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纵队什么级别(纵队、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小队……)
相当于军,解放战争初期,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及 6个野战旅 。纵队一般辖 3 个师或旅,隶属于野战军或军区。1947年,华东野战军组建特种兵...
纵队是什么级别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纵队是什么级别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当年的纵队什么级别
相当于军,解放战争初期,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及 6个野战旅 。纵队一般辖 3 个师或旅,隶属于野战军或军区。
1947年,华东野战军组建特种兵纵队,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炮兵纵队 。
1948 年 ,东北野战军组建铁道纵队。
1948年11月起,全军野战纵队改称军。特种兵部队仍称纵队。
纵队、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小队……
纵队一般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建制,相当于现在的军级单位。
总队只有武警部队中才有,现在的总队都是副军级单位。
每个军兵种的支队的级别都不一样,海军的驱逐舰支队是师级单位;而武警部队的支队一般都是正团级单位,有的高配副师级。
大队的级别每个军兵种也不一样,陆军航空兵大队是正师级单位;武警部队的大队大都是正营级单位,边防部队的大队是副团级单位。
武警部队的中队是正连级单位。
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队的建制的含义。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是什么建制
解放战争开始后, *** 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小部队运动战和游击战转向以纵队作为基本战役单位的大兵团作战。
那么纵队是什么级别?不同时期的一个纵队又有多少人呢?先来说一说纵队的级别,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一般下辖2到4个师(旅),也有陈赓大将所属中野四纵这样的特殊纵队,由于担任总战略预备队任务而一度下辖5个旅,后来被改编成13和14两个军。
由于处于战争时期,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五大战略区的编制难以统一,不同时期纵队下辖的人数也各不相同,从七八千人到六七万多人不等。
解放战争初期, *** 共有野战军61万人(计有22个纵队及相当于纵队之师、94个旅及相当于旅之师),平均每个纵队一万人露头。
开始阶段,一个纵队一般辖2到3个旅(师),以2个旅的居多,不过8000人。
如晋绥军区才不过7个旅编成三个纵队2万多人,像黄克诚大将率领的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后来的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
解放战争中期,各战略区的纵队人数差距进一步拉大。
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前,每个主力纵队人数接近3万人,至于九纵(后来的空降15军)这样的地方部队整编成的部队,人数不过1万两三千人。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后,主力部队损失极大,加之部分部队地方化,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万人。
东北野战军的纵队编制人数最多,人数都在3万人以上,最艰难的3、4纵人数也超过2万。
西北野战军的作战环境最为艰苦,纵队编制也最小,每个纵队仍然只有七八千人。
大决战时期,各战略区的纵队人数相差更是悬殊。
东野作为全军最强大的野战军下辖12个纵队,每个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
东野入关前,将所辖的十几个野战独立师的分编入各纵队,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人数更是达到庞大的六七万人,和西北野战军一个兵团人数差不多。
华野主力纵队参差不齐,9纵最多大概3.1万多一些,其它主力纵队多在2.3万到2.8万之间,大决战后达到45000人。
刘邓的中野还是比较艰难,主力的1、2、3、6纵仍然没有恢复实力,平均也就1.5万,直到淮海战役结束后得到补充,恢复三师九团制,才达到3万多人。
华北军区部队的纵队编制和中野差不多。
西北野战军下辖8个纵队和2个骑兵旅,才15.5万人,每个纵队不到2万人。
之后,全军各野战军分别整编一二三四和华北野战军,全军的纵队整编成军,纵队退出了 *** 的编制。
好了,今天关于“纵队是什么级别”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纵队是什么级别”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