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延安精神?(<延安,我把你追寻>)
因为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在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延安精神的四根支柱包括哪些内容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延安精神?
因为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总书记在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不仅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事业,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总书记要求要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挖掘、用好延安精神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扩展资料:
在延安这片热土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引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实现了伟大转折,我们的党走向成熟,我们的军队走向壮大,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这一征程中,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这一伟大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及中国***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参考资料:
延安精神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说失去延安精神,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们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北方是寒冷的,但到了春天,就比较温暖了,大地上的一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燕子要追寻春光。雨露和阳光是小树成长必不可少的,所以小树要追寻雨露和太阳。这里,两个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并没有说出来,被省略了。这就是“我们追寻延安”。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第二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讲“叮步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例如 1942年 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显得非常亲切。
诗的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里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这里为了押韵,把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琳琅”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如各种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数量很多,质量很好。“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现代化,这种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说“永远告别了”。“土炕”是窑洞里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聊天。当年的***人、革命战士常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炕上,跟老百姓聊家常。这里说“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这是“忘不了”,也不应该忘记的。
第四节用“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宇宙”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有了航天飞机,我们就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有多种复杂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仿佛在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这种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所以说“毫不犹豫丢掉了”。“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的意思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跟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节里“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诗的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第五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第六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这里说的延安当然是指延安精神
延安的资料
延安
地理状况
延安市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共辖1区12县,市府驻宝塔区,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总人口193.8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1万,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历史沿革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 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人文自然资源
延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全市土地总面积5556万亩,人均29亩,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广袤黄土的深处,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33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为延安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历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轩辕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时期开凿的清凉山万佛洞和钟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历时千年开凿的钟山石窟,专家们称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
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这一孔孔土窑洞、石窑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挥千军马的司令部。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无不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坚持“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发特色主导产业,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6.2亿元;粮食总产66.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财政总收入18.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
——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七五”以来,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大垄沟种植、适时早播等旱作农业技术,粮食产量先后跨越了6亿公斤、7亿公斤、8亿公斤和9亿公斤四个台阶,2000年在遭受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村人均生产粮食仍稳定在500公斤左右,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烟、果、羊、薯四大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2000年,全市烤烟产量1.95万吨,苹果总产43.68万吨,羊子存栏91.64万只,薯类总产74.19万吨,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止1999年,全市8个国定贫困县全部实现越线目标,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山川秀美工程全面启动,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快。引进外资治理的延河流域、杏子河流域等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赞誉。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0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5.1%,农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4亩,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初步形成以能源开发为主体的工业布局,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6.9亿元(现价),增长4.9%。石油、煤炭、卷烟、电力四大骨干产业继续发挥了支撑经济全局的作用。全市原油产量246万吨,原油加工量306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148.52万吨;卷烟产量14.49万箱;发电量3.39亿千瓦时。市编31户国有工业企业全年实现税金1.8亿元,利润4.19亿元,保持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财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日趋活跃。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8.02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7.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9亿元。全市商业网点1.43万个,其中个体1.4万个,集贸市场19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亿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延安机场经过扩建,可以起降大、中型飞机,延安—西安、延安—北京航线保持畅通。西延铁路于1992年8月全线开通营运,神延铁路年内将建成通车。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基本竣工,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延安邮区中心即将投入使用。1996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电、村村具备通程控电话条件”的“三通”目标。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先后与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无锡市、福建省福州市,上海宝山区,北京石景山区,深圳龙岗区等市区缔结了友好关系,与上海市卢湾区达成了建立友好市区意向。引进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世行资金实施了杏子河、延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效果。世行贷款延河流域治理二期项目、德援造林项目、比利时援助的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联合国扶贫项目和日元农业综合开发、城镇供水等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与德国埃尔富特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开始启动。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18所,在校学生51.6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3%。196个乡镇全部完成了“普九”任务,7个县完成了“九”任务,全市提前两年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初级卫生保健网络逐步健全,长期危害群众健康的克山病、地甲病、大骨节、氟中毒等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8‰。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3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8.13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2.46平方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亿元,电话总数达15.38万户,电话普及率8.2部/百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8.7%和91.2%。
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延安在新世纪的更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延安人民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面向市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突显特色”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缩小差距两大任务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城市化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延战略等工作重点,加快特色经济开发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的新延安。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全诗共六节。第一、二节写追求延安精神的急切心理;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写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三、教学建议
1.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延安精神呢?可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围绕重点、难点归纳出几个问题,如,作者到底追寻延安的什么?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象征着什么?“永远告别”与“却忘不了”、“丢掉了”与“却不能丢”是否矛盾?通过讨论,应使学生领悟以下几点。
(1)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意思是继承、发扬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可结合《为人民服务》中所讲的内容去领会这种精神的内涵。也可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具体讲讲什么是延安精神。
(2)全诗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颂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具体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延河水,实际上讲的是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枣园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实际上讲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上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杨家岭会场,那里曾召开过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实际上讲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温热的土炕,实际上是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顶天立地的脊梁,指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第三、第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中的“永远告别”与“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照。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2.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首诗感情饱满,词句工整,节奏鲜明,适于诵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ɑ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有条件的地方可指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增加学生对延安的感性认识。
四、参考资料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延河南岸。1937年到1947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所在地。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等不少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当年这里大生产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三公里。有中央大礼堂和中央办公楼,中国***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有关采访老党员的感想 文章 不少于700字 高中水平 在线等、 高分赏、
红色岁月里的故事”采访老党员心得
为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以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2011年5月11日下午,湘雅医学院马列学习研究分会一行五人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关工委办公室,采访了湘雅医学院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原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现湘雅医学院关工委顾问常显宜教授,湘雅医学院现常务副主任杨福林教授以及湘雅医学院马列辅导老师刘耀光教授。
当我们抵达关工委办公室不久,老师们就拿出水果招待,很是热情。稍作闲聊后,刘耀光老师便为大家介绍三位老教授的主要社会经历。已经80岁高龄的常显宜常校长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战场上的故事。在激烈的战场上,大家脑海中就没了“生命”二字。在一次战斗突袭成功后返回的途中,他们面对身后敌人逐渐增多的援军,临危不惧,依然有序行军。满耳是隆隆的炮弹爆炸的声音,然而他们心中始终秉承着“精忠报国”的精神,早已经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战斗的胜利,我们的革命先辈再怎么残酷的考验都接受了,所以才会出现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战士等无数优秀革命先烈;平津战役中,常校长他们的队伍五天五夜一直在山上,饿了就吃点炒熟米,甚至吃雪,挨饿受冷已经算不了什么了;百万大军下江南时,由于过度疲劳,战士都是边走边睡觉,到一个地方倒地就睡,身上长了痱子、被蚊子叮了都得忍着……所有的这些磨练也练就了他们老一辈那硬朗的身体,铸就了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可贵精神。
在常校长的激情讲述后,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福林老师又为我们讲述了他参军的故事。那时候他们没地方住的时候就睡汽车,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1970年杨老师参加榆林拉练期间,同志们坚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信条,情愿自己盖窑洞住。而一般情况窑洞是需要晾置一段时间才可以入住的。正因为如此好多战士都患了关节炎……杨老师告诉我们,吃苦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还建议我们到井岗山、延安等红色故地去习***的精神。老前辈们说,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干部不能带头享乐,而要带头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作风永远不能丢。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乃至中国革命斗争史,都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里的延续和升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老一代革命家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廉洁奉公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胜利的保证和富国强兵的根本,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过去如此,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延安精神就是中国***人在艰难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哲学。当历史这艘巨轮驶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重任务,任务更伟大、更艰巨,也更需要延安精神。
作为一名医学生,将来的医务工作者,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我们自己的理解:
延安精神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革命胜利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是革命胜利的基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是革命的本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革命的标志。
现代管理学强调战略、形势分析、需求、执行、团队等,而延安精神恰恰全面体现了这些要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定正确的战略。战略是旗帜,战略是方向,战略是愿景。只有战略正确,才不至于走错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客观分析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遇和威胁,以便对战略和战术的制定提供翔实的依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是要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战略。走群众路线则是要搞好团队建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方针,也是当前团队组建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如何发扬延安精神?对医院而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坚持以公益事业为主体的医院经营理念,以改革促发展,为百姓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革命路线,就是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医学科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多找主观原因和自身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狠抓执行。总之,就是要处理好战略与战术、效益与效率、数量与质量、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最后,刘老师作了总结,他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能领到中国”作了深刻阐述,虽然目前党内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但在每一次大的灾难面前产党所表现出来的大无谓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不动摇,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可动摇,在思想上要始终艰苦奋斗,做真正合格的优秀***员。个人只有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不会为任何名利诱惑所动,才能甘于清贫而倾心于伟大事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和挫折所击倒,就会愈挫愈奋而不会趴下。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磨难,这就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刘老师还教育我们“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常读史使人明智,“工作上向上看,向我好的人看齐;享乐上向下看,向比自己差的人看齐”。
此次采访活动受益颇深,跟老一辈的党员交流的机会也很难得,说能完全领悟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会用一生去践种可贵的精神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
我的姨夫是一名电器工程师,他虽然很瘦小,但却是个吃苦耐劳的人。他对待工作总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甚至连自己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下班回家后,还认真钻研有关电器修理的问题。他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党员,如今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预备党员。因此,我很想了解一下党员的知识,更想了解姨夫为何想成为一名***员。所以我就利用周末的时间来采访他。
通过采访,我知道了许多预备党员的知识。要正式加入中国***,在入党申请审核通过后,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
在采访过程中,我向姨夫提出了一些有关***员的基本常识,比如说***的创始人是谁?现行党章于什么时候通过等。姨夫都一字不落的回答了出来,我还问他为什么想加入***?我被姨夫的回答震撼了。他说:“我之所以想加入***,是因为我想为人民服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到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劳累 。 姨夫还说过***员是要起带头作用的,做什么都要抢着干,看到别人有困难也要去帮助他,给年纪小的同志做榜样。”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就是应该要有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精神,这样才有资格做一名***员。”
我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驱使他们不怕吃苦呢?曾经有多少站立在边防的战士保卫着祖国;又有多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干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舍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员那无畏的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啊!
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默默无私的奉献,给群众带好头,助人为乐,奋斗在最前线的精神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明白了很多党员的知识,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有着高尚品质的姨夫。
好了,关于“延安精神的四根支柱包括哪些内容”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延安精神的四根支柱包括哪些内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