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袈裟和黄袈裟的区别(藏传佛教中又分青教 黄教 红教等分别指的是什么)
有些人出外游玩的时候,在一些庙宇,可能会见一些僧人,穿着红袈裟。除了这个颜色袈裟之外,还有一些人会看到僧人穿着**的袈裟,那么红袈裟和黄袈裟的区别是什么呢?红...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红教和黄教的区别”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红袈裟和黄袈裟的区别
有些人出外游玩的时候,在一些庙宇,可能会见一些僧人,穿着红袈裟。除了这个颜色袈裟之外,还有一些人会看到僧人穿着**的袈裟,那么红袈裟和黄袈裟的区别是什么呢?红袈裟和黄袈裟的区别包含了以下罗列的几个方面,如果是藏传佛教,由于藏传佛教有不同的派别,所以僧人的僧袍颜色有所区别,其中红教的僧人穿的是红色的僧袍,而黄教的僧人穿着的是**的僧袍。如果是汉传佛教僧人所穿的僧袍通常是**还有青色的,只有在进行大型法会时,一些长老和方丈才会穿着红色袈裟。
在藏传佛教里,为什么要称红教,黄教,花教,白教
宁玛派,俗称红教,主要是因其红衣红帽
噶举派,俗称白教,主要是达波噶举派的祖师玛尔巴尊者和米拉日版尊者都是在家专修的瑜伽士,穿白衣白裙。香巴噶举祖师琼波南觉是出家僧人,穿红色僧服,所以白教主要指达波噶举及其分出的四大八小。
萨迦派,俗称花教,是因为其祖寺萨迦寺的墙壁用白、红、蓝三色涂刷。
格鲁派,俗称黄教,因宗喀巴大师倡导佛教改革,主要是戒律方面,主动改为戴**桃形帽(古印度和藏地也有戴的,但比较少,象征戒律精严),所以后世称黄教。
但是这些称呼只是俗称,并不准确。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教派没有这类称呼,如香巴噶举派、觉囊派、噶当派、希解派、觉域派等。
藏传佛教四大派,黄教、红教、花教和白教,分别有什么特点?
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分两个阶段,一般称“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为前弘期。其时,佛教在吐蕃还是一种外来宗教,它在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曾一度占优势。
赤松德赞(755一797在位)时从印度迎来寂护和莲花生两大师,建立桑耶寺和僧团组织。期间,在印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曾引发一场争论,最终印传佛教在赞普的支持下得以取胜。
赤祖德赞(815一838在位)时,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继任者赞普达玛期间,佛教遭受严重打击,但其后约百年,卫藏地区的佛教仍不绝如缕。
10世纪,佛教逐渐由西康、青海、阿里等地将戒律传回卫藏地区。同时有一些人去印度求法,又从印度迎请阿底峡进藏,主要传授显宗教理,兼及密宗。
这样,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
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众多派系。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
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
藏传佛教中又分青教 黄教 红教等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里包括了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分,譬如说五台山,山上汉传寺庙被称为青庙,藏传寺庙(喇嘛庙)被称为黄庙,第二个是藏传佛教的区分,藏密主要有四大流派,格鲁派,因为该派僧人常戴**僧帽,所以俗称黄教;噶举派,僧人常穿白色僧裙,所以俗称白教;宁玛派,僧人常戴红色僧帽,所以俗称红教;萨迦派,该派寺庙山墙上涂有三色条纹图案,所以俗称花教;藏密中没有青教;
佛教僧人红色的僧袍和**的僧袍有什么区别没?
佛教的僧衣,特别是三衣,在使用颜色方面有两项主要规定:一不许用上色或纯色,如纯青、黄、赤、白、黑和黄蓝、郁金、落沙、青黛等颜色;二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须点上一块别的颜色,称为“坏色”。
真正的坏色衣,是佛陀教导弟子们用树皮煮汁,或用污泥渍污;且在新衣之上,必定另外加旧衣的“贴净”,就是用旧衣的旧布,在新衣上加贴一块,以示坏“式”。还有一种坏色的方法,叫做“点净”,就是在新衣的任一已染的颜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颜色将纯一染色的新衣,点上一块色渍。戒律中规定,比丘的衣服,允许有青、黑、木兰(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的三种颜色,仍非旧色,必须以本色之外的两种颜色点净之后,方始算是坏色,如果是青色衣,须以黑与木兰色点净;如果是木兰色衣,须以青与黑点净。
坏色在梵文中,音译为“袈裟”,译成“不正、坏、浊、染、杂”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坏的、都可以称为袈裟。袈裟本意是一种草,引申为由这种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进一步才引申出“不正色”。佛陀规定弟子们应该穿坏色衣,不得穿正色或者显色衣,所以僧衣名为“袈裟”。其实,加沙不但可以称呼僧衣,也可以称呼其他东西,如食物的五味道之外的杂味或坏味,便可称为“袈裟”。可见,袈裟一词,不光是佛教的僧衣所专用。
后来,不同部派便开始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如《舍利弗问经》说,萨婆多部着皂色衣,摩诃僧僧着**衣,弥沙赛部着青色衣,昙无德部着赤衣,迦叶维部着木兰衣。这是通过三衣的颜色不同,来表示自己的宗派。虽然五部的衣着不同,但原来的赤色袈裟在五部中通用。
佛教有哪三种派别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以后,由于受到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
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一些学派和宗派。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藏语系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此外还有希解、觉宇、觉囊、夏鲁等几个小派。其中格鲁派的规模最大。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有润(又分摆罢、摆孙二个支派)、摆庄、多列(又分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左抵四派(见中国佛教)。
日本:有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净土真宗、禅宗(临济、曹洞、黄檗)、日莲宗等;现代尚有属于日莲系的新兴宗派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等(见日本佛教)。
朝鲜:有曹溪宗、涅盘宗、太古宗和圆佛教等(见朝鲜佛教)。
斯里兰卡:早期有大寺派、无畏山寺派和祗多林寺派;现代有暹罗派、阿摩罗普罗派、罗曼那派等三大派(见斯里兰卡佛教)。
越南:有灭喜禅派、无言通禅派、草堂禅派、竹林禅派、了观禅派和禅净合一的莲宗派等(见越南佛教)。
缅甸:早期有僧伽罗僧伽派、末罗姆摩僧伽派、偏袒派、全缠派、现有善法派、瑞琴派、门派等。
泰国、柬埔寨、老挝:主要佛教宗派有法相应部和大部派。
--------------------------------------------------------------------------------
FROM: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西藏密宗和黄教与红教间的关系
其实密宗是相对于显宗而言,或反之。
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诸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
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教以外,还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密法修行很难达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强调传承、真言、密咒和灌顶。
黄教和红教都是密宗教派。
好了,今天关于红教和黄教的区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红教和黄教的区别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红教和黄教的区别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