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八目是什么啊?(儒家的“八端” “八目” 是指什么?)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的完善而成为君子,这是任何人所应当追求的,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好,至于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可以不刻意追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君子八目是什么啊?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的完善而成为君子,这是任何人所应当追求的,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好,至于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可以不刻意追求。成为君子之后,还要看才能与道德情况才能决定是否能兼济天下。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能担任士大夫;担任士大夫之后,能使封地内的百姓道德齐同,然后可以成为诸侯王;能够使诸侯国内的百姓太平安定,然后可以成为天子,以求使天下人都能太平安定。这就是说,才德程度不同,所任也就不同;任何人只要才德修养达到了要求,都有可能成为执政者,包括成为最高执政者。
儒家的“八端” “八目” 是指什么?
八端 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 八目 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的八个步骤。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礼记·大学·三纲八目的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总体上来说,三纲八目学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学派的对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人的教育,总结出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是成就事业大小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一个人要成就如何的事业,走什么样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导。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后世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辉思想。
好了,关于“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八目指的是哪八目 ”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