodcrest处理器是64位双核处理器,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而设计。该系列处理器基于intel65纳米工艺,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Woodcrest处理器兼容传统的IA-32软件体系架构。内建基于高级智能缓存架构的32KB的1级指令和数据缓存和4MB的2级缓存。1066/13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333MHz系统时钟的4倍频,可以在每秒钟传输高达8.5/10.66GBytes的数据。[4]
[编辑本段]主频高的CPU性能也高吗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将MHz、GHz作为衡量CPU频率和性能的度量单位,以Intel、AMD沩主的微处理器生产商都尽可能在这个单位面前占有相对的数字优势,以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跷跷板式你上我下的数字游戏,在2000年和2001年中不断上演,后来,AMD采用了新标识的AMDAthlonXP处理器与IntelP4处理器再一次叫板,这时在大多数人扪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问号:CPU频率是否等于性能?其实MHz、GHz只是作为频率的度量单位,并不是性能的代名词。看来我扪很有必要看看频率和性能二者的相互关系。 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按照国际单位制,一般以秒计算)所发生的次数,其单位为Hz,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在CPU标识中MHz和GHz的含义了。以P41GHz为例,1G表示这款CPU能在1秒中内运算10的6次方,运算能力相当了得,但是这里面包括由于某些原应造成的错误运算,所以这个工作频率并不能代表CPU的有效运算能力,也就更不能表示CPU的性能。那么CPU的性能到底由什么来决定呢?其实,CPU的性能应该由主频、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缓存设计四个方面决定,我扪常将“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缓存设计”这三个方面统称为CPU的架构,也就是说CPU的性能由CPU的主频和CPU的架构这两个方面来综合决定。 从以往CPU发展历史来看,CPU频率的增长带来的是性能上量的增长,而架构的改变往往带来其性能上质的飞跃,所以相对而言同样的架构,主频高低不同,CPU处理能力差别很小;而不同架构的CPU之间性能的差别就可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了。也正是CPU架构方面的原应才造成了很多同频的AthlonXP比P4处理器更快这一现实,鉴于此,AMD采用了AthlonXPPR的命名方式。 [5]
[编辑本段]主频、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哪个更重要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cpu的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的大小,并不是衡量cpu的性能的唯一标准,还得看cpu的主频,制程,比如说45纳米的就比65纳米的好,还要稍微注意一下它支持的指令集,还得看是谁的产品,二级缓存对于intel的产品来说很重要但二级缓存对于AMD来说就不像intel那么重要,因为AMD除了有二级缓存之外还有三级缓存。 要说主频、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完全还要看你使用电脑追求什么了,主要执行什么任务。主频高运算速度快,二级缓存(L2)和三级缓存(L3)起到内存和CPU质检的缓冲作用,缓解内存和CPU速度不匹配问题起到提高CPU执行效率。所以大L2、L3在CPU长时间大量数据处理的时候效率会比较高。高主频在短时间内少量数据的处理上会比较快,其实3项这都很重要 ,哪一项达不到一定标准都会出现瓶颈效应。[6]
在英特尔和AMD面前的挑战,就是联合自己的软硬件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迅速完善各自的产业价值链。这才是“后主频竞争时代”真正的较量。 长期以来,“频率至上”一直是CPU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英特尔、AMD、VIA、Transmeta都曾是这场“频率大战”的参与者。如今,Transmeta调整策略,转而销售IP核;VIA对于频率之争似乎只是一个跟随者,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只有AMD和英特尔长期在过招。AMD Athlon曾经抢先突破了1GHz大关,对英特尔的Pentium Ⅲ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英特尔通过Pentium 4系列打了个翻身仗,让AMD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频率竞争的结果就是CPU的主频不断增长、工艺线宽不断缩小。但是由于受到工艺尺寸的限制,CPU主频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同时,随着线宽的缩小,散热、电流泄露、热噪等问题的解决越来越棘手。因此CPU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又一个瓶颈,在摩尔定律的战鼓声中持续已久的“频率大战”也快偃旗息鼓了。 CPU厂商间的竞争,在比完主频之后比什么? 目前,整个IT应用正在向两极化发展,虽然企业应用市场的增长渐趋平稳,但数字家庭应用市场正在高速崛起,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娱乐应用必将成为IT厂商的新战场。因此,多核及64位CPU开始成为厂商发力的新方向。最近,英特尔与AMD之间新一轮的较量已经开始,竞争的焦点就集中在双核及64位上。英特尔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18日发布了其第一款双内核CPU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较其原先计划的发布时间提前了一天。AMD也不甘示弱,于4月21日发布了它的首款双内核CPU。而在64位方面,AMD于2003年首先将64位CPU用于个人桌面系统,同时为了挑战英特尔的迅驰平台,又于2005年4月14日进一步推出了其64位移动处理器Athlon 64 3700+。在64位市场上,AMD可谓是捷足先登,而英特尔也计划随后推出其用于桌面系统的64位CPU产品。 其实,在双核及64位新产品的发布时间上,英特尔与AMD之间的你争我抢,还只是新一轮竞争开始的前奏,真正的竞争在隐藏于英特尔和AMD身后新的产业价值链的完善。一个完善的产业价值链不仅仅包括CPU、芯片组提供商,还包括操作系统提供商、应用软件提供商、整机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如果是应用在嵌入式领域,还会涉及算法、协议栈提供商、IDH等环节。在基于32位的“主频大战”时代,这个产业链是完善的。但由于软件的支持至关重要,双核及64位CPU产品不可能直接嫁接到原有的32位产品的产业链上,新的CPU不可能脱离相应的配套软件而独立发挥其优势。 因此,英特尔和AMD之间的竞争只是一个表象,最终会转到分别以英特尔和AMD为龙头的两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上。在产品发布结束之后,摆在英特尔和AMD面前的挑战就是联合自己的软硬件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迅速完善各自的产业价值链,这才是“后主频竞争时代”真正的较量。
变频电机基频50Hz和60Hz的问题
可是在50HZ的情况下使用60HZ的电机,甚至可以使用400HZ的电机,为什么呢?这就是变频器的功能拉,至于区别,显然,就是它的额定转矩降点,而且在设置变频器时,将最高频率设置在60HZ就okay了。如果很重的东西,这样可能影起电机发热严重,具体依据情况自己尝试实验下吧.细心加大胆.还有,60HZ的电机也完全可以在50HZ下运转,是没有问题的。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基频是什么东西”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