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八目中连结一个人“内修”与“外治”的是哪一目?)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八目中连结一个人“内修”与“外治”的是哪一目?)

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大学》,《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2、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3、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4、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

5、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6、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7、三纲八目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对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修养,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提供了指导。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后世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辉思想。

在八目中连结一个人“内修”与“外治”的是哪一目?

在八目中连结一个人“内修”与“外治”的是修身。

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寒老师告诉大家“八目”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八目”实质上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

接着老师为大家讲解“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的含义,指出人不应自欺而要保持真实,又引用孔子对交友的观念“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指导我们应与怎样的人深交。同时告诉我们古代圣贤对“慎独”的重视与坚守,指出慎独是对自我内心崇高道德律令的敬畏。

道盛德至善,内心才会富足,生活也更加幸福。愿我们都能跟着国学经典修为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

中国古代说的“八目”指的是什么?

“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把认识论的格物、致知,道德论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政治论的治国、平天下联成一个不可分离的体系,这使儒家的道德论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加适应封建宗法等级制的需要,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出自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大学》。

节选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扩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状况,并且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规范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家庭伦理规范,指导着当代伦理道德。

中国当代许多大学从《礼记》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如河南大学校训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等,这些校训影响着大学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

百度百科--礼记·大学

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八目中连结一个人“内修”与“外治”的是哪一目?)

好了,今天关于“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