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是怎么计算的(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
闰年是怎么计算的如下:一般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但如果是年份是整百的,那么该年份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以此来计...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闰年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有闰月的年份是闰年吗?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闰年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有闰月的年份是闰年吗?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闰年是怎么计算的
闰年是怎么计算的如下:
一般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但如果是年份是整百的,那么该年份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以此来计算平年和闰年。
阳历和阴历中有闰日的年份,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如公历2020年为闰年,全年366天;农历庚子年(2020年)为闰年,闰四月小,该月只有芒种,无中气,全年13个月。伊斯兰教历1428年(公历2007——2008),全年366天为闰年。
基本解释
凡公历中有闰日(2月29日)的年份,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1582年以来公历的置闰规则:
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的,为闰年(如2004年、2020年等就是闰年)。
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
1582年以前的惯例:四年一闰;如果公元A年的A(正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就是闰年;如果公元前B年的B(正数)除以4余1,那么它也是闰年。
出处
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宋·陆游《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张生镛1925年作《花卉图》闰年开到十三回仿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产生原因
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取整数365天后,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多加一天的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
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约0.2422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积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每128年就会多算出1天,经过400年就会多算出3天多。
因此,每400年中要减少3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方法是?
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很简单,一年有365天的情况下是那就是平年,1年有366天的情况下那就是闰年。
1、用当年的天数除以四,若是闰年的话,那就会没有余数,若是存在有余数的话,那就是平年。一般而言,平年与闰年会以四年为一个间隔,也就是每四年之后会有一个闰年。
2、闰年也可以从一年之中的2月份来判断,若是2月份存在29号,那一年就是闰年,若是那一年是28号,那就是平年。用这样的方法来判断也是可以的,闰年与平年其实很好区分。
3、平年(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99年不是闰年)一般来说,能够被四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但是年份中末尾有两个零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则不算闰年(如1700年,1900年)都只能算平年。
平年和闰年的不同点
1、含义不同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平年指阳历没有闰日或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农作物收成平常的年头。
2、发展不同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除此之外,可以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其他都是平年。
3、特点不同
闰年指的是凡阳历中WWW.ZqNf.cOm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而阳历平年365天,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极少数为353天。
农历的闰年是怎么算的,和国历是一样的吗?
农历的闰年是每三年会出现一个闰月,以此推算,每十九年合计出现五个闰月。
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民间又有“三年两闰,三年两不闰”的说法。
中国几千年来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阴阳合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天,农历一般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共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回归年少11天左右。
为了让农历年和阳历年的时间相协调,古人便安排了“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三年就会在农历年中安排一个闰月。这样就有了闰年和平年之分。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4天左右,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4天或355天。
扩展资料:
朔望月的产生
朔望月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
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不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一个朔望月为29天半,实际上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
凤凰网——天文学家解释农历年为何有平年、闰年之分
百度百科——闰年数
百度百科——朔望月
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
解释如下:
一般情况下,公历纪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闰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平年是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是366天,二月为29天。闰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么闰年多出的一天是从哪来的呢?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人们把平年按365天计算,实际上就少算了5小时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时15分4秒,也就是说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规定了一个闰年,把这一天加在闰年的二月,以补上少算的时间,也称为"四年一闰"。
根据上面的叙述,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但时间并不是整整24小时,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这样计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时43分20秒,又将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时,这一年不算闰年,以抵消多算的时间,称为"百年不闰"。
按上面百年不闰的计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时16分40秒,这样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时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数时,这一年又是闰年,称为"四百年又闰"。
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闰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同样道理,“四百年又闰”实际上又亏了2小时53分20秒,经过八个四百年(3200年),又要亏23小时6分40秒。
因此,当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数时,还要减去一闰(就是说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闰年)。这样,交叉地计算闰年,与公转的实际时间,误差就很微小了。
扩展资料:
闰年的来源:
最早在一年365天的历法当中加入“闰年”这个类似概念的是埃及帝国,他们希望在使用太阳历的同时确保历法与季节不脱节。
之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尤利乌斯·凯撒基于埃及的历法,创造出一年12个月365天的历法。在这之前,人们主要用一年355天的历法,每两年就插入一个月。
虽然这个历法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研究发现一年其实大约为365.24天,因此凯撒创立了每4年一次闰年的办法来修正,他也因此被成为“闰年之父”。
闰年的计算方法:
1、如果年份最后两位数不都是0,那么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
2、如果年份最后两位数都是0,那么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参考资料:
闰年怎么算-闰年计算方法
闰年怎么算-闰年计算方法
闰年怎么算的,闰年的计算方法大家都懂了吗?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闰年计算方法吧!
闰年计算方法
西方公历的闰年
阳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相反就是平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平年的二月为28天,闰年的二月为29天。闰年平月2月29日为闰日。
增加闰日的原因
现时的公历以回归年为年的计算基础,而一个回归年大约等于365.24220日。因为在平年公历只计算365日,结果四年后便会累积0.24220*4=0.9688日,大约等于一日,所以便逢四年增加一日闰日以抵销这0.9688日。
闰年的计算方法:
公历纪年法中:能被4整除的大多是闰年;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能被3200整除的也不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3200年不是闰年。
中国农历的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闰年遵循的规律: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闰年在公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国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闰年二月都有29天吗?
今年阳历2月有29天,是闰年。2月29日是闰日。据天文学会透露:翻开历书,发现21世纪(2000至2099年),凡是猴年都是闰年。农历猴年和阳历闰年其共同点是,它俩都能被4整除。但被4整除的.不一定是猴年,还有鼠年和龙年。农历猴年12年就有1次,阳历闰年通常4年就有1次。那么,阳历为何要设置闰年呢?
现在世界各国共同使用的都是阳历,也叫格里历。阳历1年的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基准,回归年是寒暑变化的周期。回归年是太阳沿黄道上运动,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365.24219天,不是整数。
但历法的日期需要整数,天文学家就把年历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4年设1闰,把闰年的闰日加在2月的最后1天。
因此,凡是闰年,2月都有29天。天文学家还规定,凡是世纪年(1600、1700、1800、1900、2000、2100年),不但要被4整除,而且还要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因此,1600和2000年是闰年;1700、1800、1900和2100年都不是闰年。这样,在400年中,共设置97个闰年,使“春分”节气能长期保持在3月21日前后。
据预算,我们现今使用的阳历,大约经过3222年才比回归年多出1天。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闰年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有闰月的年份是闰年吗?”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