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古代五更分别是几点)

1、一更天:戌初一刻(总第八十刻) 19:12。2、二更天:亥初三刻(总第九十刻) 21:36。3、三更天:子时整(总第一百刻) 00:00。4、四更天:丑正二...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古代的一更天是几点”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古代五更分别是几点)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

1、一更天:戌初一刻(总第八十刻) 19:12。

2、二更天:亥初三刻(总第九十刻) 21:36。

3、三更天:子时整(总第一百刻) 00:00。

4、四更天:丑正二刻(总第一十刻) 02:24。

5、五更天:寅正四刻(总第二十刻) 04:48。

6、一夜等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是1.2个时辰。

扩展资料:

五更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

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二更在亥时,又名定昏等。

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

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

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月、早晨、日旦等。

打更是为了准确掌握时间,在古时候是没有钟表的,人们白天可以靠日晷或者观察太阳的高低来辨别时间。但是一旦到了晚上,没有了日光,人们没有办法辨别时间。

其次,打更是为了防火防盗,维持街道治安。在古代绝大部分时段都会实行宵禁,意思就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不允许人们出门上街了。如果晚上有违反宵禁的人,打更人就会联合巡夜的官兵对这些人进行监察和管理。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百度百科-五更

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一更天从几点算起?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一更天是指每天的19:00-21:00。

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分别为:

1、子(zǐ)时。

唐朝前:0:00-2:00

唐朝后:23:00-1:00

2、丑(chǒu)时。

唐朝前:2:00-4:00

唐朝后1:00-3:00

3、寅(yín)时。

唐朝前:4:00-6:00

唐朝后:3:00-5:00

4、卯(mǎo)时。

唐朝前:6:00-8:00

唐朝后:5:00-7:00

5、辰(chén)时。

唐朝前8:00-10:00

唐朝后7:00-9:00

6、巳(sì)时。

唐朝前10:00-12:00

唐朝后9:00-11:00

7、午(wǔ)时。

唐朝前12:00-14:00

唐朝后11:00-13:00

8、未(wèi)时。

唐朝前14:00-16:00

唐朝后13:00-15:00

9、申(shēn)时。

唐朝前16:00-18:00

唐朝后15:00-17:00

10、酉(yǒu)时。

唐朝前18:00-20:00

唐朝后17:00-19:00

11、戌(xū)时。

唐朝前20:00-22:00

唐朝后19:00-21:00

12、亥(hài)时。

唐朝前22:00-24:00

唐朝后21:00-23:00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1、19:00-21:00为一更,

2、21:00-23:00为二更,

3、23:00-01:00为三更,

4、01:00-03:00为四更,

5、03:00-05:00为五更。

扩展资料

时间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

时辰历史: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的一更是什么时间?

古人晚上通过打更的方式来通报时辰,一更指戌时(19点到21点)、二更指亥时(21点到23点)、三更指子时(23点到1点)、四更指丑时(1点到3点)、五更指寅时(3点到5点)。

打更的时辰和口诀:

一更:戌时,19点到21点,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二更:亥时,21点到23点,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三更:子时,23点到1点,平安无事。

四更:丑时,1点到3点,天寒地冻。

五更:寅时,3点到5点,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古代打更的敲法

一更天: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二更天: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三更天: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四更天: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五更天: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古代五更分别是几点

1、一更:19:00 - 21:00

一更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2、二更:21:00 - 23:00

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咣、咣——两声大锣带着两声梆子点儿,习俗上这就称谓是“二更二点”,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经完全黑去,此时人们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3、三更:23:00 - 01:00

三更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4、四更:01:00 - 03:00

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5、五更:03:00 - 05:00

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扩展资料:

古代打更声律:

1、打落更(即晚上七点十二)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2、打二更(晚上九点三十六),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3、打三更(晚上十二点整)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4、打四更(凌晨两点二十四)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5、打五更(凌晨四点四十八)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百度百科-五更

百度百科-一更天

一更天,二更天~五更天分别上几点?

1、19:00-21:00为一更天

2、21:00-23:00为二更天。

3、23:00-01:00为三更天

4、01:00-03:00为四更天。

5、03:00-05:00为五更天。

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

古代的几更是指几点?

古代一晚分为五更,一更天(戌时)一般是7:00到9:00,二更天(亥时)一般为9:00到11:00,以此类推三更(子时)就是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四更(丑时)为一到三点,五更(寅时)为三到五点。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时辰又与十二地支有关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古代五更分别是几点)

好了,今天关于“古代的一更天是几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古代的一更天是几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