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怎么理解?(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是孔子想说的是他所讲得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一以贯之是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去贯通事情的始末和全部,这是让我们知道事情是有始...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两个一以贯之是什么内容 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两个一以贯之是什么内容 的话题。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怎么理解?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是孔子想说的是他所讲得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一以贯之是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去贯通事情的始末和全部,这是让我们知道事情是有始有终的,道是一个有始有终能够贯通一个事情的始终,孔子的核心是仁,他推崇仁政,主张政德,孝忠,在政治生活中他提倡"仁"。
一、一道贯之,有始终这一句话的关键词是道,想要表达的是一切都可以用一来贯穿和概括,孔子的思想可以是用一种态度来贯穿的,他的思想也是贯穿统一的,孔子道的思想与老子道的思想是不一样,老子强调的是,自然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孔子中所说的道是从老子中道的思想中引用延伸出来的,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里仁》。
二、事情有贯穿统一在《论语?里仁》中,孔子与曾参的对话是这样的,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可以用一种态度来贯穿它,曾参对其他弟子解释到老师的思想无非忠恕罢了,每一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同,大家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不必过于追究他最真正的理解,只要大致知道它其中的含义和意思就够了。对于儒家文化的理解,莫过于对一些比较具有深刻意义和对社会有用的句子的理解,找寻一些能够帮助别人,帮助社会,使人们有启发的句子,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一些事情的认识,让我们知道事情是由一个道来贯穿和概括的,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内容丰富,知识浩瀚海洋。
一以贯之的意思是什么
一以贯之的解释是: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一以贯之的解释是: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年代是古代成语。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拼音是yī yǐ guàn zhī。结构是紧缩式成语。繁体是一以_之。
关于成语一以贯之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语法 点此查看一以贯之详细内容
一以贯之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二、示例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一以贯之。(刘征泰《苏步青》)
三、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的成语接龙
一以贯之、之死不渝
一以贯之相关成语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始一贯、一仍旧贯、始终一贯、一发双贯、一贯万机、贯鱼之次、贯鱼之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才贯二酉、穿杨贯虱、恶贯久盈、恶稔贯盈、恶贯已盈、恶贯满盈、共贯同条、贯朽粟红、贯颐备戟、贯盈恶稔
一以贯之相关词语
一以贯之、贯月之辰、贯鱼之次、贯鱼之序、一贯道、一贯、贯一、一仍旧贯、报之以歌、嗤之以鼻、笑之以鼻、持之以恒、啖之以利、道之以德、动之以情、绳之以法、何以知之、何以言之、以死济之、继之以死
一以贯之的成语造句
1.这也是所有伟人必定要安排的身后事,必定要找一个能一以贯之的接班人。
2.我认为,你刚才说的,很好滴表明了你一以贯之的行事作风和人生态度。
3.古为今用”和中西比较之上,就使全书具备了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即在坚持传统礼仪反对西化的同时,发扬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因素,以激清扬浊,匡谬正俗。
4.“热诚守信,美化大众”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5.稳健是李嘉诚一以贯之的行动准则。
6.那么,我认为能成为其一以贯之的红线,就是这两个核心命题一是“中国话语”。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一以贯之的详细信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什么内容?
三个基本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1、党的基本理论: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这是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通过的《中国***章程》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3、党的基本方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泛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
在中国,他则是中国***的简称。
中国***成立于1921年7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领导和组织中国人民革命的中国***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一以贯之,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ǐ guàn zhī,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 贯:一直,习惯。出自《论语·里仁》。
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万法归宗、始终如一、善始善终、有始有终。
反义词:一反常态、虎头蛇尾、杂乱无章、有始无终、一反既往。
示例
1、政策一旦实施,就要一以贯之。
2、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3、热诚守信,美化大众,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4、要想晚上能睡得踏实,精致的外观与高品质必须一以贯之。他将用户需求置于工程便利之上,为此他曾坚持第一代苹果机不装排风扇,这样机器就是无噪音的了。
5、不管你利用哪段时间做祷告,但必须一以贯之。把这段时间在你的日历本标出了;就像跟任何人约会一样在约定的时间里向圣父倾诉。同样也与主耶稣约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以贯之(汉语词汇)
吾道一以贯之文言文翻译
1. 吾道一以贯之的贯的翻译
贯串,贯通。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啊!我“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一以贯之。”曾参说:“是。”孔子出去。孔子的其他弟子问:““一以贯之”是什麽意思?”曾参回答:“老师的道理,只是“尽已之心以待人,推己之心以及人”罢了。”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意思是说,不担心没有一个位置让你发挥作用,担心没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在社会上立身。这在当今社会应该是一种主流思想。虽然说找工作难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但更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把一样工作干好,有没有真本事,有真才实学就会比较容易的找到安身之所---也就是说,你必须是个人才。否则,即使通过不正当手段把你安排在某个岗位上,如果不能胜任,也一样没有好前途;能立得住脚,能有好前途的,都是有能力的。试看当今社会,无论企业事业,农工牧副渔,都要看真本事。所以,担心有没有立身的本领才是根本。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意思应该是不用担心没有人知道你,应该努力让人们知道你。不能出名,没有人赏识,是因为你还没有去做好让人知道你,赏识你,你做的还不够。当今社会应该也会这么看。如果你做的很好,各种媒体会争相报道你,大小领导会亲切接见你,企业公司请你做代言人,某活动请你做形象大使。所以,别怨怀才不遇,怨自己做的还不够。当然,不是说专业不强或技能不高,这个“做”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翻译: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忠恕之道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据孔子的解释,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偏重对己,忠偏重对待他人。
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原则的问题,贯穿于一个人一个事物的始终,是不能改动的。
这是人格的坚持,也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
3.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的原文以及翻译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参,从古从众读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参,吾之道,汝可一以贯之.曾子应之曰唯.孔子出.门人不解,乃问曾子,何谓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贯者贯穿,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谓忠恕,汉注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其实就是一贯的意思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4.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的原文以及翻译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
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参,从古从众读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参,吾之道,汝可一以贯
之.曾子应之曰唯.孔子出.门人不解,乃问曾子,何谓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贯者贯穿,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
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谓忠恕,汉注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是谓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其实就是一贯的
意思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5. 吾道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吾道一以贯之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参,从古从众读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参,吾之道,汝可一以贯之.曾子应之曰唯.孔子出.门人不解,乃问曾子,何谓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贯者贯穿,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谓忠恕,汉注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其实就是一贯的意思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6. “吾道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是: 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其实就是一贯的意思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出自。
孔子《论语》 读音:rú cǐ hòu yán wú chǐ zhī rén 出处:孔子《论语》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原文解释: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原文理解:如果从“一”来说,有表示根本、崇高的意思,那这里可以把“一”看作孔子的中心思想——“仁”,类似地来说,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正”里的“一”即为“道”。那么曾参将“仁”理解为“忠恕”也就无可厚非了。
子曰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讲的道,拿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拿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曾子说:“我明白了。”孔子就出了。曾子的师兄弟来问:“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从这里开始学,学到圆满的境界,就是道。”
出处:《论语·里仁篇》——春秋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儒学乃大众哲学,积极行世之显学。若朝闻道,夕即死,则为个体修道,反类道家精神矣。朝闻道,吸收容纳于心,至夕则另变其人也。
闻道之后,精神振奋,概叹过往皆虚度,过去之我可亡矣。隋唐之后,佛家教义中国化,多受儒家影响。若从佛家最高教义反推此章,则闻乃使之闻。若朝即令大众群体闻道,则夕死亦无憾矣。
出自《孔子》《孟子》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成语、俗语集释
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 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 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同《论语》一样,《孟子》语言的生命力更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这里收录的以常见的为主,肯定还有遗漏,望网友们不吝赐教。
(1) 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 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 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 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 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 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 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 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 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 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 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 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都差不多吧
《论语》成语、俗语集释
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 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 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同《论语》一样,
好了,今天关于“两个一以贯之是什么内容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两个一以贯之是什么内容 ”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