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种类分几大类啊?(鲨鱼肉怎么做才好吃?)
现代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骨鱼,一类是硬骨鱼。软骨鱼的骨架由软骨组成,虽然脊椎有部分骨化,但是缺乏真正的骨骼。它们在海洋中是比较高等的动物,最早出现在泥盆纪,一...
我很了解我国常见的六种软骨鱼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鱼的种类分几大类啊?
现代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骨鱼,一类是硬骨鱼。软骨鱼的骨架由软骨组成,虽然脊椎有部分骨化,但是缺乏真正的骨骼。它们在海洋中是比较高等的动物,最早出现在泥盆纪,一直稳定发展到了现代。我们在水族馆中可以见到的鲨鱼、鳐鱼、魟鱼和银鲛,都属于软骨鱼。软骨鱼都没有鱼鳔,只能依靠不停地游动保持身体浮起来,保证从氧气丰富的海水中摄取氧气,如果停止游动,它就会沉入海底,海底的海水氧气含量低,难以维持生存。
↑鲨鱼是软骨鱼的一种
硬骨鱼是水中高度发展的脊椎动物,分布非常广泛,不论是海洋、河流、湖泊、洞穴,甚至温泉中,都能找到硬骨鱼的身影,是最常见的鱼。硬骨鱼也是所有生活在水中进化最成功的鱼类,现代脊椎动物一共5万中,其中硬骨鱼就有2万多种。我们平时吃的草鱼、鲫鱼、鲤鱼等等,都是硬骨鱼。硬骨鱼的主要特点就是骨骼的高度骨化(硬化成骨),甚至连鳞片也骨化了。另外,大部分硬骨鱼都有鱼鳔,可以通过鱼鳔的收缩来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升降,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还可以辅助呼吸。
↑硬骨鱼在生活中很常见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中国的海里面有鲨鱼么
鲨鱼属软骨鱼纲的测孔总目,即鲨形总目。全世界一共有鲨鱼350多种,我国约有70多种。吃人的鲨鱼只占鲨鱼种类的1/5。
其中六腮鲨目在我国产2科4属6种,以扁头哈那鲨,N.platycephalus H.perls较为常见;虎鲨目在我国有1科1属,即虎鲨科Heterodontidae,虎鲨属terodontus,分为宽纹虎鲨H.japonicusDumeril和狭纹虎鲨H.zebra 两种;鲭鲨目Isuriformes(鼠鲨目Lamniformes)在我国有5科6属11种,即锥齿鲨 科、鲭鲨科(鼠鲨科)、姥鲨科、长尾鲨科;须鲨日Orectolob扣Frees分须鲨科和鲸鲨科;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分猫鲨科、皱唇鲨科、真鲨科和双唇鲨科;角鲨目Squahformes 在我国产4科13属36种,主要为角鲨科,有5属7种,常见的有2属:乌鲨属和角鲨。
25种出现於台湾海域的危险性鲨鱼
油夷鲛 Notorynchus cepedianus 於水族馆中有攻击人的记录
斑须鲛 Orectolobus maculatus 体型不大,底栖性,可能有攻击性
锈须鲛 Nebrius ferrugineus 具潜在危险性
鲸鲛
Rhincodon typus 因体型庞大故具潜在危险性
戢齿砂鲛
Eugomphodus taurus 对潜水者具潜在危险性
狐鲛 Alopias vulpinus 尾部攻击
象鲛
Cetorhinus maximus 体型庞大故具潜在危险性
食人鲛(大白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 最危险的种类之一
*灰鲭鲛 Isurus oxyrinchus 危险性高
长臂灰鲭鲛
Isurus paucus 具潜在危险性
白边鳍白眼鲛
Carcharhinus albimarginatus 具潜在危险性
短尾白眼鲛 Carcharhinus brachyurus 具潜在危险性
*平滑白眼鲛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具潜在危险性
公牛白眼鲛
Carcharhinus leucas 最危险的种类之一
黑边鳍白眼鲛 Carcharhinus limbatus 具潜在危险性
*污斑白眼鲛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危险性高
污翅白眼鲛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具潜在危险性
*灰色白眼鲛
Carcharhinus obscurus 大型,危险性高
*高鳍白眼鲛 Carcharhinus plumbeus 具潜在危险性
沙拉白眼鲛
Carcharhinus sorrah 可能有危险性
鼬鲛
Galeocerdo cuvier 最危险种类之一
*锯峰齿鲛
Prionace glauca 危险性高
*红肉丫髻鲛
Sphyrna lewini 具潜在危险性
八鳍丫髻鲛 Sphyrna mokarran 具潜在危险性
*丫髻鲛
Sphyrna zygaena 具潜在危险性
其它种类及分布:
扁头哈那鲨(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体长约3米,重200-300公斤。为大型食用鱼,分部于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
狭纹虎鲨(体长达1米,暖温性底层鱼类,分部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台湾。)
噬人鲨(鲭鲨科、噬人鲨属,体氏达12米,重18000公斤,卵胎生,分部于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及台湾。)
狐形长尾鲨{长尾鲨科,体长达6米,卵胎生,分部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我国 沿海温带、亚热带水域。
鲸鲨(鲸鲨科,体长达20m,重10吨,卵胎生,分部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热温带海域。)
黑印真鲨(真鲨科,体长约1m,卵胎生,分部于热带及温带各海域。)
双髻鲨 (双髻鲨科,重达:100余公斤,卵胎生,分部于西南太平洋及我国东海和南海。)
鲨鱼有哪些品种
有六鳃鲨目、鼠鲨目、虎鲨目。
1,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有2科4属约5种,包括六鳃鲨科Heaxanchidae和皱鳃鲨科Chlamydoselachidae。我国仅六鳃鲨科Heaxanchidae1科3属4种。广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结构原始。鳃孔6~7个。眼无瞬膜或瞬褶。
2,鼠鲨目(Lamniformes):有5科,包括锥齿鲨科Carchariidae、剑吻鲨科Scapanorhynchidae、鲭鲨科Isuridae(鼠鲨科Lamnidae)、姥鲨科Cetorhinidae和长尾鲨科Alopiidae。我国有4科6属8种。
3,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仅1科1属8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我国产宽纹虎鲨Heterodontusjaponicus和狭纹虎鲨Heterodontuszebra两种。中小型鲨,长可达1.5米。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
鲨鱼肉怎么做才好吃?
鲨鱼属软骨鱼类,种类较多。常见有鲸鲨、虎鲨、斑竹鲨、真鲨、星鲨等。鲨鱼性猛、贪婪,以鱼类为食物,行动迅速,体表有质鳞带沙,皮粗厚。鲨鱼肉较腥,肉质粗糙之中带爽,食用时先褪净沙粒。鲨鱼可红烧或制羹、醋溜等。
[原料] 小鲨鱼肉200克,新鲜蚕豆瓣150克,水发竹荪25克,清汤600克,茭白50克。
[调料] 葱姜汁2克,胡椒粉0.2克,盐2克,味精1克,生粉4克,米醋5克,清油5克,黄酒3克。
豆瓣鲨鱼羹:
[操作程序]
1.鱼肉切成豆子丁;豆瓣放入笼内蒸酥;竹荪切成小片,焯一下水;茭白切成瓜子片焯一下水。
2‘葱姜汁炝锅,加入清汤,烧开后放入鱼丁、豆板、竹荪、茭白,再烧开时撇去浮沫,加入黄酒、盐、胡椒粉、味精,最后勾薄芡,滴入醋,淋入清油装盘。
[特色点评] 鲜滑细嫩。青豆瓣初夏时上市,与竹荪、茭白配伍更显爽口。
[要领提示] 汤要宽些,酸、辣只起提味作用,不宜过重。
关于鲨鱼肉的做法,我们那天请教了浙江乐清蒲歧镇最大的鲨鱼老板李维杰。老李说鲨鱼肉做之前,关键是要先去掉鲨鱼皮上纯白色的保护层———“去沙”具体做法是用开水烫一下,然后用钢丝球刷,否则鱼肉吃到嘴里就像嚼沙子一样。
红烧是最家常的做法:把鲨鱼肉切成小块,姜和大蒜头先入油锅煸出香味,下鲨鱼肉,翻炒两分钟左右,然后放豆瓣酱、酒、盐、白糖、加水(不用多),喜欢吃辣的可以加点辣椒酱或辣椒籽,大火烧10来分钟,等汤汁收时就可以出锅了。
另外还有鱼丸和鱼饼———因为鲨鱼肉没刺,做起来很方便:把鱼肉剁碎,放点鸡蛋清、淀粉、盐、姜汁、葱花,再继续剁,直到肉起了粘性。然后烧开一锅水,将鲨鱼肉糜挤出圆子放入开水中,等鱼圆浮起就可;鱼饼么,就是把鲨鱼肉糜压成小饼状,入油锅里煎到两面起**,根据各自喜好的口味加调料烧熟。
另外,找到一家杭州专门做鲨鱼的酒店,负责餐饮的丁经理介绍了一种鲨鱼浓汤的做法:鲨鱼肉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到70℃左右的油锅里翻炒几下,再下姜、酒、香料等,加入高汤,根据自己口味放点蘑菇、笋干、葱等,烧到汤成奶白色出锅。
鲨鱼,亦称“鲛”,属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有六鳃鲨科、虎鲨科、鼠鲨科、鲸鲨科、皱唇鲨科、真鲨科、双髻鲨科、角鲨科之分。体型纺锤形,表皮具盾鳞,类似沙纸,所以又称沙鱼。鳃裂每侧5-7个,以5个为多数。六鳃鲨科的哈那鲨每侧7个。背鳍1-2个,以两个的为多数,哈那鲨一个背鳍(位于体后方),尾鳍一般比较发达,多数呈歪形,个别品种的臀鳍消失。有卵生的,也有卵胎生的。以鱼类、头足类或甲壳类为食,性皆凶猛。海中生活,少数品种亦进入淡水。我国经济较高的鲨鱼有70余种,常见的有真鲨,姥鲨,星鲨,角鲨,哈那鲨,虎鲨,双髻鲨等。鲨鱼肉可食用,皮可加工食用,也可制革或加工鱼胶,鱼鳍可制鱼翅,唇部可制鱼唇;部分软骨可加工成明骨;鱼肝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生产药用鱼肝油丸或乳白鱼肝油的好原料,其它内脏和骨胳可制作鱼粉,供作饲料和肥料用。
(一)鲨鱼干
鲨鱼肉中含有尿素,鲜食时要经过一定的预热处理,使氨挥发。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鲨鱼肉加工成盐干品,腌制后,不仅可以去掉尿素,而且食用味道也很鲜美。对肉质疏松、纤维粗、水分多的姥鲨,及某些含纯肉较多的鲨鱼,一般不宜加工干品,过去一般都就鲜处理,现在大都加工成冷冻品。现将鲨鱼盐干品的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1.大鲨鱼的加工
每尾重15公斤以上的鲨鱼,可加工成盐干肉片,其工序如下:
(1)割鳍:用海水将鱼体附着的泥沙等污物冲刷干净。鱼体侧放,先割去胸、腹鳍。再割去背鳍;最后割去胸、腹鳍。割鳍时要贴鳍根切割,刀路要同鳍的基部平行。切尾鳍时,不得把整个鱼尾完全切下,而应紧贴尾椎骨下面一边斜刀切下。把每个鳍基部附着的肉用刀剔除,用海水浸洗,去掉血污,然后摆晒。夏季气温较高,为防腐变质,在摆晒前,应将鳍的基部在盐水中(用饱和盐水或接近饱和的盐水)蘸一下,浸水的深度在1厘米左右。当其充分干燥后即为原翅(亦称青翅)成品。
(2)剖割去脏:用割鱼刀自肛门插入腹腔,沿腹部中线向头部切割至喉部,回刀自肛门剖至尾根。腹开后,依次取出肝和其它内脏,分别存放处理,再用清水将腔内血污冲洗干净。
(3)剥皮:用割鱼刀剥皮,一手拉住鱼皮,一手持刀剥离皮层,从腹部剥向背部,并将头皮剥开,整张鱼皮剥下后,再把鱼头切下。剥皮时,应注意刀口平稳,不要把皮剥破,也不要让鱼肉附在皮上,造成不易干燥而长蛆,降低鱼皮的质量。剥下的鱼皮用清水浸泡20小时左右后再冲洗干净,经过充分干燥后即成为鱼皮,可用做食用,也可制革或加工鱼胶。
(4)切段:从脊椎骨接合处下刀,把鱼体横切成数段,每段长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切段后,用海水洗涤血污,再行切条。
(5)切条:将鱼段用刀纵切成肉条,并除去脊椎骨(哈那鲨的脊骨可做明骨,其它种类的脊骨可做鱼粉)。肉条的规格为:长度维持原状,30厘米左右,宽约6厘米左右,厚3厘米左右。切条后如有血污,仍需用海水冲洗,然后进行腌渍。
(6)腌渍:鲨鱼肉切条后,即行腌渍,用盐量为15%左右,阴雨天可适当增加。腌渍方法是,先把肉条放在称过重量的盐堆上,并用手敷盐,使盐粒均匀粘敷肉条上。先在缸(桶)底撒一层薄盐,然后将鱼条整齐排列于缸或木桶内。每排一层肉条即撒少许隔盐,最后用盐封顶,经10小时左右,加压石块,使卤水浸没肉条即可,经过1-2天的腌渍,即可捞出洗刷。
(7)洗刷:用清水浸泡肉条,并逐条用手或软布细心摩擦肉面,去掉附着的盐垢和污物。在浸泡和洗刷过程中可脱去过多的盐分。脱盐要适当,因为脱盐过度鱼肉太淡,在气温较高的阴雨天中进行干燥最易变质;脱盐时间不足,成品的表面上易泛盐霜,降低质量,当用手推摸肉条表面,如感到滑手时,即表示脱盐适当。
(8)切片:肉条经洗刷后切片。因为鲜鱼肉水分多,比较松软,难以切成薄片,但经过腌渍后,鱼肉变得坚实,便于切片,切开的肉面也光滑美观。切片时,将肉条放在案板上,纵切成1厘米左右厚的肉片,原来肉条的厚度就变成了肉片的宽度,切时刀路要平稳,肉片厚薄要均匀。
(9)出晒:切片后,要逐片摆在竹帘或席子上,并用手指轻擦肉面,使其干燥后有光泽。当晒至肉面上结成一层薄薄的硬皮时,再进行翻转,第一天翻晒两三次,翻晒时要注意整形,经两天翻晒基本上能达到六、七成干,垛起来平压,两天后再出晒至全干为止。
(10)成品质量要求:肉片板直,肉质坚实,色泽淡黄,无盐霜或油烧现象。
(11)包装:用塑料袋定量包装密封,然后装纸箱,为防止塑料袋破碎,袋与袋之间可用软纸垫隔。
2.小鲨鱼的加工 15公斤以下的鲨鱼(不包括2公斤以下的幼鲨鱼),其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剖割成全开片腌制成干品,其加工方法如下:
(1)部割:鱼体表的泥沙等杂质被冲刷干净后,把鱼侧放在割鱼板上,头向人体,背脊左右,持刀沿脊骨左侧切入背部,贯通腹腔,紧贴脊骨推向尾根部,回刀切开头骨,但吻部不得切开,背鳍应留在脊骨左边(即刀的上面),并同时将鱼片展开,然后调转鱼尾向人体,在尾根处切断脊骨,再将刀插入脊骨下缘自尾部推切至头部,顺便将脊骨向边翻开,最后在左右鳃部各切一刀,将头部完全展开,腹内壁的贴骨血用刀尖挑除。剖割时,刀口要正确、平滑,尾部要保持完整、割开后,要先摘鱼肝,再将其它内脏取出分放,待进行副产品加工。
(2)腌渍:将割好的鱼片用清水冲刷干净,然后入池或缸内腌渍,层鱼层盐,最后一层加盖封顶盐,不需加压石,总用盐量为鱼片重的12-15%。腌渍时间以3-4天为宜。夏季高温阴雨天,用盐量可适当增加。
(3)出晒:经过腌渍的鱼片在出晒前,要洗刷干净,含盐量高的要适当浸泡脱卤。晒时最好挂晒或架晒,先晒肉面,后晒皮面,当晒至六七成干时,收起垛压,整形并扩散水分,两天后重新出晒至全干为止。
(4)成品质量要求:肉质坚硬,肉面光滑,色泽淡黄,剖割正确,刀口平直,鱼片板平,无残缺。
(5)包装:用方筐或打捆用草片包装。
3.幼鲨鱼的加工 每尾重在2公斤以下的幼鲨鱼,适合于加工小鲨鱼肉条,加工方法如下:
(1)去沙:用手抓住鱼尾,将鱼放进70℃左右的热水中,转动几下拿出,随即用草根炊帚擦掉沙皮,以去净沙皮为止。
(2)部割:将鱼侧放于割鱼板上,头向人体,腹面向左,用左手抓住鱼鳃部,右手执刀,从头部贴脊骨贯通腹腔推切至尾根,去掉内脏,然后切去鱼头,剔去脊骨,成为尾部相连的两片肉。
(3)腌渍:用6-8%的盐,层鱼层盐地摆入缸或桶内,经1天的腌渍即可捞出刷净摆晒。
(4)出晒:将刷好的鱼片平晒在竹帘或草板上,先晒肉面,后晒皮面,半干时将鱼片从中间纵行割开,每尾切成4块鱼条,尾部仍相连,成掌形,继续出晒至全干为止。晒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形。
(5)成品质量要求:肉条干燥均匀,刀口平滑,肉呈淡**,有时稍泛白粉,但无盐霜。
(6)包装:用纸箱或方筐包装.
我国产量最大的鲨鱼
鲨鱼属于软骨鱼纲的一目,只有六鳃鲨1科3属(六鳃鲨属,Hexanchus 哈那鲨属,Notorynchus 七鳃鲨属,Hetranchias)约4种。中国有3属3种。结构原始。鳃孔6-7个,眼无瞬膜后瞬褶,有喷水孔。背鳍一个,无硬棘,后位,具臀鳍;胸鳍的中轴骨伸达鳍的前缘。前鳍软骨无辐状鳍条。卵胎生。化石见于中生代侏罗纪。现存种类很少,但广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鼠鲨科(Lamnidae),3属5种,体纺锤形,吻尖,尾叉形。本科为大中型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灰鲭鲨(Isuru glaucus),为暖海性上层鱼类。性情凶猛,常追捕鱼群。卵胎生。噬人鲨,即大白鲨(该属仅此一种)(Carcharodon carcharias)体庞大,口大,弧形,牙锐利。性凶猛为大洋性活泼鱼类。吞食大型海洋生物,有袭击小船和噬人的记录。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中国见于海南和东海。
姥鲨科(Cetorhinidae)本科只有姥鲨(Cetorhinus maximus)一种,体庞大,可达15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海区。性温和,捕食浮游生物,偶尔追逐小鱼群。
鲸鲨科(Rhincodontidae)身体庞大,性温和。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属大洋性鱼类。每年5、6月回游到我国北部湾。只有鲸鲨(Rhincodon typus)一种。
须鲨科(Orectolobidae)约有11属28种,中国现有5属约9种。为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的中小型种类,近海层底栖。它的最后2-3个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上方。我国大多产在南海、东海。常见的有豹纹鲨(Stegostoma fasciatum)及日本须鲨(Orectolobus japonicus)。
真鲨目(Carcharhinformes)
软骨鱼纲的一目,共有4亚目7科49属200余种。中国有4亚目4科23属约60多种。本目分为猫鲨亚目(15属,约94种)、皱唇鲨亚目(4科)、真鲨亚目(24属近百种)、双髻鲨亚目(10种左右)。 真鲨科(Carcharhinidae),真鲨亚目唯一科,为鲨鱼中最大的科,中国现有11属约30种。喷水孔细小或消失。鼻孔较小,距口颇远。尾鳍上方或下方具有一凹洼,尾椎轴上翘,尾鳍宽大,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卵胎生或假胎生。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区。著名的有黑印真鲨(Carcharhinus menisorrah)、乌翅真鲨(C.melanopterus)、大青鲨(Prionace glauca)等。
双髻鲨科(Sphyrnidae),中国有5种。头的前端向两侧突出,形成双髻状,眼在突出的两端,有瞬膜。卵胎生或假胎生。化石见于白垩纪至上新世。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区。我国常见的为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鳍可制作鱼翅。
皱唇鲨科(Triakidae),9属约43种,中国现有4属约8种。头长为全长的1/5-1/6,尾细长,眼为椭圆形,下眼睑大部分成为瞬膜,能上闭。温暖性近海栖息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白斑星鲨(Mustelus manazo),背面和侧面灰褐色,沿侧线及侧线以上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白点。卵胎生。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类似白斑星鲨,但无白色斑点。
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
软骨鱼板鳃亚纲的一目。本目只有1科2属5种。中国只有1种。体长可达4米。吻很长,剑状突出,边缘具有锯齿。喷水孔大,位于眼后。鼻孔圆形,距口远。牙细小而尖,多行在使用。鳃孔5-6个,均位于胸鳍起点前方。背鳍两个,无硬棘;无臀鳍。
锯鲨科(Pristiophoridae),分为锯鲨属和六鳃锯鲨属。我国有日本锯鲨(Prisyiophorus japonicus)吻长约体长的1/4,鳃裂5个。分布于黄海和东海,偶见于南海及朝鲜和日本沿海。食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近海底栖。卵胎生。
角鲨目(Squaliformes)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一目。本目有3科21属约87种。2背鳍,臀鳍消失。鳃孔5个,位于胸鳍基低前方。眼侧位或上位。主要分布于世界各温水、冷水海区或深海。
角鲨科(Squalidae),10余属约71种。中国现有8属4种。体长1米以上。鳃孔5个,吻短或中长。背鳍两个,具硬棘,臀鳍消失,鳃裂狭小,都在胸鳍前方。牙单齿头或多齿头型,上下颌同型或异型。化石见于白垩纪至近代。为温带近海栖息的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卵胎生。主食鱼类。也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及环节动物和水母等。肉质鲜美,产量大,较大个体的鳍可制成鱼翅。我国常见的有白斑角鲨(Squalus acanthias)和短吻角鲨(S.brevirostris)。
本目还有铠鲨科,8属约12种;棘鲨科,1属2种。
扁鲨目(Squatiniformes)
本目仅1科1属约13种。很有特点。体平扁;吻很短而宽。鳃孔5个,宽大延伸至腹面,背鳍两个,无硬棘。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非洲南部东岸也有分布。
我国产琵琶鲨(Squatina japonica),又称日本扁鲨。是由于它的胸鳍大和头部彼此相连,状如琵琶而得名。一般体长1米以内,大的可达1.5米。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朝鲜和日本沿海也有分布。常浅埋于泥沙中,头部外露,伏击来往鱼类。捕食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不善游泳,卵胎生,每产10余尾。
皱鳃鲨目(Chlamydoselachiformes)
现存1科1属1种。体长1.5米左右,最长的雌鱼近两米。6对鳃孔。口近端位。上下颌同形。每牙具三个长尖齿,属支牙型。鼻孔在侧腹面。眼无瞬膜,有喷水孔。一般生活在450-760米的深海中。卵胎生。雄鱼有极发达的鳍脚。春天受精。发育在母体内进行。孵化期一年以上,第二年夏,幼鱼才出生。数量很少,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
出没地点:挪威到南非的大西洋东部,日本到澳大利亚的西太平洋从美国加利福尼亚 到智利南端的东太平洋。大小:一般1.5-1.7米,有时超过2米。
形态特征:这种鲨鱼有一个非常容易识别的身体和类似尾部的鳍,身体延长呈鳗形,吻部极短,眼睛没有瞬膜。在这种鲨鱼的身体两侧有六条鳃裂,鳃间隔延 长而褶皱,且相互覆盖,所以命名为皱鳃鲨. 最前面的一条鳃裂延伸到喉咙的下方,在鳃的边缘还有类似的皮肤的细长片。背鳍只有一个,位于臀鳍后上方,小于胸鳍。尾鳍宽长,末端较尖。
生活方式:它们栖息于较深海中,常在120-1280米处,较为罕见,卵胎生,每产8——12仔。幼鲨出生时为39厘米。
好了,今天关于“我国常见的六种软骨鱼”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我国常见的六种软骨鱼”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