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佤邦族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
佤邦族和中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
对于胞波情谊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佤邦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
佤邦族和中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时期
1989年3月11日,果敢的彭家声宣布归顺缅甸军政府,脱离缅共。
1989年4月11日,鲍有祥的部队宣布脱离缅甸***,并成立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随后更名为佤邦联合党,武装部队命名为佤邦联合军。同年5月18日,佤邦与缅甸军政府逹成停战协议。
1996年,佤邦联合军战胜坤沙集团以后,控制了原属于坤沙的位于泰缅边境的一片区域,成为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武装集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佤邦
胞波情谊深共饮一井水,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情谊是非常重要而美好的,因为生活在人世间,生活中少不了许多的情谊,从胞波情谊这个词语就突出情义非常的深厚,其中共饮一井水说明情谊是彼此相连,互相依靠的,是任何事情都使其分开不了的,因此读懂了情谊是非常重要而美好的。
胞波什么意思
胞波的解释
[compatriots;relatives]
亲戚 , 缅甸 人民和 中国 人民 之间 的 亲切 称呼。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详细解释 缅语同胞、亲戚之意。 缅甸 人民惯以此语称呼 中国 人民,以表示亲切。因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为胞波情谊。 陈毅 《赠缅甸友人》 诗:“ 彼此 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顾子欣 《无论我们到哪里》 诗:“把胞波情谊世代相继,像 高黎贡山 青峰不老,像 伊洛 瓦底江 流水长绿。”
词语分解
胞的解释 胞 ā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有 运动 、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同一父母所生的:胞兄。胞妹。同胞(a.同父母所生的;b.同一个 国家 或 民族 的人)。胞波(缅语同 波的解释 波 ō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波浪。波涛。 波澜 。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 影响 到,牵涉到)。 物理学上指 振动 在 物质 中的 传播 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波。光波。超声波。波长。波段。波速。波谱。 笔画
佤邦族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
佤邦族和中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
佤邦与中国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县等跨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保持着“胞波情谊”。佤邦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政府和人民来往密切,外事活动频繁,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配合。
在发展替代经济和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佤邦同时和云南昆明及中国沿海的省区及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扩展资料
佤邦联合军(United Wa State Army)是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武装,总兵力约4万人,有3个正规师和1个军区(或说5个师级部队),另外有民兵约6万人。在辖区内,佤联军实行自管自营,高度自治,未经佤联军允许,政府军不得擅自进入佤联军辖区。
同时政府方面承诺向佤联军提供每月42万缅元的经费以及一定数量的大米、汽油等物资。作为交换条件,佤联军不得与全国民主联盟(NLD)等反对派接触,不得退出缅甸联邦。缅甸政府军曾与佤联军于2000年在缅泰边境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请介绍一下“缅甸”这个国家——
一、地理位置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二、气候特征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
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的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
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月、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测量结果,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2、森林资源
缅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1994年缅甸森林(包括43%的郁闭林和30%的疏林)总面积为3442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1%,森林覆盖率约为52.3%。
缅甸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发现有1347种高大的乔木树种、741种小乔木、1696种灌木、96种竹类植物,36种藤本植物和841种花卉植物。在2088种乔木树种中,已有85种应用于多种用途的木材生产。
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脉是柚木的主要产区。缅甸林业种类有2300种,其中乔木1200余种,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盛产檀木、灌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97种,竹林面积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开、缅中地区。藤木32种,年产量约7600万根,主要分布在克钦、掸邦,有水藤、红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西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当时阿奴律陀听取孟族僧人阿罗汉的建议,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为国教。
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从此可以“成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街道、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
2、语言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
3、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乳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
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4、习俗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吴昂基”。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称“玛丹敏”。
五、著名旅游景点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塔高110米,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夺目而耀眼。传说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历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欢树和棕榈树丛中.皇家大湖,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在仰光市区,湖西的高岗上矗立着金光灿烂的大金塔;湖东是美丽的卡拉威宫,湖北面是绿树成荫的昂山公园,湖岸环绕着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赏湖滨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宽大的柚木平台,是远眺、拍摄大金塔和卡拉威宫的绝佳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倒印在湖中美丽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莱湖
位于仰光市北部,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湖畔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湖周有多个公园。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场所,更是情侣谈情说爱的热门首选。
百度百科-缅甸
你知道缅甸吗
国名: 缅甸联邦 (The Union of Myanmar)
独立日:1月 4日(1948年)
国庆日:1月4日(1948年)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9∶ 5。旗面为红色,左上角有一深蓝色的小长方形,里面绘有白色的图案——14颗五角星环绕着一个14齿的齿轮,齿轮中空,内有一株谷穗。红色象征勇敢和果断,深蓝色象征和平与统一,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14颗五角星代表缅甸联邦的14个省、邦,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业和农业。
国徽:中心为一个由谷穗环绕的有14个齿的齿轮,上面绘有缅甸地图。谷穗两侧各有一个狮子,狮子被誉为缅甸的国兽,称圣狮,是吉祥的标志。顶端为一颗五角星,在其两侧和谷穗周围装饰着缅甸花卉;底部的饰带上用缅文写着“缅甸联邦”。
国花: 东亚兰花
国树:柚木
国家政要: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 丹瑞大将(Than Shwe),1997年11月任职。
自然地理: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
人口:5300万人(2004年)。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约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已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 仰光 (Yangon),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达百米,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整个高塔用20516张金片贴住,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
2005年11月7日,缅甸政府发言人、新闻部长觉山准将说,缅甸政府部门已从6日起开始分批迁往缅甸中部城市彬马那。觉山证实,已经开始搬迁的首批9个部门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商业部和农业部等。其他政府部门也将陆续迁至彬马那。彬马那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脉依托,目前常住人口估计不足10万。彬马那现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
八莫独特的佛寺座钟
简史: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货币>>>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464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缅甸泼水过大年 漫话缅甸佛塔
2006年1月4日,缅甸仪仗队队员参加在首都仰光举行的独立节升国旗仪式,纪念缅甸独立58周年。 新华社记者张云飞摄
经济: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覆盖率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缅甸盛产的玉石和宝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外交: 缅奉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重视发展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与中国关系: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1950年6月8日两国建交。50年代,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10月,两国政府签定了中缅边界条约,率先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缅***一直保持互访传统,周总理曾9次访缅,吴奈温12次访华。中缅友谊被称颂为“胞波”(兄弟)情谊
回答者:开着奔驰偷白菜 - 经理 五级 2-26 13:08
--------------------------------------------------------------------------------
知道啊,
回答者:黄河之心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6 13:09
--------------------------------------------------------------------------------
国名: 缅甸联邦 (The Union of Myanmar)
独立日:1月 4日(1948年)
国庆日:1月4日(1948年)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9∶ 5。旗面为红色,左上角有一深蓝色的小长方形,里面绘有白色的图案——14颗五角星环绕着一个14齿的齿轮,齿轮中空,内有一株谷穗。红色象征勇敢和果断,深蓝色象征和平与统一,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14颗五角星代表缅甸联邦的14个省、邦,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业和农业。
国徽:中心为一个由谷穗环绕的有14个齿的齿轮,上面绘有缅甸地图。谷穗两侧各有一个狮子,狮子被誉为缅甸的国兽,称圣狮,是吉祥的标志。顶端为一颗五角星,在其两侧和谷穗周围装饰着缅甸花卉;底部的饰带上用缅文写着“缅甸联邦”。
国花: 东亚兰花
国树:柚木
国家政要: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 丹瑞大将(Than Shwe),1997年11月任职。
自然地理: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
人口:5300万人(2004年)。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约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已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 仰光 (Yangon),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达百米,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整个高塔用20516张金片贴住,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
2005年11月7日,缅甸政府发言人、新闻部长觉山准将说,缅甸政府部门已从6日起开始分批迁往缅甸中部城市彬马那。觉山证实,已经开始搬迁的首批9个部门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商业部和农业部等。其他政府部门也将陆续迁至彬马那。彬马那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脉依托,目前常住人口估计不足10万。彬马那现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
八莫独特的佛寺座钟
简史: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于1824-1885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货币>>>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464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
缅甸泼水过大年 漫话缅甸佛塔
2006年1月4日,缅甸仪仗队队员参加在首都仰光举行的独立节升国旗仪式,纪念缅甸独立58周年。 新华社记者张云飞摄
经济: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覆盖率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缅甸盛产的玉石和宝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外交: 缅奉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重视发展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与中国关系: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1950年6月8日两国建交。50年代,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10月,两国政府签定了中缅边界条约,率先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缅***一直保持互访传统,周总理曾9次访缅,吴奈温12次访华。中缅友谊被称颂为“胞波”(兄弟)情谊
好了,今天关于“胞波情谊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胞波情谊是什么意思”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