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什么意思)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一句成语,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封建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这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一句成语,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封建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这句话的背景故事是这样的:宋朝时期,有一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有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告示一出,老百姓纷纷抱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来这句话就流传开来,成为一句成语。它比喻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人民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文言翻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字面意思为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后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人民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为,反而严格要求别人或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
例如“可是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就说不吉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扩展资料: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典故介绍:
北宋时,常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
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相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什么意思?
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别人不可以。
字面意思为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原句出自大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出现了这句歇后语,书中写: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什么意思
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别人不可以。
字面意思为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原句出自大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出现了这句歇后语,书中写: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好了,今天关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