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五王八侯指的都是谁(杨家将中有七郎八虎,大家都知道七郎是哪七郎,可是谁知道八虎呢?)
五王,是指杨继业、高怀德、曹彬、呼延赞、郑印,又叫做“开宝监国五王”。 八侯,是指高怀德的独子永平侯高琼高君宝、高怀亮的独子长平侯高钰高君佩、赵国公冯益的独子平...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杨令公指谁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北宋的五王八侯指的都是谁
五王,是指杨继业、高怀德、曹彬、呼延赞、郑印,又叫做“开宝监国五王”。
八侯,是指高怀德的独子永平侯高琼高君宝、高怀亮的独子长平侯高钰高君佩、赵国公冯益的独子平南侯冯茂冯天禄、长沙王石守信的长子浚义侯石英石保兴、太原王曹彬的长子保靖侯曹灿曹韬光、曹王次子昭武侯曹伟曹宝臣、杨令公长子忠孝侯杨泰杨延平、令公次子义勇候杨正杨延定,所以又叫做“开宝八侯”。
杨家将中有七郎八虎,大家都知道七郎是哪七郎,可是谁知道八虎呢?
原来?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评书中杨家将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而第三代杨家将的名字则有很多说法:《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杨延昭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
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大郎杨泰,二郎杨正,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杨春,六郎杨景,七郎杨希。
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杨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
至于七郎八虎,八虎不是指八个人,而是指第八个人。
一般来说,?七郎八虎?分别指,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这八郎是当年杨令公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下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杨令公不肯归宋,北汉又中了反间计,派兵围困应州,辽军趁机出兵攻打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了呼延赞前来搭救,不幸重伤而死。
因此杨令公为了报恩,收养了王锦的儿子,又因为怕他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杨家人,惹来生分。所以将他改名杨顺,没有和他明说。而杨顺也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被赐为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这就是,后来演义中常说的?七郎八虎?
选段中"小人"指的是谁
杨志,选文是智取生辰纲中的一段
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送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智取生辰纲》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原题"吴用智取生辰纲",叙述晁盖、吴用、白胜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的故事。该故事发生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五花营村西北部的黄泥岗。
杨志,《水浒传》的人物,为三代杨家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在梁山里排名第十七,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故绰号叫青面兽。年少时中过武举,原为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处逃难。后因被赦返往东京,在东京时,却因卖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杨志"火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两刀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充军时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所赏识,被封为提辖,为其护送生辰纲,又被晁盖等用计所劫。无奈之中与花和尚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二寨主。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今天关于“杨令公指谁”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