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事迹 最少二十个人物 事迹简要概括(《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最好四字概括)佳句(不少于2000字))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事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事件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事迹 最少二十个人物 事迹简要概括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
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
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
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
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
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
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5、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6、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7、张飞,(约165-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8、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9、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10、袁术,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11、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的儿子。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1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1-2])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13、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赵云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14、法正,刘备的谋士。字孝直,右扶风(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年,他与同乡人孟达入川投效刘璋。后献计劝刘备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再献计劝刘备攻取汉中,帮助黄忠用计斩了曹操名将夏侯渊,刘备立他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15、何进,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八九年。东汉大臣。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后来做了太后,才由一个杀猪的屠夫变成了大将军。
汉灵帝死后,将妹妹何太后生的儿子刘辩扶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与袁绍、曹操密谋诛杀宦官,后被宦官张让等十常侍杀死。
16、王允,东汉末年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年时有大志,勤于学习练武。后任豫州刺史,时值大将军何进准备诛杀张让等宦官,而参与谋事。历任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书令、司徒。曾用连环计与吕布诛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郭汜所杀。
17、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
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18、典韦:典韦(?-公元197年),陈留己吾县(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
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19、马良,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20、城)人。刘备领荆州时任从事,刘备称帝后为侍中。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20、刘表,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刘备的同宗兄弟,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
小说第一回介绍刘备时说:此人“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后来又“跨下黄鬃马,手掣双股剑”,从而构成小说刘备的整体形象:作品不仅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人物评价刻画了刘备抱负远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最主要的还是渲染了刘备宽厚仁义的特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把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作为一个“仁”的典型来塑造的,“仁”是刘备性格的基凋,而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
姓名:吕布
主要事件: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
性格特点:有勇无谋,反复无常,惟利是图
姓名:刘备
主要事件: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
性格特点:讲义气,仁德
姓名:张飞
主要事件:怒鞭督邮,大闹长坂坡
性格特点:粗中有细,脾气暴躁
姓名:赵云
主要事件:单骑救主
性格特点:骁勇善战,胆略过人
姓名:黄忠
主要事件:定军斩夏侯
性格特点:勇猛,居功而不自傲
姓名:诸葛亮
主要事件:舌战群儒,火烧博望坡
性格特点:谨慎,博学,机敏,鞠躬尽瘁
姓名:曹操
主要事件:煮酒论英雄
性格特点:多疑,多才多艺
姓名:周瑜
主要事件:赤壁之战
性格特点: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姓名:王允
主要事件:连环计
性格特点:为民作主,不畏强暴
姓名:郭嘉
主要事件:遗计定辽东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
姓名:陶谦
主要事件:三让徐州
性格特点:刚直,桀骜不逊
姓名:孔融
主要事件:孔融让梨
性格特点:迂腐轻狂、出言无忌、目空一切、不能忍让
姓名:诸葛恪
主要事件:诸葛恪得驴
性格特点:才思敏捷,刚愎自用
姓名:陆绩
主要事件:陆绩怀橘
性格特点:孝敬父母
姓名:陆逊
主要事件:火烧连营八百里
性格特点:刚强,自负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事件?
1、刘备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着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2、曹操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3、孙权
孙权向曹操表示愿意攻打关羽,曹操为使关羽孙权相争,命曹仁把孙权写给曹操的密信射到关羽军中,关羽陷入两难境地。闰月里,孙权征讨关羽,吕蒙打破公安,俘虏将军士仁,后军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投降。
吕蒙军据江陵,安抚百姓,释放于禁。陆逊军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于是屯居夷陵,守峡口防备蜀汉援军。关羽兵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军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逃出麦城,众人失散,只剩下十余骑,孙权派朱然、潘璋军埋伏于关羽等人前行道路。
十二月,潘璋部将马忠抓获关羽及关平、赵累等于章乡,孙权斩杀关羽,平定了荆州。当年瘟疫盛行,孙权尽免荆州民租税。曹操上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奉贡汉室。
4、诸葛亮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5、关羽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最好四字概括)佳句(不少于2000字)
张角 钜鹿人氏。 自南华老仙传授他三卷『太平要术』天书后,便努力钻研, 待学有所成,便向民众传教,自任太平道教主。 后趁人心浮动时, 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发动『黄巾之乱』, 自称『天公将军』,想推翻东汉政权,得到广大民众积极响应。 但他率众四处抢夺民财,荼毒人民。於其病死后, 尸体被得胜的汉军挖出毁尸。
代表作:得太平要术、创太平道、发起黄巾之乱
何进 遂高 本是屠夫,因其妹嫁给汉灵帝为后, 他因此以外戚身份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大将军。 后因扫平宦官『十常侍』的图谋败露,且他又粗心大意、刚愎自用, 不听曹操和袁绍等人劝告,以为天下间没人敢加害他,因而只身进宫, 遂被『十常侍』谋杀而死。
代表作:任汉大将军、图谋败露被十常侍谋杀
董卓 仲颖 西凉刺史,人称「边关野狗」。 趁何进诛杀十常侍之际,进军洛阳,掌握军政大权,废少帝刘弁、 改立献帝刘协,后又将少帝及太后诛杀,并推行暴政、败坏朝纲, 造成了天下大乱,因而被天下诸候齐声讨伐;但凭其强大兵力, 仍能勉强应付。如此人物,最后却为了一个美人貂蝉, 被其最得力之助手,义子吕布所诛杀。
代表作:肆意废立、自立为宰相、火烧洛阳、暴虐天下、中美人计被吕布诛杀
李儒 董卓的女婿兼军师。向董卓献上无数残暴建言, 乃相当凶暴的策士。帮助董卓掌大权、得吕布、破诸侯, 并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虽劝谏董卓,但董卓不听。董卓被杀后, 他因助纣为虐,早为人民怨恨,结果被乱刀砍死,曝尸街头, 死状极为凄惨。
代表作:建议火烧洛阳、助纣为虐、识破连环计
吕布 奉先 是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猛将。 他武艺高强,弓马娴熟,是三国时代最勇猛的武将, 连刘关张三人联手也不能将他打败,实无人能与之匹敌; 其『百步穿杨』的箭艺,恐怕连老将黄忠也比不上, 人们皆称其为『飞将』吕布。但他生性反覆无常,几次叛杀其主, 最后也因部下背叛而被曹操擒获,於白门楼缢死后斩首。
代表作:多次弑主、战三英、辕门射戟
王允 子师 东汉司徒,极富正义感,在朝中德高望重, 广受众人尊敬。为除掉暴虐的董卓, 给予曹操七星剑并委其暗杀董卓,不幸失败, 於是进一步令养女貂蝉设连环计,使吕布、董卓自相残杀, 终成功除去董卓。董卓死后掌理朝政,杀了很多董卓的余党, 连当时著名的东汉议郎蔡邕也无辜被害。 后被董卓的残部李傕等人杀害。
代表作:委曹操暗杀董卓、使连环计、诛杀董卓余党、杀蔡邕
貂婵 东汉司徒王允之养女,能歌善舞,乃一名绝代美人。 因不忍见养父终日为除董卓而烦恼,遂自荐帮助, 不惜牺牲自己身体,深入虎穴, 使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二人之感情,结果真的建立奇功, 把暴虐不仁、人人早已得而诛之,却又一直没他奈何的董卓害死, 这功绩可连战将也比不上。她亦因此名留青史。
代表作:助王允施连环计、成功离间董卓和吕布
袁绍 本初 东名门望族袁家之后,世代公卿,祖先四世三公 (『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 门多故吏。原为何进部下,十八镇诸侯伐董卓时,他被推举为盟主, 后为争夺中原而与曹操决战,但因不听忠言且优柔寡断, 导致众叛亲离,最后於官渡大败,不久抑郁而死。
代表作:任十八镇诸侯盟主、官渡大败抑郁而亡
颜良 袁绍部下猛将, 与文丑一同被誉为『勇冠三军』的勇将。官渡之战时任先锋, 於白马之野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使曹军诸将失色, 无人敢和他交手。后因大意轻敌而被当时寄归曹操的关羽斩杀。
代表作:河北名将、勇冠三军、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被关羽诛杀
文丑 河北最强大的袁绍军中,堪与颜良并称的猛将。 在官渡之战时,为报颜良被杀之仇而出征,虽中曹操的诱兵之计, 仍鼓勇击退张辽、徐晃,但因气力有限, 失手被骑乘赤兔马的关羽斩死。
代表作:河北名将、勇冠三军、为颜良报仇、击退张辽徐晃、被关羽诛杀
公孙瓒 北平太守,刘备的同窗学长, 在黄巾时曾举荐刘备, 助刘备领功。在与西羌族的战斗中, 因以上千匹白马一字排开的阵势迎敌,使敌不战而避, 遂被称为『白马将军』,在河北有一定的实力。 后为争夺冀州而与袁绍大战,直到遭致易京大败后, 公孙瓒先杀妻儿家小再自杀,然后全家火焚。
代表作:刘备同窗、白马将军、举荐刘备、易京大败自杀
孟获 南蛮王。刘备死后,率蛮兵十万反叛蜀国, 多次与蜀军交战,利用南蛮奇特的地理因素和作战方法, 令蜀军乃至孔明吃尽苦头。经过孔明七擒七纵后,终於愿意归顺, 诸葛亮仍命他统治南蛮,自守疆土,他深受感动,遂不再背叛。
代表作:反叛蜀国、遭孔明七擒七纵、发誓不再背叛
华陀 元化 一代名医, 据说在药学和针灸方面有著非凡的造诣。 使用『麻沸散』做麻醉药进行手术,被民间誉为神医。他医过很多人, 较著名的有替周泰治箭伤和替关羽括骨疗毒两件事迹。 后来他替曹操医头痛,说需要开脑做手术,曹操以为他想加害自己, 遂将他杀害。他原本著有青囊书留世,但遭人焚毁, 只剩阉鸡的方法没烧掉。
代表作:被誉为神医、治周泰箭伤、替关羽括骨疗毒、著青囊书、被曹操杀害
关羽字云长
蜀将,刘备结义的二弟.刘备派他守卫荆州,负责防御魏吴的进攻.
吕布夺走徐州后,刘备三兄弟失散,关羽为寻兄,暂投曹操.其间曾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使曹操更想收他为属下.他知道刘备在袁绍处,便向曹操要求离开,但曹操爱才,便不给他晋见.关羽知道曹操不想放他走,便过五关斩六将,去和刘备会合.
刘备做了汉中王后,封他为五虎大将之首,并命他进攻襄阳.曹操知道蜀军犯境,便派大将于禁及先锋庞德抵敌.但后来关羽用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但后被吕蒙击了荆州,被孙权斩首.其子关兴及关索也为蜀汉大将效力.
《三国演义》的主线、内容、主题及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
主线:三国故事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主线,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内容: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主题: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主要人物::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谡、黄盖、孙权,周瑜、鲁肃、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
2、罗贯中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3、《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
4、《三国演义》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的重要情节主要人物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回答问题 就都是些专业语言 我这么告诉楼主吧 三国分为 黄巾之乱 讨伐董卓 群雄割据 三足鼎立 你就从中找主要角色 关键性人物 就好了 十常侍 董卓 吕布 王允 袁绍 曹操 郭家 许攸 刘备 关于 张飞 刘表 张绣 孙权 孙坚 孙策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徐庶 赵云 黄忠 马超 于禁 庞德 庞统 虚晃 张颌 典韦 许褚 姜维 贾诩 荀攸 荀彧 司马懿 马腾 马岱 孟获 张角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和对应情节?
吕布——辕门射戟
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赤壁借东风
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当阳桥头吼退百万兵
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张辽——威震逍遥津
陆逊——火烧连营
曹操——青梅煮酒
孙权——飞跃小师桥
《三国演义》里面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故事?
1、诸葛亮
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白帝托孤,鞠躬尽瘁,如鱼得水?。
2、刘备
三顾茅庐,桃园结义,髀肉复生,后患无穷,三让徐州?。
3、关羽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超群绝伦? 。
4、曹操。
得陇望蜀,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曹操,曹操就到,三分天下? 。
5、周瑜
一时瑜亮,周郎顾曲,指囷相赠?,如饮醇醪,火烧赤壁?。
张飞
古城会长坂坡瞒天过海,义释严颜,挑灯战马超,义释严颜,三英战吕布。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核心人物:
1、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司马懿
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
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
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今天关于“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事件”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事件”,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