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什么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四摄,八基正见,双七支(经文中的:“修行诸度得解脱”的“诸度”是什么意思 ?)

五戒:不杀生戒 不邪*戒 不妄语戒 不饮酒戒 不偷盗戒十善:不杀生而行放生 不邪*而修梵行 不偷盗而行布施 不妄语而说实语 不绮语而说质直语不恶口而说柔和语...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什么叫六度万行 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什么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四摄,八基正见,双七支(经文中的:“修行诸度得解脱”的“诸度”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四摄,八基正见,双七支

五戒:不杀生戒 不邪*戒 不妄语戒 不饮酒戒 不偷盗戒

十善:不杀生而行放生 不邪*而修梵行 不偷盗而行布施 不妄语而说实语 不绮语而说质直语

不恶口而说柔和语 不两舌而说调节语 不贪而修不净观 不嗔而修慈悲观 不痴而修姻缘观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愿诸愿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悲无量心: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喜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舍无量心:愿诸众生,远离贪嗔痴,住平等舍

六度:布施度悭贪 持戒度毁犯 忍辱度嗔恚 精进度懈怠 禅定度散乱 般若度愚痴

四摄:布施摄 爱语摄 同事摄 利行摄

八基正见:无常心 坚信心 实愿心 出离心 实愿心 精进心 戒律 禅定 菩提心(详见《H.H第三世多节羌佛传的修行法》)

双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知母 念恩 报恩 慈爱 慈悲 舍贪 断执

菩萨应照菩提心:自我平等菩提心 自他交换菩提心 自他轻重菩提心 功德回向菩提心

无畏护法菩提心 强导正修菩提心 舍我助他菩提心

佛教除“六度”外,还有那几度(各为何名)?

六度在佛教中又被称为“六度万行”,那么,究竟是哪六度?所谓六度,就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修行,然后从这六种修行当中,则可细分为一共一万种苦行,简称万行,所以,六度万行统摄佛教所有的修行法门,除此之外,再别无其他,因此你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度?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除六度之外,再无其他任何一度,也不可能再有!阿弥陀佛!

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

佛家的六度是: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

六度——六种人生修行的方法。

彼岸——清净的世界,能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

布施到彼岸——正确地对待事物而获得心理平衡,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正确对待金钱和财富,知道它们是身外之物;法布施,在理性上正确认识事物;无畏布施,在感性上勇于面对事物。

持戒到彼岸——消除不当的欲望而获得心理平衡。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邪*;不偷盗;不妄想;不说谎。

智慧到彼岸——通过对自然的参悟而获得智慧的成就,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忍辱到彼岸——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而始终能保持心理平衡。

精进到彼岸——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满足既有的心理平衡境界,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禅定到彼岸——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经文中的:“修行诸度得解脱”的“诸度”是什么意思 ?

师兄您好 我觉得“诸度”的意思是“六度万行”

那么什么是六度万行呢?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的内容再详述如下: :

一,布施度:布施就是施舍,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之分,以己资财随方施与的,叫财施;以佛法化导众生,使其因而得度者,曰法施;求护众生苦难,予以精神慰藉,使其远离恐怖者,叫做无畏施。

布施不难,难於达到三轮体空境界,即无布施的我,无受施的人,也无所施的物。金刚经称:“菩萨於法,应无所在,行於布施。”行慈悲而不执有我,知无我而不断慈悲。只求慈悲发扬光大,不特没有望报之心,也绝无能施之念,这是布施的最高境界。

二,持戒度:持戒梵语尸罗,有止恶修善的意义。但行大乘菩萨道,不仅是消极的止恶,更应积极的为善,以净化身,口,意诸业,因持戒而真如佛性逐渐显露,而不为妄想执著所缠缚。

持戒有在家与出家之分,在家学佛者持五戒,出家沙弥持十戒,比丘特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特三百四十八戒。以其身分不同,所持戒相亦异。唯有行菩萨道者持十重四十八轻戒,不分出家在家。

三,忍辱度:忍辱所以度瞋恨,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若可忍,其他诸境亦较易忍受。

忍辱,不但是忍别人所给予的辱,同时要忍自己所处的境。要於穷困病苦的逆境中,忍令颓丧鄙卑之念不生;要於富贵得意之顺境中,忍令骄矜沉迷之念不生;於不顺不逆,万法生灭之常境中,忍令迁随移易之心不生。

忍辱,不但是忍心理上侮辱戕害顺逆诸境,且要忍生理上饥渴寒热创痛诸境,忍辱是与内心的烦恼贼作战,烦恼时时在我人心头伺机蠢动,我人若一念不忍,烦恼即在我人心头占据一方位置了。

四,精进度:精进所以度懈怠。纯一无杂曰精,鼓勇直前曰进.精进者,即未生之善念令速生,已生之善念令增长;未生之恶念令不生,已生之恶念令速断.修菩萨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当以纯一直进之心,断妄念,去执著,以求明心见性,自度度人,无有退堕。

五,禅定度:禅定梵语禅那,义为静虑,在於度散乱,略言之,是在於依心摄境,使心力集中,而后产生智慧的一种定力.修禅定,须自守护我人之六根上下功夫,儒家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之语。

六,智慧度:智慧所以度愚痴,是由禅定所证得的,即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这种智慧,并不是世人博学多闻的有漏智,而是圆融无碍的正智。

修六度,必须相资相行,不可缺一,因为慧而不定,未能受用,定而不慧,未免沉迷,定慧双修,而不持戒,便碍於积习;三学俱足而不布施,便不能摄化众生.布施而不修三学,祗种下人天福报。持戒而不忍辱,难调瞋恚之心;有精进而无诸度,则徒劳无功,有诸度而无精进,则始勤终懈,所以要六度兼修,才能圆满大乘菩萨的二利之行,也就是万行了。

南无三世诸佛!南无三世诸菩萨摩诃萨!

什么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四摄,八基正见,双七支(经文中的:“修行诸度得解脱”的“诸度”是什么意思 ?)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什么叫六度万行 ”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