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中新疆西藏未定国界部分哪些目前由我国实际控制?(中印 边界按实际控制划分,中国吃亏吗)
上图中只有A和B,即中印边界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由中国实际控制;C处即巴里加斯地区(面积450平方公里)为印度实际控制;D、E、F、G四处...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藏南中国实际控制多少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下中新疆西藏未定国界部分哪些目前由我国实际控制?
上图中只有A和B,即中印边界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由中国实际控制;
C处即巴里加斯地区(面积450平方公里)为印度实际控制;
D、E、F、G四处为中印边界中段,全部为印度实际控制,D(巨哇地区)、E(葱莎地区)、F(香扎、拉不底地区)、G(普兰部分地区),合计面积2000平方公里;
J处为中印边界东段,即中国的藏南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为印度实际控制;
H和I两处为中国与不丹的边界争议地区。
H处为洞郎地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为不丹实际控制;
I处为鲁林地区(面积340平方公里),为不丹实际控制。
另外,中国与不丹王国还存在查玛浦(面积约60余平方公里)、基伍(面积约90平方公里)、白玉(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墨拉萨丁(面积3300平方公里)等四处争议区。这些地方目前皆由不丹实际控制。
中国确切的领土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少!精确到个位
说法1:目前,在中国的国土面积及面积位次问题上,存在着争议。中国的国土假如包括台湾、藏南等有争议地区,总面积应为9,602,716km2;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实际控制地区为准,则总面积为9,598,077km2。其中陆地面积(不含港澳)为9,326,410km2,水域面积为270,550 km2,参见美国中央情报局的The World Factbook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
而美国的国土面积,各方公布的数据不一致。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的数据,美国的国土面积是9,631,418km2(不包括关岛、波多黎各等海外领土),这样中国的国土面积应为世界第四;而中国外交部公布的数据是9,372,615km2,这样中国的国土面积应为世界第三。根据中央情报局数据,美国本土陆地面积为9,161,923km2,水域面积为469,495km2。假如仅按陆地面积,则中国应排在世界第三。
根据维基百科一贯中立立场做法,所有国家的面积、人口等数据应以该国宣称主权并且实际控制的全部领土(包括陆地及水域)为准,因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积列为9,598,077km2,而由于位次之争在于美国国土面积,所以以采纳美国方面的数据为主,认为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
===
说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陆界长2万多公里,
今年最新的统计是959.354218平方公里
中国、算上丢失没有要回的领土,有多大?
中国在二十世纪丢失了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清朝割让160万平方公里左右!截止08年末我们中国实际控制在手里的领土面积到底有多大呢? 官方数字是9598077平方公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约960万平方公里。 减去被印度非法侵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藏南)地区90000多平方公里,真正控制在手里的领土只有95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个数据包括至今仍孤悬海峡对岸的台湾)! 在很多国人兴高采烈过洋人的圣诞节的日子里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跳着韩国的街舞,天天看日本的卡通的所有人希望永远记住这一切。
中印 边界按实际控制划分,中国吃亏吗
吃亏。
东线中国将丧失9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西线以喀喇昆仑山口为界,阿克赛钦地区为中国领土。
中印有争议的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由于锡金段不存在争议,故不含锡金段)。西段长600公里,中段长450公里,东段长650公里。
扩展资料
中印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治印度时期。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英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双方同意划定“麦克马洪线”将喜马拉雅山麓以南地区划入印度,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拒绝承认。
这个地域,中方称之为藏南。在印度独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双方就这个地区的主权谁属未能达到共识。
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更爆发中印战争。有关地区在1972年被编为印度的“东北边境特区”,后来又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好了,今天关于“藏南中国实际控制多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藏南中国实际控制多少”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