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黛玉葬花的寓意?)
黛玉葬花的寓意并不只在葬花,而在于葬花吟这首诗,其内容体现了黛玉内心真实的感情,以花喻人。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黛玉葬花的寓意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黛玉葬花的寓意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名著阅读: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
黛玉葬花的寓意并不只在葬花,而在于葬花吟这首诗,其内容体现了黛玉内心真实的感情,以花喻人。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第一次写黛玉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黛玉葬花的寓意?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是以花代己,葬花也是另一中的对自己的爱惜与对现实的无奈。
林黛玉葬花、焚诗的故事
黛玉葬花: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黛玉焚诗:黛玉焚诗,有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在临死前。她感觉到知音已绝,诗稿何存,对人世彻底绝望,于是焚毁诗稿。其实她平时也焚过诗稿。那原因,多因对诗作质量不满意。
具有代表性的一次,是菊花诗夺魁之后再作螃蟹诗。《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大观园持螯赏菊,大家写诗。“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此后宝玉写了一首螃蟹诗,颇为自得,说:“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不料黛玉却第一个表态:“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于是一挥而就。宝玉正待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命人烧去。
黛玉烧掉的这首诗,并非不堪一读。原稿是:“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从旧体诗的格律说,完全符合要求,不像有些人不懂装懂;从题目题材的选择说,确实写的是螃蟹,不像有些人离题万里。对旧体诗而言,这是两条起码的要求。现在许多人写的旧体诗,连这两条起码的要求都不懂,偏偏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大作。黛玉达到了基本要求,自己却不满意,命人焚去。这种对比,也非常有趣。
黛玉没有说明自己为什么不满意。不过,可以分析。黛玉这首诗,是因为不满意宝玉之作而特意写的。宝玉原作是:“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黛玉对此不满意,批评说:“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意思说,缺少思考。一时写一百首,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写”上,当然没有时间去进行思考。有作者曾经连续多少天给一家报社每天发时评稿五六篇,编辑回应说:“非常佩服先生的神速,但是,请问先生是用什么时间进行思考呢?”时评界一时引为笑谈。没有思考的“诗”,会是什么呢?实际上,没有思考的“诗”,或为应景,或为应酬,或为应命。应景者,浮光掠影写点表象;应酬者,投桃报李写点感谢;应命者,歌功颂德写点口号。一句话,缺少思想内涵。宝玉这首螃蟹诗有什么思想内涵呢?看不出。充其量,可以名之曰应景诗。所以黛玉不满意。黛玉自己写的那首诗,原是为着讽刺宝玉做的应景诗,而故意模仿之作。所以,她写的和宝玉写的,虽然遣词造句各有不同,写螃蟹也算色香味俱全,但是在她自己看来,却属于“一时要一百首也有”的水平,只能命人烧去。黛玉不是“梨花体”或别的什么体“诗人”,永远也不会把“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这种不知所云的“诗”当回事。要她去“创作”什么“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之类,还不如杀了她。
可以印证的是,黛玉焚稿之际,宝钗也做过一首诗。宝钗诗中“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等句,让人眼前一亮。众人看罢,都说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对此,黛玉不持异议。等于说,她认同大家的看法。毕竟“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一联寓意十分深刻。宝钗虽然写的也是持螯赏菊之景,却因此拓开视野,全诗意境便不再局限在眼前风光之内,而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讽刺诗。《诗人玉屑》卷六引东坡语:“诗者,不可言语求而得,必将观其意焉。故其讥刺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车服之美,而民疾之,已见其不堪也。”又引迂叟语曰:“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宝钗螃蟹诗所谓“小题目,原要寓大意”,可谓得此三昧。这样的诗,可遇而不可求,永远不可能“一时要一百首也有”的。
好了,今天关于“黛玉葬花的寓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黛玉葬花的寓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