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了哪些古人类(地球上曾经生存过哪些人类?现在的我们是哪种人类的后代?)
1.元谋人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
原始人类有哪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原始人类有哪些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中国发现了哪些古人类
1.元谋人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
2.蓝田人
“蓝田人”即“蓝田猿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英文名称:Homo(Sinanthropus)erectus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3.北京猿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4.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5.大荔人(Dali man)是中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1978 年大荔人化石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中,故名。
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蓝田人 郧县人 和县人
属于猿人阶段的主要有:1.元谋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发现有属于一青年男性的两枚牙齿化石、17件打制石器和40多种哺乳类动物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左右。2.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村发现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属老年女性,距今约50万年。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和1枚猿人牙齿,属于一个30多岁的女性,距今约110~115万年。3.郧县人。1975年在湖北郧具发现4枚猿人牙齿化石,次年又发现6枚猿人牙齿化石,其特征所表现的年代与蓝田猿人接近。4.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从1927年开始陆续发掘出猿人化石,迄今为止,共发现猿人头骨6个,头骨碎片9块,面骨碎片6块,下颌骨15个,股骨7段,肱骨3段,胫骨1段,锁骨和目骨各1块,牙齿152枚。这些化石分属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46个人的个体。北京猿人的头骨最宽处在耳孔稍上处,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突起,吻部前伸,脑壳较厚,平均脑容量为1059毫升。遗址还发现石器和石片10万余件,洞穴的文化堆积层里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最厚者可达6米。北京猿人的化石资料和遗址的文化堆积,是目前世界上原始人类化石最丰富而且比较完整的。北京猿人的时代距今约69万年。5.和县人。1980年在安徽省和县龙潭洞发现一个相当完整的头盖骨、1块左侧下颌骨碎片和3枚牙齿,距今约30~40万年。6.金牛山人。1984年在辽宁营口县金牛山发掘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猿人头骨,此外还有椎骨、肋骨、腕骨、掌骨、趾骨等比较罕见的猿人化石50余件,这些化石全部属于一个成年不久的男性个体。距今约20多万年。
史前人类迁徙简况整理
(一)
距今6600万年前,第五次物种大灭绝。距今700-600万年,人与猩猩在非洲分家。距今370-300万年,南方古猿阿法种,人属动物的祖先出现。距今240-160万年,人属能人种出现,是第一个被划为“人属”、肯定具备制造石器能力的物种。距今190-150万年,人属匠人种出现,能够制造复杂石器。
200万年以来,非洲的原始人类在内部迁徙、取代和交融的基础上,利用约20次冰河期的间冰期不断进入欧亚大陆,比较显著的至少有三次。200-100万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如亚洲直立人(与非洲匠人极为相似)。70-50万年前,第二次走出非洲。进入中东、欧洲的是尼安德特人,进入亚洲、东南亚的是丹尼索瓦人(一个支系可能有直立人的基因)。当时,另有罗德西亚人、海德堡人、弗洛里斯人和非洲的其他原始人类存在。10万年前,第三次走出非洲,为现代智人。
史前时期,有直立人、丹尼索瓦人、现代智人先后在东亚地区生存,可以推测气候变化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先到者因寒冷期而处于衰弱残存状态时,后来者已趁着温暖期开始扩张。在竞争甚至战斗中,会有前者的余众成为后者先头的食物,但也存在基因融合,甚至传递到今天, 总体呈现出基本以“完全取代”为主、“多地区进化附带杂交”为辅的特点 。同时,后来者抵达地域的范围大小,受到先到者抵抗势力强弱的影响。
——2022年4月30日—5月1日。相关基础资料来自袁越《人类的终极问题》第一部分。
(二)
单就现代智人来说,10万年前走出非洲,在中东地区用了3-4万年与尼安德特人竞争,吸收了其1%-4%的基因。之后,一支向西于4万年前抵达欧洲,灭绝了当地的尼安德特人。 向东迁徙的现代智人至少有两波。
第一波于6万年前从中东沿古海岸线进入东南亚(寒冷期海平面相对低,以下提及的海岛当时可能与亚欧大陆有陆路连接),又消灭了丹尼索瓦人,吸收了其4%-6%的基因。其中,主要包括Y染色体单倍群C、D原始人类(简称C型人、D型人)。
(1)C型人有一部分抵达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和美拉尼西亚诸岛,即大洋洲原住民(棕色人种)。另一部分到达亚洲东北部,转而向西进入西伯利亚大草原,成为蒙古高原原住民,其中一支穿越白令海峡,成为美洲原住民。
(2)D型人有一些到达安达曼群岛、马来西亚群岛、吕宋岛、本州岛、北海道和库页岛。一些成为青藏高原羌、藏和川甘交界白马氐的一部分。
鉴于C型人分布更广,推测是被驱赶到了更边缘的陆地和海岛,而后来的D型人占据了从东南亚到东北亚的沿海地带。丹尼索瓦人可能先与C型人发生竞争,余部退入青藏高原,后来又在D型人打击下融入其中。
第二波主要是O型人,4-3万年前进入东南亚,3-2万年前进入东亚,取代C、D型人成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体人群。
推测O型人将D型人赶上了青藏高原、东南亚至东北亚的海岛,在全新世大暖期之前已占据沿海,并进入长江、黄河中游地区。在北方推进到蒙古高原,与当地C型人后裔相遇。
还有N型人可能经中亚东进(因未见其驱逐O型人的材料),先战胜蒙古高原的C型人,一度成为中国东北的主要人群,之后迫于O型人的压力迁徙到东西伯利亚至北美洲北部一带(N型人与今天的因纽特人非常相似)。
但C、N型人在中国北方仍有大量分布。Q型则在晚近才经中亚进入中国西北地区。
——2022年4月30日—5月1日。相关基础资料来自袁越《人类的终极问题》第一部分等。
(三)
距今1万年以来气候转暖,以O型人为主体的东亚各史前文化先后进入新石器农业社会,逐渐转向基本定居,形成北方以黍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的局面 ,北方主要有大地湾(甘肃)、裴李岗(黄河中游)、北辛(黄河下游)、磁山(华北)、兴隆洼(内蒙及东北)等文化。南方主要有彭头山(湖南)、城背溪(湖北)、仙人洞(江西)、河姆渡文化(长江三角洲)等。
当时各史前文化都在向周边辐射扩张。以大地湾文化为例,可看作是O型人在东亚北进的偏西一支,既在当地延续(大地湾二、三、四期文化),又东进关中—中原(仰韶文化),还向西发展(马家窑文化)。后来,马家窑文化的一支由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
再以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为例,则是O型人在东亚北进的偏东一支,除了在本地兴盛(河姆渡文化和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还持续沿古海岸线北上,直至于内蒙古、辽宁地区,融合形成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这种持续北进形成一条弧形玉器兴盛带,大致以近海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带为主要范围,其文化在新地域融合变迁之中,基本保持着薄胎黑陶、猪龙玉器以及重纹饰的特点(龙的造型产生早期应与驯养猪有关)。
同时,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也向西影响湖北屈家岭文化,甚至及于四川盆地。还向西南发展影响到广东曲江石峡文化。仰韶文化也对长江中游地区造成影响。
——2022年4月16日初稿,4月30日—5月1日、5月7日修改。相关基础资料来自袁越《人类的终极问题》第一部分等。
(四)
近1万年长江三角洲逐渐扩大,在该区域发现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距今8000年至7000年)等原始文化遗址,为稻作农业背景,会用独木舟。因海平面在距今11000-7000年之间上升,推测以上原始文化湮灭于海侵,遗民迁徙至高地生存。
之后,以钱塘江为界,在以南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出现河姆渡文化(距今7020-5020年)。在以北的太湖平原出现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使用釜形炊器、玉器。
海平面在距今6000年后下降,还出现若干寒冷期,继马家浜文化而起的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原始部落逐渐向低处迁徙。具有择高地、筑高台居住的习惯,改釜形炊器为鼎形,崇尚玉器,被称为“良渚文化之源头”。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距今5800-5300年)、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和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三大聚落核心。
距今6000年以来,江浙地区原始文化合流,波及淮北—浙南之间。
距今5300年良渚文化出现,营建王都,刻画神人兽面纹“神徽”,逐渐形成玉礼器文明,在环太湖流域建立了“神王之国”。延续至距今4200年,其核心区湮灭于气候变暖导致的融冰洪水和海平面上升,余众扩散和融合明显。
之后,有钱山漾文化(距今4200-4000年),处于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之间。还有广富林文化(距今4300-4000年),受到龙山文化强烈影响。
——2022年5月6-7日,资料来源于纪录片《良渚文明》等。
(五)
全新世大暖期最大的变化是降温和海平面下降的影响,迫使各部族向低海拔地区或南方迁徙,与原住部落发生战争,史前文化开始急剧整合,进入父系社会。
在新冰期,竞争最激烈是在黄河下游地区,东渐的仰韶文化、南下的红山文化、西延的龙山文化逐鹿中原 。反复较量中,东进部族胜出,主导了华夏融合。
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受降温的影响,开始反向发展,进一步向西、向南推进,在禹及之后的时代进入中原,是为龙山文化,相当于东夷部落。与华夏部落遭遇后,先臣服于夏,后崛起为商。东夷一些部落并不顺服于商朝,到商朝末期才被平定。嬴作为东夷部落一支,西迁至秦陇地区。
近一半现代中国人的三位“超级男性祖先”(分别出现在6800年前、6500年前、5300年前)应当都属于O型人,并可能分别属于这三个史前文明,推测是三者分别进入父系社会后的强力首领。
——2021年4月25日初稿,2022年5月7日修改,如兰之州。原稿主要为《拙说先夏四千年(补记一)》。
(六)
新冰期结束时,中华夏和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的格局基本出现。
在黄河中游地区,更北方的游牧畜牧部族大量进入,取代齐家文化发展出寺洼文化,在以西地区有辛店、卡约文化(大致是戎、羌、氐等活动范围),以北地区后来有四坝、沙井文化,属于月氏、乌孙范围。大致是西戎部落和北狄部落。
在黄河下游地区,华夏部落建立夏朝。其东部存在大量东夷部落,其西部和北部受到西戎部落、北狄部落的影响。
在长江中游地区,以华夏部落从中原南进为主,还包括良渚文化溯长江向西拓展、龙山文化从山东向江汉平原败退等成分,逐渐与当地部落融合形成南蛮部落。在成都平原,属宝墩文化后期,受良渚文化和夏文化、商文化等影响进入三星堆文化时期。
在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凋零,东夷部落向南发展,影响到广富林文化等。之后华夏部落南下,如大禹后裔建立越国、杞国、缯国、褒国,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在当地又融合兴起了新的文化。
因为主要受到中原崛起之后持续南向开拓的压力,这种反向迁徙趋势应当波及到了云南、西藏地区,影响到中南半岛及印度。梵文对中国的称呼及之后的cina和sina应与之有关。
——2022年5月7日修改,如兰之州。原稿主要为《拙说先夏四千年(补记一、二)》。
(七)
距今5300年,具有马家窑文化背景的氐人先民从陇南、甘南出发,南下岷江河谷地。有茂县营盘山遗址(距今5300-4600年)。之后进入成都平原,有桂圆桥遗址(距今5100-4600年),受到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史前文化影响,引入水稻。随即发展出宝墩文化(距今4500-3750年)。其中,主要有宝墩古城遗址(距今4500-4300年)、高山古城遗址(距今4500-4000年)。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或为传说中的蚕丛时期。
宝墩文化在发展中,过渡为三星堆文化(距今4800-3100年)。受到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青铜器方面)。同时,通过三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往密切,还受到良渚文化(特别是玉器方面)、石家河文化(特别是人像纹饰方面)的影响。或为传说中的柏灌、鱼凫、杜宇时期。
三星堆文化后继以金沙文化(距今3200-2600年),或即十二桥文化。此为西周初期的古蜀国,由来自贵州的濮人建立,或为传说中的开明时期。
战国时期,古蜀国以北有秦、以东有楚进取,发展受到限制。古蜀国末期还在汉中分封了苴国,又与巴国争战颇多。巴国原处于汉水流域,后南迁重庆周边。秦曾与古蜀国争夺汉中未果,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兵攻灭巴蜀。灭国后,古蜀国王子泮率一支蜀人自川西南下云南,抵达越南红河流域建立瓯雒国,其发展阻碍了秦在这个方向的进取。
史前时期,四川盆地向北进出陇右,向东北进出汉中以至宝鸡、关中和商洛,向东进出江汉平原以及向南进入云贵的道路均已开辟 。西周初年,有北出至宝鸡参与伐商的(弓鱼)国。东向的发展从夏至商,最后在荆南寺文化时期抵达江汉平原。尤其以南向路线为主要,距今4000年前已能经云贵进入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以及中亚。
——2022年4月15日初稿,4月25日、5月7日修改,如兰之州。原稿主要为《拙说先夏四千年(补记二)》。相关基础资料来自纪录片《古蜀瑰宝》、杂志《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4月下册)。
地球上曾经生存过哪些人类?现在的我们是哪种人类的后代?
人类进化谱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汉人的特点
最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其出现年代少於400万~300万年, 这个物种脑容量很小, 雄性明显远比雌性为大, 被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於1974年在依索比亚出土, 由於骨骼较为完整, 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 以足直立, 步履蹒跚, 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 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徵 。之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据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 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 雌性35千克 , 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
粗壮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 已有臼齿的产生, 它们开始以硬质及多且纤维的植物为食。它们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关系, 能制造及使用简单工具, 最早的石器出现於250万年前, 工具亦有明显的分化, 如砍伐器、刮削器和多边器, 此外, 还在古猿遗址中发现兽骨与角器等。在屏障东部成功进化的大量粗壮型南方古猿最终不敌天然的灾害: 300万年前突然爆发的火山把南方古猿葬身在东非大裂谷的火场中, 这是人类进代历史上一场大浩劫。 鲍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boisei)为称东非人, 被认为是粗壮南方古猿的地理变异种。
纤细型南方古猿最接近人属(Homo)的古猿, 生活於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以采集植物的块茎和野果为食, 它们可能还会拾取死兽分吃尸肉, 为了保障足够的食物来源, 开始出现了狩猎, 草原中的羚羊、野鹿及毛驴成为了猎杀的对象, 同时为了防止大型肉食动物的侵袭, 它们会有守望相助的义务, 它们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适应,成功演变向人的发展方向 。距今350万~150万年前, 这种南方古猿以双足行走的稳健演化, 使它们成功地晋身为人类的原形。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种, 它为人属的最原始的成员, 脑容量为男: 700~800毫升,; 女500~600毫升, 可能已具语言能力。从他们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 可以联想人类的祖先已经学会敲打石块制造石器及用石器迪敲击兽骨或宰割兽肉。从发掘场地得知: 能人曾与几种不同种类的南方古猿、甚至人属共存於同一场所中, 由於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没有战斗的考古被发现, 甚至发现有能人与后代直立人共存的纪录。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全为直立人所取代, 成为人类的主流。
当直立人出现时, 人类史己经有漫长的岁月, 他们承继了其先驱的技能, 并加以改良, 那时候人类懂得用火, 也能象现代人般进行奔跑, 依照自己的心思制作石器, 从脑髗骨的结构可以确定他们有语言的能力, 从最丰富的北京直立人遗址中发现近10万件石器制品和用火痕迹, 以及百多种动物化石, 从烧骨而知他们已有熟食的习惯, 狩猎的结果使人类有肉食的倾向, 肉食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 大脑能摄取更多营养, 从而促进咦鞯男? , 更为有效地支配肢体的活动, 人类更为有效地战胜自然的灾害。 到了这时, 人类在动物界基本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 称霸地球的, 是他们的后裔 ~ 智人。
智人亦称古人, 最原始的智人为尼安德特人 (尼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或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 1856年最早发现於德国的尼安德特河流域的一个山洞而得名, 从头骨可以看到他们仍有很多原始的特徵: 眉脊发达, 前额较为倾斜, 枕部突出, 鼻部宽大, 颌骨前突等, 就脑容量而言, 有超越1300毫升的纪录, 甚至大於现代人, 其他骨骼和现代人已十分相似。尼人多在洞穴中发现, 伴以大量的精巧的石器制品、薄石片、骨针 、动物化石和用火痕迹等, 他们可能开始穴居或半穴居生活, 以火取暖和以火驱逐野兽, 能用兽皮制衣蔽体等, 尼人发明了葬仪, 年长的成员会将生活经验传授后代, 人类的文明开始萌起。
由於他们兴盛至衰落的漫长岁月, 始终使用固有工具而不思改进技术, 大约3万年前为晚期智人完全取代。
汉人,狭义上的汉人是指最早迄今5000年前在中国境内开始出现的在文化和习性上进行过优化的不再受主观冲动支配的非常客观的人类。广义上的汉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进行上述优化的不同有色人种的成员。汉人的主要特点是全部的主观动机都可以通过客观化的能够为他人所接受的道德礼仪所代为实现,所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我自己愿意)”正是这一特点的最高境界。所以这一新发展出的人类高度擅长沟通、组织能力极强、诚实可靠、礼貌和爱好清洁、恪守纪律和规范。迄今2500年、迄今1500年和迄今500年是其发展的三个高峰。在下一次高峰汉人有望在全人类中彻底普及。
我国有哪几类原始人类及特征
我国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3类原始人类
我国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
都在河流附近,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多数遗址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气候适宜,平原肥沃,有利于原始人类的活动和发展
中国的原始社会概况表
1、黄帝轩辕氏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599年。
2、少昊金天氏公元前2598年~公元前2515年。
3、颛顼高阳氏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
4、帝喾高辛氏公元前2436年~公元前2367年。
5、帝挚高辛氏 公元前2366年~公元前2358年。
6、唐尧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258年。
7、虞舜公元前2257年~公元前2208年。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都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使用天然火,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
到一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依靠集体力量向大自然作斗争,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他们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并学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还懂得了人工取火,劳动技能比前人有了更大的进步。
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农耕和畜牧是当时主要的生产事业,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并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等牲畜;同时,打猎和捕鱼也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活方面,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同时产生了简单的记事刻画符号。
这种符号是原始文字的萌芽。在社会组织方面,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氏族成员以母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在氏族公社内,土地、房屋和牲畜归大家公有,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
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的作用不断加强,逐渐代替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这时,人们以父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内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异。
扩展资料:
原始社会的科技文化:
1、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
2、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居民利用葛、麻纺织。
3、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
(1)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
(2)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百度百科-原始社会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好了,关于“原始人类有哪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原始人类有哪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