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怎么死的(李银河现任丈夫是谁)
1996年,王小波在机场和李银河拥抱道别。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居然是“永别”!第二年,王小波便因为心脏病而离开了人世,自此,李银河“永失我爱,天地无光”。那是...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王小波是怎么死的”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王小波是怎么死的
1996年,王小波在机场和李银河拥抱道别。
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居然是“永别”!
第二年,王小波便因为心脏病而离开了人世,自此,李银河“永失我爱,天地无光”。
那是一个清冷的凌晨。王小波身边并无一人陪伴,一个人蜷缩着,突然心脏病发作。
当姐姐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气息。
在墙上还发现了被牙齿刮过的痕迹,地上落了一大片墙灰……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王小波《黄金时代》
21岁的王小波想爱,想吃,想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的愿望是大多数人的愿望;王小波的人生是被误解的人生。
王小波的本人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考者。
有人说: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了不起的开端。”
可惜,与梵高一样,在他死之前,他的作品一直无人问津。
“你好哇,李银河!”
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每一封都是以这句话开头。
1977年,李银河与王小波通过《绿毛水怪》而认识,两人很快成为了恋人。
经过了3年的恋爱长跑,两人终于在1980年1月结婚。
其实,初见王小波的时候,李银河对她的印象并不好。
对方长得其貌不扬,浑身上下甚至有些土气。
李银河丝毫不加掩饰的说: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丑的人呢?”
没想到,王小波也毫不留情的回怼:
“你长得也不怎么样啊!”
可就是这两个一见面不顺眼的人,居然发展出了感情。
不久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李银河要去南方出差,而王小波则留在北京。
他们开启了煎熬的异地恋,饱受相思之苦。
有一天,王小波利用五线谱给李银河写信,开头即是“你好哇,李银河。”
后来,这句话被无数的人奉为经典。
多年后,王小波解释道,五线谱是偶然来的,李银河也是偶然来的:
“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婚后,两人一同前往美国,不过在那期间,他们一直处于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小波开始写小说。
《黄金时代》的初稿在这时问世。
这部巨作,花费了王小波整整29年的时间,从起稿到定稿,一路修修改改,精益求精,他说:
“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它是我的‘宠儿!”
可惜,这样的一本付出诸多心血的巨作,却不被大众所接受,他依然籍籍无名,怀才不遇。
直到王小波去世前,他写的书依然无人问津。
本以为他会迎来自己的发光时刻,可是在1997年,他就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1997年4月11日的凌晨,王小波因为病痛的折磨十分痛苦,难以忍受。
他一直不断的撞墙,直到因病失去生命。
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可惜的是,此时,李银河正在剑桥访问。
在葬礼上,去了300多人,大多数都是自发来悼念的人,可是却没有一个同行肯来送送他,十分冷清。
戏剧化的一幕来了,在王小波死后的第二个月,他的心血著作《黄金时代》,便集成了《时代三部曲》开始发行。
生前籍籍无名的王小波,死后立马名声大震……
在2010年的北大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次数排行榜上,身处于第一位的便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许多文坛的人士都对他的作品赞叹不已,高晓松说:
“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他是我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
王小波死后被推上了神坛,无数人都来拜访他的作品。
笔者说:
其实不止王小波,还有很多作家、画家、歌手等等都是在去世后才成名的。
杰出的天才们往往都是孤独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孤独,并不意味着错误,无人欣赏也不意味着毫无价值。
当我们走过山川,趟过河流,走过青春的年少,是否还会想起他。
那个浪漫的骑士、吟游的诗人,自由而澎湃的思想家王小波。
与其说我们怀念王小波的文字,不如说我们认同他的精神世界。
王小波是怎么死的?死时多大岁数?
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先后到云南、山东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到美国留学,1988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起,辞去公职,做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因急性心脏病发作去世。
王小波是怎么死
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先后到云南、山东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到美国留学,1988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起,辞去公职,做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李银河现任丈夫是谁
李银河丈夫王小波,为中国当代学者作家。早年间曾写下《黄金时代》《未来世界》等佳作。其编写的**剧本《东宫西宫》,更是在当年阿根廷国际**节上,为数不 夺得 “最佳编剧奖”.1997年,“中国第一性学家”李银河的丈夫王小波离奇猝死,年仅45岁。第2天,遗体推进焚化炉的时候,机器突然“卡壳”不动?在场的亲友顿感背脊发凉,撞邪了?这时,小波生前好友胡贝先生,凑近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随手放了一样“东西”在遗体上,王小波才进了焚烧炉王小波当年完全就是靠与众不同的才华,深深打动了李银河的芳心,从那以后两人爱的死去活来,如胶似漆,难分难舍。这可不是我在这里夸大其词,俩人结婚以后可以说确实是几乎没有分开过,王小波根本离不开李银河,因为结婚后李银河发现,王小波生活中简直就是不能自理,方方面面全得靠李银河照顾。不过这些都是李银河心甘情愿的,她爱惜王小波的才华,即使生活过得再拮据,她也支持王小波写书。王小波完全不能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是得靠李银河,不过李银河也乐得于此。他们的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生活的摧残,是能够彼此成就的爱情。在李银河的支持和庇护下,王小波得以安心写作,耗时费力,呕心沥血好几年,完成了《黄金时代》,然后还没有出版完却出了意外。在寒意未散的春夜里,痛苦的惨叫声从北京郊区顺义小区传来。很多邻居疑惑到底怎么回事,他们被惊动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大事,何况夜深了,他们也不会出来查证。谁也不知道,作家王小波就这样死去了。这件事震惊了整个文坛,毕竟王小波年仅45岁,正处于中年,可世界却好像急着要把这样一个有灵性的人儿带走。对于王小波的“死”,人们都感到惊诧万分。第二天早晨,邻居们互相交流着昨夜听到的小波的哀叫。李银河的母亲也非常自责,明明自己白天来看他为他做饭都还好好的。墙上全是咬痕和抓痕,王小波的头发也扯掉几缕,脸上全是血痕,看得出来很痛苦的离开。李银河收到消息后心痛不已可是自己还离不开英国,但是遗体三天内必须火化,于是只能拜托离得近的好友胡贝来帮忙办葬礼。胡贝痛惜好友年纪轻轻离开人世,希望他的遗体能够得到好好对待,于是送了一些烟酒给工作人员。没想到火化时机器出了问题,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纷纷有些恐慌,胡贝借此猜测王小波是不是还有心愿未了。操作员检查后,发现王小波的胳膊和腿卡在了入口。于是他让胡贝帮忙收拾尸体。胡贝还把王小波的作品《黄金时代》放在胸前,王小波就“自觉”地进了焚化炉.......本来,由于王小波写的书籍是严肃小说,很难博得大众广泛的喜爱,出版社还担忧这些书不好卖。可以说,之前王小波在主流文学遭遇到了冷淡和压抑。但是一旦王小波去世后,购买他书籍的人就络绎不绝,甚至登上了各地图书畅销排行榜,进入了主流文学的视野,他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并且获得了赞誉。这也是一大稀奇事了。
好了,今天关于“王小波是怎么死的”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王小波是怎么死的”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