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锋面雨,什么叫地形雨,什么叫对流雨?(地形雨的形成必须要有山脉阻挡吗?)
一、对流雨 当空气强烈受热时,湿热空气膨胀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雨就叫做对流雨。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们国家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如下图所...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地形雨是怎么形成的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地形雨是怎么形成的的话题。
什么叫锋面雨,什么叫地形雨,什么叫对流雨?
一、对流雨
当空气强烈受热时,湿热空气膨胀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雨就叫做对流雨。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们国家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如下图所示。
二、地形雨
地形雨是因潮湿的空气前进时,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如下图所示。
三、锋面雨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锋面。在锋面上,暖、湿、较轻的空气被抬升到冷、干、较重的空气上面去。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锋面雨。
答: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降水。地形雨——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而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对流雨——近地面湿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降水。三者共性是都有暖湿气流上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北方夏季的暴雨都属锋面雨。赤道附近的降雨及我国夏季午后的雷暴雨都属对流雨。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三种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1、地形雨。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山地迎风坡,背风坡气流存在下沉或者下滑,温度不断增高,形成雨影区,不易形成地形雨。
2、对流雨。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形成对流云而降水,比如积雨云和浓积云,条件一定时即可降水。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称热雷雨。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见。
降水
3、锋面雨。在锋面上空气缓慢上升(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计算),在冷气团一侧形成层状降水。
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降雨量
降水量是用在不透水的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层来计量的,单位为毫米。常用雨量器、自记雨量计,近年来也用遥测法来进行测量。固体降水量,是指固体降水融化后水层的深度值。中国日降水量时制采用北京标准时,并以20时为日分界。
在水文研究中,降水过程的观测用自记雨量计,雨量器则主要用于定时分段观测。由雨量站测得的雨量值,只代表某一点或较小范围内的降水情况,称点雨量。在水文学中常利用点雨量推算整个流域或某特定水文区的平均降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的方法很多,比较简便的有加权平均法和等值线法等。
(高考)文科地理 锋面雨和地形雨是怎么形成的
无关。概念问题:山风和谷风是大气运动问题,是由于白天和晚上山坡上升温和降温较快,从而在白天吹山风,晚上吹谷风。地形雨和锋面雨是降水问题,地形雨是由于气流受地形影响而抬升降雨,锋面雨是冷暖气团相遇而产生
地形雨的形成必须要有山脉阻挡吗?
气流沿山坡被迫抬升引起的降水现象,称地形雨。地形雨常发生在迎风坡。在暖湿气流过山时,如果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可以产生对流,形成积状云;如果气流过山时的上升运动,同山坡前的热力对流结合在一起,积云就会发展成积雨云,形成对流性降水。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如果其前进方向有山脉阻拦,锋面移动速度就会减慢,降水区域扩大,降水强度增强,降水时间延长,形成连阴雨天气,持续可在10~15天以上。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背风坡降水量很少,成为干坡或称为“雨影”地区。如挪威斯堪的那维亚山地西坡迎风,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背风坡只有300毫米。又如,我国台湾山脉的北、东、南都迎风,降水都比较多,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台北火烧寮达8408毫米,成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一到西侧就成为雨影地区,降水量减少到1000毫米左右,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迎风坡年降水量12040毫米,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印度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缘故。这些雨坡一般都是地形雨。
什么叫地形雨?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要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解释一下
地形雨是带水汽的湿润气流受到地形抬升而形成降雨
原因: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
形成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风的一面,故而这上面,就是迎风坡。
例子: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背风坡降水量很少,成为干坡或称为"雨影"地区。如挪威斯堪的纳维亚山地西坡迎风,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背风坡只有300毫米。又如,我国台湾山脉的北、东、南都迎风,降水都比较多,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台北火烧寮达8408毫米,成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一到西侧就成为雨影地区,降水量减少到1000毫米左右。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迎风坡年降水量12040毫米。印度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好了,关于“地形雨是怎么形成的”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地形雨是怎么形成的”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